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維漢(1922年(nian)1月28日(ri)-2010年(nian)11月17日(ri)),遼寧省大連市人,地方病學(xue)專家,原哈(ha)爾濱(bin)醫科大學(xue)校長。
1945年畢業于(yu)國立滿洲(zhou)醫學院(yuan),1997年當選(xuan)為中國工程院(yuan)院(yuan)士。
于維漢為克(ke)山(shan)病(bing)(bing)的(de)預防與(yu)治療工(gong)作(zuo)做(zuo)出(chu)了杰(jie)出(chu)的(de)貢(gong)獻,他在克(ke)山(shan)病(bing)(bing)病(bing)(bing)因、發(fa)病(bing)(bing)機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po),從細胞分子水平進(jin)一步揭示克(ke)山(shan)病(bing)(bing)發(fa)生發(fa)展規律(lv),提出(chu)了克(ke)山(shan)病(bing)(bing)的(de)營養性生物地(di)球化(hua)學病(bing)(bing)因學說(shuo),被國內(nei)外(wai)科學界廣泛接受(shou),并以(yi)此學說(shuo)開(kai)展克(ke)山(shan)病(bing)(bing)的(de)防治,使(shi)全國克(ke)山(shan)病(bing)(bing)病(bing)(bing)情(qing)得到了控制。
1922年1月28日,于維(wei)漢(han)出生于遼寧(ning)省大連市(shi)。
1938年,考取原滿(man)洲醫科大學,
1945年,參(can)加革(ge)命工作(zuo),先(xian)后在大連(lian)醫院(yuan)、大連(lian)醫學院(yuan)任內(nei)科醫師、病理教師;哈爾(er)濱衛戍醫院(yuan)內(nei)科任主(zhu)治醫師。
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中國醫大二分校軍醫,參軍后連年立功。
1949年,先后任哈爾濱醫(yi)科大學附屬醫(yi)院內科主任,副教授、教授。
1950年,28歲晉(jin)升為副(fu)教授,先后在哈爾濱醫科(ke)大學附屬醫院任內科(ke)主任、副(fu)教授。
1951年,參(can)加中國民主同盟。
1953年冬,于維漢奔赴(fu)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村(cun)的重(zhong)病區,參加(jia)克山病搶救、調查研(yan)究。
1956年,加入中國(guo)共產黨。
1961年,提(ti)出(chu)了克山病(bing)(bing)病(bing)(bing)因(yin)假說,指出(chu)克山病(bing)(bing)發病(bing)(bing)與(yu)單一(yi)(yi)膳食條件有關,是一(yi)(yi)種與(yu)營養因(yin)子有關的地(di)方性心肌(ji)病(bing)(bing)。
1964年,于維漢在哈爾(er)濱醫科大學創建(jian)了(le)克山病研(yan)(yan)究室(shi),后(hou)擴建(jian)為研(yan)(yan)究所(suo)(suo)。于維漢為首任研(yan)(yan)究室(shi)主任、所(suo)(suo)長。
1973年以后,他(ta)進一步明確提出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qiu)化學病因(yin)學說。在此病因(yin)學說上做(zuo)了(le)大量(liang)研究(jiu)工作,為克山病病因(yin)研究(jiu)開拓了(le)新的途徑,為防治(zhi)克山病探索(suo)出一條新路(lu)。
1978年,任哈爾濱醫科大學(xue)克山病(bing)研究所所長。
1978年,后擔任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xiao)長、校(xiao)長。
1979年以來,他(ta)先(xian)后15次赴(fu)日、美等(deng)國(guo)家參加國(guo)際會議和學術交流。
1982年,于維漢應邀出席了在布(bu)拉格召開(kai)的第14屆世界(jie)內科學會議,并(bing)被(bei)定(ding)為心肌(ji)代謝(xie)組執行主席。同年任哈爾濱醫科大學博士(shi)(shi)研究生導師、博士(shi)(shi)后(hou)流(liu)動站合作導師。
1984年(nian),于維(wei)漢在東京心(xin)肌病國(guo)際學術會上(shang)發表的論文受(shou)到高度(du)評(ping)價。同年(nian)任哈(ha)爾濱(bin)醫科(ke)大學名譽校長。
1987年,任(ren)中國疾(ji)病(bing)(bing)預防控(kong)制中心地方病(bing)(bing)控(kong)制中心名譽主任(ren)。
1997年,被(bei)評為中(zhong)國(guo)工(gong)程院院士。
2000年(nian),于維漢(han)用(yong)院(yuan)士津貼設立了(le)“于維漢(han)院(yuan)士貧困大(da)學生獎學金(jin)”,資助貧困優(you)秀大(da)學生。
2004年11月(yue),于維漢因腦出血住院。
2010年11月17日零時10分逝世,享(xiang)年88歲(sui)。
提(ti)出克(ke)山病(bing)(bing)營養性生物地球(qiu)化(hua)(hua)學(xue)(xue)病(bing)(bing)因學(xue)(xue)說(shuo),并據此用(yong)大豆及(ji)其制品(pin)預防克(ke)山病(bing)(bing),使發(fa)病(bing)(bing)率(lv)(lv)明顯降低,解決了(le)克(ke)山病(bing)(bing)的預防;提(ti)高克(ke)山病(bing)(bing)治愈(yu)(yu)率(lv)(lv),急型治愈(yu)(yu)率(lv)(lv)由30%提(ti)高到95%,慢型和亞(ya)急型5年死亡率(lv)(lv)由90%下降到25%以下,解決了(le)克(ke)山病(bing)(bing)的治療;在克(ke)山病(bing)(bing)營養性生物地球(qiu)化(hua)(hua)學(xue)(xue)病(bing)(bing)因學(xue)(xue)說(shuo)研究取得重大進(jin)展,現已進(jin)入(ru)分子水平研究階(jie)段,并進(jin)一步(bu)證實(shi)克(ke)山病(bing)(bing)發(fa)病(bing)(bing)與病(bing)(bing)區硒、蛋白質(zhi)、錳和維生素(su)(su)E等綜合(he)因素(su)(su)有關。
1957年他開始采用葡萄糖代替樟腦、亞(ya)冬(dong)眠適當補液的(de)(de)辦法搶(qiang)救急(ji)癥(zheng)病(bing)人,收到(dao)意外效(xiao)果。從此(ci),于(yu)(yu)維漢提出并應(ying)用于(yu)(yu)臨床的(de)(de)亞(ya)冬(dong)眠和適當補液療(liao)法就(jiu)成為搶(qiang)救治療(liao)急(ji)型克(ke)山病(bing)人的(de)(de)通用療(liao)法,急(ji)型克(ke)山病(bing)的(de)(de)治愈率(lv)遂由30%提高到(dao)95%,在克(ke)山病(bing)防(fang)治史上取得(de)一大(da)突(tu)破。在20世紀60年代,由陜(shan)西提出在黑龍江廣為試(shi)用的(de)(de)大(da)劑量(liang)維生素(su)C靜(jing)脈(mo)注(zhu)射療(liao)法也收到(dao)顯效(xiao)。
1961年提出(chu)了克山(shan)病病因(yin)假說,指出(chu)克山(shan)病發(fa)病與單一(yi)膳食條(tiao)件有關(guan),是一(yi)種與營養因(yin)子有關(guan)的地方性心肌病。
1964年(nian),圍繞(rao)克(ke)山(shan)病(bing)(bing)地區缺硒、缺高錳、蛋白(bai)質和維生素E等,于維漢在(zai)(zai)黑龍江省富裕縣建起了(le)克(ke)山(shan)病(bing)(bing)防治觀測站,對(dui)1.6萬人做了(le)22年(nian)的綜合性研究。同年(nian),中央決定在(zai)(zai)哈醫大創建克(ke)山(shan)病(bing)(bing)研究室。此后,于維漢系統診(zhen)治了(le)6000多名各型(xing)克(ke)山(shan)病(bing)(bing)患者(zhe),主持了(le)500多例死(si)亡患者(zhe)解剖,做了(le)5000多次動物(wu)實驗,取(qu)得了(le)第一手資料。
1973年,他明確提出(chu)克(ke)山(shan)病營養性(xing)生物地球(qiu)化(hua)學病因學說,在此(ci)病因假說上做了大(da)量創新(xin)(xin)性(xing)研究工作,為(wei)克(ke)山(shan)病病因研究開拓了新(xin)(xin)的途徑,為(wei)防(fang)治(zhi)克(ke)山(shan)病探索出(chu)一條新(xin)(xin)路(lu)。
1984年,他(ta)主持領導了由7省市、17個防治科研單(dan)位組(zu)成的(de)歷時三(san)年的(de)云南(nan)楚雄(xiong)克(ke)(ke)山病(bing)(bing)綜(zong)合性科學(xue)考察,進一(yi)步推動了全(quan)(quan)國和(he)全(quan)(quan)省的(de)克(ke)(ke)山病(bing)(bing)防治工(gong)作。原來(lai)(lai)每(mei)年有千百人(ren)發病(bing)(bing)死亡(wang)的(de)黑龍江省,自1991年以來(lai)(lai)已經十(shi)多年沒有急型克(ke)(ke)山病(bing)(bing)發生,克(ke)(ke)山病(bing)(bing)得到有效遏制,為克(ke)(ke)山病(bing)(bing)診治作出卓越貢獻。
一(yi) 提高克(ke)山病(bing)治(zhi)愈率:1、應用亞冬(dong)眠適(shi)當(dang)補液治(zhi)療(liao)急(ji)(ji)型(xing)(xing)克(ke)山病(bing),治(zhi)愈率得到大幅(fu)度(du)提高。2、建立家庭病(bing)床,對慢型(xing)(xing)和亞急(ji)(ji)型(xing)(xing)病(bing)人口服洋(yang)地(di)黃治(zhi)療(liao)和生活(huo)指(zhi)導收到良好療(liao)效,使(shi)慢型(xing)(xing)、亞急(ji)(ji)型(xing)(xing)病(bing)人5年死(si)亡率大幅(fu)度(du)下降(jiang)。解(jie)決了克(ke)山病(bing)的(de)治(zhi)療(liao)問題。、
二 降低克山病發(fa)病率,用大豆(dou)及(ji)其制品(pin)改(gai)善病區居民膳食,經過14年(nian)現場(chang)連續觀察獲(huo)得(de)明顯預防(fang)效果,并在中(zhong)國推(tui)廣,解決(jue)了預防(fang)問題。
三(san) 由他主持(chi)和(he)起草的《克(ke)山(shan)(shan)(shan)病分型、診斷、治療》、《克(ke)山(shan)(shan)(shan)病病區(qu)劃定(ding)標準》、《克(ke)山(shan)(shan)(shan)病流行特點(dian)》和(he)《克(ke)山(shan)(shan)(shan)病病理診斷標準》等(deng)已在中(zhong)國推廣應用,規范化了中(zhong)國克(ke)山(shan)(shan)(shan)病防治工作。
四 由他主持(chi)的(de)(de)楚雄(xiong)克山(shan)(shan)(shan)病綜(zong)合性科學(xue)考察(1984——1986)是由7個(ge)省、市的(de)(de)10個(ge)防治(zhi)研(yan)究(jiu)單位293個(ge)專家參加(jia),地學(xue)、農(nong)學(xue)、醫學(xue)等多(duo)學(xue)科協作,采用新思維、新手(shou)段在以往克山(shan)(shan)(shan)病研(yan)究(jiu)工作基礎(chu)上(shang)又取(qu)得重要進展:1、闡明(ming)了楚雄(xiong)克山(shan)(shan)(shan)病流行特點、發病因(yin)素(su)及防治(zhi)對策;2、在克山(shan)(shan)(shan)病發病機(ji)理研(yan)究(jiu)上(shang)取(qu)得了重大突破,從(cong)細(xi)胞分子水平進一步(bu)揭示克山(shan)(shan)(shan)病發生發展規律;3、克山(shan)(shan)(shan)病診斷(duan)和(he)治(zhi)療等得到了進一步(bu)規范化。
五 他主(zhu)持編輯(ji)了《中華人民(min)共和(he)(he)國(guo)地(di)方病與環(huan)境圖(tu)集(ji)》。本圖(tu)集(ji)為中國(guo)經濟和(he)(he)國(guo)防建設提供了有價值(zhi)的參考資料,為深(shen)化病因研究提供了科學(xue)依據(ju),并加強(qiang)了中國(guo)醫學(xue)地(di)理制(zhi)圖(tu)在國(guo)際交流中的地(di)位。
六 他的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營養(yang)性(xing)(xing)生物(wu)(wu)地球(qiu)化(hua)(hua)學(xue)(xue)(xue)(xue)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因(yin)學(xue)(xue)(xue)(xue)說研(yan)究取得了(le)重大(da)進展(zhan)。60年代(dai)初期他認為(wei)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與營養(yang)失衡(heng)有(you)(you)關(guan),并繼而(er)提出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營養(yang)性(xing)(xing)生物(wu)(wu)地球(qiu)化(hua)(hua)學(xue)(xue)(xue)(xue)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因(yin)學(xue)(xue)(xue)(xue)說,已被許多國(guo)內(nei)(nei)外學(xue)(xue)(xue)(xue)者所接受,為(wei)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研(yan)究開拓了(le)新領域。經過幾十年臨床、流(liu)行(xing)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學(xue)(xue)(xue)(xue)現場預(yu)防、動物(wu)(wu)實驗、生化(hua)(hua)、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理、細胞學(xue)(xue)(xue)(xue)等方面(mian)的一系列研(yan)究發(fa)(fa)現:1、錳(meng)(meng)元素(su)(su)(su)對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生有(you)(you)一定作(zuo)(zuo)用(yong);2、在低硒(xi)環(huan)境下(xia)過量錳(meng)(meng)可引(yin)起(qi)血(xue)漿硒(xi)和(he)維生素(su)(su)(su)E下(xia)降;3、低硒(xi)引(yin)起(qi)錳(meng)(meng)在組(zu)織中積累(lei),而(er)蛋白(bai)質充足時(shi)錳(meng)(meng)可大(da)部(bu)分由(you)糞(fen)便排泄,表(biao)明(ming)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區環(huan)境硒(xi)、錳(meng)(meng)、蛋白(bai)質和(he)維生素(su)(su)(su)E等因(yin)素(su)(su)(su)與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有(you)(you)關(guan)。綜合營養(yang)失衡(heng)對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的證明(ming),更說明(ming)傳統(tong)膳食單(dan)一化(hua)(hua)在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生中的重大(da)作(zuo)(zuo)用(yong)。20世紀80年代(dai)改(gai)革(ge)開放,農村(cun)生活水(shui)平提高后(hou),中國(guo)范圍(wei)內(nei)(nei)的克(ke)(ke)山(shan)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發(fa)(fa)病(bing)(bing)(bing)(bing)(bing)(bing)(bing)大(da)幅度下(xia)降證實了(le)這一論(lun)點。
發表論(lun)文50余(yu)篇(pian),主編專著5部。
1978年(nian),全國科(ke)學大會上獲(huo)特殊貢獻獎(jiang)。
1990年,所主持(chi)楚雄克(ke)山病綜合科學考察獲1990年衛生部科技(ji)進步二等獎。
于(yu)維(wei)漢(han)從教近60年(nian)(nian),培養(yang)了大(da)批優秀醫學(xue)人(ren)才。他(ta)提出教學(xue)要(yao)上(shang)去,必須(xu)科研(yan)先上(shang)去,既(ji)要(yao)抓教師隊伍建設,還要(yao)抓科研(yan)隊伍建設。他(ta)建立研(yan)究所、研(yan)究室(shi),選派老中青(qing)骨(gu)干教師出國研(yan)修。1978年(nian)(nian)起開始培養(yang)心血管疾病和地方病(克山病)的(de)(de)研(yan)究生(sheng)(sheng)(sheng),20多年(nian)(nian)來(lai)共培養(yang)碩(shuo)士(shi)生(sheng)(sheng)(sheng)38名,博士(shi)生(sheng)(sheng)(sheng)32人(ren),于(yu)維(wei)漢(han)院士(shi)培養(yang)的(de)(de)學(xue)生(sheng)(sheng)(sheng)在(zai)國內外(wai)科研(yan)機構發揮著重(zhong)要(yao)的(de)(de)作用,部份成為國內外(wai)知(zhi)名學(xue)者。如(ru)學(xue)生(sheng)(sheng)(sheng)陶天遵。
時間 職務
1993年(nian)(nian)1月—1998年(nian)(nian)1月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biao)大會(hui)人大代表(biao)
1979年月 哈(ha)爾濱醫科大學黨委(wei)常(chang)務委(wei)員
1975年1月—1978年1月 第四屆(jie)全國(guo)人民代表(biao)大(da)會人大(da)代表(biao)
機構 職務
衛生部(bu)維(wei)權委(wei)員(yuan)會 主任委(wei)員(yuan)
中國地理學(xue)會醫學(xue)地理專(zhuan)業(ye)委員會 顧問
中國(guo)地方病學雜志 名譽主編
中(zhong)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zhong)心學位委員(yuan)會 主(zhu)任委員(yuan)
國家(jia)自(zi)然科學(xue)基金評審委(wei)員(yuan)會專家(jia)組 組長
中華醫學會(hui)(hui)地(di)方病學會(hui)(hui) 第(di)一、二屆(jie)主任(ren)委(wei)員(yuan),第(di)三屆(jie)名譽主任(ren)委(wei)員(yuan)
衛生部(bu)地方(fang)病專家咨詢(xun)委(wei)員會 主(zhu)任(ren)委(wei)員、名(ming)譽主(zhu)任(ren)委(wei)員
中國(guo)地方病防治(zhi)研究中心(xin) 名譽主(zhu)任
黑(hei)龍江省地方病學會 主任委員
中(zhong)國醫(yi)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 委員
楚雄克山病綜合性(xing)科(ke)學考察隊 隊長
《心肌病》 編委
日(ri)本(ben)久留(liu)米大學 客座(zuo)教授
日本醫科大學(xue) 客座教授
《中(zhong)國地(di)方病(bing)學雜志》 主編
黑(hei)龍江省科(ke)協 副主席(xi)
中(zhong)共中(zhong)央北(bei)方地方病(bing)領導小(xiao)組科學委(wei)(wei)員會 主任(ren)委(wei)(wei)員
1956年,被授予全(quan)國勞(lao)動(dong)模(mo)范。
1962年,被授予黑(hei)龍江(jiang)省勞(lao)動模范。
1966年(nian),哈爾(er)濱(bin)市標兵。
1973年(nian),被評為全(quan)國地(di)方病防治先進(jin)工作者。
1978年,被黑(hei)龍(long)江省科學大會(hui)授予“科學標兵”稱號。
1979年,被(bei)評(ping)為黑龍江省(sheng)勞動模范。
1981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勞(lao)動模(mo)范。
1994年,被(bei)評為全國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被(bei)授(shou)予哈爾(er)濱醫科大學十(shi)大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yuan)院(yuan)士。
2019年,被評(ping)為“最美奮斗者(zhe)”。
哈爾濱醫科(ke)大(da)學:于維(wei)漢院士(shi)把一生獻給了中國(guo)克山病防治事業(ye)。他(ta)(ta)安(an)于清貧、甘于寂(ji)寞,不畏艱險,治病救人(ren),協作(zuo)攻關、不斷創新的實際行(xing)動,讓(rang)人(ren)們(men)深切地感受到(dao)了他(ta)(ta)的仁心大(da)愛,他(ta)(ta)的執著堅(jian)守,他(ta)(ta)的信念和忠(zhong)誠。于維(wei)漢院士(shi)是醫務人(ren)員和廣大(da)科(ke)技工作(zuo)者(zhe)學習的榜樣!
人民(min)網:于維漢院士是(shi)我們黨的(de)優秀黨員(yuan),是(shi)醫(yi)藥衛生戰線的(de)一代宗師,是(shi)醫(yi)學界的(de)一面(mian)旗幟,是(shi)人民(min)愛戴的(de)好醫(yi)生、好院士。
嫩江縣人民政府:于維漢(han)為國家醫療衛(wei)生(sheng)事業的發(fa)展特別是(shi)克(ke)(ke)山(shan)病(bing)的治(zhi)療和(he)預防(fang)(fang)(fang)奉(feng)獻了(le)(le)畢生(sheng)的心血,作出(chu)了(le)(le)杰出(chu)貢獻,32年如一(yi)日,堅(jian)守在克(ke)(ke)山(shan)病(bing)防(fang)(fang)(fang)治(zhi)一(yi)線,20多(duo)個春節都是(shi)在病(bing)區與患(huan)者度過,解(jie)除了(le)(le)千萬患(huan)者的病(bing)痛,病(bing)區群眾(zhong)稱他是(shi)“百姓的教授(shou)、百姓的好醫生(sheng)”。掌握了(le)(le)克(ke)(ke)山(shan)病(bing)的流行病(bing)學(xue)(xue)特點、發(fa)病(bing)規(gui)律(lv)、臨床表現(xian)和(he)病(bing)理改變,探索出(chu)亞冬眠、適當補液(ye)治(zhi)療急型(xing)克(ke)(ke)山(shan)病(bing)的有效(xiao)方(fang)(fang)(fang)法,急型(xing)克(ke)(ke)山(shan)病(bing)治(zhi)愈率大(da)幅(fu)提高。他大(da)愛無疆(jiang),為百姓之所需,建立地(di)方(fang)(fang)(fang)病(bing)研究(jiu)室、研究(jiu)所并發(fa)展成為中(zhong)國地(di)方(fang)(fang)(fang)病(bing)研究(jiu)中(zhong)心;主持了(le)(le)楚(chu)雄克(ke)(ke)山(shan)病(bing)綜合性科學(xue)(xue)考察,在楚(chu)雄克(ke)(ke)山(shan)病(bing)發(fa)病(bing)機理研究(jiu)上取得重大(da)突(tu)破,從(cong)細胞(bao)分子水(shui)平進(jin)一(yi)步揭示了(le)(le)克(ke)(ke)山(shan)病(bing)發(fa)生(sheng)發(fa)展規(gui)律(lv),并進(jin)而提出(chu)了(le)(le)克(ke)(ke)山(shan)病(bing)營養性生(sheng)物地(di)球化(hua)學(xue)(xue)病(bing)因學(xue)(xue)說,把克(ke)(ke)山(shan)病(bing)防(fang)(fang)(fang)治(zhi)研究(jiu)推向了(le)(le)一(yi)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