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王伯群故居
0 票數:0 #名人故居#
王伯群故居是貴陽歷史上一棟仿西式建筑,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20年代中后期,西學日興西式建筑風格始現,它的出現,打破了封閉的西南腹地城市貴陽以往的磚、木方建筑史。王伯群故居在歷史的演進中,雖只殘存當下的一棟兩層中式主樓和圓柱形塔樓,但仍是筑城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伯群是貴州興義人,作為早期進步人士,曾任大夏大學、交通大學校長,一生留世共三座故居,分別位于興義、上海和貴陽。1999年,王伯群故居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隸屬: 貴州省黔西(xi)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景家屯
詳細介(jie)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王伯群故居位于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事處景家屯,始建于清光緒初年,坐東向西,硬山穿斗式青瓦木結構,由前廳、兩廂及正廳構成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36.88平方米。后又在四合院東南面建有門樓一個,西北、東北和東南面各建瞭望臺一個,門樓和瞭望臺之間有五面石堆砌的圍墻相連占地面積增至2837平方米,也使故居建筑特色從民居增至軍事防御功能。興義王伯群故(gu)居現(xian)為黔西南州重點(dian)文物(wu)保護單位。

無數塊砌成(cheng)整個四合院(yuan)(yuan)院(yuan)(yuan)墻的(de)巨(ju)石,如今隨著墻壁(bi)的(de)傾塌而凌亂地堆積。房子(zi)原來(lai)(lai)的(de)木質結構已經全然(ran)不見蹤影,但(dan)地面(mian)上精心(xin)雕(diao)琢的(de)臺階和(he)房梁基座仍然(ran)保(bao)持著原先的(de)奢華,雖然(ran)沒了(le)原來(lai)(lai)的(de)氣派,但(dan)有些殘破的(de)門楣仍然(ran)彰顯著當(dang)時王家的(de)顯赫(he)地位(wei)。

位于(yu)(yu)興(xing)義(yi)景(jing)家屯的(de)王(wang)(wang)(wang)伯群故居是王(wang)(wang)(wang)伯群先(xian)生(sheng)及其胞弟王(wang)(wang)(wang)文華的(de)出生(sheng)地,王(wang)(wang)(wang)伯群,原名王(wang)(wang)(wang)文選,又名蔭泰,1855年(nian)生(sheng)于(yu)(yu)興(xing)義(yi)城(cheng)郊景(jing)家屯,在興(xing)義(yi)筆(bi)山書院(yuan)(yuan)畢(bi)業后(hou),公費留(liu)學日本,先(xian)入宏文學院(yuan)(yuan),后(hou)入中(zhong)(zhong)央大學,主修政治(zhi)經濟,適逢孫中(zhong)(zhong)山先(xian)生(sheng)在日本倡導(dao)革命,遂與章太炎等加入孫中(zhong)(zhong)山先(xian)生(sheng)領(ling)導(dao)的(de)同盟會,參(can)加革命活動(dong),并(bing)與梁(liang)啟超結實;1915年(nian),伯群先(xian)生(sheng)參(can)加策劃護國(guo)(guo)運動(dong),后(hou)任(ren)(ren)國(guo)(guo)民政府首任(ren)(ren)交通部(bu)長等職;1924年(nian),先(xian)生(sheng)在上海創辦大廈大學,1927年(nian)至(zhi)1933年(nian),擔任(ren)(ren)國(guo)(guo)民政府委(wei)員、交通部(bu)長;1944年(nian),王(wang)(wang)(wang)伯群因(yin)患胃潰瘍(yang)病(bing)逝于(yu)(yu)重慶陸軍(jun)醫院(yuan)(yuan)。

王伯群(qun)一生著有(you)《交通(tong)事業(ye)改革(ge)方案》《電政設施三年(nian)計(ji)劃》《航政建設綱(gang)要》《伯群(qun)文集》等著作。

王伯群先生胞弟王文(wen)華(hua),陸軍(jun)上將,字電(dian)輪,號(hao)果(guo)嚴,1889年生于興義景(jing)家屯。畢業(ye)于興義筆山(shan)書(shu)院。20世紀初,曾(ceng)任黔軍(jun)總司令(ling)的王文(wen)華(hua),早年就參(can)加了革(ge)命(ming)黨,跟隨(sui)國(guo)父(fu)孫中山(shan)、蔡鍔將軍(jun)等發起(qi)“護國(guo)運動”,征戰于黔、川、湘三省之間(jian),并迫使袁世凱倒臺(tai)。孫中山(shan)曾(ceng)稱王文(wen)華(hua)為“西南后起(qi)之秀”。從院墻凸出來(lai)的石(shi)燭(zhu)臺(tai),整(zheng)整(zheng)齊齊的房屋布(bu)局,占地頗廣的四(si)合大(da)院,無(wu)一(yi)不顯露(lu)出王氏故居曾(ceng)經的尊貴氣(qi)象。

榮譽及其他

文物保護

興義(yi)市文體廣電旅游局經過充分準備,在2016年(nian)6月(yue)30日正(zheng)式啟(qi)動興義(yi)王伯(bo)群故居修繕工程(cheng)。

王氏兄(xiong)弟的(de)豐功偉績,奠定了(le)興義(yi)近代人文歷史的(de)堅(jian)實(shi)基礎,也是興義(yi)市文體廣電旅游部門申報立項(xiang)修繕其故(gu)居的(de)重大原(yuan)因。

保護(hu)并修繕王伯群故居,不僅僅是對歷史(shi)(shi)文(wen)物(wu)(wu)的(de)保護(hu),也(ye)是對本土歷史(shi)(shi)文(wen)化(hua)的(de)傳承。修繕后,將在(zai)故居里舉(ju)行(xing)王氏文(wen)物(wu)(wu)展陳(chen),讓興(xing)義(yi)(yi)人更(geng)加(jia)深(shen)入地了(le)解興(xing)義(yi)(yi)本土的(de)厚重(zhong)歷史(shi)(shi),增加(jia)文(wen)化(hua)自(zi)信。同時,也(ye)讓更(geng)多(duo)的(de)外(wai)來(lai)游客知曉興(xing)義(yi)(yi)那(nei)段精(jing)彩的(de)人文(wen)歷史(shi)(shi),促進興(xing)義(yi)(yi)與全國各地的(de)文(wen)化(hua)交(jiao)流。

本百科詞(ci)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 給生活(huo)一把琴(qin) 】編輯上傳提供(gong),詞(ci)條屬(shu)于開(kai)放詞(ci)條,當(dang)前頁(ye)面所展(zhan)示(shi)的(de)(de)詞(ci)條介紹涉及(ji)(ji)宣傳內(nei)(nei)容屬(shu)于注(zhu)冊(ce)用戶個人編輯行為(wei),與【王伯群故居】的(de)(de)所屬(shu)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zhan)不(bu)完全保證內(nei)(nei)容信息的(de)(de)準確性、真實性,也不(bu)代表本站(zhan)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cun)在更新不(bu)及(ji)(ji)時的(de)(de)情(qing)況,僅(jin)供(gong)參考(kao),請(qing)以官方發布為(wei)準。如果(guo)頁(ye)面內(nei)(nei)容與實際情(qing)況不(bu)符(fu),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zhan)提出(chu)修改,網站(zhan)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fan)饋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ce)用戶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shi)注冊(ce)用戶自(zi)主發布上傳,不(bu)代表本(ben)站觀點(dian),版權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qin)權、虛假(jia)信(xin)息、錯誤(wu)信(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xi)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chu)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yu)文(wen)字(zi)、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標(biao)權(quan)、為用戶提供的(de)商業(ye)信(xin)息等),非經(jing)許(xu)可不得抄(chao)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98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0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97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456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