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南的一座畫像石墓
畫像石刻(ke)在山(shan)東(dong)分布最廣,河南(nan)(nan)(nan)南(nan)(nan)(nan)陽、陜西綏德、江(jiang)蘇餘(yu)州等(deng)地區也(ye)以保存各具特色的(de)畫像石刻(ke)而著名。1973年,在浙江(jiang)省海(hai)寧縣長安鎮原覺王寺后相(xiang)傳稱為“三女堆”的(de)池方,發(fa)現(xian)一(yi)座畫像石墓。這是長江(jiang)以南(nan)(nan)(nan)、東(dong)南(nan)(nan)(nan)沿海(hai)地區首次發(fa)現(xian)的(de)內容豐富的(de)漢(han)畫像石刻(ke);也(ye)是目前見到的(de)我國最南(nan)(nan)(nan)的(de)一(yi)座畫像石墓。
海寧畫像石(shi)墓的墓室,分前(qian)、后(hou)兩室,前(qian)室有東、西兩耳室。全長9.56米,寬4米,后(hou)室高(gao)3.1米(前(qian)室殘高(gao)2.9米)。
墓內(nei)(nei)畫像(xiang)石大小(xiao)共計六十三塊,刻畫像(xiang)五十五幅(fu),面積22平方(fang)米。除了一幅(fu)嵌在墓門門楣外側上方(fang),其余均分布在前(qian)室。墓門內(nei)(nei)側及(ji)南(nan)壁十八(ba)幅(fu),東壁十二幅(fu),北壁十一幅(fu),西壁十三幅(fu)。
畫(hua)像(xiang)石刻內容豐富,主(zhu)要有:
一(yi)、祥瑞兆慶題材。這部分的內容(rong)占有(you)較大的比例。每(mei)壁的第-層均刻(ke)有(you)不同內容(rong)的祥瑞圖。如(ru)南壁墓門(men)(men)門(men)(men)楣外側(ce)有(you)一(yi)組(zu)圖是鳳凰與麒麟相對而立,隔以瑞草,一(yi)獨(du)角獸(shou)尾隨(sui)麒麟身后。西壁描(miao)繪比肩獸(shou)、駿馬(ma)、文(wen)狐。這些都是王(wang)者有(you)德(de)才(cai)會出現(xian)的靈(ling)物。
二、現實生活題(ti)材。有(you)(you)車馬出行、樂舞百戲、庖廚宴(yan)飲(yin)等(deng)等(deng)。以樂舞百戲為例,畫像石中這方面的(de)(de)場面大(da),種(zhong)類多。有(you)(you)獨舞、《人舞、三人舞、群舞、帶故事倩(qian)節的(de)(de)樂舞。北壁第(di)二層(ceng)東端有(you)(you)似(si)是“高(gao)祖(zu)斬蛇(she)”的(de)(de)歷史故事樂舞,幾個勇(yong)士或徒手執貭、劍,正欲(yu)力斬面前盤曲騰起的(de)(de)巨蛇(she).形象生動也很逼真。
三(san),歷史故事題材。從文獻(xian)記載看(kan),早在(zai)戰(zhan)國時期就(jiu)出現了采用歷史題材的(de)繪畫,海寧墓(mu)中至(zhi)少有三(san)幅歷史故事,除樂(le)舞所(suo)演“高祖斬蛇”的(de)故事外,還有“荊軻刺秦王”和(he)“老菜子娛親(qin)”。
四(si)、建筑雕(diao)刻墓室東、西、三(san)壁都雕(diao)刻雙抄(chao)重拱形象,并雕(diao)有龜(gui)座(zuo)的蟠龍(long)柱。畫像石(shi)墓的三(san)壁都刻蟠龍(long)柱,還是首(shou)次發現(xian)。
這座畫(hua)像石墓(mu),從墓(mu)葬形制、畫(hua)像石刻風格,以及出土器物、啕俑、五(wu)銖錢(qian)的(de)特征判斷,年(nian)代屬于東(dong)漢晚(wan)期至(zhi)三國(guo)時期,距今至(zhi)少有一千七百多年(nia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