普寧市第一中學,創辦于1920年,是普寧歷史上第一所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國家級定點考場。學校分四校區辦學,占地面積1247.5畝,總建筑面積163540平方米。學校各類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室等教學設備齊全、先進,藏書187150冊。教(jiao)室全部使(shi)用電子白(bai)板,有籃球(qiu)場、足球(qiu)場、田徑場等(deng)各類(lei)運動(dong)場,校園教(jiao)學區(qu)、運動(dong)區(qu)、生活區(qu)等(deng)動(dong)靜(jing)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幽雅(ya)。
學(xue)校文體(ti)活躍,有(you)200多名(ming)學(xue)生先后在(zai)學(xue)科競賽中(zhong)獲省級以上獎勵(li),有(you)12人獲“潮汕星河(he)獎”,學(xue)生李勉昭考(kao)上清(qing)華(hua)大學(xue),蔡朝暉考(kao)上北京大學(xue),有(you)3人以理科基礎150分獲得全省單科狀元。有(you)2名(ming)學(xue)生榮(rong)獲“普寧市(shi)十大青年歌手”稱號;在(zai)市(shi)1996年中(zhong)學(xue)生乒(ping)乓球賽中(zhong)獲男子(zi)團(tuan)體(ti)冠軍,男子(zi)單打(da)冠、亞軍和(he)女子(zi)團(tuan)體(ti)第三名(ming);1997年學(xue)生參加市(shi)舞(wu)臺藝術(shu)大賽獲器樂組第一名(ming)。
高(gao)考上(shang)本科分數(shu)線(xian)人(ren)數(shu)、上(shang)省(sheng)分數(shu)線(xian)人(ren)數(shu)大(da)幅(fu)度(du)增多,升學率(lv)大(da)幅(fu)度(du)上(shang)升,一年上(shang)一個新臺(tai)階(jie),尖子生層出不窮,成(cheng)績優異,多次受到普寧(ning)市嘉獎(jiang),實現(xian)“低進高(gao)出”的奮斗目標。
2007年吳(wu)漫萍同學(xue)理基148分居市(shi)第一(yi)名(ming)。邱(qiu)彬(bin)煌同學(xue)理基146分居市(shi)第二名(ming);
2008年,考生1589人,上本科574人,上線率36.1%;單科共有(you)13人次進入市前十名(ming);
2009年,考生1876人(ren)(ren),上本科(ke)617人(ren)(ren),上線率32.9%; 27人(ren)(ren)取(qu)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績;
單科(ke)(ke)共有(you)12人次進(jin)入普寧市前十名,3人以(yi)理科(ke)(ke)基(ji)礎150分獲得全省單科(ke)(ke)冠(guan)軍(jun);
2010年(nian),考生1611人(ren)(ren),上(shang)省(sheng)線(xian)1530人(ren)(ren),占95%;上(shang)本科(ke)以上(shang)741人(ren)(ren),上(shang)線(xian)率46%;1人(ren)(ren)獲(huo)得市英語(yu)科(ke)第二名;
2011年蔣曉娜高考語文(wen)成績(136分)進入(ru)普寧市(shi)前10名;
2012年學生方哲純(chun)高考(kao)語文(wen)成績(129分)進(jin)入普寧市前10名;
2015年(nian)高考成(cheng)績,普寧市第一中學,本科線(xian)318人(ren)。其中,一本線(xian)8人(ren),二A線(xian)88人(ren),二 B線(xian)222人(ren)。
學校(xiao)有14位教師獲省級優(you)秀教師以(yi)上(shang)獎勵,校(xiao)長王(wang)淼琛1997年(nian)被(bei)評(ping)為廣東(dong)省“南(nan)粵優(you)秀校(xiao)長”。
方少(shao)群,2008年(nian)12月(yue),參加組承(cheng)擔(dan)的(de)(de)廣東(dong)省課題《新(xin)課程背景(jing)下思(si)想政(zheng)治(zhi)(zhi)(zhi)發揮(hui)主渠道作(zuo)(zuo)用的(de)(de)探索》,通過了省的(de)(de)驗收(shou),榮(rong)獲(huo)獎(jiang)(jiang)勵。指導(dao)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進行(xing)研究性學(xue)(xue)(xue)習(xi)所(suo)獲(huo)得的(de)(de)成果《普(pu)寧(ning)一中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消費觀的(de)(de)調查及研究》獲(huo)得揭(jie)陽(yang)市二等(deng)獎(jiang)(jiang)。教(jiao)(jiao)學(xue)(xue)(xue)設(she)計《樹立正確的(de)(de)消費觀》獲(huo)2004揭(jie)陽(yang)市年(nian)教(jiao)(jiao)學(xue)(xue)(xue)設(she)計評(ping)比一等(deng)獎(jiang)(jiang)并獲(huo)廣東(dong)省教(jiao)(jiao)學(xue)(xue)(xue)設(she)計評(ping)比三(san)等(deng)獎(jiang)(jiang);論(lun)文《新(xin)課程背景(jing)下政(zheng)治(zhi)(zhi)(zhi)課教(jiao)(jiao)學(xue)(xue)(xue)中培養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自主學(xue)(xue)(xue)習(xi)能(neng)力之我見》、《適應新(xin)時代,在政(zheng)治(zhi)(zhi)(zhi)課教(jiao)(jiao)學(xue)(xue)(xue)中培養學(xue)(xue)(xue)生(sheng)(sheng)的(de)(de)創新(xin)思(si)維(wei)》分(fen)(fen)獲(huo)2005年(nian)、2006年(nian)揭(jie)陽(yang)市論(lun)文評(ping)比三(san)等(deng)獎(jiang)(jiang);論(lun)文《政(zheng)治(zhi)(zhi)(zhi)課教(jiao)(jiao)學(xue)(xue)(xue)要以(yi)人為本——談新(xin)課程理念下的(de)(de)政(zheng)治(zhi)(zhi)(zhi)課教(jiao)(jiao)學(xue)(xue)(xue)》、案例《以(yi)人為本,合作(zuo)(zuo)學(xue)(xue)(xue)習(xi)》均獲(huo)普(pu)寧(ning)市二等(deng)獎(jiang)(jiang);難(nan)點分(fen)(fen)析《社會(hui)存(cun)在與(yu)社會(hui)意識的(de)(de)辯證關系》、《關于(yu)人民(min)民(min)主專政(zheng)的(de)(de)幾個誤區》分(fen)(fen)別發表于(yu)《時事政(zheng)治(zhi)(zhi)(zhi)報》高考導(dao)航(hang)2009年(nian) 1月(yue)5日和(he)2010年(nian)9月(yue)6日。
張(zhang)劍文(wen),2008年(nian)6月畢業于韓山師范學院思想政治專業,畢業至(zhi)今一(yi)直在普(pu)(pu)寧一(yi)中執教(jiao)(jiao)。從教(jiao)(jiao)以(yi)來熱愛中國(guo)共產(chan)黨(dang),熱愛祖(zu)國(guo),熱愛黨(dang)的教(jiao)(jiao)育事(shi)(shi)業;在工作(zuo)崗(gang)位上服從領導安排,履行崗(gang)位職責,以(yi)強烈的事(shi)(shi)業心、高(gao)度的責任(ren)(ren)感、良(liang)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gao)尚的師德從事(shi)(shi)教(jiao)(jiao)育教(jiao)(jiao)學工作(zuo),出色地完成了教(jiao)(jiao)育教(jiao)(jiao)學任(ren)(ren)務,于2013年(nian)8月被評為“普(pu)(pu)寧市(shi)優秀青年(nian)教(jiao)(jiao)師”。
方惠才,2002年(nian)(nian)參加市青年(nian)(nian)教(jiao)(jiao)師(shi)教(jiao)(jiao)學大賽(sai),榮獲市一等獎。 有多篇教(jiao)(jiao)學論文在省級以上(shang)的(de)(de)刊物上(shang)發(fa)表(biao)或獲獎;期中(zhong)《新課程理念下政治課教(jiao)(jiao)學 的(de)(de)創新》 獲廣東(dong)省2008年(nian)(nian)初中(zhong)思想品德和高中(zhong)思想政治優秀教(jiao)(jiao)學論文評選(xuan)二等獎。2008年(nian)(nian)12月,參加組承擔的(de)(de)廣東(dong)省課題(ti)《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發(fa)揮主渠(qu)道作用的(de)(de)探索》,通(tong)過了省的(de)(de)驗(yan)收,榮獲獎勵。
王銀城老(lao)師(shi)的論文《標新立異,出奇制勝--淺談創新作文能力(li)的培養》獲“十一(yi)五”國家重點科研課(ke)題教研論文一(yi)等獎。
郭容老師(shi)的(de)(de)教(jiao)案《小石城(cheng)山記(ji)》獲(huo)(huo)得(de)2010年(nian)普(pu)寧(ning)市(shi)中學(xue)語文(wen)古詩文(wen)優秀(xiu)教(jiao)學(xue)設計比賽二(er)等(deng)獎(jiang); 《找準閱(yue)讀切入點(dian),四兩可(ke)撥(bo)千(qian)斤》和《激發學(xue)生(sheng)潛(qian)能力,開(kai)拓語文(wen)新天(tian)地——也談高中語文(wen)課(ke)前三(san)分鐘演(yan)講》兩篇論文(wen)參加中國(guo)教(jiao)育學(xue)會(hui)舉辦(ban)的(de)(de) 2013年(nian)征文(wen)大賽分別榮獲(huo)(huo)一(yi)(yi)(yi)(yi)等(deng)獎(jiang);課(ke)件《一(yi)(yi)(yi)(yi)個文(wen)官的(de)(de)死》獲(huo)(huo) 2013年(nian)“全國(guo)優秀(xiu)多媒體(ti)教(jiao)學(xue)課(ke)件評選大賽”二(er)等(deng)獎(jiang);2014年(nian)5月(yue)在(zai)“教(jiao)育強(qiang)國(guo)是我的(de)(de)使命”主題征文(wen)比賽中,《凝心聚力鑄(zhu)師(shi)魂(hun)》一(yi)(yi)(yi)(yi)文(wen)獲(huo)(huo)得(de)普(pu)寧(ning)市(shi)二(er)等(deng)獎(jiang);2015年(nian)5月(yue)在(zai)“教(jiao)育故事”征文(wen)比賽中,《做(zuo)一(yi)(yi)(yi)(yi)個陽光快樂的(de)(de)教(jiao)師(shi)》一(yi)(yi)(yi)(yi)文(wen)獲(huo)(huo)得(de)普(pu)寧(ning)市(shi)優秀(xiu)獎(jiang),并發表在(zai)教(jiao)學(xue)刊物(wu)《弦歌(ge)》。
張珊珊老師參(can)加2002年(nian)普寧(ning)市(shi)中青(qing)年(nian)教(jiao)師教(jiao)學(xue)技能競賽,榮獲(huo)團體(ti)二(er)等(deng)(deng)獎(jiang),個人語文板(ban)書(shu)設計(ji)優秀獎(jiang);教(jiao)案《雨(yu)霖鈴(ling)》在2010年(nian)普寧(ning)市(shi)中學(xue)語文古詩(shi)文優秀教(jiao)學(xue)設計(ji)評(ping)選中,榮獲(huo)二(er)等(deng)(deng)獎(jiang);書(shu)法作(zuo)(zuo)品被選參(can)加“為(wei)勞動(dong)之美點贊 為(wei)幸福(fu)揭(jie)陽奉獻”揭(jie)陽市(shi)首屆(jie)職工文化創(chuang)建系列(lie)活動(dong);書(shu)法作(zuo)(zuo)品分別入(ru)選普寧(ning)市(shi)“紀念抗戰(zhan)勝利70周年(nian)”書(shu)畫(hua)作(zuo)(zuo)品展作(zuo)(zuo)品集、“賀中秋 迎國(guo)慶(qing)”書(shu)畫(hua)展作(zuo)(zuo)品集。
黃周(zhou)雄老(lao)師的教學(xue)(xue)論(lun)(lun)文《中學(xue)(xue)語文教學(xue)(xue)如何培(pei)養(yang)學(xue)(xue)生自主學(xue)(xue)習能力》獲2009年(nian)(nian)揭陽市語文優秀(xiu)教學(xue)(xue)論(lun)(lun)文比(bi)賽(sai)三(san)等獎,并(bing)獲得(de)2009年(nian)(nian)普寧(ning)市語文優秀(xiu)教學(xue)(xue)論(lun)(lun)文比(bi)賽(sai)二(er)等獎。
崔萍老師的教(jiao)案《陳(chen)情表》獲得(de)2010年普(pu)寧市中學(xue)語文(wen)古詩(shi)文(wen)優秀教(jiao)學(xue)設計比賽二(er)等獎。
王若燕老師的《意象,開啟(qi)鑒賞大門的一(yi)把“利器”——略(lve)談經由意象通達詩旨的有效鑒賞方法》一(yi)文(wen)曾發表于《揭(jie)(jie)陽教(jiao)育(yu)》;論(lun)文(wen)《在(zai)實(shi)踐中發現,以(yi)反思促成長——對于語文(wen)閱(yue)讀教(jiao)學若干(gan)問題的反思》曾在(zai)揭(jie)(jie)陽市(shi)中小學語文(wen)優秀教(jiao)學論(lun)文(wen)征集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在(zai)普寧(ning)市(shi)同類評比活動中獲一(yi)等獎。
方美(mei)麗(li)老師在揭(jie)陽市(shi)中(zhong)(zhong)學生2001年“迎(ying)新”征(zheng)文比賽中(zhong)(zhong),指(zhi)導的(de)學生獲(huo)得(de)三等(deng)(deng)獎(jiang);教(jiao)案《望海潮》在2010年普寧市(shi)中(zhong)(zhong)學語(yu)文古(gu)詩文優(you)秀教(jiao)學設計評選中(zhong)(zhong),榮(rong)獲(huo)三等(deng)(deng)獎(jiang);作品《時代在召喚使(shi)命催(cui)奮進》在2014年學校舉(ju)辦的(de)“教(jiao)育強國是我(wo)們的(de)使(shi)命” 征(zheng)文比賽中(zhong)(zhong),榮(rong)獲(huo)三等(deng)(deng)獎(jiang);
1991年被評為廣東(dong)省普(pu)教系統先進集體(ti);
1995年獲廣東省僑資學校辦學成果獎(jiang);
1997年被評為(wei)廣東省師(shi)德(de)建設先(xian)進(jin)(jin)集(ji)體和(he)冬季體育鍛煉先(xian)進(jin)(jin)集(ji)體;
1998年學校(xiao)被評為文(wen)明學校(xiao)和先進集體;
1999年榮獲(huo)“廣東省普教(jiao)系統先進(jin)集體”;
2000年榮獲“廣東省僑資辦學(xue)成(cheng)果獎(jiang)”;
2001年榮獲“廣東省冬季體育鍛煉先進集體”;
2002年榮獲“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稱號;
2004年9月(yue)被省教育廳確定(ding)為省級普通高(gao)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
2005年5月被省教育(yu)廳確定為(wei)“廣東省基(ji)礎教育(yu)課程改(gai)革加(jia)強(qiang)思(si)想(xiang)道德教育(yu)實(shi)驗(yan)研究”實(shi)驗(yan)學校;
2006年4月學校團委(wei)被評為“2005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wei)”;
2008年被評(ping)為(wei)第三屆廣東(dong)省青少年書法(fa)大賽(sai)“書法(fa)教育先進學校(xiao)”同年被評(ping)為(wei)廣東(dong)省“書香校(xiao)園”。
2009年(nian)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生藝(yi)術展演“優秀組織獎(jiang)”學校。
2010年1月被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教(jiao)育廳評為“廣東省體育特色(se)學校”。
2010年(nian)被(bei)評(ping)為(wei)“廣(guang)東省體育(yu)特色學校”,2011年(nian)被(bei)為(wei)“廣(guang)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同(tong)年(nian)被(bei)評(ping)為(wei)揭陽市德育(yu)示范學校。
2012年獲(huo)評為(wei)揭陽市(shi)“朝(chao)陽讀書(shu)”活動先進集體(ti)。學校(xiao)(xiao)現是一所高級中學、普寧市(shi)副重點中學、揭陽市(shi)一級學校(xiao)(xiao),國家級定點考場。
2014年普寧市第一中學“十二五”規劃科研課題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普寧市第一中學(xue),歷史悠久(jiu),培養的人(ren)才(cai)遍布(bu)海內外。校址原設洪陽鎮(zhen)西門學(xue)宮(gong),初為普寧縣立中學(xue)。
1925年(nian)在原(yuan)校(xiao)址學(xue)宮的(de)惠風亭成立(li)普(pu)寧縣第一個共(gong)產主義青年(nian)團(tuan)支部,方(fang)方(fang)為團(tuan)支部書(shu)記。
1928年(nian)易名為普寧縣立第一初級中(zhong)學。
1939年(nian)三(san)四月間,為(wei)防日寇(kou)空(kong)襲,學校遷(qian)至城(cheng)東4公里處(chu)的雨堂村,借黃(huang)氏(shi)宗(zong)祠作(zuo)主(zhu)校舍,部分(fen)教學班分(fen)設(she)在千金湖(hu)和楓安村。
1940年8月,學(xue)校招收第一屆高中(zhong)生,遂名為普寧(ning)縣立第一中(zhong)學(xue)。
1945年三(san)四月間,學校遷回原(yuan)址。
1949年10月(yue),普(pu)寧縣人民(min)政府接管,年底將原普(pu)寧縣立女(nv)子師范(fan)學校并入。
1952年8月(yue)學校遷至德安(an)里(li)。
1967年易名為紅衛中學。
1972年改為洪(hong)陽中學。
1979年復(fu)名(ming)為普寧(ning)第一中(zhong)學(xue)。
1982年定為縣(xian)副點中學。
1993年改名普寧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