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吳冠中
0 票數:0 #畫家#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等十余種。吳冠中對中國畫造型和語言的推進,主要來源于西方當代抽象繪畫藝術的影響,他用自己的藝術實踐闡述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引發了美術界關于“內容和形式”關系的討論,推動了中國畫造型藝術的發展。
  • 中文名: 吳冠中
  • 出生日期: 1919年(nian)08月(yue)29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
  • 畢業院校: 巴(ba)黎國立高(gao)級美術學校
  • 去世日期: 2010年06月25日
  • 職業職位: 畫家,教授
  • 代表作品: 《長(chang)(chang)江三峽》,《魯迅(xun)的(de)故鄉》,《春雪》,《長(chang)(chang)城》
  • 主要成就: 法(fa)國文(wen)藝(yi)最高(gao)勛位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主要經歷

吳冠(guan)中在50~70年代(dai),致力于風景油畫(hua)創作(zuo),并進行油畫(hua)民族化的(de)探索。他力圖(tu)把歐洲油畫(hua)描(miao)繪(hui)自然的(de)直(zhi)觀生(sheng)動性(xing)、油畫(hua)色彩的(de)豐富細膩性(xing)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shen)美理想(xiang)融合到一起。

從70年代(dai)起,吳冠(guan)中(zhong)漸(jian)(jian)漸(jian)(jian)兼(jian)事中(zhong)國畫(hua)創(chuang)作。他力圖運用中(zhong)國傳統材(cai)料工具(ju)表現現代(dai)精神,并探(tan)求(qiu)中(zhong)國畫(hua)的(de)革(ge)新。

1919年8月29日(陰歷閏七月初五)出生于(yu)江蘇省宜興縣(xian)閘(zha)口鄉一(yi)個農(nong)民家庭。

1926年(nian),就讀吳氏小(xiao)學。1930年(nian),入宜興縣縣立鵝山小(xiao)學學習。

1931年,小學畢業(ye),考(kao)入無(wu)錫師范學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師(shi)范初(chu)中,入讀浙江(jiang)大學代辦的工業學校電機(ji)科。

1935年,投考國立杭(hang)州藝(yi)術專科學(xue)校。

1936年(nian),入國立(li)杭(hang)州藝專習西(xi)畫(hua),兼學中國畫(hua)及(ji)水彩畫(hua)。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校長林風眠率領全校師生,與人民一起撤離杭(hang)州。

1938年,藝(yi)專附中結業,升入本科(ke)學油畫(hua),師事常(chang)書(shu)鴻及關(guan)良(liang)。同(tong)時亦學習中國畫(hua)。

1940年,轉學中(zhong)國畫,成了(le)潘(pan)天壽(shou)的學生,臨摹了(le)不少歷(li)代繪畫精品。

1941年,仍(reng)迷戀油(you)畫(hua)(hua)色彩,轉回油(you)畫(hua)(hua)系(xi)。

1942年,畢業于國(guo)(guo)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國(guo)(guo)立重慶大(da)學助教。

1943年,于四川重慶沙坪壩青年宮舉(ju)辦第一次個人畫(hua)展。

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赴法國留學。

1947年(nian),就讀(du)于(yu)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蘇弗爾(er)皮(pi)教授工作室進修油(you)畫。

1948年,作(zuo)品參(can)加巴黎春季(ji)沙(sha)龍(long)展和(he)秋(qiu)季(ji)沙(sha)龍(long)展。

1950年,留學歸國(guo),任教(jiao)于(yu)中(zhong)央(yang)美(mei)術學院1953年,任清(qing)華大學建(jian)筑系副教(jiao)授。

1956年,任教于(yu)北京藝術學(xue)院。

1964年(nian),任教(jiao)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yuan)。

1970年,“文革(ge)”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

1973年,調(diao)回北京參加(jia)賓館畫(hua)創(chuang)作。

1978年(nian),中央(yang)工藝美(mei)術學院主(zhu)辦(ban)“吳冠中作品(pin)展”。

1979年,當選中(zhong)國美術家協(xie)會(hui)常務理(li)事。

1987年,香(xiang)港藝術中(zhong)心主辦“吳(wu)冠中(zhong)回顧展”。

1991年,法國文(wen)化部(bu)授予其(qi)法國文(wen)藝(yi)最高勛位。

1992年,大(da)英博物館(guan)打破了只展出古(gu)代文物的慣例,首(shou)次為在世(shi)畫(hua)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shi)紀(ji)的中國畫(hua)家”展覽(lan),并鄭(zheng)重(zhong)收(shou)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mo)新作(zuo)《小(xiao)鳥天堂》。

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guan)舉辦“走(zou)向世界——吳冠(guan)中(zhong)油(you)畫水(shui)墨速寫展”,并(bing)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zhang)”。

1994年,當(dang)選為全(quan)國政(zheng)協常委。

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zhong)畫(hua)展”2000年,入選法蘭西(xi)(xi)學院(yuan)藝術院(yuan)通訊(xun)院(yuan)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zhong)國籍(ji)藝術家,這(zhe)也是法蘭西(xi)(xi)學院(yuan)成立近二百(bai)年來第一位亞(ya)洲(zhou)人獲得這(zhe)一職(zhi)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zhong)文大學(xue)授(shou)予吳冠中(zhong)教授(shou)“榮譽文學(xue)博士(shi)”銜。

2007年8月,湖南美(mei)術出版(ban)社出版(ban)《吳冠中全集》。

2010年(nian)6月25日晚23時57分于(yu)北京醫院病逝享(xiang)年(nian)91歲。

主要作品

油畫

吳冠(guan)中先(xian)生的油畫(hua)(hua)(hua)(hua)代(dai)表作(zuo)(zuo)有(you)《長江三峽》《北(bei)國風光》《小鳥(niao)天(tian)堂(tang)》《黃山(shan)松》《魯迅的故鄉》等(deng)。中國畫(hua)(hua)(hua)(hua)代(dai)表作(zuo)(zuo)有(you)《春雪》及《獅(shi)子林》、《長城(cheng)》等(deng);出版有(you)《吳冠(guan)中畫(hua)(hua)(hua)(hua)集(ji)》《吳冠(guan)中畫(hua)(hua)(hua)(hua)選(xuan)(xuan)(xuan)》《吳冠(guan)中油畫(hua)(hua)(hua)(hua)寫生》《吳冠(guan)中國畫(hua)(hua)(hua)(hua)選(xuan)(xuan)(xuan)輯》(1~4)及《東尋西找集(ji)》《風箏(zheng)不(bu)斷線(xian)》《天(tian)南地北(bei)》《誰家(jia)粉本》《吳冠(guan)中素描(miao)、色彩畫(hua)(hua)(hua)(hua)選(xuan)(xuan)(xuan)》《吳冠(guan)中中國畫(hua)(hua)(hua)(hua)選(xuan)(xuan)(xuan)》《吳冠(guan)中散文選(xuan)(xuan)(xuan)》等(deng) 。

繪畫

《北國風光》前(qian)全國政協(xie)主席李瑞環同志(zhi)珍藏30年(nian)的(de)吳冠(guan)中先生油(you)畫(hua)《北國風光》,這幅油(you)畫(hua)精(jing)品經嘉德國際拍賣公司拍賣成功,被拍2700萬人民幣。

這幅作品(pin)是(shi)吳冠中當年為(wei)北京首都國(guo)際機場所(suo)(suo)繪的(de)(de)大(da)型(xing)壁(bi)畫的(de)(de)畫稿,吳老評價這幅作品(pin):“畫稿并(bing)不(bu)小,并(bing)且是(shi)盡了(le)全力的(de)(de),所(suo)(suo)以(yi)其實不(bu)再是(shi)‘稿’,已體現(xian)了(le)巨幅作品(pin)的(de)(de)最終效(xiao)果(guo)。”此(ci)幅作品(pin)描繪了(le)中國(guo)北方自然景象的(de)(de)氣勢磅礴,融合了(le)中國(guo)筆墨的(de)(de)細膩與(yu)西洋油畫色彩(cai)的(de)(de)和諧,作為(wei)吳老極為(wei)珍貴(gui)的(de)(de)畫作。拍賣所(suo)(suo)得將(jiang)全部用于桑梓(zi)助(zhu)學(xue)基金會資(zi)助(zhu)特困大(da)學(xue)生(sheng)就(jiu)學(xue)。

《獅子林》

《長江萬里圖》

《大瀑布》

吳冠(guan)中二十世紀七十年(nian)代處于(yu)油畫創作巔峰期,其曾于(yu)1975年(nian)繪下兩(liang)幅構圖極為相(xiang)似的瀑(pu)布(bu)作品分別是(shi)《維多利亞瀑(pu)布(bu)》與《大瀑(pu)布(bu)》。

文學

散文集《美丑(chou)緣》

自序

說逸品

藝術斷想

看戲

孤(gu)陋寡聞與(yu)土生土長

藝與技

戲曲的困惑

我看書法

一畫(hua)之法(fa)與萬點惡墨

說樹

思想者的迷惘

形象突破觀念

狂人雜記

書畫一家親

喜看朱德群新作

疾風勁草說王懷

日本主義

彩色的軌跡

畫里陰晴

撲朔迷離意境美

筆墨等于零

人之裸

誰家粉本

冰雪殘荷

月巴瘦之間

發與禿

錯覺

題自己的畫

狂人雜記

憶母校科班

歧途

點石成金

家家娃娃皆天才

汗與雪

爺爺奶奶再見

天壇梨園

早市

納涼風景

清華園

調色板

惶恐

家居雜記(二(er)則(ze))

南行雜感

希望

一幅畫的故事

關于隨筆

天險無通途

趙燕俠與海派

剪不斷,五十年

又見巴黎

北歐行

社會活動

捐贈

吳冠(guan)中(zhong)(zhong)在(zai)1919年(nian)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與(yu)新加坡有深厚淵源。2008年(nian)9月,高(gao)齡89歲(sui)的吳冠(guan)中(zhong)(zhong)將個人113幅(fu),當時(shi)價(jia)值約6600萬新元(yuan)的畫作捐(juan)給新加坡美術館(guan),在(zai)中(zhong)(zhong)國和(he)新加坡引起(qi)很大反響。

在2009年(nian)中(zhong)(zhong)(zhong)國美術館(guan)舉(ju)辦的(de)“耕耘與奉獻——吳冠(guan)中(zhong)(zhong)(zhong)捐贈作品(pin)”中(zhong)(zhong)(zhong),有其精神父(fu)親魯(lu)迅(xun)的(de)形象與野草共生出現在作品(pin)《野草》中(zhong)(zhong)(zhong)。吳冠(guan)中(zhong)(zhong)(zhong)說(shuo)過(guo),“魯(lu)迅(xun)我(wo)是非(fei)常崇拜的(de)。我(wo)講過(guo)一(yi)句很荒(huang)唐的(de)話:300個(ge)齊(qi)白(bai)石比(bi)不上一(yi)個(ge)魯(lu)迅(xun)。那時受到很多(duo)攻擊,說(shuo)齊(qi)白(bai)石和魯(lu)迅(xun)怎(zen)么比(bi)較(jiao)。我(wo)講的(de)是社會功能。要(yao)是沒有魯(lu)迅(xun),中(zhong)(zhong)(zhong)國人的(de)骨頭要(yao)軟得(de)多(duo)”。

吳冠(guan)中把自己(ji)多年對美術的(de)思考寫(xie)(xie)成了《繪畫的(de)形式美》《造(zao)型藝術離不(bu)開人體美》《關(guan)于抽象美》等文(wen)章,系統地闡述自己(ji)的(de)觀點,提(ti)出要打一場“創造(zao)新風格(ge)的(de)美術解(jie)放(fang)戰爭”。1992年,吳冠(guan)中所寫(xie)(xie)的(de)《筆墨等于零》在明報周(zhou)刊上發(fa)表以后,在美術界引起廣泛關(guan)注(zhu)。

2010年,吳(wu)冠中(zhong)再贈5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yong)久收(shou)藏,據介紹(shao),此次香港藝術館獲(huo)贈的5幅畫作均為水墨作品,其中(zhong)4幅為2010年的新作,包括(kuo)《休(xiu)閑》《幻(huan)影(ying)》《夢(meng)醒》和(he)《巢》;另一(yi)幅為2001年創作的《朱顏(yan)未改(gai)》。

2006年(nian)9月,他(ta)將油畫(hua)長卷《一九七(qi)四年(nian)·長江》及水墨畫(hua)《江村》《石(shi)榴(liu)》3幅作(zuo)品無償捐(juan)(juan)贈(zeng)(zeng)國(guo)家(jia),并永久珍藏于故(gu)宮(gong)博(bo)(bo)物(wu)院(yuan)(yuan)(yuan),87歲高齡(ling)的吳(wu)冠(guan)中(zhong)(zhong)完成(cheng)(cheng)了自(zi)己人生中(zhong)(zhong)的又一次作(zuo)品捐(juan)(juan)贈(zeng)(zeng)。8月27日,在故(gu)宮(gong)博(bo)(bo)物(wu)院(yuan)(yuan)(yuan)太和(he)門廣場舉行(xing)了“奉(feng)獻——吳(wu)冠(guan)中(zhong)(zhong)《一九七(qi)四年(nian)·長江》等作(zuo)品向(xiang)國(guo)家(jia)無償捐(juan)(juan)贈(zeng)(zeng)儀式(shi)暨(ji)吳(wu)冠(guan)中(zhong)(zhong)歷(li)年(nian)捐(juan)(juan)贈(zeng)(zeng)作(zuo)品匯(hui)展開幕(mu)式(shi)”,文化(hua)(hua)部副部長、故(gu)宮(gong)博(bo)(bo)物(wu)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長鄭欣淼受文化(hua)(hua)部部長孫家(jia)正委托代表文化(hua)(hua)部向(xiang)吳(wu)冠(guan)中(zhong)(zhong)頒發了捐(juan)(juan)贈(zeng)(zeng)證書,中(zhong)(zhong)國(guo)文聯(lian)黨組書記胡振民、黨組成(cheng)(cheng)員(yuan)馮遠(yuan)和(he)著名畫(hua)家(jia)黃苗(miao)子、袁運甫等出(chu)席,鄭欣淼、馮遠(yuan)先后致(zhi)辭。由(you)文化(hua)(hua)部主辦,故(gu)宮(gong)博(bo)(bo)物(wu)院(yuan)(yuan)(yuan)承辦,中(zhong)(zhong)國(guo)文聯(lian)、中(zhong)(zhong)國(guo)美協(xie)、中(zhong)(zhong)國(guo)美術館等協(xie)辦的“奉(feng)獻——吳(wu)冠(guan)中(zhong)(zhong)歷(li)年(nian)捐(juan)(juan)贈(zeng)(zeng)作(zuo)品匯(hui)展”也在故(gu)宮(gong)博(bo)(bo)物(wu)院(yuan)(yuan)(yuan)午門城樓開幕(mu)。

《一(yi)(yi)九七(qi)四(si)年(nian)(nian)·長江》是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畫(hua)(hua)作(zuo)中(zhong)(zhong)最富傳(chuan)奇性(xing)的(de)一(yi)(yi)幅(fu)。該畫(hua)(hua)長603厘米,高(gao)19.5厘米,是一(yi)(yi)幅(fu)畫(hua)(hua)在(zai)紙(zhi)(zhi)(zhi)上的(de)油畫(hua)(hua)長卷(juan)。據介紹,1974年(nian)(nian)北(bei)京飯店裝修需(xu)要(yao)創作(zuo)一(yi)(yi)幅(fu)大型壁(bi)畫(hua)(hua),計劃以長江三峽為(wei)題(ti)材。黃(huang)永玉(yu)、袁運甫等幾位(wei)藝(yi)術(shu)家接到(dao)該任務(wu),55歲(sui)的(de)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也被(bei)(bei)從農村調(diao)回。他們為(wei)壁(bi)畫(hua)(hua)創作(zuo)趕赴長江寫(xie)(xie)生,長達3個月,行程逾萬里(li)。但受到(dao)“批(pi)黑畫(hua)(hua)事(shi)件”影響,此次(ci)(ci)創作(zuo)最終夭折,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根據寫(xie)(xie)生素材畫(hua)(hua)了(le)一(yi)(yi)幅(fu)畫(hua)(hua)稿,由于是稿子,便(bian)畫(hua)(hua)在(zai)了(le)紙(zhi)(zhi)(zhi)上。之后(hou)(hou),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搬了(le)幾次(ci)(ci)家,此畫(hua)(hua)稿輾(zhan)轉遷徙也被(bei)(bei)逐漸(jian)淡(dan)忘。直到(dao)2004年(nian)(nian)春(chun)節,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長子吳(wu)(wu)(wu)可雨從新加坡回來(lai),無(wu)意間在(zai)床下閑置(zhi)的(de)雜物抽屜中(zhong)(zhong)發現了(le)一(yi)(yi)個舊信封,里(li)面(mian)有(you)(you)一(yi)(yi)卷(juan)沒有(you)(you)落款、沒有(you)(you)題(ti)名(ming)的(de)油畫(hua)(hua),他拿著(zhu)畫(hua)(hua)忙去詢問父親,才知道這就是被(bei)(bei)認為(wei)已丟(diu)失(shi)多年(nian)(nian)的(de)《一(yi)(yi)九七(qi)四(si)年(nian)(nian)·長江》。30年(nian)(nian)時光匆匆流(liu)逝,該畫(hua)(hua)紙(zhi)(zhi)(zhi)背發黃(huang)變脆(cui),但畫(hua)(hua)面(mian)完整無(wu)損,油色(se)尤鮮,后(hou)(hou)經吳(wu)(wu)(wu)冠(guan)(guan)(guan)中(zhong)(zhong)友(you)人(ren)裝裱師張世東精心裝裱,這幅(fu)長卷(juan)被(bei)(bei)托裱在(zai)6塊對接的(de)紙(zhi)(zhi)(zhi)板上。

與(yu)《一九七(qi)四年(nian)·長江(jiang)(jiang)》相比(bi),吳(wu)(wu)冠(guan)中(zhong)捐出(chu)(chu)的(de)另兩幅水墨作(zuo)品《江(jiang)(jiang)村》和(he)《石(shi)榴(liu)》也毫(hao)不(bu)遜色,在(zai)巴(ba)黎、香港展出(chu)(chu)后,一直(zhi)留在(zai)新加坡,是典型的(de)“吳(wu)(wu)家作(zuo)坊”作(zuo)品。《江(jiang)(jiang)村》創(chuang)作(zuo)于 1991年(nian),描(miao)繪了四川北部大足河(he)一個山坳(ao)里江(jiang)(jiang)村的(de)風光(guang)。畫面以黑色幾何構成(cheng)為主,銀灰色的(de)坡岸,圍繞村落(luo),江(jiang)(jiang)上波光(guang)成(cheng)線,是吳(wu)(wu)冠(guan)中(zhong)鄉情(qing)的(de)寄托與(yu)慰藉。《石(shi)榴(liu)》創(chuang)作(zuo)于1992年(nian)。吳(wu)(wu)冠(guan)中(zhong)對曾下放河(he)北獲鹿縣李村的(de)石(shi)榴(liu)留下了難忘(wang)記(ji)憶。在(zai)畫面上,墨枝交叉,直(zhi)線、弧(hu)線,收縮、放射,竭力發揮(hui)線之體量,飽滿的(de)果實表(biao)達了生命的(de)充實和(he)無限(xian)。

展覽

追溯(su)吳冠(guan)中的(de)第(di)一次(ci)(ci)在重慶的(de)畫(hua)展,應該是(shi)69年(nian)前的(de)1943年(nian) ,24歲的(de)吳冠(guan)中,于重慶大學(xue)建筑系任助教,是(shi)年(nian)春,在四川重慶沙坪壩青年(nian)宮舉辦第(di)一次(ci)(ci)個人作品展。畫(hua)風大膽狂放,很為青年(nian)們(men)喜歡,作品銷售(shou)一空。而(er)他決心(xin)跨(kua)出國(guo)門到(dao)久已向往的(de)巴黎求(qiu)學(xue),正是(shi)因為畫(hua)展的(de)成功。

第(di)二次(ci)在(zai)重(zhong)慶(qing)舉辦的(de)(de)(de)個人畫展是(shi)2008年(nian)4月,那時這(zhe)位藝術(shu)界泰斗帶著2007年(nian)創作(zuo)的(de)(de)(de)新作(zuo)品(pin)來(lai)重(zhong)慶(qing)展覽(lan)拍(pai)賣(mai),并將拍(pai)賣(mai)所得用于支持公益事業(ye)。遺憾(han)的(de)(de)(de)是(shi),由(you)于這(zhe)是(shi)一次(ci)藝術(shu)圈(quan)內的(de)(de)(de)小眾(zhong)展覽(lan),山城(cheng)人民錯(cuo)失與(yu)大(da)師作(zuo)品(pin)相遇相交的(de)(de)(de)機會(hui),在(zai)我們期盼著大(da)師再次(ci)光臨重(zhong)慶(qing)的(de)(de)(de)時候(hou),吳冠中卻(que)于2010年(nian)6月25日與(yu)世長辭。藝術(shu)界一顆閃耀的(de)(de)(de)巨(ju)星,熄滅了。

時光飛逝,4年的(de)(de)時間(jian)過去了(le),幾經(jing)周折,長(chang)江匯當代(dai)美術館(guan)終于(yu)(yu)將(jiang)大(da)師的(de)(de)作品再一(yi)(yi)次(ci)請(qing)回(hui)重慶,讓(rang)廣大(da)藝術愛(ai)好者(zhe)在長(chang)久的(de)(de)等待(dai)中(zhong)(zhong),能(neng)近距離觀(guan)賞、品味(wei)與(yu)(yu)大(da)師的(de)(de)這一(yi)(yi)次(ci)心靈之(zhi)約(yue)。長(chang)江匯當代(dai)美術館(guan)館(guan)長(chang)陳京說(shuo),此次(ci)吳(wu)冠中(zhong)(zhong)版(ban)畫作品展定(ding)于(yu)(yu)11月(yue)25日(ri)至12月(yue)10日(ri)舉辦,為(wei)期15天,無(wu)任何(he)門票收費。這次(ci)除了(le)大(da)師的(de)(de)版(ban)畫作品外,同時也將(jiang)展出大(da)師的(de)(de)三幅(fu)總(zong)價值超過千萬元的(de)(de)水(shui)墨真跡,它們分別是《高山流水(shui)》(1978年)、《大(da)宅(zhai)》(2001年)和《網師園》(1980年),讓(rang)各位愛(ai)好者(zhe)可以近距離的(de)(de)觀(guan)賞,感受大(da)師融(rong)合(he)了(le)西方(fang)水(shui)彩畫與(yu)(yu)中(zhong)(zhong)國水(shui)墨畫后(hou)的(de)(de)作品之(zhi)獨特(te)韻味(wei)。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文壇那些人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吳冠中】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lun)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提(ti)供信(xin)息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bu)代(dai)表本站(zhan)觀(guan)點(dian),更(geng)不(bu)表示本站(zhan)支持購買和交易,本站(zhan)對(dui)網頁中(zhong)內(nei)容的(de)合法性(xing)、準(zhun)確(que)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性(xing)、安全性(xing)等概不(bu)負(fu)責(ze)。版權(quan)歸(gui)原作者(zhe)所有(you)(you),如(ru)有(you)(you)侵權(quan)、虛假信(xin)息、錯誤(wu)信(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shan)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18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32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586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