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高錕
0 票數:0 #人物明星榜#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今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他擁有英國、美國國籍并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其一生獲選過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等職位;還獲得過大紫荊勛章榮譽。
  • 中文名: 高錕
  • 外文名: Charles Kuen Kao
  •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04日
  • 性別: 男(nan)
  • 國籍: 英國(guo),美(mei)國(guo)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上海(hai)
  • 星座: 天(tian)蝎座
  • 生肖:
  • 畢業院校: 倫敦大學金史(shi)密(mi)斯學院
  • 去世日期: 2018年09月23日
  • 職業職位: 教育科研工作(zuo)者
  • 代表作品: 《光頻(pin)率(lv)介質纖(xian)維表面波導》
  • 主要成就: 1990年(nian)獲(huo)選為美國(guo)國(guo)家工程院(yuan)院(yuan)士,1996年(nian)獲(huo)選為中國(guo)科學院(yuan)外籍院(yuan)士,1997年(nian)獲(huo)選為英國(guo)皇(huang)家學會院(yuan)士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歲月靜好"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高錕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介紹 PROFILE +

主要經歷

1933年(nian)11月4日,高(gao)(gao)錕出生在(zai)江蘇省金山(shan)縣(今上海(hai)市(shi)金山(shan)區),住在(zai)法租(zu)界。高(gao)(gao)錕10歲就讀上海(hai)世界學(xue)校(今日的國(guo)際學(xue)校),在(zai)上海(hai)完(wan)成(cheng)小學(xue)與初中一年(nian)級課程。除了讀中文之(zhi)外,也讀英文和(he)法文,學(xue)校聘(pin)請留法的學(xue)者回來教(jiao)授(shou),高(gao)(gao)錕開(kai)始(shi)接觸中國(guo)之(zhi)外的人事文化。

1948年,高錕移居臺灣,之后再隨父親遷往香港。

1949年,高(gao)錕進入(ru)圣(sheng)若(ruo)瑟書院就讀,中學(xue)畢業后考入(ru)香港(gang)大(da)學(xue),但由(you)于當時港(gang)大(da)沒有(you)電機(ji)工程系,他遠赴英國東倫敦伍爾(er)維奇理工學(xue)院(現英國格林威治(zhi)大(da)學(xue))就讀。

1957年(nian),高錕從(cong)伍(wu)爾(er)維奇理工(gong)學(xue)院電(dian)子工(gong)程專業畢業;同年(nian),高錕讀博士時進入國際電(dian)話電(dian)報公(gong)司(si)(ITT),在其英國子公(gong)司(si)-標準(zhun)電(dian)話與電(dian)纜(lan)有限公(gong)司(si)(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gong)程師(shi)。

1960年,高錕進入ITT設于(yu)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ji)構-標(biao)準電信實驗(yan)有限(xian)公(gong)司,在(zai)那(nei)里工作了十年,其職位從(cong)研究科學(xue)家升(sheng)至研究經(jing)理。

1965年,高(gao)錕(kun)在倫敦大(da)學(xue)(xue)下屬的倫敦大(da)學(xue)(xue)學(xue)(xue)院獲得電機工程(cheng)博士學(xue)(xue)位(wei)。

1970年-1974年,高錕(kun)出任香港中文(wen)大(da)學(xue)新成立的電子(zi)學(xue)系(xi)教(jiao)授兼系(xi)主(zhu)任,其后為該(gai)系(xi)首任講座教(jiao)授。

1974年,高錕又返回ITT工(gong)作(zuo),在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pin)部擔任(ren)主任(ren)科(ke)學(xue)家,后擢升為工(gong)程主任(ren)。

1979年,高錕取(qu)得美國(guo)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終生會員。

1982年,高(gao)錕因卓越(yue)的研(yan)究與管理(li)才能而被ITT公司任命為首位(wei)“ITT執(zhi)行(xing)科學家”,主要在康尼迪克(ke)州的先進技術中心(xin)工作。

1985年,高(gao)錕在(zai)德國的SEL研究中心(xin)工(gong)作。與(yu)此(ci)同時(shi),他也擔任耶魯大學特(te)朗布(bu)爾學院兼職教授及研究員(yuan)。

1986年,高錕(kun)被任命為SEL研究中心(xin)合作研究主(zhu)任,同時也在標準電話電纜下屬的標準電信(xin)實驗室作研究。

1987年(nian)-1996年(nian),高(gao)錕擔任香港中文(wen)大(da)學第(di)三任校長,成立工(gong)程學院、教育學院及多間研究(jiu)所,開設多個新(xin)的本科及研究(jiu)院課程,為中大(da)成為世界級研究(jiu)型綜合大(da)學奠定堅實基礎。

1989年(nian),高錕獲選(xuan)為(wei)英國(guo)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1990年,高錕獲選為(wei)美國國家工(gong)程院院士。

1991年,在高錕領(ling)導(dao)下,香(xiang)港(gang)(gang)中文(wen)大(da)學(xue)率先租用一(yi)條衛星電纜連接(jie)美國(guo)太空總署,帶領(ling)香(xiang)港(gang)(gang)接(jie)通全球互聯網;至1995年,中大(da)成立香(xiang)港(gang)(gang)互聯網交換中心(HKIX)。

1992年,高錕獲(huo)選(xuan)為中國臺(tai)灣(wan)“中央研究(jiu)院”院士(shi)。

1996年,高錕獲選為中國科學(xue)院第二批外籍院士(shi)。

1997年,高錕獲選(xuan)為英國(guo)皇家學會(hui)院士。

2003年初,高(gao)錕證實罹(li)患(huan)早(zao)期老人癡呆癥,接受治(zhi)療(liao)。

2009年(nian),高錕因在(zai)“有關光在(zai)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xin)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li)學獎。

2010年2月(yue),高錕獲諾貝爾(er)物理(li)學獎(jiang)后返回香(xiang)港中文(wen)(wen)大學,并將畢(bi)生最高榮譽諾貝爾(er)獎(jiang)及人(ren)生其他17個(ge)重(zhong)要獎(jiang)項,永久送贈(zeng)香(xiang)港中文(wen)(wen)大學。

2015年,高錕獲頒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

2018年(nian)9月23日,高錕在香(xiang)港逝世,享(xiang)年(nian)84歲(sui)。

主要作品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從1957年開(kai)始,高錕(kun)即(ji)從事光導纖維(wei)在通(tong)訊領域運用的(de)研(yan)究。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hua)網絡中(zhong)以光代替(ti)電流,以玻璃纖維(wei)代替(ti)導線(xian)。1965年,高錕(kun)與霍(huo)克漢(han)姆(mu)共(gong)同(tong)得出結論,玻璃光衰(shuai)減的(de)基本限制在20dB/km以下(xia)(分貝(bei)/千米,是(shi)一(yi)種測(ce)量(liang)距離上信號衰(shuai)減的(de)方法),這是(shi)光通(tong)信的(de)關鍵閾值。然(ran)而,在此測(ce)定時,光纖通(tong)常表現出高達(da)1000分貝(bei)/千米甚(shen)至(zhi)更多(duo)的(de)光損耗。這一(yi)結論開(kai)啟了(le)尋(xun)找低損耗材料和合(he)適纖維(wei)以達(da)到(dao)這一(yi)標準的(de)里(li)程(cheng)。

1966年,高錕(kun)發(fa)表了(le)一篇題為(wei)《光(guang)(guang)頻率介質纖(xian)維(wei)(wei)表面波導(dao)》的(de)論文(wen),開創性(xing)地(di)提出光(guang)(guang)導(dao)纖(xian)維(wei)(wei)在通信(xin)上應用(yong)的(de)基本(ben)原理(li),描述了(le)長程及(ji)高信(xin)息量光(guang)(guang)通信(xin)所需絕緣性(xing)纖(xian)維(wei)(wei)的(de)結構和材(cai)料(liao)特性(xing)。簡單地(di)說,只要(yao)解(jie)決好玻璃(li)純度和成(cheng)分等(deng)問(wen)題,就能夠利用(yong)玻璃(li)制作光(guang)(guang)學(xue)纖(xian)維(wei)(wei),從而高效傳輸信(xin)息。這一設(she)(she)想提出之后(hou),有人(ren)稱之為(wei)匪夷(yi)所思,也有人(ren)對此大(da)加褒揚。但(dan)在爭論中,高錕(kun)的(de)設(she)(she)想逐(zhu)步(bu)變成(cheng)現實:利用(yong)石英玻璃(li)制成(cheng)的(de)光(guang)(guang)纖(xian)應用(yong)越(yue)來越(yue)廣泛(fan),全世(shi)界掀起了(le)一場光(guang)(guang)纖(xian)通信(xin)的(de)革命。

高(gao)錕(kun)在(zai)光(guang)通信(xin)(xin)工程(cheng)和商(shang)業實現的(de)早(zao)期發揮了主導作用。1969年,高(gao)錕(kun)測量了4分貝(bei)/千米(mi)的(de)熔融二氧化硅的(de)固(gu)有(you)(you)損耗(hao),這是超透明玻(bo)璃在(zai)傳輸信(xin)(xin)號(hao)有(you)(you)效性的(de)第一(yi)(yi)個證據。在(zai)他的(de)努力(li)推動(dong)下,1971年,世(shi)界上(shang)第一(yi)(yi)條1公(gong)里長的(de)光(guang)纖問世(shi),第一(yi)(yi)個光(guang)纖通訊系統也在(zai)1981年啟用。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高錕(kun)對玻璃纖(xian)維(wei)疲勞(lao)強度進行了開創性的研(yan)究。在被任命為國際電(dian)話(hua)電(dian)報公司首位執(zhi)行科學家時,高錕(kun)啟動(dong)了“Terabit技(ji)術(shu)(shu)”(“兆(zhao)兆(zhao)位技(ji)術(shu)(shu)”)計劃,以(yi)解決(jue)信號處理的高頻限(xian)制,因此高錕(kun)也被稱為“Terabit技(ji)術(shu)(shu)理念之(zhi)父”。 

高(gao)錕還開發了(le)(le)實現光(guang)纖通訊所(suo)需的輔助性(xing)(xing)子系統。他在(zai)(zai)單(dan)模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qiang)度(du)和耐久性(xing)(xing)、纖維連接器(qi)和耦合器(qi)以及擴散(san)均衡(heng)特(te)性(xing)(xing)等多個(ge)領(ling)域(yu)都作了(le)(le)大量的研(yan)究(jiu),而這些研(yan)究(jiu)成果(guo)都是(shi)使信(xin)號(hao)在(zai)(zai)無放(fang)大的條件下,以每秒億兆(zhao)位元傳送至距離以萬米為單(dan)位的成功(gong)關鍵(jian)。

人才培養

從1987年(nian)到(dao)1996年(nian)任(ren)職(zhi)期間(jian),他為香(xiang)港中文大(da)學(xue)羅致了大(da)批人才,使中大(da)的(de)學(xue)術(shu)結(jie)(jie)構和知識(shi)結(jie)(jie)構更(geng)加合理。其間(jian)中大(da)實(shi)(shi)施靈活的(de)學(xue)分(fen)制,全面檢討(tao)本(ben)科(ke)課程(cheng),成立工程(cheng)、教(jiao)育(yu)兩(liang)學(xue)院,致力改善教(jiao)學(xue)質(zhi)量;創設多個研(yan)(yan)究(jiu)所(suo),促(cu)進跨學(xue)科(ke)研(yan)(yan)究(jiu);提升(sheng)校園主干網(wang)絡(luo),連接(jie)世界(jie)各地(di)(di)系(xi)統;與國際(ji)學(xue)術(shu)重鎮保持密切(qie)聯(lian)系(xi),加強(qiang)與本(ben)地(di)(di)工商界(jie)合作(zuo)。在與中國內(nei)地(di)(di)科(ke)技界(jie)的(de)交流合作(zuo)中,他主張“一(yi)步一(yi)步把雙方(fang)的(de)聯(lian)系(xi)實(shi)(shi)際(ji)化”。

貢獻影響

高錕星

1996年,中國(guo)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于1981年12月3日發(fa)現的國(guo)際編號為(wei)“3463”的小(xiao)行星(xing)(xing)命名為(wei)“高錕星(xing)(xing)”。

“高錕星”命名典禮于1996年(nian)7月(yue)24日假香港恒生銀行(xing)總行(xing)大廈舉行(xing),由(you)當(dang)時中(zhong)國科(ke)學院常務副院長路甬祥教(jiao)授頒授命名證書及銅匾予(yu)高教(jiao)授。

高錕樓

1996年11月(yue)7日,香港中文大學(xue)將科學(xue)館北(bei)座(zuo)命(ming)名為“高錕(kun)(kun)樓”并設立“高錕(kun)(kun)基金”,以(yi)發展學(xue)術研究,促進國際(ji)聯系及(ji)學(xue)生活(huo)動。

高錕獎學基金

2010年2月5日,香港中文(wen)大學(xue)舉辦“高(gao)錕成就展(zhan)”,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出(chu)席開幕儀式。同時展(zhan)出(chu)的展(zhan)品還(huan)包括(kuo)各國(guo)(guo)(guo)政要及學(xue)者,包括(kuo)美國(guo)(guo)(guo)總統(tong)奧巴(ba)馬、英國(guo)(guo)(guo)首相布朗、中國(guo)(guo)(guo)國(guo)(guo)(guo)家科學(xue)技術部部長萬鋼等祝(zhu)賀高(gao)錕獲頒(ban)諾獎的函件。

香(xiang)港中文大(da)學校(xiao)董會主席鄭海泉(quan)歡迎(ying)高(gao)(gao)(gao)(gao)錕(kun)(kun)伉儷載譽(yu)歸來并發(fa)言表示,高(gao)(gao)(gao)(gao)錕(kun)(kun)對該(gai)校(xiao)所(suo)作的貢獻,香(xiang)港中大(da)將永遠銘記及(ji)感激(ji)。他同時(shi)宣(xuan)布成(cheng)立(li)“高(gao)(gao)(gao)(gao)錕(kun)(kun)獎(jiang)學基金(jin)”,以感激(ji)高(gao)(gao)(gao)(gao)錕(kun)(kun)對科(ke)學及(ji)工程(cheng)的杰(jie)出(chu)貢獻,以及(ji)發(fa)揚高(gao)(gao)(gao)(gao)錕(kun)(kun)鼓(gu)勵學生(sheng)獨立(li)思考(kao)的教(jiao)育(yu)理(li)念。獎(jiang)金(jin)將用于獎(jiang)勵杰(jie)出(chu)的物理(li)或工程(cheng)本科(ke)生(sheng),并發(fa)掘有志投身(shen)科(ke)研創新(xin)事業的學生(sheng),助他們負笈海外交流。

高錕會議中心

2010年3月(yue)1日,高(gao)錕(kun)出席由香(xiang)(xiang)港特區政府(fu)及香(xiang)(xiang)港科(ke)技園公司在香(xiang)(xiang)港科(ke)學園舉行的“高(gao)錕(kun)會議中心”命名(ming)儀式。這個會議中心的命名(ming)是為了表彰高(gao)錕(kun)在光纖科(ke)技研究領域的卓(zhuo)越成就。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2010    影響世(shi)界華(hua)人盛典科(ke)學研(yan)究(jiu)類“影響世(shi)界華(hua)人大獎”     (獲(huo)獎)    

? 2010    大英帝(di)國爵級司令勛(xun)章(KBE)    (獲獎)    

? 2010    香港特別行政區大紫荊勛章     (獲獎)    

? 2009    諾貝爾(er)物理學(xue)獎     (獲(huo)獎)    

? 2009    中國(guo)魅力榜學者作家界候選人    (提名(ming))    

? 2006    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金章獎(jiang)”(The HKIE Gold Medal)     (獲獎(jiang))    

? 2000    《新聞周(zhou)刊》“20世(shi)紀亞(ya)洲風云人物”,高錕與(yu)鄧小平共同(tong)當選(xuan)     (獲獎(jiang))    

? 1999    美國國家工程學會(hui)“查(cha)爾斯·斯塔(ta)克·德雷珀獎”     (獲獎)    

? 1996    英國(guo)皇家(jia)工程學院“菲利普親王獎(jiang)章”     (獲獎(jiang))    

? 1996    第十二屆    日(ri)本(ben)國際獎     在寬帶低損耗光纖(xian)通訊的(de)開創性(xing)研究    (獲獎)    

? 1995    世界工(gong)(gong)程組(zu)織協(xie)會“杰(jie)出工(gong)(gong)程成就金章”     (獲獎)    

? 1993    大英帝國(guo)司(si)令勛章(CBE)     (獲獎)    

? 1992    光學工程國際協(xie)會(hui)(hui)(SPIE)“協(xie)會(hui)(hui)金章獎”     (獲獎)    

? 1989    英國(guo)電(dian)機工程師學(xue)會“法拉(la)第(di)獎章”     (獲獎)    

? 1989    美國物理學會“詹姆斯(si)·C·麥高第新材料獎”     (獲(huo)獎)    

? 1987    日本通訊及計(ji)算機促(cu)進基金會“通訊及計(ji)算機獎”     (獲獎)    

? 1985    美國電機及(ji)電子工程師學會“亞(ya)歷山大·格林(lin)姆(mu)·貝爾獎章”     (獲獎)    

? 1985    美國馬可(ke)尼基金會(hui)“馬可(ke)尼國際科(ke)學家獎”     (獲獎)    

? 1985    意大利熱那亞(ya)市“哥倫(lun)布獎(jiang)章”     (獲獎(jiang))    

? 1980    美國軍用通訊與電(dian)子協會金章(zhang)獎     (獲獎)    

? 1979    瑞典艾力(li)(li)松(song)基金會“L·M·艾力(li)(li)松(song)國際獎”     (獲(huo)獎)    

? 1978    美國電(dian)機電(dian)子工程師學會“摩(mo)理斯·H·利柏曼紀念獎”     (獲獎)    

? 1978    英國蘭(lan)克信托基金(jin)會“蘭(lan)克獎”(The Rank Prize)     (獲(huo)獎)    

? 1977    美國(guo)富林研究所“史特活·柏(bo)蘭(lan)亭獎章”(The Stewart Ballantine Medal)     (獲獎)    

? 1976    美(mei)國硅(gui)酸鹽學會“摩尼獎”(The Morey Award)     (獲獎)    

榮譽學位

? 2011    中國香港大學名譽科學博(bo)士     (獲(huo)獎)    

? 2010    UCL Honorary Doctorate of Science     (獲獎)    

? 1999    Yale University 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獲(huo)獎(jiang))    

? 1995    澳(ao)大利亞格理斐(fei)思大學第一(yi)服(fu)務(wu)榮譽博(bo)士     (獲獎)    

? 1994    英國達勒姆大學(xue)榮譽理學(xue)博士(shi)     (獲獎(jiang))    

? 1992    英國格拉茲(zi)高(gao)大學榮譽工程學博(bo)士     (獲獎)    

? 1991    日本創價大學榮譽博士     (獲獎)    

? 1990    英國塞薩斯大學榮譽(yu)理學博士     (獲獎)    

? 1990    中(zhong)國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     (獲獎)    

? 1985    中(zhong)國香港中(zhong)文大學榮(rong)譽理學博士     (獲獎)    

人物評價

早在1966年,高錕就取得(de)了(le)光纖(xian)物(wu)理(li)學上的(de)(de)突(tu)破性成果,他計算出如何使(shi)光在光導纖(xian)維中(zhong)進行遠(yuan)距離傳輸,這項成果最終(zhong)促使(shi)光纖(xian)通(tong)信(xin)系統(tong)問世,而正(zheng)是光纖(xian)通(tong)信(xin)為當今互聯網的(de)(de)發(fa)展鋪平了(le)道(dao)路。(諾貝爾物(wu)理(li)學獎(jiang)評選委員會(hui)主席約瑟夫·努(nu)德格(ge)倫評)

“你(ni)(ni)的(de)研究完全(quan)改變了(le)世(shi)界,促進了(le)美(mei)國及世(shi)界經濟的(de)發(fa)展,我本人為你(ni)(ni)而(er)感(gan)到(dao)驕傲,世(shi)界欠你(ni)(ni)一個(ge)極大人情。”(美(mei)國總統奧巴馬評)

“你的發明改(gai)變了(le)世界通(tong)訊(xun)模式,為信息高速公路奠(dian)下基石(shi)。把光(guang)與玻璃結合(he)后,影像傳送、電(dian)話和電(dian)腦有(you)了(le)極大的發展……”(美國(guo)耶魯大學(xue)校長(chang)評)

高錕發(fa)明了(le)多(duo)種(zhong)方法,將玻璃纖(xian)維和激光(guang)(guang)結(jie)合起來,以傳輸(shu)數字數據,這項技術為(wei)互聯(lian)網的(de)發(fa)展奠(dian)定了(le)基礎。他用光(guang)(guang)纖(xian)技術開創(chuang)了(le)人類信(xin)息的(de)新時代,被譽為(wei)“寬(kuan)帶教父(fu)”“光(guang)(guang)纖(xian)之父(fu)”和“光(guang)(guang)纖(xian)通信(xin)之父(fu)”。(科技日報評)

高錕教(jiao)授在科(ke)學(xue)上的(de)成就,具有一切(qie)最偉(wei)大科(ke)學(xue)發現的(de)共同特點:第一,他(ta)的(de)光(guang)纖技術改變了世(shi)界(jie)(jie),如果沒有他(ta)的(de)偉(wei)大發現,我想(xiang)世(shi)界(jie)(jie)會跟現在完(wan)全(quan)不同;第二,他(ta)的(de)創新是(shi)平常(chang)人(ren)想(xiang)不到的(de),40年前(qian)通(tong)訊(xun)最快的(de)媒介都是(shi)金屬線,高錕驚人(ren)的(de)想(xiang)象(xiang)力在很多人(ren)看來匪夷所思。(資訊(xun)科(ke)學(xue)家、圖(tu)靈獎得主(zhu)姚期智評(ping))

光纖(xian)(xian)(xian)真正能遠距(ju)離傳遞(di)信(xin)號(hao),他(ta)是奠(dian)基人之(zhi)一。原來(lai)的光纖(xian)(xian)(xian)傳輸信(xin)號(hao),損耗(hao)很大,傳輸距(ju)離短,當時(shi)高(gao)錕在(zai)理(li)論(lun)上論(lun)證(zheng),能夠(gou)把(ba)光纖(xian)(xian)(xian)的損耗(hao)降得很低(di),進而實(shi)現長距(ju)離傳輸信(xin)號(hao)。這(zhe)是一項開(kai)創性的工作(zuo),現在(zai)所(suo)有跟光纖(xian)(xian)(xian)通信(xin)有關的技術,都(dou)離不開(kai)高(gao)錕的研究工作(zuo)。(浙江大學信(xin)息學部主任、中國(guo)光學學會副(fu)理(li)事長劉旭(xu)評)

高錕教授榮獲諾(nuo)貝爾獎乃實至名歸,足證(zheng)世界(jie)對(dui)其貢(gong)獻(xian)之(zhi)推崇。他(ta)的研究(jiu)是遠見(jian)、創意(yi)和精確計(ji)算之(zhi)結晶,堪為世人之(zhi)典范(fan),并鼓舞人心。高教授為人隨和謙厚,能(neng)夠與眾在此(ci)一同向他(ta)道(dao)賀,實是一大樂事。(諾(nuo)貝爾經濟學獎得主(zhu)莫里(li)斯評(ping))

高(gao)教授為人高(gao)貴仁(ren)慈(ci),做事非(fei)常認真,在任(ren)中(zhong)大校(xiao)長期間(jian),強調追(zhui)求(qiu)“卓越”,務(wu)求(qiu)把中(zhong)大發展為“世界的本(ben)地大學”。“追(zhui)求(qiu)卓越”從此成為中(zhong)大繼(ji)往開(kai)來(lai)的目標方(fang)向。(香(xiang)港中(zhong)文大學前校(xiao)長金耀(yao)基(ji)評)

高教(jiao)(jiao)授(shou)對(dui)中(zhong)大(da)貢獻卓(zhuo)越,與中(zhong)大(da)結緣近40載。他在擔任該校(xiao)(xiao)電(dian)子學(xue)(xue)(xue)系(xi)教(jiao)(jiao)授(shou)、系(xi)主任期間,銳意發展電(dian)子學(xue)(xue)(xue)課程(cheng);出(chu)任中(zhong)文大(da)學(xue)(xue)(xue)校(xiao)(xiao)長時(shi),領導(dao)校(xiao)(xiao)務(wu)發展,取得長足進(jin)步。中(zhong)大(da)成為特區內(nei)以至國際上教(jiao)(jiao)研皆具分量的學(xue)(xue)(xue)府,高教(jiao)(jiao)授(shou)居功至偉(wei)。(香港中(zhong)文大(da)學(xue)(xue)(xue)前校(xiao)(xiao)長劉遵義評(ping))

他總是(shi)(shi)思維超前(qian),不僅在科研上,在其他各方面都(dou)是(shi)(shi)如此。(高錕妻子黃美蕓評)

他不但是(shi)一位(wei)杰出的(de)科學家,也是(shi)一位(wei)謙(qian)謙(qian)君子和有承(cheng)擔的(de)教(jiao)育家。(香(xiang)港特(te)區前行政長官曾蔭(yin)權評)

高(gao)錕(kun)先(xian)生(sheng)在其職業生(sheng)涯中獲譽殊多,但是應(ying)當說先(xian)生(sheng)是一貫(guan)地秉(bing)持了(le)其幼學(xue)的(de)(de)中國(guo)(guo)傳統文(wen)化(hua)講求的(de)(de)沖(chong)和之(zhi)道(dao)。他(ta)不企榮利,將(jiang)遲到(dao)的(de)(de)諾貝爾獎歸于意外之(zhi)喜。高(gao)錕(kun)先(xian)生(sheng)將(jiang)生(sheng)平所獲獎牌捐贈給了(le)香港(gang)中文(wen)大(da)學(xue),將(jiang)日本國(guo)(guo)際獎獎金捐贈給耶魯大(da)學(xue)建立了(le)高(gao)錕(kun)研究資助基(ji)金來促進(jin)東西學(xue)術(shu)和文(wen)化(hua)交流(liu)。另(ling)一方面(mian),高(gao)錕(kun)先(xian)生(sheng)也可以說是真正意義(yi)上的(de)(de)世界公(gong)民(min)。他(ta)生(sheng)于中國(guo)(guo)內地開風(feng)氣之(zhi)先(xian)的(de)(de)上海,在香港(gang)和英(ying)國(guo)(guo)接受正規教育,先(xian)后在英(ying)國(guo)(guo)、香港(gang)、美國(guo)(guo)工作生(sheng)活。先(xian)生(sheng)有著(zhu)中國(guo)(guo)傳統的(de)(de)文(wen)化(hua)情懷,也有著(zhu)接納(na)西方文(wen)化(hua)的(de)(de)開闊胸(xiong)懷。(財新(xin)網評)

高錕教授一生(sheng)致力于科(ke)(ke)教事(shi)業(ye)(ye),是光(guang)纖技(ji)(ji)術的(de)先驅者,為人類科(ke)(ke)技(ji)(ji)進步作(zuo)出了劃時代的(de)貢獻(xian)。他(ta)治學嚴謹(jin),淡(dan)泊名(ming)利,心系(xi)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教育(yu)科(ke)(ke)技(ji)(ji)事(shi)業(ye)(ye)的(de)發(fa)(fa)展,為國家、為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培(pei)養(yang)大(da)批人才,并積極為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科(ke)(ke)學技(ji)(ji)術規劃獻(xian)計獻(xian)策,力促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科(ke)(ke)學園(yuan)的(de)建(jian)(jian)設,為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的(de)高等教育(yu)與科(ke)(ke)技(ji)(ji)創新事(shi)業(ye)(ye)作(zuo)出卓(zhuo)著貢獻(xian)。他(ta)曾(ceng)任港(gang)(gang)(gang)事(shi)顧問,為香(xiang)(xiang)港(gang)(gang)(gang)回歸(gui)祖國和(he)回歸(gui)后的(de)繁榮穩定發(fa)(fa)展作(zuo)出了積極貢獻(xian)。他(ta)創建(jian)(jian)的(de)事(shi)業(ye)(ye)長(chang)在,垂立的(de)風范長(chang)存。(中央政府駐港(gang)(gang)(gang)聯(lian)絡辦主任王志民(min)評(ping))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hu)提供信息(xi)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供”的文章/文字(zi)均(jun)是(shi)注冊(ce)用戶(hu)自(zi)主發布上傳(chuan),不(bu)代(dai)表本站(zhan)觀點,更(geng)不(bu)表示本站(zhan)支持購買和交易,本站(zhan)對網(wang)頁中內容的合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zhen)實性(xing)、適(shi)用性(xing)、安全(quan)性(xing)等概不(bu)負責。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ru)有侵權(quan)、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ren)何問題(ti),請及時(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347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069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