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發生在五代十國,當時后周燕山府有一戶竇姓家族。這家的主人叫竇禹鈞,但人們習慣性的稱他為竇燕山。作為一個富有的商人,他曾經也是唯利是圖,因此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有一日竇燕山夢見了自己的父親,罵他心術不正、品行不端,如果繼續下去,就會命中無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兇化吉。聽聞此言之后的竇燕山,下定(ding)決心做一(yi)個好人,于是他經常做善事、修祠堂,最終他的美名(ming)四處傳揚。后來竇燕山生了五(wu)個兒子(zi),可以說這五(wu)子(zi)不僅品行端(duan)正,并且(qie)都擁有聰慧過人的才智。經過不懈(xie)的努力(li),終于(yu)在科(ke)舉考試中,出現了五(wu)子登科(ke)的大好局面。一(yi)門(men)五(wu)子皆金榜題名,在當時社會被傳為了一(yi)段(duan)美談。
五子登科”既(ji)是一句諺語,同時也是古人的(de)美好愿望。它(ta)指的(de)是燕山府竇禹鈞的(de)五個兒子,都在科舉考(kao)試中金(jin)榜題名。成語現用作結婚(hun)的(de)祝福詞或(huo)吉祥語,也比(bi)喻世俗(su)追求物質滿足。
出自《宋史·竇儀傳》記載的宋代竇禹鈞的五(wu)個兒子儀、儼、侃、偁(cheng)、僖相繼考取(qu)狀元(yuan),故(gu)稱“五(wu)子登科”。
1、竇儀:官至北宋禮部尚書、翰林學士。
2、竇儼:歷(li)仕(shi)漢、周,宋(song)初任禮部侍郎。
3、竇侃:曾任宋起居郎。
4、竇偁:入宋后任左諫議大夫(fu)。
5、竇僖:曾任宋左補闕。
五子登科,本為漢族民間諺語,最初來源于民間故事,后來成為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像竇禹鈞的五個孩子一樣有一(yi)個(ge)好的(de)前途(tu)。
在現代社(she)會(hui)男人的五子(zi)(zi)登科一(yi)般(ban)是指:妻子(zi)(zi),兒子(zi)(zi),票子(zi)(zi),車子(zi)(zi),房子(z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