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jie)(jie)大戰(zhan)(英文:World War II,簡稱(cheng)二戰(zhan),亦(yi)可稱(cheng)世界(jie)(jie)反法西斯戰(zhan)爭,1939年9月1日(ri)—1945年9月2日(ri))是以(yi)德意志第三帝國(guo)、日(ri)本帝國(guo)、意大利王國(guo)三個(ge)法西斯軸心國(guo)和(he)匈牙利王國(guo)、羅馬尼亞王國(guo)、保加利亞王國(guo)等(deng)仆從國(guo)為(wei)一(yi)方(fang),以(yi)反法西斯同盟和(he)全世界(jie)(jie)反法西斯力量(liang)為(wei)另一(yi)方(fang)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zhan)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zhou)到亞洲(zhou),從大西洋(yang)(yang)到太平(ping)洋(yang)(yang),先后有61個國家(jia)和地區、20億(yi)以(yi)上(shang)的人(ren)口(kou)被卷入(ru)戰爭,作戰區域面積(ji)2200萬(wan)平(ping)方千米。據(ju)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wan)人(ren),5萬(wan)多(duo)億(yi)美元付諸(zhu)東流,是人(ren)類歷史上(shang)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jie)大戰中(zhong)直(zhi)接死(si)(si)于(yu)(yu)戰爭及(ji)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dao)致的災害、饑饉(jin)、缺醫(yi)少藥、傳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勞工(gong)、屠(tu)(tu)(tu)殺等(deng))的人約(yue)為(wei)7000萬(歐(ou)非戰場約(yue)占23,歐(ou)非戰場死(si)(si)亡人員中(zhong)的13是(shi)死(si)(si)于(yu)(yu)納粹集中(zhong)營或是(shi)被納粹集體(ti)屠(tu)(tu)(tu)殺、虐殺的,占二戰中(zhong)遭(zao)交戰各方刻意屠(tu)(tu)(tu)殺、虐殺的平民及(ji)戰俘(fu)總數(shu)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