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shi)第十六中(zhong)(zhong)學創(chuang)辦于1934年,原(yuan)名為廣州培桂中(zhong)(zhong)學,1953年改為公立,定名為廣州市(shi)第十六中(zhong)(zhong)學。
學(xue)(xue)校有紅樓(lou)、東(dong)樓(lou)、實驗(yan)樓(lou)、電教樓(lou)、體藝樓(lou)、行政樓(lou)、學(xue)(xue)生(sheng)公(gong)寓、200米(mi)環形跑(pao)道運動(dong)場、室內(nei)體育館、閱覽室、管弦(xian)樂室、心理(li)咨詢室、美術室、舞蹈(dao)室、有兩(liang)層圖(tu)書館面積達到532平方米(mi),室內(nei)乒(ping)乓(pang)球館各1個,籃球場5個,排球場1個,羽毛球場4個,語音室3間(jian),承擔全國普通高考(kao)和廣(guang)州(zhou)市中考(kao)英語聽說考(kao)場工作(zuo),寄宿(su)制學(xue)(xue)校建有1000M主干校園網,教育教學(xue)(xue)信(xin)息資源庫,現代辦公(gong)管理(li)系統,所有教室、實驗(yan)室和學(xue)(xue)科功(gong)能室均配有多媒體計(ji)算(suan)機教學(xue)(xue)平臺。
學(xue)校(xiao)是廣(guang)(guang)東(dong)(dong)省綠色學(xue)校(xiao)、廣(guang)(guang)東(dong)(dong)省一級(ji)學(xue)校(xiao)、廣(guang)(guang)州市文明示范(fan)校(xiao)園(yuan)、廣(guang)(guang)東(dong)(dong)省優秀家(jia)長示范(fan)學(xue)校(xiao)。
截止2014年,學(xue)校有教職工150人(ren)(ren),特級(ji)教師(shi)1人(ren)(ren),高級(ji)教師(shi)90人(ren)(ren),有研究(jiu)生學(xue)歷的教師(shi)89人(ren)(ren)。中級(ji)職稱(cheng)教師(shi)79人(ren)(ren)。省市(shi)高級(ji)教師(shi)評審委員(yuan)會(hui)入(ru)庫(ku)(ku)評委、中級(ji)教師(shi)評審委員(yuan)會(hui)入(ru)庫(ku)(ku)評委共(gong)15人(ren)(ren),市(shi)區教研會(hui)會(hui)長理(li)事共(gong)8人(ren)(ren)、市(shi)學(xue)科教研中心組(zu)成員(yuan)25人(ren)(ren)。
1934年,建校原名為(wei)廣(guang)州培桂中學。
1937年,學校被迫輾轉遷(qian)到廣西農村。
1945年,抗戰勝利,學校返(fan)穗,在東山現址重(zhong)整旗鼓,繼續辦學。
1953年,改為公立,正(zheng)式定(ding)名為廣州(zhou)市(shi)第十六中學(xue)。
1960年(nian)至1964年(nian)曾一(yi)度(du)改(gai)為中山(shan)醫(yi)學院附屬中學。
1993年(nian),學(xue)(xue)校被為批廣東省一級學(xue)(xue)校。
2006年,學校(xiao)通過(guo)了廣東省國家級(ji)示范性(xing)普通高級(ji)中學初期督導驗收(shou)。
2007年,該校(xiao)被評為(wei)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ping)評估優秀(xiu)等級學校(xiao)。
2010年,該校(xiao)設南校(xiao)區(原廣州市第(di)七(qi)十九中學(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