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蒙古櫟
#樹木# 0 0
蒙古櫟是殼斗科櫟屬的落葉喬木,高達30米。其樹干通直,樹皮暗灰色,深縱裂,樹冠寬廣,葉形美觀,秋季葉色轉為金黃,花朵較小,淡黃色,極具觀賞價值。蒙古櫟原產于中國東北西部興安嶺以南地區,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也有分布。由于其木材堅硬,紋理美觀,耐腐朽,是優質的建筑和家具材料。它在1992年10月1日被《國家珍貴樹種名錄》定為二級珍貴樹種。
  • 中文學名: 蒙古櫟
  • 拉丁學名: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
  • 別稱: 蒙櫟,柞櫟,柞樹
  • 界: 植(zhi)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men)
  • 綱: 木蘭綱(gang)
  • 目: 殼斗目
  • 科: 殼(ke)斗科(ke)
  • 屬: 櫟屬
  • 種: 蒙(meng)古櫟(li)
詳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蒙(meng)古(gu)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是殼(ke)斗科櫟屬植物(wu)。莖稈較高,挺直(zhi),樹皮灰褐色(se),上面(mian)(mian)有裂紋,樹冠呈橢圓形(xing);葉片較大,表(biao)面(mian)(mian)深綠色(se)且光(guang)滑(hua)無毛;花朵較小,淡黃色(se);果實呈橢圓形(xing),種子灰棕色(se)。花期4—5月(yue),果期9月(yue)。《詩輯(ji)》云:“柞,堅軔之木。”古(gu)人說(shuo)“其葉附著甚固”,名曰“柞樹”。

蒙古(gu)(gu)櫟原產于中國東(dong)北(bei)西(xi)部興(xing)安嶺(ling)以南地區,主(zhu)要分布于中國東(dong)北(bei)、西(xi)北(bei)、華北(bei)等地區,朝(chao)鮮、日本、蒙古(gu)(gu)及(ji)俄羅斯也(ye)有分布。喜(xi)光(guang),極耐(nai)寒,喜(xi)涼爽氣(qi)候,耐(nai)干旱、瘠薄,一般選擇土壤酸(suan)堿度適中的土地種植,多(duo)生于向陽(yang)山坡。繁(fan)(fan)殖(zhi)方式有無性(xing)繁(fan)(fan)殖(zhi)和有性(xing)繁(fan)(fan)殖(zhi)。蒙古(gu)(gu)櫟在1992年10月1日被《國家(jia)珍貴樹種名(ming)錄》定為二級(ji)珍貴樹種。

《蒙藥正典》記(ji)載:“蒙古櫟(li)水煎服;外用(yong)(yong)適量,搗敷或(huo)煎水洗患處;蒙藥多配方用(yong)(yong)。”《中(zhong)國主要木(mu)材名稱(cheng)》中(zhong)記(ji)載蒙古櫟(li)這類(lei)木(mu)材材質比(bi)較堅硬(ying),適宜用(yong)(yong)作(zuo)木(mu)工(gong)鑿子(zi)、錘子(zi)等工(gong)具把(ba)柄,所(suo)以(yi)又有“鑿子(zi)樹、鑿刺(ci)樹”之(zhi)稱(cheng)。唐(tang)代(dai)詩人皮日(ri)休(xiu)《橡媼嘆》中(zhong)寫道“移(yi)時始盈掬,盡日(ri)方滿筐,幾(ji)曝復(fu)幾(ji)蒸,用(yong)(yong)作(zuo)三(san)冬糧(liang)。”可見唐(tang)代(dai)末期,蒙古櫟(li)的種子(zi)“橡子(zi)”已(yi)是民間的一種糧(liang)食。

生長與分布

分布范圍

產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meng)古(gu)、河北、山(shan)東等省區。俄(e)羅斯(si)、朝鮮、日本也有(you)分布,世(shi)界多地有(you)栽種。

形態及特征

蒙古櫟屬落(luo)葉(xie)喬木,高達30米(mi),樹(shu)皮灰(hui)褐(he)色(se)(se),縱裂。幼(you)枝紫褐(he)色(se)(se),有(you)棱,無毛。頂(ding)(ding)芽長卵(luan)形(xing),微有(you)棱,芽鱗紫褐(he)色(se)(se),有(you)緣毛。葉(xie)片(pian)倒卵(luan)形(xing)至(zhi)長倒卵(luan)形(xing),長7-19厘米(mi);寬(kuan)3-11厘米(mi),頂(ding)(ding)端短鈍尖(jian)或(huo)短突尖(jian),基部窄圓(yuan)形(xing)或(huo)耳形(xing),葉(xie)緣7-10對鈍齒(chi)或(huo)粗齒(chi),幼(you)時(shi)沿脈有(you)毛,后(hou)漸脫(tuo)落(luo),側脈每(mei)邊7-11條;葉(xie)柄(bing)長2-8毫(hao)米(mi),無毛。

雄花(hua)序生于(yu)新枝下部,長5-7厘(li)米,花(hua)序軸近無毛;花(hua)被6-8裂(lie),雄蕊通過8-10;雌花(hua)序生于(yu)新枝上端(duan)葉腋,長約1厘(li)米,有花(hua)4-5朵,通常只(zhi)1-2朵發育,花(hua)被6裂(lie),花(hua)柱(zhu)(zhu)短,柱(zhu)(zhu)頭3裂(lie)。

殼斗杯形,包(bao)著堅(jian)果1/3-1/2,直(zhi)徑1.5-1.8厘(li)(li)米,高(gao)0.8-1.5厘(li)(li)米,殼斗外(wai)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呈(cheng)(cheng)半(ban)球形瘤(liu)狀突(tu)起(qi),密被灰白(bai)色短絨毛,伸(shen)出口部邊緣呈(cheng)(cheng)流蘇狀。堅(jian)果卵形至(zhi)長(chang)卵形,直(zhi)徑1.3-1.8厘(li)(li)米,高(gao)2-2.3厘(li)(li)米,無毛,果臍微突(tu)起(qi)。花(hua)期(qi)4-5月,果期(qi)9月。

生活習性

生于(yu)海(hai)拔(ba)200-2100米的(de)山地,在中國東北(bei)地區常(chang)生于(yu)海(hai)拔(ba)600米以(yi)(yi)下(xia),在華北(bei)常(chang)生于(yu)海(hai)拔(ba)800米以(yi)(yi)上,常(chang)在陽坡(po)、半陽坡(po)形成(cheng)(cheng)小片純林或與樺樹等組成(cheng)(cheng)混交(jiao)林。

喜溫暖濕(shi)潤(run)氣候,也能(neng)(neng)耐(nai)一定寒冷和干(gan)旱。對(dui)土(tu)(tu)壤(rang)(rang)要求(qiu)不(bu)嚴,酸性(xing)(xing)(xing)、中(zhong)性(xing)(xing)(xing)或石灰(hui)巖的(de)(de)堿性(xing)(xing)(xing)土(tu)(tu)壤(rang)(rang)上(shang)都能(neng)(neng)生(sheng)長,耐(nai)瘠(ji)薄(bo),不(bu)耐(nai)水(shui)濕(shi)。根系發達(da),有(you)(you)(you)很(hen)強的(de)(de)萌(meng)蘗性(xing)(xing)(xing)。蒙(meng)古櫟種子發芽的(de)(de)適(shi)(shi)(shi)宜(yi)溫度(du)(du)(du)為(wei)25-30℃,15℃時(shi)發芽緩慢(man),30-35℃時(shi)發芽最(zui)快,但幼(you)芽細弱。莖(jing)葉生(sheng)長適(shi)(shi)(shi)宜(yi)的(de)(de)白(bai)天溫度(du)(du)(du)為(wei)23-30℃,夜(ye)間(jian)溫度(du)(du)(du)為(wei)15-18℃;溫度(du)(du)(du)高(gao)于(yu)35℃或低于(yu)15℃生(sheng)長緩慢(man)。幼(you)瓜生(sheng)長適(shi)(shi)(shi)宜(yi)溫度(du)(du)(du)白(bai)天為(wei)25-30℃,夜(ye)間(jian)為(wei)15℃左(zuo)右。蒙(meng)古櫟對(dui)環境有(you)(you)(you)廣(guang)泛的(de)(de)適(shi)(shi)(shi)應力,能(neng)(neng)適(shi)(shi)(shi)應南由華中(zhong)地(di)區(qu)直(zhi)至(zhi)東西伯利亞-56度(du)(du)(du),乃至(zhi)-60度(du)(du)(du)的(de)(de)低溫,早中(zhong)國的(de)(de)分布(bu)區(qu)約在年均(jun)溫-3度(du)(du)(du)以(yi)上(shang),年降水(shui)量(liang)在500毫米(mi)以(yi)上(shang),蒙(meng)古櫟的(de)(de)垂直(zhi)分布(bu)隨緯度(du)(du)(du)的(de)(de)降低而升(sheng)高(gao)。在大、小興安(an)(an)嶺(ling)的(de)(de)海拔250-400米(mi)范圍內,蒙(meng)古櫟長分布(bu)于(yu)低山(shan)頂部和山(shan)脊(ji)以(yi)及坡(po)度(du)(du)(du)小的(de)(de)各個坡(po)向上(shang)。海拔400-600米(mi)直(zhi)至(zhi)長白(bai)山(shan)800米(mi)以(yi)下,蒙(meng)古櫟能(neng)(neng)在坡(po)度(du)(du)(du)3-35度(du)(du)(du)的(de)(de)南坡(po)形(xing)成純林(lin)(lin)。甚至(zhi)東北西部興安(an)(an)嶺(ling)以(yi)南地(di)區(qu),蒙(meng)古櫟的(de)(de)分布(bu)高(gao)度(du)(du)(du)可上(shang)升(sheng)至(zhi)870-1600米(mi)。東部三江平原的(de)(de)殘丘(qiu)上(shang)也有(you)(you)(you)生(sheng)長。蒙(meng)古櫟適(shi)(shi)(shi)應較廣(guang)的(de)(de)土(tu)(tu)壤(rang)(rang)類型(xing),多生(sheng)長在酸性(xing)(xing)(xing)或微酸性(xing)(xing)(xing)較肥(fei)沃的(de)(de)暗棕色森(sen)(sen)林(lin)(lin)土(tu)(tu)和棕色森(sen)(sen)林(lin)(lin)土(tu)(tu)上(shang)。人(ren)為(wei)破壞嚴重的(de)(de)山(shan)地(di),蒙(meng)古櫟能(neng)(neng)在干(gan)燥陽坡(po),土(tu)(tu)體發育不(bu)全的(de)(de)粗(cu)骨土(tu)(tu)上(shang)成林(lin)(lin),但其地(di)位(wei)甚低。

栽培方法

播(bo)種(zhong)繁(fan)殖。種(zhong)子催芽后采用(yong)壟播(bo),播(bo)種(zhong)量為150g/m。當年生苗(miao)高(gao)20-30cm。3年生苗(miao)可出圃栽(zai)培(pei)。

種植要點

1.整(zheng)地(di)作(zuo)床(chuang)整(zheng)地(di)作(zuo)床(chuang)從9月(yue)中旬開始,整(zheng)地(di)深翻(fan)30cm,揀出(chu)草根、石塊(kuai),春播(bo)在秋翻(fan)后于翌年(nian)春耙(pa)地(di),每(mei)(mei)667平(ping)(ping)方米(mi)施(shi)有機肥1.5t。翻(fan)地(di)時(shi)進行(xing)土壤消毒每(mei)(mei)667平(ping)(ping)方米(mi)施(shi)4kg硫(liu)酸(suan)亞鐵,防治地(di)下害(hai)蟲,每(mei)(mei)667平(ping)(ping)方米(mi)可施(shi)2.5kg辛硫(liu)磷(lin)。然(ran)后每(mei)(mei)平(ping)(ping)方米(mi)施(shi)入(ru)熟好的農(nong)家肥5kg,作(zuo)床(chuang)高20cm,床(chuang)面(mian)(mian)寬(kuan)1.1m,步(bu)道(dao)40cm。為防治苗木(mu)病(bing)害(hai),每(mei)(mei)平(ping)(ping)方米(mi)用5g溶液噴灑床(chuang)面(mian)(mian),用藥5d后播(bo)種。

2.育苗地要選擇在(zai)地勢(shi)平坦、排(pai)水良好、土(tu)(tu)質肥(fei)沃(wo)、pH值5.5-7.0,土(tu)(tu)層厚(hou)度50cm以上的沙壤(rang)(rang)土(tu)(tu)和壤(rang)(rang)土(tu)(tu)。

3.種(zhong)子(zi)(zi)(zi)采收(shou)后(hou)用(yong)(yong)50℃-55℃溫水浸(jin)種(zhong)15min或用(yong)(yong)冷水浸(jin)種(zhong)24h,同時(shi)將(jiang)漂浮的不成熟、蟲蛀種(zhong)子(zi)(zi)(zi)撈出(chu),也可以(yi)用(yong)(yong)敵(di)敵(di)畏熏蒸一晝夜進行(xing)殺蟲處理。秋播種(zhong)子(zi)(zi)(zi)消毒處理后(hou)即可直接播種(zhong),效果良好(hao);春播種(zhong)子(zi)(zi)(zi)在冷室(shi)內(nei)混沙(種(zhong)沙比為1∶3)催芽,每周翻動一次(ci),隨時(shi)檢出(chu)感(gan)病(bing)種(zhong)子(zi)(zi)(zi)并燒掉,翌(yi)年春播種(zhong)前一周將(jiang)種(zhong)子(zi)(zi)(zi)篩出(chu),在陽光下翻曬,種(zhong)子(zi)(zi)(zi)裂嘴(zui)達30%以(yi)上可播種(zhong)。

4.種(zhong)(zhong)子調制(zhi)及(ji)播種(zhong)(zhong)種(zhong)(zhong)子精選(xuan)后,放到涼爽濕潤的庫里貯(zhu)藏(zang)。種(zhong)(zhong)子貯(zhu)藏(zang)要因地(di)制(zhi)宜,通常(chang)有(you)下(xia)列三種(zhong)(zhong)貯(zhu)藏(zang)方法。

田間管理

1.灌(guan)水:因種實(shi)大,覆土厚,就需要一(yi)定的濕(shi)度(du)(du),濕(shi)度(du)(du)一(yi)般保持地(di)表(biao)下1cm處土壤(rang)濕(shi)潤即可(ke),不(bu)是特別干旱的不(bu)必天天灌(guan)水,苗木出土前不(bu)必澆(jiao)水,防止土壤(rang)板結,造成頂土困難或種子腐爛而(er)失敗。

2.切(qie)(qie)根(gen)(gen)播種后15-20d出(chu)苗(miao),當(dang)真葉出(chu)土4片時,切(qie)(qie)斷(duan)主(zhu)根(gen)(gen),留主(zhu)根(gen)(gen)長6cm,可促進須根(gen)(gen)生長,切(qie)(qie)根(gen)(gen)后應(ying)將土壓實并澆(jiao)水。

3.間苗(miao)(miao)在苗(miao)(miao)高進入高生長速生期定(ding)苗(miao)(miao),間去(qu)病(bing)苗(miao)(miao)、弱(ruo)苗(miao)(miao),疏開過密苗(miao)(miao),同時補(bu)植缺苗(miao)(miao)斷(duan)條(tiao)之處,間苗(miao)(miao)和補(bu)苗(miao)(miao)后要灌(guan)水,以(yi)防漏(lou)風(feng)吹(chui)傷苗(miao)(miao)根(gen)。留苗(miao)(miao)密度60-80株(zhu)/平方米(mi)。

4.松(song)土、除(chu)草(cao)按著“除(chu)早、除(chu)小、除(chu)了”的(de)原則及時清除(chu),采用人工除(chu)草(cao),保持床面(mian)無雜草(cao),除(chu)草(cao)結合松(song)土,松(song)土深(shen)度2-8cm,以(yi)利苗木的(de)正常生長(chang)。

5.蒙古櫟苗木(mu),當(dang)年有3次(ci)生長(chang)的習性(xing),采用兩(liang)次(ci)追肥(fei),即第一次(ci)封頂后進(jin)行(xing)追肥(fei),約6月20日左右,硝酸銨每(mei)平(ping)方米5g;第二次(ci)追肥(fei)在苗木(mu)第二次(ci)封頂后進(jin)行(xing),約7月下旬左右,硝銨每(mei)平(ping)方米7g。

6.起苗:秋(qiu)季起苗,進行(xing)控溝(gou)越(yue)冬假植;春季起苗,可原壟(long)越(yue)冬,不必另加防寒措施。

病害防治

栗實象鼻蟲(chong)(Curculio davidi Fairm):成蟲(chong)體長7-9毫米,赤褐色(se)或黑色(se)而有灰黃色(se)鱗毛嘴(zui)細長,腿節棍棒(bang)壯下(xia)面有一齒突(tu)。幼蟲(chong)在種(zhong)子(zi)內蛀蝕(shi)(shi),種(zhong)子(zi)在外面看(kan)不到柱(zhu)孔,僅(jin)有一小黑點(dian),受害種(zhong)子(zi)不成熟往往早(zao)落(luo),如有三頭以(yi)上幼蟲(chong)為害,一般都失去芽力。特(te)別在種(zhong)子(zi)堆積期(qi)間(jian),溫度升(sheng)高,幼蟲(chong)蛀蝕(shi)(shi)嚴(yan)重。

1.溫(wen)水浸(jin)種(zhong)將種(zhong)子(zi)放進55度溫(wen)水中(zhong)浸(jin)泡10分鐘,或在50度的溫(wen)水種(zhong)浸(jin)泡15分鐘,無(wu)影響。也可用于溴(xiu)化甲(jia)蒸熏(xun),當氣(qi)溫(wen)在23度時每立方(fang)用藥37.4克.熏(xun)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da)100%。

2.二氧化(hua)碳熏(xun)蒸(zheng):將種子放秘室內或密(mi)封容器(qi)內,在溫度25度以下每立方用二氧化(hua)碳30毫升處理20小時(shi),殺蟲率在95%以上,對種子發芽無影響。也可(ke)用于(yu)溴化(hua)甲蒸(zheng)熏(xun),當氣溫在23度時(shi)每立方用藥37.4克,熏(xun)蒸(zheng)40小時(shi),殺蟲率可(ke)達(da)100%。

3.成蟲(chong)盛發期可用90%敵(di)百(bai)蟲(chong)1000倍液噴殺(sha)。

4.幼蟲未爬出櫟(li)實(shi)前,收集并清(qing)除(chu)早期脫落的櫟(li)實(shi)。殺(sha)蟲率(lv)很(hen)高,且不影響種子發芽,浸種后2天陰(yin)干后才(cai)能貯(zhu)藏。

價值及其他

植物學史

《詩輯》云:“柞,堅軔之木。”古人說(shuo)“其葉附著甚固”,名曰“柞樹”。

近種區別

蒙古櫟 房山櫟

葉(xie)倒卵(luan)形(xing)(xing)或倒卵(luan)狀(zhuang)(zhuang)長(chang)橢圓形(xing)(xing),長(chang)7-19厘(li)米,先端短鈍尖,基部楔(xie)圓或耳狀(zhuang)(zhuang),粗鈍齒7-10對,幼葉(xie)沿(yan)脈疏被(bei)毛,老葉(xie)近無毛,側(ce)脈7-11對;葉(xie)柄(bing)長(chang)2-8毫米,無毛。葉(xie)片(pian)長(chang)倒卵(luan)形(xing)(xing)或倒卵(luan)形(xing)(xing),長(chang)8-14厘(li)米,頂(ding)端短漸(jian)尖,基部淺(qian)心形(xing)(xing)或耳形(xing)(xing),葉(xie)緣波狀(zhuang)(zhuang)粗齒,幼時葉(xie)背被(bei)薄星(xing)狀(zhuang)(zhuang)毛,后漸(jian)脫(tuo)落,側(ce)脈每邊9-12條;葉(xie)柄(bing)長(chang)1-2厘(li)米,被(bei)星(xing)狀(zhuang)(zhuang)毛。

海(hai)拔:600-2500米。海(hai)拔:300-900米。

主要價值

1.蒙古(gu)櫟是營造防風林(lin)、水源涵養林(lin)及防火林(lin)的優良樹種,孤(gu)植(zhi)、叢植(zhi)或與其它樹木混(hun)交成(cheng)林(lin)均甚(shen)適(shi)宜(yi)。不但需要保護(hu),還(huan)可以(yi)進行人工(gong)培(pei)植(zhi)。

2.園(yuan)林中可植(zhi)作園(yuan)景樹或(huo)行(xing)道樹,樹形好者可為孤植(zhi)樹做觀賞用。

3.木(mu)材邊材淡褐(he)色(se),心材淡灰褐(he)色(se),氣干(gan)密度0.67-0.78克/立方厘米(mi),材質堅硬,耐腐(fu)力強,干(gan)后易開裂(lie);可(ke)(ke)供(gong)(gong)車(che)船、建筑、坑木(mu)等用材,壓縮(suo)木(mu)可(ke)(ke)供(gong)(gong)作(zuo)機械零件,葉(xie)含(han)(han)蛋白(bai)質12.4%,可(ke)(ke)飼柞蠶;種子含(han)(han)淀粉47.4%,可(ke)(ke)釀酒或作(zuo)飼料,樹皮入藥(yao)有收(shou)斂止瀉及(ji)治痢(li)疾之效。

4.《蒙藥正典》記載(zai):“蒙古(gu)櫟水煎服;外用適(shi)量,搗敷(fu)或煎水洗患處;蒙藥多配方(fang)用。”

5.《中(zhong)國主要木(mu)材(cai)(cai)名稱》中(zhong)記載蒙古櫟這類木(mu)材(cai)(cai)材(cai)(cai)質比較堅硬,適宜用作木(mu)工鑿子(zi)、錘子(zi)等工具把柄(bing),所以又有“鑿子(zi)樹、鑿刺樹”之(zhi)稱。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guo)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deng)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bao)護聯盟瀕危物種(zhong)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瀕(bin)危野生動(dong)植物種國際貿易(yi)公約(yue)》(CITES 2019年版)——附錄Ⅲ。

植物文化

唐代(dai)詩人皮日休《橡媼嘆》中寫道“移(yi)時始盈掬,盡日方(fang)滿筐,幾(ji)曝(pu)復幾(ji)蒸,用作三冬糧。”可見(jian)唐代(dai)末期,蒙(meng)古(gu)櫟(li)的(de)種(zhong)子“橡子”已(yi)是民間的(de)一種(zhong)糧食。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CN102180 】編(bian)(bian)輯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suo)展示(shi)的詞(ci)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rong)屬于注冊用(yong)戶個(ge)人編(bian)(bian)輯行為,網站(zhan)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信息的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不(bu)代表本站(zhan)立場。
詞條所在榜單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點擊注冊>>,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相關知識文章
【樹木之最】最古老的樹_最大的樹_最高的樹_最值錢的樹
樹木的作用在于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持水土,對于人類生存、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據資料顯示,全世界樹木種類有六萬多種,那么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樹木是什么?什么樹最值錢?哪些樹木最神奇?如果你對這些都感興趣的話,那就來看看MaiGoo編輯為您準備的樹木排行和樹木之最吧!
中國最美的十種樹 中國最美觀葉觀花喬木 中國最漂亮的樹盤點
2015年《自然》雜志公布數據稱:全球約有3萬億棵樹,中國占其中的1390億棵,人均102棵,中國的這些樹,有的因高壽聞名全國,有的因高度被人銘記,有的則因美麗的外觀變得獨一無二。要說中國最美的樹木,無外乎是古銀杏樹、胡楊林、楓樹、紅杉林、古松、古柏、桂花樹、古梅樹等。下面跟隨Maigoo小編了解下。
中國十大名樹 享譽全球的中國著名古樹 其中一棵為軒轅帝親植
中華古國,歷史文化積淀豐厚,許多的樹木都動輒有數千年的高齡,見證了一代代人的興衰。人們將稱這些樹木為中國十大名樹,它們遍布在全國各地。下面將由MAIGOO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十大名樹排行榜,它們包括:迎客松、阿里山神木、軒轅柏、鳳凰松、二將軍柏、帝王樹、章臺古梅、玉峰寺山茶、天馬河古榕、圣水寺漢桂等。
中國十大名貴樹木 國內珍貴樹種排名 海南黃花梨位列榜單之中
樹木是地球重要的資源之一,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在中國,有一些樹木價值很高,是名貴樹種,有的甚至價格不低于黃金。下面MAIGOO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中國十大名貴樹木,它們包括:海南黃花梨、沉香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烏木、黃楊木、櫸木、楠木、樺木。下面一起來看看中國最值錢的樹木排名吧!
中國十大名松排名 中國最著名的松樹 國內千年古松樹盤點
全球約有三萬億棵樹,中國占其中的約1390億棵,人均約102棵,中國的這些樹,有的因高度被人銘記,有的因高壽聞名全國,有的被賦予獨特的文化內涵,有的則因出眾的外觀變得獨一無二。要說中國最有名的松樹,無外乎是黃山迎客松、戒臺寺九龍松與抱塔松、河北承德九龍松等千年古松樹。下面跟隨Maigoo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中國十大名松吧。
十大三千年銀杏樹-白果樹觀賞地 國內10棵最古老的銀杏樹盤點
銀杏是古老而漂亮的樹種,有的地方因銀杏而美麗,有的地方則因銀杏而揚名天下,那么國內有哪些著名的古銀杏樹呢?下面MaiGoo小編為大家盤點十大三千年銀杏樹-白果樹觀賞地,包括臨安天目山銀杏古樹、福泉古銀杏樹、貴州長順中華銀杏王、浮來山定林寺天下銀杏第一樹等等,它們的樹齡基本都在三千年以上,最古老的那棵更是存活了近1.2萬年,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千年樟樹觀賞地 最美千年古樟樹群 千年老樟樹盤點
樟樹也稱香樟樹,自古就是民間“神樹”,也常被視為風水樹,有“祥瑞之兆”,很受民間百姓喜愛,在中國南方地區香樟樹特別常見。樟樹作為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可以觀賞到千年樟樹或千年古樟樹群。其中比較著名的千年老樟樹有溫湯鎮社埠村“樟樹爺爺”、平江天湖村千年古樟、江西樟樹樹王漢樟王、大西江鎮千年野生古樟等。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千年樟樹觀賞地,一起來欣賞下吧。
中國十大古山茶花樹 最美古茶花樹觀賞地 百年山茶花樹盤點
山茶植株形姿優美,花形艷麗繽紛,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種植型花樹。在我國有不少古山茶花樹,如:溫州仙巖化成洞千年山茶花樹、泰州溱潼古鎮茶樹王、大理祥云水目山千年茶花王、騰沖馬站和睦茶花村景區紅花油茶王、重慶南山植物園景區山茶園古樹等,都是著名的茶花古樹。本文MAIGOO編輯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古山茶花樹,一起來欣賞下吧。
中國重點保護樹種 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哪些
中國保護樹種有哪些?本文Maigoo生活小編盤點了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珙桐、銀杏、巨柏、百山祖冷杉、巧家五針松、梵凈山冷杉、長白松、普陀鵝耳櫪等。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地形復雜多樣,起到了阻隔冰川的作用,使古代許多珍奇稀有的樹種能保留下來,而這些樹木也因數量稀少,成為我國的重點保護植物。
中國十大千年古茶樹 最美古茶園景區 千年古茶樹群盤點
中國被譽為“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以及利用茶葉的文明古國。在國內有著不少千年古樹茶群和古茶樹觀賞地,如:普洱景邁山古茶樹園、武夷山母樹大紅袍、云南麗江玉峰寺萬朵山茶、普安縣千年古茶樹、鳳慶縣錦繡茶王、普洱市千家寨千年古樹、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等。下文MAIgoo編輯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著名古茶樹以及千年古茶樹群,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最古老的流蘇樹 國內流蘇樹樹齡排名 千年古流蘇樹盤點
流蘇樹是非常漂亮的景觀樹種,尤其是那些歷史久遠的千年古流蘇樹,樹形高大優美、枝葉茂盛,初夏時節滿樹白花,如覆霜蓋雪,清麗宜人。那么,中國最古老的流蘇樹有哪些呢?下面,買購小編為大家分享中國十大古流蘇樹,包括齊魯千年流蘇樹王、青州雀山千年流蘇林、張家溜村千年流蘇園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楠木古樹觀賞地 最美金絲楠木景區 千年古楠樹盤點
楠木種類有金絲楠、香楠和水楠這三種,其中金絲楠木,又被譽為“帝王木”,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在中國有不少楠木古樹觀賞地,也有許多知名的千年古楠樹,下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楠木古樹觀賞地,上榜的有思南縣野生楠木古樹群、塘榜金絲楠木古樹群、酉陽千年金絲楠木群、峨眉山白龍洞楨楠古樹群、宜昌中亞楠木林風景區、重慶潼南金絲楠木園等,一起來欣賞下吧。
紅木十大種類 紅木分類排名 紅木有哪些品種
紅木分類排名為花梨木類、紫檀木類、黑酸枝木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七大類,價格一般情況下是依次遞減,那具體看紅木有哪些品種最有名呢?maigoo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紅木十大種類,如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大果紫檀、血檀、交趾黃檀、巴里黃檀、黃金檀、紅檀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十大最貴的綠化樹 最貴的綠化樹樹種排名 價格最高的綠化樹品種
綠化樹是保護環境和平衡生態的有益植物,不同品種的綠化樹有著不同的綠化效果和視覺效果,那么市場上最貴的綠化樹有哪些?什么綠化樹最值錢?本文盤點了十大綠化最貴的樹木,如花瓶桂花樹、實生銀杏、棗樹、秋楓、造型榕樹、紅花紫薇樹、羅漢松、小葉榕、香樟、大腹木棉樹、國槐等,下面來了解下!
世界十大最高的樹 最高的樹是什么樹 第一名相當于40層樓
在動物中,體積最大的是藍鯨,平均長度也不過二三十米。而在植物界,則有動輒百米的大樹,它們不僅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樹木,也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生物。下面maigoo網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世界上最高的樹,它們有:亥伯龍樹 、赫利俄斯、伊卡洛斯、同溫層巨人、戴惠巨人、梅納拉、北美黃杉、百夫長、北美云杉、雪曼將軍樹。下面一起來看看最高的樹有多高吧!
世界十大古樹 全球現存樹齡最長十棵神樹 其中一棵已逾萬年
樹木如未曾遇到自然災害,或者人類的覬覦,普遍都能存活很久。其中尤以松柏類、杉樹類、榕樹類的樹木最為長壽,世界各地常有樹齡長達千年的古樹。下面MAIGOO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世界十大古樹,它們有:潘多樹、Old Tjikko、南非猴面包樹 、歐洲紅豆杉、軒轅柏、瑪士撒拉樹 、索羅亞斯德薩維樹、利郎格尼維紫杉、百騎大栗樹、山達木樹、參議員樹等。
十大盆景名貴樹種 價格最貴盆栽排行 紅楓價格超過6萬
盆景為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近年來盆景藝術越來越受大眾的歡迎。在盆景中也有平價或名貴之分,一株優質的盆栽,價格往往不菲。下面MAIGOO小編將為大家盤點十大盆景名貴樹種,它們有紅楓、真柏、雀舌羅漢松、小葉紫檀、對節白臘、榆樹、羅漢松、瓜子黃楊、黑松、金彈子樹、雀舌黃楊、雀梅。
十大生長速度最快的綠化樹 生長周期最短綠化樹盤點
了解不同綠化樹種的發育規律、生長周期,對城市綠化的具體實施有重要意義,它關系到前期的樹種選擇和后期的栽培管理工作;本文針對生長周期這一方面,篩選了十大生長最快的綠化樹,其中有法國梧桐、桉樹、楊樹、速生白蠟、速生楸樹、竹柳、泓森槐、輕木、中華紅葉楊等,下面來看看這些速生綠化樹種!
世界十大最耐水的樹 全球耐澇樹種盤點 “活化石”水杉名列榜單之中
什么樹耐水又珍貴?眾所周知,植物的生存如果沒有水是萬萬不可的,但如果澆灌過多的水,也會致其死亡。但有多種樹木,面對積水、洪澇等災害仍然能健康生長,是極其耐水淹的植物。下面MAIGOO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世界十大最耐水的樹,它們有:落羽杉、垂柳、水杉、龍爪柳、杜梨、紫穗槐、水松、楓楊、梾木、紫藤、砂梨樹、楝樹、麻櫟、荷花玉蘭、酸橙樹。
十大常綠不落葉還能開花的綠化樹 四季常綠的綠化樹品種盤點
“四季常綠”是城市綠化的理想追求,這樣不僅能全年改善著城市生態,還是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本文盤點了十大四季常青的綠化樹,如廣玉蘭、女貞、柏樹、白皮松、雪松、朝鮮黃楊、云杉、桂花、樟樹、松樹等,這些常綠綠化樹品種生長習性強、外形美觀,一起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