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nian)因家教,信仰(yang)佛教。1947年(nian)在(zai)皈(gui)依(yi)本縣青堆子鎮普(pu)化寺(si)(si)崇仁法師(shi),研習(xi)佛學,嗣即依(yi)之剃度出家。1954年(nian)恭詣江(jiang)西(xi)省永(yong)修縣云(yun)居山(shan)真如寺(si)(si),次年(nian)冬(dong)依(yi)虛云(yun)老和(he)尚(shang)受具足戒。1956年(nian)起親侍虛老左右,筆錄其開示,蒙授與溈(gui)仰(yang)宗法脈,賜法名宣傳,為第九世。
1966年9月(yue),“文革”時期被遣至云山墾殖場(chang)城(cheng)山分場(chang)種菜。1975年正月(yue),于(yu)本省永修縣(xian)梅棠公社旸(yang)嶺山崇勝寺(si)(si)遺(yi)址結茆偕(xie)道友道開(kai)師共住。1978年秋,應邀往(wang)詣浙江天臺國(guo)清寺(si)(si)。1979年12月(yue),奉(feng)調至北京中(zhong)國(guo)佛教(jiao)協會。
1984年(nian)初,于中國佛學院(yuan),任(ren)(ren)教(jiao)務長(chang),1986年(nian)任(ren)(ren)副院(yuan)長(chang)。1991年(nian)8月,詣(yi)天臺(tai)山下方廣(guang)寺專(zhuan)修念佛,經三(san)年(nian)。1994年(nian)8月,受請任(ren)(ren)凈(jing)宗祖(zu)庭——江西廬(lu)山東(dong)林寺住(zhu)持。1999年(nian)2月,任(ren)(ren)北京市佛教(jiao)協(xie)會(hui)會(hui)長(chang)。2010年(nian)2月當選(xuan)為中國佛教(jiao)協(xie)會(hui)會(hui)長(chang)。
1947年皈依(yi)本縣青堆子鎮普(pu)化寺崇(chong)仁法師,研習(xi)佛(fo)學,嗣即依(yi)之剃(ti)度出(chu)家(jia)。
1954年恭詣江西永修縣(xian)云(yun)居山真如寺,次年冬依虛云(yun)老和尚受具足戒。
1956年起親(qin)侍虛老左(zuo)右,筆錄其(qi)開示,蒙授與溈仰宗法脈,賜法名宣傳,為第九世。
1960年(nian)(nian)9月,入學于中國佛學院(yuan),1965年(nian)(nian)9月,本科畢業,復歸江西云居山(shan)真如寺,任典座(zuo)兼副寺(出納)。
1966年9月(yue),“文(wen)革”被遣至云山墾殖場(chang)城(cheng)山分場(chang)種菜。
1975年正月,于江西省永(yong)修(xiu)縣梅棠公社旸嶺山(shan)崇勝寺遺址(zhi)結茆(mao)偕(xie)道友道開(kai)師共住。
1978年秋,應邀往詣浙江天臺國清寺(si)。
1979年12月,奉調至北京中國佛教協會。
1981年春(chun),往(wang)日本京都凈(jing)土寺佛教(jiao)大(da)學(xue)進(jin)修(xiu),1983年12月回國。
1984年(nian)初,于中(zhong)國(guo)佛學(xue)院(yuan),任(ren)教(jiao)務長(chang),1986年(nian)任(ren)副院(yuan)長(chang)。
1991年8月,詣天臺山(shan)下(xia)方廣(guang)寺專(zhuan)修(xiu)念佛,經三年。
1994年8月,受請(qing)任凈宗祖庭——江西廬山(shan)東林寺住(zhu)持。
1999年2月,任北(bei)京市佛(fo)教協會(hui)會(hui)長。
2010年2月3日,中(zhong)國(guo)佛(fo)教(jiao)協(xie)會第八(ba)次(ci)全(quan)國(guo)代表會議(yi)3日在北京(jing)閉幕(mu),傳印法師當選中(zhong)國(guo)佛(fo)教(jiao)協(xie)會新一(yi)任會長。
2010年(nian)10月22日政協(xie)第(di)十一(yi)(yi)屆全(quan)國委(wei)員(yuan)會常務(wu)委(wei)員(yuan)會第(di)十一(yi)(yi)次會議通過,增補傳印為中國人民政治(zhi)協(xie)商會議第(di)十一(yi)(yi)屆全(quan)國委(wei)員(yuan)會委(wei)員(yuan)。
2013年3月(yue)當選政協十二屆全國(guo)委員會常務委員。
《從遠古(gu)到釋(shi)尊家系》 傳印(yin),中(zhong)國佛學院打印(yin),1986。
《佛陀傳(chuan)(chuan)記文獻》 傳(chuan)(chuan)印摘譯自(zi)日·水野弘(hong)元著《釋尊(zun)之生涯(ya)》增補版,中國佛學院,手(shou)寫油印。
《八相成道》 傳印(yin)編(bian)述,中國佛(fo)學院打印(yin),1987。
《法上部等四部派差別義(yi)》 傳印編述(shu),中國(guo)佛學(xue)院,手寫(xie)油印,1987。
《佛教僧團組織》 傳印手寫,中國(guo)佛學院。
《六群比丘》 傳印編寫于中國佛學院,1990。
《釋尊因地為雪山大(da)士(shi)——舍全身(shen)求半偈因緣(yuan)》 (佛經故事新(xin)譯(yi)),傳印試譯(yi)于中國佛學院,1986,譯(yi)自《大(da)般涅盤經》。
《現存最古的佛教(jiao)典(dian)籍》 摘自望月《佛教(jiao)大辭典(dian)》第(di)1冊699頁,手寫(xie)油印(yin)。
《異學(xue)沙門——外道(dao)六師》 傳印編寫,1986,中國(guo)佛學(xue)院打印。
《無(wu)著、世親菩薩(sa)傳(chuan)》 (兼(jian)論(lun)(lun)眾賢論(lun)(lun)師),傳(chuan)印編,1987,手(shou)寫油印。
《印度六派(pai)哲學講義·勝論派(pai)補充材料》 (加入《印度佛教史補充教材》之二第54頁下(xia)),傳印編,手寫(xie)油(you)印。
《龍樹(shu)、提婆菩薩傳》 附錄:1、附圖:龍樹(shu)龍宮取經考,參見《妙云(yun)集(ji)》22冊(ce),211頁;2、印度佛教思想史(shi)之六階(jie)段(梁啟(qi)超(chao))。傳印編,1986,手寫油(you)印。
《關于印(yin)度佛教(jiao)史的分期》 傳印(yin),手(shou)寫油印(yin)。
《大月氏》 (貴霜王朝(chao)),傳印(yin)編寫,1989,手寫油印(yin)。
《月氏族與貴霜王(wang)朝》 傳印(yin)編寫,中國佛學院打印(yin)。
《印度佛教藝術》 (收錄有儆農、張(zhang)總、冰心、葉(xie)光庭、石學文(wen)等人文(wen)章),傳印編輯,1986,手寫油(you)印。
《佛傳藝(yi)術拾零》 傳印(yin)編(bian)寫,1987,手(shou)寫油印(yin)。
《印(yin)度佛(fo)教流(liu)變概(gai)觀》 傳(chuan)印(yin)摘自印(yin)順《印(yin)度之佛(fo)教》第一章,手寫油印(yin)。
《笈多王朝》 傳印編寫,1990,中(zhong)國佛學(xue)院(yuan)打印。
《笈多王朝》 傳印編寫(xie),1990,手寫(xie)油(you)印。
《印(yin)度(du)佛教史不容忽視的事情(qing)——古印(yin)度(du)與西(xi)方的交涉》 (附:亞歷山大遠征(zheng)圖),傳印(yin)編(bian)述,1987,中(zhong)國佛學院打(da)印(yin)。
《印(yin)度(du)佛教史不容忽視的事情——古印(yin)度(du)與西方的交涉》 傳印(yin)編述(shu),1987,手寫油印(yin)。
《阿育王與佛(fo)教》 傳印編,1986,中國佛(fo)學(xue)院(yuan)打印。
《關于世尊(zun)年代的推定》 傳印,1988,手寫油印。
《亞歷(li)山大遠征印度占領五河地方概況(kuang)》 中國佛學院打(da)印。
《波斯(si)三征希臘》 傳印,中國佛(fo)學院打印。
《異部宗(zong)輪論述(shu)記》 窺(kui)基,《續藏(zang)》。
《佛(fo)滅后(hou)至(zhi)阿育(yu)王時的若干歷史問題——從南北(bei)傳佛(fo)教文獻看》 傳印編寫(xie),1987,中國佛(fo)學院打印。
《關于(yu)部派(pai)佛(fo)教》 傳印編譯,1986,中國佛(fo)學(xue)院打(da)印。
《羯(jie)磨》 (佛教僧(seng)團(tuan)的(de)辦事制度(du)),傳印述,1987,打印。
《律學在我(wo)國(guo)漢地的弘傳》 (提綱),傳印編(bian)寫(xie)(xie),1990,手寫(xie)(xie)油印。
《天(tian)臺四教頌略釋》 傳(chuan)印編述,1988,中國佛學院打印本。
《天臺四(si)教頌略釋》 傳印(yin)編述(shu),1990,手寫油印(yin)本。
《大乘義章》凈土義表記,傳印(yin)編,1987,手(shou)寫油印(yin)。
《俱舍(she)論》世間(jian)法(fa)、出世間(jian)法(fa)表,傳印編,手寫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