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金漢于1896年(nian)至1903年(nian)在中國(guo)服(fu)役(yi),參(can)與了八國(guo)聯軍入侵中國(guo)的戰爭(zheng)。
1913年(nian),他(ta)出任普魯(lu)士戰(zhan)爭部長(chang)(相當于德國(guo)(guo)(guo)國(guo)(guo)(guo)防(fang)部長(chang))。他(ta)一開始并不主(zhu)張德國(guo)(guo)(guo)卷入全面(mian)戰(zhan)爭,但是(shi)(shi)很(hen)快(kuai)他(ta)改(gai)變了立場,敦(dun)促德皇威廉二世向(xiang)英國(guo)(guo)(guo)、法國(guo)(guo)(guo)宣戰(zhan),是(shi)(shi)第一次世界大戰(zhan)的發動(dong)者(zhe)之一。
1914年(nian)9月14日(ri),德(de)軍(jun)在(zai)(zai)第(di)(di)一次(ci)(ci)馬恩河(he)戰(zhan)役(yi)中受挫,施(shi)里芬(fen)計劃失(shi)敗(bai)。法金漢接任德(de)軍(jun)總參謀長,策劃了“向大海進軍(jun)”行動,意圖奪取法國北部港口,切斷英法兩國的直接聯(lian)系(xi),但是在(zai)(zai)第(di)(di)一次(ci)(ci)康布雷戰(zhan)役(yi)中失(shi)敗(bai),未(wei)能(neng)克盡(jin)全功。
法金(jin)漢主張(zhang)德國應該(gai)將戰略重點放在西線(xian),這與保(bao)羅·馮·興(xing)登堡和埃里希·魯登道(dao)夫將軍(jun)的東線(xian)戰略相(xiang)沖突。
在1916年初,法金(jin)漢(han)強行發動凡爾登戰役(yi),希望能(neng)夠(gou)造成(cheng)2:1的(de)傷(shang)亡比例,逼(bi)迫(po)法國耗(hao)盡(jin)力量。但是(shi),在付(fu)出25萬人死亡的(de)代價后(他(ta)也因此被(bei)稱為“凡爾登屠夫”),這個戰略目的(de)未能(neng)實現(xian)。法金(jin)漢(han)因此被(bei)解(jie)職,興(xing)登堡繼任總參謀長。
之后,法金(jin)漢被派去指揮德(de)國第九(jiu)集團軍(jun),與奧匈帝國和保加利(li)亞一道發(fa)動了對羅馬(ma)尼亞的進(jin)攻,在9月的戰(zhan)役(yi)中(zhong)大敗羅馬(ma)尼亞軍(jun)隊,率部直搗布加勒(le)斯特。
11月中(zhong)旬,在奧(ao)古(gu)斯特·馮(feng)·馬(ma)肯森集團軍(jun)群的(de)配合和支援下,法金漢的(de)部隊于12月6日攻陷布加(jia)勒斯特,不(bu)久便(bian)占領了整個羅(luo)馬(ma)尼亞。
在(zai)(zai)這場勝利(li)之后,他又被(bei)派去(qu)指揮(hui)奧斯(si)(si)曼帝(di)(di)國(guo)(guo)在(zai)(zai)巴勒(le)(le)斯(si)(si)坦(tan)的防御戰(zhan)。在(zai)(zai)此(ci)期間,他成(cheng)功地阻止了奧斯(si)(si)曼帝(di)(di)國(guo)(guo)在(zai)(zai)巴勒(le)(le)斯(si)(si)坦(tan)全(quan)部消滅猶太人(ren)的計(ji)劃。
1917年10月(yue),在加沙戰(zhan)役中被埃德蒙(meng)·艾倫比將軍(jun)的部(bu)隊所擊敗,緊接著,12月(yue)耶路撒(sa)冷(leng)也被英軍(jun)占領。
1918年2月,他的職(zhi)務又(you)被(bei)奧(ao)托·利曼·馮·桑德(de)斯將軍所(suo)取(qu)代。
1918年,他被派(pai)去指揮占領立陶宛的(de)第十(shi)集(ji)團軍,在那里他一直待到戰(zhan)爭(zheng)結束。
之(zhi)后他退出現役,在自家莊園里隱(yin)居,并出版了(le)幾本軍事類書籍(ji)和(he)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