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hui)(hui)省(sheng)無(wu)為中(zhong)(zhong)學(xue)(xue)位于安徽(hui)(hui)省(sheng)無(wu)為市,是安徽(hui)(hui)省(sheng)示范性(xing)普通高級(ji)(ji)中(zhong)(zhong)學(xue)(xue),安徽(hui)(hui)省(sheng)第一(yi)所獲得北京(jing)大(da)學(xue)(xue)授予(yu)“高中(zhong)(zhong)校長實(shi)名推(tui)薦”資格的縣級(ji)(ji)中(zhong)(zhong)學(xue)(xue)。
學(xue)(xue)(xue)校創辦于1925年的無(wu)為(wei)市初(chu)級中(zhong)學(xue)(xue)(xue),先后更名無(wu)為(wei)市立中(zhong)學(xue)(xue)(xue)、皖北巢(chao)湖行政區無(wu)為(wei)中(zhong)學(xue)(xue)(xue)、皖北區無(wu)為(wei)中(zhong)學(xue)(xue)(xue)、安徽省無(wu)為(wei)中(zhong)學(xue)(xue)(xue)、興無(wu)中(zhong)學(xue)(xue)(xue),1970年11月恢(hui)復(fu)建制定名為(wei)安徽省無(wu)為(wei)中(zhong)學(xue)(xue)(xue)。
截至2013年(nian)7月,學校占地約160畝,建筑面積25000多平方米(mi),設有6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3500余人,專任教師231人。
截至2013年(nian)7月,學(xue)校專任教(jiao)(jiao)(jiao)師(shi)(shi)231人(ren)(ren),其中特(te)級(ji)(ji)教(jiao)(jiao)(jiao)師(shi)(shi)2人(ren)(ren),高級(ji)(ji)教(jiao)(jiao)(jiao)師(shi)(shi)75人(ren)(ren),一級(ji)(ji)教(jiao)(jiao)(jiao)師(shi)(shi)83人(ren)(ren),省級(ji)(ji)教(jiao)(jiao)(jiao)壇新星3人(ren)(ren),市(shi)學(xue)科(ke)帶頭人(ren)(ren)3人(ren)(ren),市(shi)骨干教(jiao)(jiao)(jiao)師(shi)(shi)13人(ren)(ren),教(jiao)(jiao)(jiao)師(shi)(shi)平均年(nian)齡(ling)39歲。
校(xiao)(xiao)(xiao)徽由紅(hong)色(se)背景(jing)的橢(tuo)方形、西寺(si)(si)塔(ta)、白色(se)條(tiao)帶(dai)、校(xiao)(xiao)(xiao)名和建(jian)校(xiao)(xiao)(xiao)時間構成。一(yi)條(tiao)白色(se)條(tiao)帶(dai)代(dai)表(biao)流經(jing)縣城(cheng)的河(he)流,表(biao)示(shi)學(xue)校(xiao)(xiao)(xiao)依河(he)而建(jian);西寺(si)(si)塔(ta)表(biao)示(shi)學(xue)校(xiao)(xiao)(xiao)依古塔(ta)而建(jian)(學(xue)校(xiao)(xiao)(xiao)于1956秋遷至西寺(si)(si),寺(si)(si)內有(you)古塔(ta),即今校(xiao)(xiao)(xiao)址)。
《青春之歌》
詞:呂鴻賓
曲:呂其明
西寺塔(ta)高大江水長(chang),莘莘學子弦歌一堂。
明(ming)德博學求真超越,放飛(fei)我青(qing)春理想。
郁郁桃李香馨四方,培(pei)育(yu)我啊明日棟(dong)梁,
春風化雨(yu)重任擔當,燦(can)爛我無(wu)中(zhong)芬芳。
銘記(ji)時代的囑托,智勇真純砥礪圖(tu)強。
務(wu)實創(chuang)新自主和諧,打(da)造我人生輝煌。
務實(shi)創新自主和(he)諧,打造(zao)我人生(sheng)輝煌。
明德(de) 博學 求真(zhen) 超越
“明德”二字源于《禮記》中的(de)《大學》:“大學之(zhi)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zhi)于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de)道理,在于凈化自己光明的(de)德行性(xing),在于用這種德性(xing)去使民眾自新(xin),還在與(yu)使人們達到善的(de)最高(gao)境(jing)界(jie)。
“博學(xue)(xue)”語(yu)出《論(lun)語(yu)·子張》:“博學(xue)(xue)而篤(du)志,切問而近思(si),仁(ren)在(zai)其(qi)中矣。”這(zhe)句話的(de)意思(si)是說:廣泛的(de)學(xue)(xue)習并(bing)且志向堅定不移,深入的(de)問問題并(bing)且時常的(de)思(si)考,仁(ren)的(de)道理就(jiu)在(zai)這(zhe)里面(mian)。
“求(qiu)真(zhen)”出自(zi)《閩中理學淵源考》:“求(qiu)真(zhen)于未(wei)始有(you)偽之(zhi)先,而性之(zhi)真(zhen)可(ke)見矣(yi);求(qiu)善(shan)于未(wei)始因惡之(zhi)先,而性之(zhi)善(shan)可(ke)見矣(yi)”。意思是說,虛偽還沒(mei)發生之(zhi)前(qian)(qian)去(qu)求(qiu)真(zhen),真(zhen)實的人(ren)性就 能顯示(shi)(shi)出來(lai);罪過還沒(mei)產生之(zhi)前(qian)(qian)去(qu)求(qiu)善(shan),善(shan)良的人(ren)性就能顯示(shi)(shi)出來(lai)。
“超(chao)越”源于(yu)中(zhong)國高等教(jiao)育的歷史使命。
敬業(ye)、愛(ai)生、嚴(yan)謹、創新(xin)
務實與(yu)創新并重,自主與(yu)和諧共(gong)存
讓學習(xi)成(cheng)為習(xi)慣,讓探究成(cheng)為常規
1925年,在無城后新街(jie)沙氏(shi)宗祠創(chuang)辦無為市初級(ji)中學,為縣級(ji)初級(ji)中學。
1928年(nian),遷往無城東門劉(liu)家公館。
1930年,遷往無(wu)城觀震潮(即今無(wu)為一中校址)。
1938年,遷往開城橋(qiao)徐(xu)家新(xin)屋(借四維小學校舍)。
1939年,遷(qian)往無城繡溪(租王家公(gong)館李氏宗(zong)祠(ci)暫用)。
1940年,遷往無為(wei)南鄉黃姑(gu)閘。
1942年(nian)上半年(nian),先解(jie)散了學校(xiao),接(jie)著在廬(lu)(lu)江黃(huang)泥(ni)岡陳祠復校(xiao),旋(xuan)即遷(qian)廬(lu)(lu)江黃(huang)泥(ni)河鎮;秋(qiu),由廬(lu)(lu)江黃(huang)泥(ni)河鎮遷(qian)回縣內南鄉汪田(tian)的田(tian)埠蘇村(cun),冬,再(zai)遷(qian)至本縣與(yu)廬(lu)(lu)江接(jie)壤的斷腰(yao)嶺。
1943年,由斷腰嶺遷至廬江(jiang)的磚橋。
1944年,由磚橋遷(qian)回縣內合(he)毛河鎮。
1945年,遷回無城黌門(men)。
1946年秋(qiu),更名為無為市立中學,增招高(gao)中上升為完中。
1949年,更名為安徽無(wu)為中(zhong)學。
1950年,更名為皖北巢湖行政區。
1951年,更名(ming)為(wei)(wei)皖北區無為(wei)(wei)中學,上升為(wei)(wei)地區重(zhong)點(dian)中學。
1952年,更名為(wei)安徽省(sheng)無為(wei)中學(xue)。
1953—1956年,跨黌門與(yu)觀震潮(即(ji)今無(wu)為一中)兩處(chu) 。
1955年,上升(sheng)為省管中學。
1956秋(qiu),遷至西寺(si)(內有古塔(ta))即今(jin)校址(zhi)(西大街104號)。
1966年7月,毀古塔,易(yi)校名為興(xing)無(wu)中學,即今(jin)校址(zhi)。
1968年10月,撤銷建制。
1970年(nian)11月26日,恢復建制,定名(ming)為(wei)安徽省無為(wei)中學。
1980年,定為縣(xian)重點(dian)中(zhong)學(xue)、地區重點(dian)中(zhong)學(xue)。
1987年,上升為(wei)副(fu)縣級建(jian)制。
1997年10月7日,確定為巢湖地(di)區規范完(wan)中(zhong)。
2001年,晉升為(wei)“安徽省示(shi)范性普通高(gao)級(ji)中(zhong)學(xue)”。
2013年,獲(huo)得北京大學授(shou)予的“高中校長實名推薦”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