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陳伯鈞
0 票數:0 #黃埔名將#
陳伯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四川省達縣(今達川)河市壩村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先后參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亂的戰斗、秋收起義、五斗江戰斗、草市坳戰斗、龍源口戰斗、黃洋界保衛戰、水南戰斗、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漳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長征、陳莊戰斗、熱河保衛戰、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
  • 中文名: 陳伯鈞
  •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yue)26日
  • 性別: 男(nan)
  • 國籍: 中(zhong)國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四(si)川省達州市(shi)達川區河(he)市(shi)壩村
  • 畢業院校: 武漢(han)中央軍事(shi)政治學(xue)校
  • 去世日期: 1974年02月06日
  • 職業職位: 軍人
  • 代表作品: 《陳(chen)伯鈞日(ri)記》
  • 主要成就: 參加了平定(ding)夏(xia)斗(dou)(dou)寅叛亂的戰斗(dou)(dou)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巧笑倩兮"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陳伯鈞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xi)介(jie)紹 PROFILE +

主要經歷

早年經歷

1910年(清·宣統二(er)年)11月26日(ri),陳伯鈞生于四川省(sheng)達縣(xian)(今達川)河市壩村(cun)一個農民家庭。

1916年(民國五年),陳伯鈞(jun)入(ru)本村小學讀書。

1923年(民國十二年),陳伯鈞考(kao)入萬縣省立第四師(shi)范學(xue)校,曾因(yin)參加進(jin)步學(xue)生運動被開除(chu)學(xue)籍(ji)。

大革命時期

1927年(民(min)國十(shi)六年)1月(yue),陳(chen)伯鈞(jun)入武漢中(zhong)(zhong)央(yang)軍事政治(zhi)學校(黃埔(pu)軍校第六期)第1大隊(dui)。5月(yue),參加平定夏斗寅(yin)叛亂(luan)的戰斗,因作戰勇敢(gan)在(zai)咸寧前(qian)線(xian)加入中(zhong)(zhong)國共(gong)產黨。后被編(bian)入國民(min)革命(ming)軍第二方(fang)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yue),陳伯(bo)鈞隨隊準(zhun)備經(jing)九江前(qian)往南昌參加(jia)(jia)起(qi)義軍(jun)(jun)(jun),但在九江被(bei)張發奎(kui)繳械扣(kou)押。后脫逃繼續趕赴南昌,途中得悉起(qi)義軍(jun)(jun)(jun)已(yi)轉移(yi),便在高安加(jia)(jia)入(ru)第(di)20軍(jun)(jun)(jun)獨立團,任(ren)(ren)團部(bu)副官、新兵訓練處主任(ren)(ren)。9月(yue),參加(jia)(jia)毛(mao)澤(ze)東(dong)領導的(de)(de)湘贛邊界(jie)秋收起(qi)義,任(ren)(ren)工農(nong)革命軍(jun)(jun)(jun)第(di)1軍(jun)(jun)(jun)第(di)1師(shi)第(di)3團3營(ying)6連(lian)1排(pai)排(pai)長(chang)。曾被(bei)毛(mao)澤(ze)東(dong)選派到袁文才(cai)率領的(de)(de)農(nong)民自衛軍(jun)(jun)(jun),做該部(bu)的(de)(de)改(gai)造和訓練工作。到井岡山后,任(ren)(ren)工農(nong)革命軍(jun)(jun)(jun)教導隊副隊長(chang)兼黨支部(bu)書記、紅4軍(jun)(jun)(jun)第(di)31團1營(ying)1連(lian)連(lian)長(chang),參加(jia)(jia)了五(wu)斗江、草市(shi)坳(ao)、龍源口戰(zhan)斗和黃洋界(jie)保(bao)衛戰(zhan)。

1929年(nian)(民國(guo)十八年(nian))1月,紅4軍主力向贛南出擊后,陳(chen)伯(bo)鈞(jun)奉命(ming)堅守井岡山革命(ming)根據地(di)。在第(di)三次(ci)反“會剿”作戰中,陳(chen)伯(bo)鈞(jun)因腿傷(shang)未能突圍,在敵人搜山時被(bei)捕。5月,陳(chen)伯(bo)鈞(jun)被(bei)營救出獄(yu),任紅4軍駐吉安辦(ban)事處代表、紅6軍第(di)1縱隊參謀長。

1930年(民國(guo)十(shi)九(jiu)年)2月(yue),陳(chen)伯鈞參加水(shui)南戰(zhan)斗,在追擊逃敵(di)時腿部再次負(fu)傷。同(tong)年7月(yue),起任紅20軍參謀長、紅3軍第7師師長、紅15軍軍長等(deng)職,參加中央(yang)蘇區第一(yi)、二、三次反“圍(wei)剿”和漳州、南雄(xiong)水(shui)口(kou)、樂安宜黃等(deng)戰(zhan)役。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0月,陳伯鈞(jun)因(yin)支持毛澤東的(de)主張,被執行“左(zuo)”傾路線(xian)的(de)中央(yang)領(ling)導人免去軍(jun)(jun)長職(zhi)務,調到瑞金(jin)紅軍(jun)(jun)學校學習。

1933年(nian)(民國二十二年(nian))1月,陳(chen)伯鈞起任紅5軍團參謀長、第(di)13師師長,參加中央蘇區第(di)四、第(di)五次反“圍剿”。同年(nian)8月,獲(huo)二等(deng)紅星獎章(zhang)。重(zhong)視總結(jie)經驗教訓(xun),反對“左”傾教條主義(yi),曾(ceng)寫作《論運動(dong)防御》等(deng)文章(zhang),強調運動(dong)戰的重(zhong)要性。

1934年(民國(guo)二十三年)10月(yue)(yue),陳(chen)伯鈞(jun)率(lv)部從興(xing)國(guo)出(chu)發參(can)加長征(zheng),負責(ze)掩護中央縱隊行動。12月(yue)(yue),調任(ren)紅5軍(jun)(jun)團參(can)謀長,協助(zhu)軍(jun)(jun)團長董振堂(tang)指(zhi)揮所部執行后(hou)衛任(ren)務,多次打退國(guo)民黨軍(jun)(jun)追擊,被譽為(wei)“鐵屁股”。

1935年(民國二十(shi)四(si)年)7月(yue),陳伯(bo)鈞與紅四(si)方面(mian)軍會合(he)后,調任紅四(si)方面(mian)軍第(di)9軍參謀長。9月(yue),因反(fan)對(dui)張國燾的分裂活動而(er)被免職,改任紅軍大學主任教員(yuan)。

1936年(nian)(民國二十五年(nian))2月(yue),張國燾的錯(cuo)誤被糾(jiu)正(zheng)后,陳伯(bo)鈞任(ren)紅4軍(jun)參(can)謀長。期間,曾編寫《步哨動(dong)作》、《偵察(cha)勤務》等教材。7月(yue),調任(ren)紅二方(fang)面軍(jun)第(di)6軍(jun)團(亦稱(cheng)第(di)6軍(jun))軍(jun)團長。10月(yue),率部(bu)到達(da)陜北蘇(su)區,與紅一方(fang)面軍(jun)會師(shi)。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初(chu)期(qi),陳伯鈞任(ren)八路軍第(di)120師第(di)359旅旅長(chang),后到中共中央(yang)黨校學習(xi)。

1938年(民國二(er)十(shi)七年)6月(yue)(yue),陳(chen)伯鈞調(diao)任(ren)抗日(ri)軍政(zheng)大學訓(xun)練(lian)部(bu)部(bu)長(chang)。12月(yue)(yue),任(ren)抗大第2分校校長(chang),組織干部(bu)、學員前往(wang)河北陳(chen)莊、神南地區辦學。

1939年(民(min)國(guo)二十八年)9月(yue),陳伯鈞率抗大學(xue)員參加陳莊戰斗。

1940年(民(min)國(guo)二十(shi)九年)5月,陳伯鈞回延安學習,參(can)加毛澤東(dong)主持的哲學研(yan)究會(hui)(hui)和戰爭研(yan)究會(hui)(hui),并(bing)撰寫《八路(lu)軍簡史》、《參(can)謀長工作講授(shou)提綱》等。

1941年(nian)(民國三十年(nian))11月(yue)起(qi),陳伯鈞任軍(jun)事學(xue)院副(fu)教育長、陜甘寧邊區(qu)保安司(si)令部(bu)副(fu)司(si)令員、第385旅(lv)副(fu)旅(lv)長兼隴東軍(jun)分區(qu)副(fu)司(si)令員,領導(dao)部(bu)隊進行反“摩擦(ca)”斗爭(zheng),開(kai)展(zhan)大生產運(yun)動(dong)。

1945年(民國(guo)三十四年)8月,陳(chen)伯(bo)鈞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mou)長(chang)。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民國三(san)十四年)10月,陳伯鈞率800名干部及戰(zhan)士、家屬共(gong)1300余人赴東北,途中(zhong)奉命駐留(liu)冀熱遼軍區(qu),參加熱河保衛戰(zhan)。

1946年(nian)(nian)(民(min)國三十五年(nian)(nian))1月,陳伯(bo)鈞(jun)任北平軍(jun)事調處執行部熱河(he)執行小組中共方面代表。7月,轉赴東(dong)北,先后任東(dong)北軍(jun)政大(da)學(xue)教育長、合江軍(jun)區司令員(yuan)、東(dong)北野(ye)戰(zhan)軍(jun)上級干部大(da)隊(dui)大(da)隊(dui)長。

1948年(民國三十(shi)七年)5月(yue),陳伯鈞任東北野戰軍第(di)1前方(fang)指揮所(8月(yue)改稱第(di)1兵團)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蕭勁(jing)光指揮部隊圍(wei)困(kun)長春、攻打沈(shen)陽、進軍關內、威(wei)逼平津。

1949年(民國三十八(ba)年)4月,陳伯鈞任第四野戰(zhan)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jian)第45軍軍長,率部參加衡(heng)寶、廣西等戰(zhan)役。

建國之后

1950年(nian)2月(yue),陳伯鈞兼任湖(hu)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率(lv)部(bu)清剿湘(xiang)西國民黨殘余武裝和(he)土匪。同年(nian)12月(yue)起,先(xian)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xue)院(yuan)訓練部(bu)副部(bu)長、副教育長兼軍事學(xue)術(shu)研究部(bu)部(bu)長、教育長、副院(yuan)長、代院(yuan)長,協助(zhu)院(yuan)長劉伯承主持全院(yuan)工作(zuo)。

1957年9月,陳伯鈞任高等(deng)軍(jun)事學院副院長(chang)。是第一至(zhi)第三(san)屆國防委員(yuan)(yuan)會(hui)委員(yuan)(yuan)。

1974年(nian)2月(yue)6日,陳伯鈞在(zai)北京病逝,終年(nian)64歲。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

教材

編寫《步(bu)哨動作》、《偵察(cha)勤務》等教材(cai)。

著作

撰(zhuan)寫《八(ba)路軍簡史》、《參謀長工作講授(shou)提綱》等(deng)。

文章

《論運動防御》

《游擊戰術中的襲擊與(yu)埋伏(fu)》(1937年(nian),發表于《解放》雜志)

《毛委員率領我們上井岡山》(1957年,發表于《紅旗飄飄》)

書籍

《學習毛澤(ze)東同志的軍事思想》(1960年,中(zhong)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日記

《陳伯鈞日記(ji)》(1987年9月,上海人(ren)民出(chu)版(ban)社出(chu)版(ban))

《陳伯鈞(jun)日記·文(wen)選(xuan)》(2002年6月,中國財政(zheng)經濟出版社出版)

《春雨》

貢獻影響

主要成就

井岡山上主攻堅

在井岡山(shan)斗爭時期,陳伯鈞率部(bu)追擊國(guo)民黨軍(jun)譚道源(yuan)師(shi),殲滅該師(shi)過半,繳(jiao)獲步槍(qiang)2000余支,機槍(qiang)46挺;反擊國(guo)民黨軍(jun)公(gong)秉藩師(shi)時,巧妙運(yun)用戰(zhan)術(shu),抄小路預先設(she)伏,將(jiang)公(gong)秉藩師(shi)全部(bu)繳(jiao)械。

湘江戰役擔后衛

1934年10月18日,陳伯鈞(jun)率部(bu)(bu)開始長征,指揮十三師(shi)為(wei)紅(hong)一方(fang)面(mian)軍(jun)全(quan)軍(jun)后衛,掩(yan)護(hu)紅(hong)軍(jun)部(bu)(bu)隊先后突破國民黨軍(jun)四道封鎖線。抵達湘(xiang)江(jiang)前,親(qin)率十三師(shi)在(zai)國民黨軍(jun)夾(jia)擊(ji)中打了(le)一整天阻擊(ji)戰,終于(yu)掩(yan)護(hu)整個方(fang)面(mian)軍(jun)渡過湘(xiang)江(jiang)。陳伯鈞(jun)也因此在(zai)紅(hong)軍(jun)高級將領中獲得了(le)“鐵屁股”的美譽(yu)。

戎馬倥傯記日記

在戎馬倥傯的(de)(de)戰(zhan)(zhan)爭(zheng)歲(sui)月中(zhong),無論(lun)是作(zuo)戰(zhan)(zhan)間隙,還是行軍路上,陳伯鈞始終保持記日(ri)記的(de)(de)習慣,從1933年起至(zhi)1950年,記下了4000多篇日(ri)記,以一個革命(ming)戰(zhan)(zhan)爭(zheng)參(can)與者(zhe)的(de)(de)視(shi)角,從一個側(ce)面大跨度地記載了中(zhong)國革命(ming)戰(zhan)(zhan)爭(zheng)的(de)(de)進程和(he)人民軍隊(dui)的(de)(de)戰(zhan)(zhan)斗(dou)足跡,涉及1933年的(de)(de)反“圍剿(jiao)”斗(dou)爭(zheng)、二(er)萬五千里長征、與張國燾分裂(lie)路線面對(dui)面的(de)(de)斗(dou)爭(zheng),以及遼沈戰(zhan)(zhan)役(yi)、平津戰(zhan)(zhan)役(yi)、湘西剿(jiao)匪(fei)等(deng)眾(zhong)多重大的(de)(de)歷史事件,被學術界評價為在黨史、軍史研(yan)究領域具有重要(yao)地位和(he)作(zuo)用。

獲獎記錄

1955年,陳伯(bo)鈞被(bei)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xun)章、一級獨(du)立自由勛(xun)章和一級解放勛(xun)章。

人物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guo)主席毛澤東(dong):陳伯鈞是紅軍干才。

新華社(she):陳伯鈞是中(zhong)(zhong)國共(gong)產黨的優秀(xiu)黨員。在長期(qi)革命戰爭中(zhong)(zhong),在社(she)會(hui)主(zhu)義(yi)(yi)革命和社(she)會(hui)主(zhu)義(yi)(yi)建設中(zhong)(zhong),認(ren)真學習馬克思主(zhu)義(yi)(yi)、列(lie)寧主(zhu)義(yi)(yi)、毛澤(ze)東思想,貫徹執行毛主(zhu)席(xi)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忠(zhong)于黨,忠(zhong)于人(ren)民,英勇奮斗,積極工作,立場(chang)堅(jian)定(ding),作風(feng)正派,熱(re)愛黨的教育事業(ye),勤(qin)勤(qin)懇懇為人(ren)民服(fu)務,為革命事業(ye)貢獻了一生。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zhan)為注冊(ce)用戶(hu)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hu)自主發(fa)布(bu)上傳,不(bu)代(dai)表本(ben)站(zhan)(zhan)觀點,更(geng)不(bu)表示本(ben)站(zhan)(zhan)支持購買和交易,本(ben)站(zhan)(zhan)對網頁中內(nei)容的(de)合法性、準確性、真實性、適用性、安(an)全性等概不(bu)負(fu)責。版(ban)權歸原(yuan)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qing)及時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332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058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