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番國故城遺(yi)址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番國故城遺址,系東周時期土城墻遺址,位于信陽市固始縣境內。遺址分內外兩城,兩城的土城墻大部分尚存,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代城池遺址。1974年12月在城南半部出土3枚楚國金幣郢爰。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在侯古堆先后發掘了侯古堆春秋大墓和陪葬坑。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對研究東周時期淮河流域小國的歷史、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 所在地/隸屬: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xian)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五批(東周)
介紹(shao)攻(gong)略

歷史沿革

1974年12月在故城南(nan)半部出(chu)土了3枚楚國金幣“郢爰”。

1978年(nian)(nian)3月至(zhi)1979年(nian)(nian)5月,在故(gu)城(cheng)外東南3華(hua)里處的侯古堆先后發掘了侯古堆春秋(qiu)大(da)墓和陪葬坑。

1980年至1983年,在故城東(dong)南角的白獅子地發掘了1——3號(hao)春秋戰(zhan)國(guo)墓(mu)(mu)和蝙蝠山1——7號(hao)戰(zhan)國(guo)墓(mu)(mu)。

該(gai)城址(zhi)由考古工作者(zhe)于1978年(nian)春發(fa)現(xian),在遺址(zhi)東南1.5公(gong)里(li)處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pei)葬(zang)坑出土的一套(tao)編鐘上(shang)(九枚)上(shang)鑄有“番(fan)子臣周(zhou)(zhou)”銘文(wen),為番(fan)國(guo)器物。番(fan)是楚(chu)(chu)國(guo)滅蓼后扶持(chi)的小國(guo),番(fan)國(guo)的都城稱為楚(chu)(chu)邑,楚(chu)(chu)邑指的就是該(gai)城城址(zhi)。番(fan)國(guo)故城遺址(zhi)的發(fa)現(xian),對研究東周(zhou)(zhou)時(shi)期城池建設、淮(huai)河流域小國(guo)的歷史、中(zhong)原文(wen)化與楚(chu)(chu)文(wen)化的關系(xi)以及當(dang)時(shi)本(ben)地區社會、政治(zhi)、經(jing)濟(ji)、文(wen)化、軍事(shi)等(deng)方面都具有重要(yao)的價值。

2001年(nian)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di)五批全(quan)國重點文物(wu)保護單位。

文物遺存

番國故城(cheng)。位于固始縣及城(cheng)北一帶,是一座規模宏(hong)大的(de)東周(zhou)時期土城(cheng)墻遺址。故城(cheng)分內(nei)外兩(liang)城(cheng),內(nei)城(cheng)位于外城(cheng)的(de)東北部,兩(liang)城(cheng)的(de)城(cheng)墻大部分尚存。外城(cheng)周(zhou)長13.5公里,外城(cheng)的(de)護城(cheng)河大部分尚存。

在(zai)外城的西(xi)南和(he)內(nei)(nei)城各(ge)有一(yi)座大(da)型漢墓(mu),在(zai)外城內(nei)(nei)的東南角(jiao)有萬營(ying)山古墓(mu)系城內(nei)(nei)的古墓(mu)葬區。在(zai)外城的西(xi)南和(he)東南部(bu)各(ge)有一(yi)處春(chun)秋戰國時期的遺(yi)址(zhi)。

在故(gu)城內(nei)外與四周以(yi)及城墻夯土內(nei),發現有春秋戰國(guo)時期(qi)的陶器殘片標本,以(yi)鼎、鬲、豆、盆、罐等為多。

古城(cheng)分(fen)(fen)內外(wai)兩(liang)城(cheng),內城(cheng)位于外(wai)城(cheng)的東(dong)北部(bu)。兩(liang)城(cheng)的土城(cheng)墻大部(bu)分(fen)(fen)尚存,有些(xie)地段保存相當完(wan)整;有些(xie)雖已(yi)夷平,但城(cheng)基(ji)及(ji)四周(zhou)輪(lun)廓(kuo)清(qing)晰可(ke)辨。

外城周長13.5公里(li),外城北墻中部(bu)有一個72米的(de)缺口,是(shi)城墻的(de)北門,歷(li)稱“北山(shan)口”,是(shi)通(tong)往安徽阜陽的(de)咽喉要道(dao)。

內(nei)城東(dong)、北(bei)墻(qiang)是(shi)利用外(wai)(wai)城的東(dong)北(bei)墻(qiang),只有西、南二城墻(qiang)另行修(xiu)筑,內(nei)城周(zhou)長6.5公里。內(nei)外(wai)(wai)兩城城墻(qiang)墻(qiang)基寬(kuan)處(chu)50米(mi)、高7米(mi)、頂寬(kuan)30米(mi)不(bu)等。城墻(qiang)夯(hang)土(tu)(tu)層夯(hang)窩(wo)明顯。兩城城墻(qiang)底(di)寬(kuan)45—25米(mi),高8—4米(mi),頂寬(kuan)17—13米(mi)不(bu)等。城墻(qiang)系夯(hang)土(tu)(tu)結構(gou),由黃粘土(tu)(tu)夯(hang)筑而成,層次分(fen)(fen)明,夯(hang)窩(wo)清晰(xi),構(gou)筑牢固。外(wai)(wai)城的護城河大部分(fen)(fen)完整。番國故城其后為(wei)楚之寢(qin)丘(qiu),西漢的?縣(xian),東(dong)漢的固始(shi),一直(zhi)為(wei)縣(xian)治,其地點未變,延續(xu)至今(jin)固始(shi)縣(xian)城中心(xin)仍處(chu)在(zai)古(gu)城范圍內(nei)。

遺址意義

番國故城出土了幾十(shi)座楚(chu)墓,內(nei)容十(shi)分豐富,為(wei)研(yan)究(jiu)楚(chu)國在江(jiang)淮一帶的(de)(de)政治、經(jing)濟(ji)和文化的(de)(de)發展提(ti)供了實物佐證。

史志記載

該(gai)地是潘姓起(qi)源(yuan)地。明嘉(jia)靖《固(gu)始(shi)(shi)縣志(zhi)》卷二載:“固(gu)始(shi)(shi)縣古番國”,“固(gu)始(shi)(shi)江(jiang)淮(huai)名邑,往軌實繁,愛稽恭址,志(zhi)士興(xing)嗟”,“潘鄉,叔敖碑云:封叔敖之子于潘鄉,即固(gu)始(shi)(shi)也”。《史(shi)記(ji)·吳(wu)太(tai)(tai)伯(bo)世家(jia)》載:“吳(wu)王(wang)(wang)闔閭十一年,吳(wu)王(wang)(wang)使太(tai)(tai)子夫(fu)差(cha)伐楚(chu),取潘,楚(chu)恐而去(qu)郢徙(xi)都”。

附近有 1 個景點: 固始縣博物館(2km)   
本百科(ke)詞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hu)【 巧笑倩兮(xi) 】編(bian)輯上(shang)傳提供,詞條(tiao)屬(shu)于開放詞條(tiao),當(dang)前頁面(mian)所展示的詞條(tiao)介紹涉(she)及宣傳內容(rong)屬(shu)于注冊(ce)用(yong)戶個人(ren)編(bian)輯行(xing)為(wei),與(yu)【番國故城遺址(zhi)】的所屬(shu)企業/所有人(ren)/主(zhu)體無關,網(wang)站(zhan)不(bu)完全保證(zheng)內容(rong)信息的準(zhun)確性、真實性,也不(bu)代(dai)表本站(zhan)立場,各項(xiang)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bu)及時(shi)的情況,僅(jin)供參考(kao),請以官方發布為(wei)準(zhun)。如果(guo)頁面(mian)內容(rong)與(yu)實際情況不(bu)符,可點(dian)擊“反饋”在線向網(wang)站(zhan)提出(chu)修改(gai),網(wang)站(zhan)將核實后進行(xing)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yong)戶提(ti)供信(xin)息存儲空(kong)間(jian)服(fu)務(wu),非“MAIGOO編輯(ji)上(shang)傳提(ti)供”的(de)文章/文字(zi)均是注冊(ce)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xu)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he)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you)(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zhu)作權、商標權、為(wei)用戶提供的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得(de)抄襲(xi)或(huo)使用。
提(ti)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44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1296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570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