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溪古(gu)村(cun)位于江西省全(quan)南縣龍源壩(ba)鎮,距縣城(cheng)22千米,村(cun)落始建于明朝時期,村(cun)民皆為陳姓。
雅溪(xi)古村有兩座建于(yu)清朝(chao)的客家圍屋,由福星圍和雅鳳圍組(zu)成,總(zong)占地面(mian)積約(yue)1010平(ping)方米(mi)。
2016年12月,雅(ya)(ya)(ya)溪(xi)古(gu)村(cun)(cun)(cun)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cun)(cun)(cun)落名錄。2018年10月,雅(ya)(ya)(ya)溪(xi)古(gu)村(cun)(cun)(cun)被認定(ding)為(wei)國家4A級旅游景區(qu)。雅(ya)(ya)(ya)溪(xi)古(gu)村(cun)(cun)(cun)落選(xuan)址和營(ying)建充分體(ti)現了“以(yi)(yi)人為(wei)本”的(de)(de)(de)理念,選(xuan)址布(bu)局精(jing)巧。村(cun)(cun)(cun)落選(xuan)址以(yi)(yi)山(shan)(shan)川走勢為(wei)基本要(yao)素,空間(jian)配置及村(cun)(cun)(cun)落安全設施(shi)以(yi)(yi)圍屋(wu)、寨堡為(wei)主體(ti),整體(ti)布(bu)局與周邊(bian)山(shan)(shan)水、林木融為(wei)一體(ti)。雅(ya)(ya)(ya)溪(xi)圍屋(wu)選(xuan)址山(shan)(shan)間(jian)盆地,依山(shan)(shan)傍水。房屋(wu)整體(ti)坐北朝南,背(bei)靠海拔(ba)320米高的(de)(de)(de)小山(shan)(shan)丘(qiu),既有利于形(xing)成適宜的(de)(de)(de)微氣候,又不會阻(zu)隔與外界的(de)(de)(de)交通聯系。一條(tiao)小溪(xi)自東而(er)西從雅(ya)(ya)(ya)溪(xi)圍屋(wu)群的(de)(de)(de)前方流過,穿越村(cun)(cun)(cun)落以(yi)(yi)后與其它三條(tiao)小溪(xi)合流,與周邊(bian)山(shan)(shan)體(ti)的(de)(de)(de)良好(hao)植被形(xing)成圍屋(wu)整體(ti)美好(hao)的(de)(de)(de)聚居環境(jing)。
雅溪古村(cun)共分(fen)四(si)大塊(kuai)板:七彩(cai)入口田園(yuan)區(qu)(qu)、古韻村(cun)落觀賞區(qu)(qu)、客家文化體驗區(qu)(qu)、稻田康(kang)養休閑區(qu)(qu)。雅溪古村(cun)有兩座建于清(qing)朝(chao)的客家圍(wei)屋(wu),其中一(yi)座土圍(wei),另一(yi)座為石圍(wei)。
福星圍,建(jian)于清朝(chao)咸豐年(nian)間(1856年(nian)),是(shi)一(yi)座方(fang)形的(de)夯土磚墻結構的(de)建(jian)筑,高三層(ceng),每(mei)層(ceng)17間房。飛檐翹角(jiao),造型簡約(yue),卻給人(ren)一(yi)種非(fei)常堅固的(de)感覺(jue)。長(chang)方(fang)“口”字型土圍設炮(pao)角(jiao)四(si)個,沿著圍屋的(de)中軸線自(zi)南(nan)向北依次為門(men)坪、樓門(men)、門(men)廳、環(huan)廊、天(tian)井(jing)、廳堂,天(tian)井(jing)比(bi)例(li)瘦高,二層(ceng)以(yi)上均有(you)(you)內(nei)環(huan)廊,設計(ji)緊湊,別具一(yi)格。圍內(nei)設有(you)(you)客(ke)家民(min)俗館,集(ji)中展示了(le)客(ke)家非(fei)遺、婚宴嫁(jia)娶、過年(nian)過節等傳統習(xi)俗。
雅(ya)鳳圍,建(jian)于(yu)清(qing)光緒年(nian)間(jian)(1885年(nian)),素有“小家碧玉”之(zhi)稱(cheng)。它坐落(luo)于(yu)鳳凰山(shan)腳下,以長寬約20米的正方形(xing)“回(hui)”字(zi)結構為構造,全實(shi)木(mu)搭建(jian)的屋廊共四層,每層13間(jian)。天井(jing)里,有一口麻(ma)石圍砌的古井(jing),清(qing)澈見底的井(jing)水甘(gan)洌又(you)清(qing)涼。挑空的磚砌炮角、花崗(gang)巖制的大門、防火攻(gong)裝(zhuang)置、精美的木(mu)雕石雕,在(zai)贛南圍屋圍內的“二(er)十四節氣”展示館,將農耕文(wen)化、客家民俗(su)文(wen)化和二(er)十四節氣相融合。
農耕(geng)文化展(zhan)示廳是一(yi)間由豬(zhu)牛欄改建而成的,存有兒時記憶(yi)中(zhong)使用過的犁(li)、耙(pa)、石磨等(deng)器具。
雅(ya)溪(xi)書院(yuan)由一(yi)棟小四合(he)院(yuan)和(he)一(yi)間舊民房(fang)改建而成(cheng),書院(yuan)設(she)有藏書、讀書、講學三個區域,藏有近萬冊(ce)線裝書籍,重現了雅(ya)溪(xi)“耕讀傳(chuan)(chuan)家、重教興學”的(de)文化傳(chuan)(chuan)統(tong)。
從贛州中(zhong)心城區(qu)自駕車(che)出發,走大廣高(gao)速,下全南互通,經省道326,到達古村,約180公里,時(shi)間(jian)不(bu)足3小時(shi)。
元末明初(1370年左右),陳氏先祖魯公(gong)由金陵遷居贛南開基。魯公(gong)五世孫陳文信于(yu)成化年間(1465~1487年)分(fen)居雅溪。
咸(xian)豐(feng)五年(nian)(nian)(1855年(nian)(nian)),陳受(shou)碩、陳受(shou)穎叔侄(zhi)四人共(gong)同建筑雅溪土圍(又稱“福星樓”)。
光緒十一(yi)年(nian)(1885年(nian)),陳受穎之子陳先學在土(tu)圍之東北另建(jian)石圍。
2016年,總投(tou)資1.5億元的全(quan)南雅溪(xi)古村景區(qu)項目開(kai)工建(jian)設。
2017年8月(yue),全南縣人民政(zheng)府開始實施全南雅溪古村景區升級改(gai)造。
雅溪(xi)古村(cun)雅溪(xi)圍屋(wu)是圍屋(wu)修建藝術(shu)的(de)(de)(de)集(ji)中反映。雅溪(xi)圍屋(wu)設計緊湊,代表了(le)(le)贛南圍屋(wu)中一種較為特(te)(te)殊的(de)(de)(de)類型。從雅溪(xi)土圍到石圍,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shu)的(de)(de)(de)變化,展(zhan)現了(le)(le)不同時期(qi)贛南圍屋(wu)的(de)(de)(de)發展(zhan)過程。兩座圍屋(wu)旁空間(jian)軸線對位清(qing)晰獨(du)特(te)(te),充分(fen)運用了(le)(le)中國傳統風水學的(de)(de)(de)理論。
2019年6月28日至29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人工智(zhi)能(neng)學院紅(hong)楓社(she)“美麗中國”生(sheng)態(tai)環境調研團在(zai)雅溪(xi)古村(cun)開展“美麗中國”生(sheng)態(tai)環境調研活動。
品牌建設
2004年5月,雅溪古(gu)村(cun)雅溪圍(wei)屋(wu)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4月,雅(ya)溪(xi)古村雅(ya)溪(xi)圍屋被江西省(sheng)政府定為第五(wu)批江西省(sheng)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2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gong)布(bu)了雅溪圍屋保護范圍。
2010年3月3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bu)了雅(ya)溪圍(wei)屋建設控制地帶(dai)。
2016年(nian)12月,雅溪古村被(bei)中(zhong)華人民共和國(guo)住(zhu)房和城鄉建設部列入第四批中(zhong)國(guo)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0月,雅溪古村(cun)經(jing)省旅游景區(qu)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專家綜合評定,認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u)。
基礎建設
2017年,全南縣人民(min)政府(fu)對(dui)雅溪村(cun)的歷(li)史(shi)文化進行(xing)開發保護與(yu)利用,實施了雅溪圍(wei)屋民(min)宿(su)改造、部分古建筑修復、水系景觀打造、稻(dao)田酒店、生態(tai)停車場及旅游公廁等項目建設。與(yu)此同時,雅溪古村(cun)還植入了漢服館、小酒館、書吧、茶吧等旅游業態(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