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成果
2004年10月,浙江(jiang)省考古(gu)所和(he)安吉(ji)(ji)縣博物(wu)館正(zheng)式(shi)對安吉(ji)(ji)縣溪(xi)龍鄉溪(xi)龍村的上馬(ma)坎遺址(zhi)開展(zhan)發掘(jue)工作。考古(gu)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共發覺(jue)了100平方米(mi),發掘(jue)深度(du)達9米(mi),出土石(shi)制品430余件,包括石(shi)核、石(shi)片、掛削(xue)器、砍砸(za)器、石(shi)球、石(shi)錐、手鎬、尖狀物(wu)等之類(lei)石(shi)器。石(shi)制品個體粗大,長度(du)超過80毫(hao)米(mi),小于50毫(hao)米(mi)的標本極(ji)少,屬南方舊石(shi)器時代礫石(shi)石(shi)器文化,是我省舊石(shi)器考古(gu)的重大突破。
上馬坎遺(yi)址的層(ceng)次分布很清晰,自表(biao)土一下的褐(he)色粘土層(ceng)、稀網紋紅土層(ceng)、網紋紅土層(ceng)、碩石層(ceng)都發現有(you)人工打制的石器,顯示出古人類在這一帶的活(huo)動相(xiang)當頻繁,而(er)且延續時間很長。由此考(kao)古學家推測,浙江大地至少在80萬年(nian)以前已有(you)古人類生活(huo)。
2002年10月進行(xing)了科學(xue)試掘。
揭露的地層十分清(qing)晰。
表土(tu)下第一層(ceng)(ceng)為褐色黏土(tu)層(ceng)(ceng),距今約1.2萬(wan)-4萬(wan)年;
第二層為稀網(wang)紋紅土層,距今(jin)約4萬-12.6萬年;
第三層為網紋紅土層,距(ju)今約12.6萬(wan)-78萬(wan)年。
每層均有石器制品出土。
重大意義
上馬坎舊石(shi)器文化(hua)遺(yi)址(zhi)的發(fa)現(xian),填補(bu)了(le)(le)浙江(jiang)舊石(shi)器時(shi)(shi)代考古(gu)的空白(bai),將浙江(jiang)境內(nei)人類(lei)的歷史提(ti)前到距今10多萬年前。為研究南方舊石(shi)器時(shi)(shi)代主工業(ye)的分布范圍、面貌特征(zheng)提(ti)供了(le)(le)的嶄新(xin)資料,是(shi)我省發(fa)現(xian)的第一個地層堆積明確,時(shi)(shi)代特征(zheng)鮮明,保存狀況良(liang)好(hao)的舊石(shi)器時(shi)(shi)代文化(hua)遺(yi)址(zhi)。
上馬坎(kan)遺(yi)址的(de)發掘成果為研究(jiu)現代人(ren)起源與文化的(de)關(guan)系提供了(le)非常重要(yao)的(de)資料(liao),對中國南方舊石(shi)器(qi)的(de)研究(jiu)具有重大意義。
把古人類(lei)在(zai)浙江省境內(nei)勞動、生息的(de)歷史(shi)至少提前(qian)到距今50多萬年前(qian)。
上馬坎遺(yi)址已編入國(guo)家文物局《2002年中國(guo)考(kao)古主要發現》。
2003年被命(ming)名為(wei)省級文化保(bao)護(hu)單位(wei)。2013年5月,被國務院(yuan)核定公布為(wei)第七批全(quan)國重(zhong)點文物保(bao)護(hu)單位(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