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a)城站(zhan),原名阿(a)什河(he)站(zhan),位于中國黑龍江省(sheng)哈爾(er)濱市,是(shi)中國鐵路哈爾(er)濱局集團有限公(gong)司管轄的二等站(zhan)。距(ju)(ju)離哈爾(er)濱站(zhan)41公(gong)里(li),距(ju)(ju)離綏芬河(he)站(zhan)507公(gong)里(li)。
阿(a)城站,始設(she)于(yu)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qi)年),原名阿(a)什(shen)河(he)站,是中東(dong)鐵路濱綏線(xian)上的一個(ge)三等車站,1903年經營(ying)。1936年改稱阿(a)城火車站。
1898年(nian)(光緒二十四年(nian))8月31日(ri)普(pu)降早霜,莊稼未熟多凍死。
是年中東鐵路阿城(cheng)段(duan)動工(gong)。大俄鐵路公司在阿什河(he)口、松花江邊購得(de)8平方公里(li)土(tu)地(di)一塊,擬修車站、鐵路職(zhi)工(gong)住宅(zhai)和倉庫,之后,便在這(zhe)一帶濫釘(ding)筑路之木樁,濫占(zhan)強占(zhan)土(tu)地(di),引(yin)起阿勒(le)楚喀人(ren)民的強烈(lie)反(fan)對,全城(cheng)罷(ba)市。
因(yin)(yin)阿勒(le)楚喀為(wei)東(dong)北(bei)沖(chong)要之(zhi)(zhi)地,外事(shi)活動日益(yi)頻繁,又因(yin)(yin)阿勒(le)楚喀所屬(shu)之(zhi)(zhi)哈(ha)爾濱是水陸通衢,并為(wei)鐵(tie)路(lu)匯總之(zhi)(zhi)區,乃報請吉林將軍批準,設交(jiao)涉承辦處。副都(dou)統衙署原以木板(ban)為(wei)墻,是年始改筑磚墻。
1899年(nian)(光緒二(er)十五年(nian))3月4日(ri)中東鐵路濱(bin)綏(sui)線由(you)哈爾濱(bin)站通車至阿什河(he)站。
1900年(光緒二十六(liu)年),8月(yue)義和團運動興起,迅(xun)速發展,并(bing)與入侵俄(e)兵多次激戰于城北郝(hao)羅屯一帶。
8月(yue)俄兵入侵,攻陷阿勒楚(chu)喀城。城垣毀于火(huo),副都統鈕(niu)楞(leng)額(e)出(chu)逃(tao),達桂接任(ren)副都統,與俄軍(jun)議和。重修街市、道(dao)路、廟宇,1902年完竣。
8月(yue)吉(ji)林將軍無(wu)條件接受沙俄的無(wu)理要求--議和八款。復修中東(dong)鐵(tie)路,設(she)鐵(tie)路交(jiao)涉分局(ju),并在車站筑房(fang)10間,為交(jiao)涉局(ju)辦公(gong)地(di)址(zhi)。
清真(zhen)寺復修(xiu)工程,歷時(shi)10年,至是,修(xiu)葺一新。
改練軍為捕盜隊(dui)。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濱(bin)綏線全線通車,阿(a)城站(zhan)(zhan)正式營運。阿(a)城境(jing)內共5個車站(zhan)(zhan),火車從(cong)哈爾濱(bin)之田家(jia)燒鍋(guo)(香坊)站(zhan)(zhan)開(kai)出后,依(yi)次經(jing)過阿(a)城的大嘎(ga)哈(成高(gao)予(yu))、阿(a)什(shen)河(阿(a)城)、二層甸子(玉泉(quan))、小林站(zhan)(zhan)(小嶺)、帽兒山,全長105公(gong)里。阿(a)城火車站(zhan)(zhan)(當(dang)時稱阿(a)什(shen)河站(zhan)(zhan),俗(su)稱票(piao)房(fang)子)建(jian)成,該建(jian)筑造型考究,是傳(chuan)統的中國建(jian)筑風格(ge)。
客(ke):辦理(li)旅客(ke)乘(cheng)降;行李、包裹托(tuo)運。
貨運:辦理(li)整車、零擔、集裝箱(xiang)貨物發到(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