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nian)9月(yue)由商務印書(shu)(shu)館(guan)香(xiang)港分(fen)館(guan)出版,郭(guo)沫若作序,全(quan)書(shu)(shu)對中(zhong)國古代(dai)服飾(shi)制度(du)的(de)(de)沿革與(yu)當時社會(hui)環境的(de)(de)關系,作了廣(guang)泛深入的(de)(de)探討。見解獨到,至(zhi)前人未(wei)至(zhi)之(zhi)境,發前人未(wei)發之(zhi)論,為(wei)沈從(cong)文(wen)從(cong)事文(wen)物研(yan)究以來(lai)成果之(zhi)結晶。該書(shu)(shu)在學(xue)術(shu)界享有崇(chong)高的(de)(de)聲譽,至(zhi)今被認為(wei)是這個(ge)領域內(nei)的(de)(de)經典著作。該書(shu)(shu)創作歷程凡(fan)二十余年(nian),典型體現了上(shang)(shang)世紀后半葉中(zhong)國的(de)(de)學(xue)術(shu)生態。 商務印書(shu)(shu)館(guan)和上(shang)(shang)海書(shu)(shu)店(dian)出版社均(jun)有出版該書(shu)(shu)。2011年(nian)該書(shu)(shu)入選中(zhong)華(hua)現代(dai)學(xue)術(shu)名(ming)著叢書(shu)(shu)第三輯。 [1]
《中國(guo)古代服(fu)飾研究》內容涉及的(de)(de)時(shi)期起(qi)自殷商迄(qi)于(yu)清朝(chao)(chao),對三四(si)千年間各個朝(chao)(chao)代的(de)(de)服(fu)飾問題進(jin)行了抉(jue)微(wei)鉤沉的(de)(de)研究和探討(tao),全書計有圖像700幅(fu),25萬字(zi)。該(gai)書所敘是(shi)服(fu)飾,但又不能僅以服(fu)飾論(lun)之。從服(fu)飾這(zhe)個載體,不難窺見(jian)中國(guo)歷(li)代朝(chao)(chao)野的(de)(de)政(zheng)治、軍事、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倫理(li)等等諸多風(feng)云變遷之軌跡(ji)。這(zhe)也正是(shi)全書的(de)(de)寶貴價(jia)值所在(zai)。該(gai)書以札記形式,考證、記錄、梳理(li)優良著稱。
沈從(cong)文(wen)(1902-1988),男(nan),原名(ming)沈岳(yue)煥,筆名(ming)休蕓蕓、甲辰、上官碧(bi)、璇(xuan)若等,乳名(ming)茂林(lin),字崇文(wen),湖南鳳凰人,中國(guo)著名(ming)作家、歷史文(wen)物(wu)研究者。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qu)。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xue)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da)學(xue)任(ren)教(jiao),抗戰爆發后到(dao)西南聯大(da)任(ren)教(jiao),1946年回到(dao)北京大(da)學(xue)任(ren)教(jiao),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bo)物館和中國社會科(ke)學(xue)院歷史研究(jiu)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dai)歷史與文物的研究(jiu),著有《中國古代(dai)服飾研究(jiu)》。
引言
一 舊石器時代出現的縫紉和裝飾品
二(er) 新(xin)石器時代的繪塑人形(xing)和服裝數據(ju)
三 新石器時代的紡織
四 商代墓葬中的玉(yu)、石(shi)、陶(tao)、銅人(ren)形
五(wu) 周代(dai)雕玉人形
六 周(zhou)代男女人(ren)形陶范
七(qi) 戰國楚墓(mu)漆瑟上彩繪獵戶、樂部和貴族(zu)
八 戰國帛畫婦女
九 戰國楚墓彩(cai)繪木俑
一零 戰國彩繪(hui)溱(zhen)卮上婦女群(qun)像(xiang)
一(yi)一(yi) 戰國雕玉舞
一二 戰國雕玉小孩和青銅弄雀女孩
一三 戰國銅鑒上(shang)水陸攻(gong)戰紋
一四(si) 戰國青銅(tong)陵壺(hu)上采(cai)桑(sang)、習射、宴樂、弋獵紋(wen)
一(yi)五 戰國(guo)鹖尾冠(guan)被練甲騎士(shi)
一六 戰國佩玉彩琉璃珠和帶鉤
一七 江(jiang)陵馬山楚墓發現(xian)的(de)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 馬山楚墓出土的錦繡(xiu)
一(yi)九 西漢墓壁書(shu)二桃(tao)殺三(san)士部分
二零漢空心磚(zhuan)持戰門卒
二一 漢貯(zhu)貝器上滇人(ren)奴隸和奴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