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周小舟(1912—1966)原名周懷求,字元誠,曾是毛主席的秘書,歷任中(zhong)共第八屆(jie)中(zhong)央候(hou)補(bu)委(wei)員(yuan)、中(zhong)南(nan)軍(jun)政(zheng)委(wei)員(yuan)會常(chang)委(wei)、湖南(nan)省(sheng)委(wei)第一書記。
文革期間,被錯誤地劃入(ru)“彭德懷(huai)、黃克誠、張(zhang)聞天、周(zhou)小(xiao)舟反黨集團(tuan)”,受(shou)到不公正待遇。
1981年(nian),中共(gong)十一屆六中全會決定平反。
故居規模
地理位置
周小舟故居(ju),始建于1805年,位(wei)于湘潭(tan)市排頭鄉(xiang)星星村,隱(yin)山東南麓,坐(zuo)西北朝東南,依(yi)山面塘。
原居結構
故居(ju)為土磚(zhuan)瓦房(fang),坐西北朝東(dong)南,依山面塘,屬典(dian)型(xing)(xing)的舊(jiu)式(shi)湘(xiang)潭民(min)(min)居(ju)風格(ge),建筑面積800多(duo)平(ping)方米,大小房(fang)屋30多(duo)間,屬典(dian)型(xing)(xing)舊(jiu)式(shi)湘(xiang)潭民(min)(min)居(ju)。但(dan)規模比一般的民(min)(min)居(ju)大兩倍以上。
房屋(wu)結構自左至右9弄相連,每弄有3—4進,堂屋(wu)兩側廂房,設左、右兩個天(tian)井(jing),夾在其他房間中間,從房頂上安(an)裝“采光斗”采光,是既不(bu)(bu)靠(kao)外墻,又不(bu)(bu)靠(kao)天(tian)井(jing)的“聾子屋(wu)”。
變遷
新中國成(cheng)立后,周小舟(zhou)家房屋(wu)、家具等被(bei)無償分給附近農民居住(zhu)使用,自(zi)家只(zhi)分得(de)大門(men)右側房屋(wu)4間,另(ling)加堂屋(wu)半間。
上世紀50年代,周小舟先后(hou)陪同毛(mao)主席、彭(peng)德懷回湘潭考察時(shi),都曾到(dao)舊居瞻望。文革期(qi)間受到(dao)不公正待(dai)遇時(shi),他(ta)回來看望過鄉親。
復建歷程
上世紀70年(nian)代,政府曾撥款對故(gu)居(ju)予以維修(xiu),并(bing)原黃(huang)荊坪鄉文化站布展對外開(kai)放(fang)(fang)。后來(lai)由于房屋年(nian)代久(jiu)遠及(ji)自身(shen)材料等原因,逐(zhu)漸破(po)敗,岌岌可危(wei),無(wu)法開(kai)放(fang)(fang)。
2009年5月(yue),有當時任(ren)湘潭市、縣黨政主(zhu)要領導先后(hou)到周(zhou)小舟故居現(xian)場辦公,重點研究(jiu)故居維修和申報(bao)省級文物保護單(dan)位事宜。
2009年11月19日(ri)正(zheng)式動工維修,2011年10月全面完(wan)工。對周小舟(zhou)故居原有家(jia)用器具(ju)進行征收復原及復制等,并(bing)緊張進行相(xiang)關工作。
2012年11月11日(ri)周(zhou)小舟100周(zhou)年誕(dan)辰(chen)之前(qian),故居內(nei)外(wai)陳(chen)設將全部到位。屆時,周(zhou)小舟故居將修舊(jiu)如(ru)舊(jiu)的正式(shi)對(dui)外(wai)開放,接受(shou)四面八方(fang)的各界(jie)人士參(can)觀瞻仰(yang)。
開放與參觀
周小舟(zhou)故居維(wei)修工程(cheng)結束,目(mu)前室內(nei)家具等各項陳設(she)尚需完善,還不具備對(dui)外(wai)開放(fang)的(de)(de)條件,文物部門暫時委托村委會管(guan)理。但(dan)最近半年來(lai)(lai),已陸續有(you)省內(nei)外(wai)曲(qu)藝界(jie)(jie)、文學界(jie)(jie)、書畫界(jie)(jie)以及黨政機(ji)關(guan)、企事業團(tuan)體(ti)等各界(jie)(jie)人士慕(mu)名前來(lai)(lai)參觀。有(you)些(xie)是(shi)專程(cheng)慕(mu)名而(er)來(lai)(lai),有(you)些(xie)是(shi)到烏石彭德(de)懷紀念館和隱山旅游參觀順(shun)道而(er)來(lai)(lai)的(de)(de)。
目前,周小舟故居(ju),白(bai)墻灰瓦、古樸典(dian)雅,建(jian)筑面積(ji)635 平方米,基本保(bao)持原(yuan)貌。故居(ju)左側(ce)有高大的重陽木陪襯(chen),右側(ce)有古石橋(qiao)——獅龍橋(qiao)相伴;周圍(wei)青山環繞,墻外(wai)阡陌交通。故居(ju)匯(hui)隱山文(wen)化和元帥風范之靈氣,集人文(wen)與自然風光于(yu)一體,已為市級文(wen)物保(bao)護(hu)單位。
前來參(can)觀的(de)人(ren)無(wu)限感(gan)慨地說:“這既是很好的(de)革命傳統(tong)教(jiao)育(yu)基(ji)地,也是當地極佳的(de)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