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韓天衡
0 票數:0 #藝術家#
韓天衡,1940年5月出生于上海市市,中國書法家、畫家、篆刻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職。韓天衡的篆刻拙中藏巧,動中寓靜,自然含蓄,充分體現了雄,變,韻的情致,風格自成一家,被稱作“韓派”,在當代印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品有《歷代印學論文選》、《中國印學年表》、《中國篆刻大辭典》等。
  • 中文名: 韓天衡(heng)
  • 出生日期: 1940年05月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 上(shang)海
  • 星座: 金(jin)牛座
  • 生肖: 龍(long)
  • 職業職位: 書法家
  • 代表作品: 《韓天(tian)衡(heng)(heng)(heng)印選》,《韓天(tian)衡(heng)(heng)(heng)書畫印選》,《韓天(tian)衡(heng)(heng)(heng)畫集(ji)》
  • 主要成就: 第四(si)屆上(shang)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作(zuo)品(pin)曾獲上(shang)海文(wen)(wen)學藝術(shu)獎、上(shang)海文(wen)(wen)藝家(jia)(jia)榮譽(yu)獎等。2010年(nian)(nian)被(bei)專業媒體評為(wei)“2009年(nian)(nian)度(du)中(zhong)國(guo)(guo)書(shu)(shu)(shu)(shu)(shu)法(fa)十(shi)大人(ren)物”,并(bing)由《書(shu)(shu)(shu)(shu)(shu)譜》社三十(shi)五周(zhou)年(nian)(nian)海內外五百(bai)七(qi)十(shi)一(yi)家(jia)(jia)專業機(ji)構署名問卷公(gong)布為(wei)“最(zui)受尊敬的(de)(de)篆(zhuan)刻家(jia)(jia)”及“三十(shi)五年(nian)(nian)來最(zui)杰出的(de)(de)篆(zhuan)刻家(jia)(jia)”(書(shu)(shu)(shu)(shu)(shu)法(fa)為(wei)啟功先生)。 2012年(nian)(nian)首(shou)屆《書(shu)(shu)(shu)(shu)(shu)法(fa)》雜志論壇被(bei)評選為(wei)當(dang)代(dai)三十(shi)家(jia)(jia)優(you)秀范本書(shu)(shu)(shu)(shu)(shu)法(fa)家(jia)(jia)之一(yi)。2014年(nian)(nian)榮獲中(zhong)國(guo)(guo)書(shu)(shu)(shu)(shu)(shu)法(fa)最(zui)高獎“蘭(lan)亭獎藝術(shu)獎”榜首(shou)。2016年(nian)(nian)被(bei)命名為(wei)上(shang)海市非(fei)物質文(wen)(wen)化(hua)(hua)遺(yi)產項目(mu)“海上(shang)書(shu)(shu)(shu)(shu)(shu)法(fa)”代(dai)表性傳承人(ren)。曾獲日本國(guo)(guo)文(wen)(wen)部(bu)大臣獎,先后在中(zhong)國(guo)(guo)香(xiang)港、臺灣、澳(ao)門等地區及日本、新加(jia)坡(po)、馬來西亞、德國(guo)(guo)等國(guo)(guo)家(jia)(jia)多次(ci)舉(ju)辦個人(ren)書(shu)(shu)(shu)(shu)(shu)畫印系列展(zhan)(zhan)覽。作(zuo)品(pin)被(bei)大英(ying)博(bo)(bo)物館(guan)等國(guo)(guo)內外博(bo)(bo)物館(guan)、藝術(shu)館(guan)收(shou)藏。2015年(nian)(nian)6月起,“不(bu)逾矩不(bu)——韓天衡學藝七(qi)十(shi)年(nian)(nian)書(shu)(shu)(shu)(shu)(shu)畫印展(zhan)(zhan)”大型系列活動先后在浙江美術(shu)館(guan)、湖北美術(shu)館(guan)、上(shang)海中(zhong)國(guo)(guo)畫院、上(shang)海吳昌碩紀(ji)念館(guan)、上(shang)海韓天衡美術(shu)館(guan)、澳(ao)門藝術(shu)博(bo)(bo)物館(guan)、云南博(bo)(bo)物館(guan)、山(shan)東博(bo)(bo)物館(guan)、寧波(bo)博(bo)(bo)物館(guan)、深圳市當(dang)代(dai)藝術(shu)與城(cheng)市規劃館(guan)舉(ju)辦,并(bing)策劃舉(ju)辦“朽兮不(bu)朽——三百(bai)芙蓉(rong)齋文(wen)(wen)房特展(zhan)(zhan)”、“蘭(lan)室長物——歷(li)代(dai)文(wen)(wen)房藝術(shu)”、“文(wen)(wen)心在茲——古今硯文(wen)(wen)化(hua)(hua)特展(zhan)(zhan)”、 “海上(shang)六大家(jia)(jia)書(shu)(shu)(shu)(shu)(shu)畫作(zuo)品(pin)展(zhan)(zhan)”等藝術(shu)鑒藏精(jing)品(pin)展(zhan)(zhan)覽。

現任中(zhong)(zhong)國(guo)(guo)藝(yi)術研(yan)究(jiu)院(yuan)(yuan)(yuan)中(zhong)(zhong)國(guo)(guo)篆刻藝(yi)術院(yuan)(yuan)(yuan)名譽院(yuan)(yuan)(yuan)長(chang)(chang)、上(shang)(shang)海(hai)(hai)中(zhong)(zhong)國(guo)(guo)畫院(yuan)(yuan)(yuan)顧問(原副院(yuan)(yuan)(yuan)長(chang)(chang))、國(guo)(guo)家一級美(mei)術師、享受國(guo)(guo)務院(yuan)(yuan)(yuan)特(te)殊津(jin)貼專(zhuan)家、上(shang)(shang)海(hai)(hai)市(shi)書法家協會(hui)(hui)(hui)首席顧問、西泠(ling)印社副社長(chang)(chang)、上(shang)(shang)海(hai)(hai)韓天(tian)(tian)衡文(wen)化(hua)藝(yi)術基金(jin)會(hui)(hui)(hui)理事長(chang)(chang)、韓天(tian)(tian)衡藝(yi)術教育基地校(xiao)長(chang)(chang)、上(shang)(shang)海(hai)(hai)吳昌碩藝(yi)術研(yan)究(jiu)會(hui)(hui)(hui)會(hui)(hui)(hui)長(chang)(chang)、吳昌碩紀(ji)念館館長(chang)(chang)、中(zhong)(zhong)國(guo)(guo)石雕博物館館長(chang)(chang)、中(zhong)(zhong)國(guo)(guo)社會(hui)(hui)(hui)科學(xue)院(yuan)(yuan)(yuan)研(yan)究(jiu)生院(yuan)(yuan)(yuan)教授、上(shang)(shang)海(hai)(hai)交通(tong)大(da)學(xue)教授、華東(dong)政法大(da)學(xue)教授、溫(wen)州大(da)學(xue)教授、華東(dong)師范大(da)學(xue)藝(yi)術研(yan)究(jiu)所特(te)聘(pin)(pin)教授、復旦大(da)學(xue)哲(zhe)學(xue)學(xue)院(yuan)(yuan)(yuan)特(te)聘(pin)(pin)教授。

主要經歷

1946年

侍父鈞銘公側學(xue)習書(shu)法(fa)篆刻(ke)。

1956年

師從鄭竹友先生學習書畫篆(zhuan)刻(ke)。

1961年

師從方介堪先生(sheng)攻研書法篆刻,方先生(sheng)為其取字“天衡”。

1962年

師(shi)從馬公愚先生攻(gong)研書法。

于北(bei)京結(jie)識黃胄先生(sheng),深得(de)關(guan)懷(huai)。得(de)其導游(you),游(you)故宮,讀印榮寶(bao)齋,多有獲益。

經方(fang)介堪先生引薦拜晤王個簃、朱屺瞻(zhan)先生。

1963年

書法作品參(can)加(jia)溫州市書法展(zhan)覽。篆(zhuan)刻一件參(can)加(jia)杭州西泠印社展(zhan)出,頗(po)受老輩名家矚目。

始(shi)獲浙江(jiang)美術學院陸(lu)維(wei)釗教授教導,為陸(lu)維(wei)釗先(xian)生(sheng)先(xian)后治印十(shi)余(yu)方。

方介(jie)堪引薦拜會上海(hai)著名書(shu)畫家(jia)(jia)謝稚(zhi)柳、唐云,著名篆刻家(jia)(jia)方去疾等三位先生,并得到指導。為唐翁治印十余方。

拜謝(xie)稚(zhi)柳先生為(wei)師。先后為(wei)謝(xie)翁治印數十(shi)方。

1964年

篆刻(ke)作品兩件為遼寧(ning)省(sheng)博物館收藏。

1965年

篆刻作品被丁吉(ji)甫先(xian)生列入《當(dang)代(dai)篆刻作品選》。全國入選者(zhe)約(yue)90人,為(wei)最年(nian)輕者(zhe)。1972年(nian)

拜(bai)晤陸(lu)儼少(shao)先(xian)生(sheng)。陸(lu)翁(weng)以忘年交、道(dao)義交相待(dai),陸(lu)先(xian)后(hou)(hou)饋贈書(shu)畫佳作百件,故韓天衡名其齋“百樂齋”。韓天衡亦曾先(xian)后(hou)(hou)為宛(wan)翁(weng)治印三百余方。

與方去疾先生策劃《新印(yin)譜》創作,皆采用(yong)簡化(hua)字入印(yin)。

1973年

拜晤程十(shi)髪先生(sheng)。深得賞愛,曾先后為(wei)其治(zhi)印約百方(fang)。

徐伯清先生引薦拜晤應野平先生,備受(shou)青睞(lai),曾(ceng)先后為其(qi)治印(yin)約百方。

拜識劉旦宅先生,先后為其治(zhi)印十(shi)余(yu)方。

1974年

為(wei)周昌谷先生治印二十余方(fang)。

高(gao)二適先生對韓天衡印(yin)尤酷愛,先后曾(ceng)為高(gao)先生刻印(yin)三批十余方。

劉海粟先生與陸儼(yan)少(shao)先生通(tong)信,邀(yao)請(qing)韓(han)天(tian)衡(heng)為其治印先后十余方。

1975年

應邀(yao)在上(shang)海書畫出(chu)版社撰寫《中國篆(zhuan)刻藝術(shu)》一書。

1976年

自1966年開(kai)始,閉戶潛心于書畫篆刻藝術及(ji)其(qi)理論的實踐(jian)和研究,至是(shi)年,臨摹秦漢及(ji)明(ming)清名家(jia)佳(jia)作三(san)千方。

1979年

西泠(ling)印(yin)社(she)(she)恢(hui)復(fu)活(huo)動(dong),加(jia)入西泠(ling)印(yin)社(she)(she)為社(she)(she)員(yuan)。

李(li)可染(ran)先生極賞識(shi)其篆刻(ke),幾次以蠅頭小(xiao)楷遣書囑其治(zhi)(zhi)印,先后為其治(zhi)(zhi)印二十(shi)方。

李(li)苦禪先生囑制(zhi)印兩(liang)方,并(bing)作畫(hua)兩(liang)張為贈。

1980年

正式調(diao)入上海中國畫院。

執筆的《中國篆(zhuan)刻藝術(shu)》由上海書畫(hua)出版社出版。

1981年

篆刻作品人選(xuan)“全國第一屆(jie)書法篆刻展覽”并為評比成員(五評委(wei)之一)。

1982年

擔任中國書法(fa)家(jia)協會上海(hai)分會常務理事(shi)。

發表《一部(bu)填補空(kong)白的(de)印學宏(hong)著——讀方去疾〈明清篆(zhuan)刻流(liu)派印譜〉》一文(wen)。

1983年

赴(fu)浙(zhe)江杭州參加西泠印社八十年(nian)社慶活動,當選為(wei)理事。

《印(yin)學三(san)題》由武漢書法家(jia)協會(hui)編印(yin)出(chu)版,發表《明代流派(pai)印(yin)章初(chu)考(kao)》、《五百年印(yin)章邊(bian)款藝術初(chu)探》、《九百年印(yin)譜史考(kao)略》三(san)文,皆為填(tian)補印(yin)學空白之作(zuo)。

1984年

出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

加入中(zhong)國(guo)美術家協(xie)會,為會員。

1985年

當(dang)選為(wei)中(zhong)國書法家協會理(li)事。

1986年

被英國(guo)劍橋(qiao)大學國(guo)際名人傳記(ji)中心列入《世界(jie)名人錄》。

被美國(guo)傳記協會(hui)列入《世(shi)界五百精(jing)英(ying)名人(ren)錄(lu)》。

1987年

再次入編英國劍(jian)橋(qiao)大(da)學國際名人傳記(ji)中心《世界名人錄(lu)》。

1988年

被美國國際傳記協會(hui)再次(ci)列入(ru)《世(shi)界(jie)名人錄》。

被評聘為(wei)國家首批一級美術(shu)師(教授級)。

出(chu)任中國(guo)書法家協會篆刻(ke)藝術委(wei)員(yuan)會委(wei)員(yuan)。

1989年

當選為上海(hai)市書法家(jia)協會副主席、上海(hai)市美術家(jia)協會理事。

1990年

在新(xin)加坡舉(ju)辦“韓天衡新(xin)古典書畫(hua)印展”并講學。《韓天衡新(xin)古典書畫(hua)印選》由新(xin)加坡豪珍畫(hua)廊(lang)出版。

為新加(jia)坡總理李光耀篆刻(ke)一鳥蟲篆姓名印。

篆(zhuan)刻作(zuo)品獲日(ri)本國(guo)文部(bu)大臣(保利耕(geng)輔)獎。

1991年

在香港大(da)會(hui)堂舉(ju)辦“韓天衡書畫篆(zhuan)刻展(zhan)”。

1992年

在日(ri)本靜岡、群馬兩地(di)舉辦“韓天衡書畫篆刻展(zhan)”并講學(xue)。

1993年

被美國(guo)傳記學會(hui)列入1993年《世(shi)界五百精英(ying)名人(ren)錄》。

出席西泠(ling)印社(she)九十周年社(she)慶(qing),當選為副(fu)社(she)長。

1994年

訪(fang)問(wen)澳門,為澳門頤園(yuan)書畫(hua)會講學。

1995年

《中國(guo)印學(xue)年表》獲國(guo)家(jia)新聞出(chu)版總署舉辦(ban)的首屆全國(guo)辭書評(ping)比三等獎(jiang)。

1996年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五星級帝苑酒店舉辦“韓天衡(heng)(heng)書(shu)畫印展”并講(jiang)學,同(tong)時出(chu)版《韓天衡(heng)(heng)畫集》。

1997年

應香(xiang)港之邀,與(yu)程十發、吳青霞、宋文治、郭怡孮、錢(qian)君陶、王明(ming)明(ming)等十位畫家(jia)赴港參加“慶祝(zhu)香(xiang)港回歸(gui)中國(guo)現代(dai)名家(jia)真情精品匯(hui)展”。

當選(xuan)為(wei)上海吳昌碩(shuo)藝術研究協會會長。

1998年

出席上海(hai)文(wen)(wen)(wen)學藝(yi)術(shu)獎(jiang)(jiang)頒獎(jiang)(jiang)典禮(li),被授予上海(hai)市(shi)最高文(wen)(wen)(wen)化藝(yi)術(shu)獎(jiang)(jiang)(1995—1997)“上海(hai)文(wen)(wen)(wen)學藝(yi)術(shu)優秀成果獎(jiang)(jiang)”。

獲國務(wu)院(yuan)頒(ban)發的政府(fu)特殊津貼(tie)專(zhuan)家證書。

隨中國(guo)書法(fa)家代表團出(chu)席在法(fa)國(guo)索爾邦大學教(jiao)堂舉辦的(de)“當代中國(guo)書法(fa)大展”開幕式,在現(xian)場(chang)為(wei)法(fa)國(guo)總(zong)統(tong)希拉克治印一方,并(bing)收到其親(qin)筆感謝(xie)信。

1999年

隨中國(guo)(guo)書(shu)法家代表團出席(xi)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二十(shi)世紀中國(guo)(guo)書(shu)法大展”。

2000年

60歲主動請辭上海中(zhong)國畫院副院長,被邀(yao)擔任藝(yi)術(shu)顧問。

2001年

出任(ren)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收藏委員會副主任(ren)。

榮(rong)獲中國書法家協會頒發的“中國書法藝術榮(rong)譽獎(jiang)”。

2002年

赴日本靜岡、沖繩、大阪、京(jing)都(dou)、東京(jing)、長野等地講(jiang)學(xue)并觀光。

2003年

再次擔任中國書法(fa)家(jia)協(xie)會(hui)篆刻藝術委員會(hui)副主任。

歷時十五(wu)(wu)年編撰(zhuan)成(cheng)《中國(guo)篆(zhuan)刻大辭典》(主編)由上海辭書出(chu)版社出(chu)版,為填(tian)補空白(bai)之作,亦為十一五(wu)(wu)計(ji)劃(hua)重(zhong)點圖書。

2004年

在德國(guo)舉辦“韓天(tian)衡(heng)國(guo)畫展”。

2005年

率中國書法(fa)代表團出席(xi)在日本名古(gu)屋世(shi)博會(hui)舉辦的(de)“國際書道(dao)展”。

2006年

出席北京文化部中(zhong)國藝術研(yan)究院(yuan)(yuan)(yuan)舉(ju)辦的中(zhong)國篆(zhuan)刻藝術院(yuan)(yuan)(yuan)成立大(da)會(hui),出任首任院(yuan)(yuan)(yuan)長。

率(lv)西(xi)泠(ling)(ling)印(yin)社代(dai)表團出席在馬來西(xi)亞舉(ju)辦的“西(xi)泠(ling)(ling)印(yin)社社員作品展”,并舉(ju)辦“吳昌(chang)碩書畫鑒定”講座。

與(yu)兒子韓回之合著的《硯印賞讀》由上(shang)海(hai)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

應蘇州寒山寺之邀,書唐代張繼《楓橋夜(ye)泊》詩及(ji)國內最大(da)鐘樓之對聯,并為天下第一(yi)巨碑(bei)——十七米高的俞(yu)樾書張繼詩碑(bei)篆額。

2008年

《豆廬(lu)賞石(shi)·五百年壽山(shan)芙蓉美石(shi)選(xuan)集》由西泠印社(she)出版(ban)社(she)出版(ban)。

2009年

《書法報·藝術博覽》出版“韓(han)天衡作品專(zhuan)版”。

2010年

應邀為上(shang)海世博會(hui)《萬國印譜》篆刻(ke)“中國(龍(long)肖形)”、“美國”印章兩方。

由《書譜》社三(san)十五周年海內外五百七(qi)十一(yi)家(jia)專業(ye)機構(gou)署(shu)名問卷公(gong)布為“最受尊敬(jing)的篆(zhuan)刻家(jia)”及“三(san)十五年來最杰出(chu)的篆(zhuan)刻家(jia)”(書法為啟(qi)功先生)。

2011年

在(zai)嘉定(ding)區政府(fu)舉行韓天衡(heng)先生(sheng)向國家捐贈千件收藏品簽約儀式。楊振武(wu)、江勤宏等(deng)領導出席。

2012年

將(jiang)所藏(zang)古(gu)硯(yan)珍品六十余方(fang)參加西泠印社第七(qi)屆印文化博覽會,合著出版《硯(yan)韻(yun)墨(mo)香》。

2013年

鳥蟲(chong)篆印“知足常樂”田黃石在北京保(bao)利拍(pai)賣會上以402.5萬元人民幣成交(jiao),創(chuang)當代篆刻家(jia)作品價格之最。

韓天(tian)衡美(mei)術(shu)館在上海(hai)嘉定開館,共收(shou)藏、展示(shi)與家(jia)人(ren)共同捐贈的歷(li)代書畫、印章、文玩和個人(ren)書畫印作品1136件,并(bing)用政府獎勵(li)的2000萬人(ren)民幣籌建韓天(tian)衡文化藝術(shu)基金會。

2014年

上海(hai)韓天衡文(wen)化(hua)藝術基金會獲上海(hai)市民政局(ju)批準成(cheng)立,出(chu)任基金會理事長。熊光楷、萬學遠、金炳華(hua)出(chu)任顧問。

被上海華(hua)東師范大學書法研究所聘為(wei)特(te)聘教授。

榮獲第五屆中國書(shu)法(fa)蘭亭獎藝術(shu)獎榜(bang)首。

2015年

榮獲2014年度(du)上海(hai)文藝家(jia)榮譽獎。

赴日(ri)本富山,與青柳志郎先(xian)生共同舉辦書畫(hua)雙(shuang)(shuang)美(mei)(mei)展,出版(ban)《雙(shuang)(shuang)美(mei)(mei)》畫(hua)冊。

2016年

韓天(tian)衡藝術(shu)教育基地在(zai)韓天(tian)衡美(mei)術(shu)館正式開(kai)學,出席(xi)開(kai)學典禮并授課。

被聘(pin)為第二屆海峽兩(liang)(liang)岸篆(zhuan)刻展暨海峽兩(liang)(liang)岸青(qing)年篆(zhuan)刻大賽總顧問。

出席在紹興舉辦的第(di)32屆(jie)蘭亭(ting)書(shu)法節(jie)開幕式。

被聘(pin)為岳麓印社名譽(yu)社長。

榮獲由上(shang)海(hai)市文(wen)化廣(guang)播影視(shi)管理局頒發的(de)“上(shang)海(hai)市非物質文(wen)化遺(yi)產項目海(hai)上(shang)書(shu)法代表性傳(chuan)承人”稱(cheng)號,獲證(zheng)書(shu)。

受聘為復旦大學哲(zhe)學學院(yuan)人文智慧課堂教(jiao)授。

被(bei)聘為上海市收藏書畫院(yuan)顧問(wen),獲聘書。

受“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之邀(yao),在澳門(men)藝術博物館(guan)演講(jiang)廳舉辦(ban)《我的鑒賞收藏觀》講(jiang)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e)出(chu)版社編輯《中(zhong)國繪畫大師(shi)——韓天(tian)衡卷》出(chu)版。

不逾(yu)矩不——韓天(tian)衡學藝70年作品(pin)展(zhan)”在云南省博(bo)物(wu)館開幕。

被聘為(wei)云南省文史研(yan)究館(guan)(guan)(guan)名譽館(guan)(guan)(guan)員、上(shang)海市文史研(yan)究館(guan)(guan)(guan)館(guan)(guan)(guan)員。

2017年

被(bei)中共寧波(bo)市(shi)委宣(xuan)傳(chuan)部聘為“文藝大師”。同時被(bei)聘為“寧波(bo)市(shi)文化發展咨(zi)詢(xun)會(hui)議咨(zi)詢(xun)委員(yuan)”。

被(bei)聘為(wei)被(bei)聘為(wei)成都(dou)西(xi)蜀(shu)印社榮譽(yu)社長,成都(dou)西(xi)蜀(shu)印社社刊《印道》學術委員會榮譽(yu)主任。

被聘為(wei)日本蒼(cang)文篆(zhuan)會海(hai)外名(ming)譽顧問。

被聘為上海市嘉定區新的(de)社會階(jie)層人士(shi)聯誼會榮譽會長。

2018年

“杜(du)(du)詩雅韻——韓天衡師生(sheng)作品邀請(qing)展”在成(cheng)都(dou)杜(du)(du)甫草堂開幕,被(bei)成(cheng)都(dou)杜(du)(du)甫草堂博物館聘為中國書法(fa)館學術顧問。

為慶祝美術館成立五(wu)周年(nian),“學習(xi)強國——百(bai)樂雅(ya)集韓天衡師生第(di)十三(san)屆(jie)書(shu)畫(hua)印作品展”與“海(hai)上六大家書(shu)畫(hua)展”同(tong)時開(kai)幕。

2019年

應邀(yao)出(chu)席 “全國大學生篆(zhuan)刻大展” 開幕儀式,并作《篆(zhuan)·刻漫(man)談》講(jiang)座。

在韓天衡美術館報(bao)告廳主講(jiang)“味閑講(jiang)堂”專題(ti)講(jiang)座《藝談海上(shang)六大家》。

主要作品

《歷代(dai)印學(xue)論文(wen)(wen)選(xuan)》、《中國(guo)(guo)印學(xue)年表(biao)》、《中國(guo)(guo)篆(zhuan)刻(ke)大辭典》(主(zhu)編)、《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畫集》、《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書畫印選(xuan)》、《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篆(zhuan)刻(ke)精選(xu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印話》、《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藝(yi)譚》、《中國(guo)(guo)現代(dai)繪畫大師·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英文(wen)(wen)版(ban)·美國(guo)(guo)普(pu)林(lin)斯(si)頓大學(xue)出版(ban)社(she)出版(ban))等專(zhuan)著逾一百三十種。其中《中國(guo)(guo)印學(xue)年表(biao)》獲(huo)首屆中國(guo)(guo)辭書評比三等獎、《篆(zhuan)刻(ke)三百品(pin)》獲(huo)中宣部(bu)蘭亭獎等,《中國(guo)(guo)篆(zhuan)刻(ke)藝(yi)術》出版(ban)有日文(wen)(wen)本。2001年受(shou)命為出席(xi)上海(hai)APEC會(hui)議(yi)的(de)二十個(ge)(ge)國(guo)(guo)家(jia)和(he)地區(qu)元首篆(zhuan)刻(ke)姓名印章,由時任(ren)國(guo)(guo)家(jia)主(zhu)席(xi)江澤民作(zuo)為國(guo)(guo)禮(li)贈送各位領導人。2013年10月,收藏有他個(ge)(ge)人捐贈國(guo)(guo)家(jia)的(de)1136件藝(yi)術珍品(pin)、占地23畝的(de)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美術館(guan)在上海(hai)嘉定(ding)正式開館(guan)。2017年2月受(shou)中共寧(ning)波(bo)市委宣傳部(bu)之聘,成(cheng)立“韓(han)(han)(han)天(tian)(tian)(tian)衡(heng)(heng)(heng)(heng)文(wen)(wen)藝(yi)大師工作(zuo)室”。

獲獎記錄

2019年,獲得(de)第7屆上海文學藝術獎杰出貢(gong)獻獎。

人物評價

韓天衡的篆刻

是(shi)(shi)(shi)一(yi)種(zhong)強烈裝(zhuang)(zhuang)飾(shi)(shi)的(de)(de)(de)美。他(ta)自(zi)認(ren)為在(zai)(zai)秦漢工匠之(zhi)后,從(cong)(cong)最(zui)自(zi)然處(chu)下(xia)功夫是(shi)(shi)(shi)很難奏(zou)效的(de)(de)(de),人工的(de)(de)(de)氣息未必(bi)一(yi)定(ding)與藝術相悖,倒是(shi)(shi)(shi)一(yi)定(ding)的(de)(de)(de)刻(ke)意(yi)中包孕的(de)(de)(de)自(zi)然之(zhi)趣,使(shi)美顯得(de)更(geng)(geng)醇,更(geng)(geng)耐人尋味,而且更(geng)(geng)凝練。如果說丁(ding)敬身們與鄧石如們的(de)(de)(de)裝(zhuang)(zhuang)飾(shi)(shi)是(shi)(shi)(shi)一(yi)種(zhong)技法的(de)(de)(de)裝(zhuang)(zhuang)飾(shi)(shi);而吳昌碩、齊白(bai)石則是(shi)(shi)(shi)從(cong)(cong)不經意(yi)處(chu)著眼,因而在(zai)(zai)某(mou)一(yi)意(yi)義上是(shi)(shi)(shi)有意(yi)無意(yi)地(di)拋棄了(le)形(xing)式美的(de)(de)(de)表面效果的(de)(de)(de)話(hua),那么韓天衡(heng)則是(shi)(shi)(shi)想(xiang)努力(li)回歸,再回到裝(zhuang)(zhuang)飾(shi)(shi)中去(qu)。但這已經非復清人的(de)(de)(de)裝(zhuang)(zhuang)飾(shi)(shi)涵義了(le)。兼通書(shu)畫的(de)(de)(de)條件,使(shi)他(ta)的(de)(de)(de)裝(zhuang)(zhuang)飾(shi)(shi)更(geng)(geng)傾向于形(xing)式——空間切割的(de)(de)(de)精密與計白(bai)當黑的(de)(de)(de)嚴謹(jin);當然還包括出紅流白(bai)的(de)(de)(de)精心(xin)推度、一(yi)絲不茍(gou)。

韓天衡的印章

具有一種平面(mian)構成的(de)(de)(de)(de)意蘊,他(ta)的(de)(de)(de)(de)眼光不(bu)是(shi)古典的(de)(de)(de)(de)書法(fa)形式的(de)(de)(de)(de),他(ta)好像在用一種西方式的(de)(de)(de)(de)形式觀審著(zhu)這小小的(de)(de)(de)(de)印面(mian),但所采(cai)取的(de)(de)(de)(de)表現方法(fa)又(you)是(shi)地道的(de)(de)(de)(de)中國味:線條圓潤、厚實(shi);強調(diao)重心穩(wen)定;還有,則是(shi)一種信手的(de)(de)(de)(de)趣(qu)味。

韓天衡的書法

韓天衡的(de)書法,篆、隸、楷、行、草諸體皆擅(shan),字里行間都(dou)洋溢著大(da)氣、飄逸的(de)氣格,獨(du)具自家面貌。從他的(de)作品(pin)來(lai)看,來(lai)源于(yu)傳統,得(de)益于(yu)傳統,又不囿于(yu)傳統,十分清(qing)醒地(di)以自己(ji)的(de)審美趨向為(wei)切入(ru)點,在(zai)歷代先賢(xian)碑帖中(zhong)取己(ji)所(suo)好,認真刻(ke)苦地(di)臨習(xi)琢磨,在(zai)借(jie)鑒(jian)的(de)過(guo)程中(zhong),深入(ru)思考,為(wei)我(wo)所(suo)用。他認為(wei),創新(xin)是(shi)(shi)永恒(heng)的(de)主(zhu)題,古與(yu)(yu)(yu)今(jin)(jin)、新(xin)與(yu)(yu)(yu)舊、中(zhong)與(yu)(yu)(yu)外、都(dou)不是(shi)(shi)對(dui)立的(de),而(er)是(shi)(shi)一種推陳出新(xin)的(de)過(guo)程,其本質就是(shi)(shi)推新(xin)出新(xin),即推往昔(xi)大(da)師(shi)之(zhi)新(xin),而(er)出今(jin)(jin)日(ri)及未來(lai)之(zhi)新(xin)。

本百科詞條(tiao)由網站注冊用戶【 歲月靜好 】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詞(ci)條(tiao)屬(shu)于開放(fang)詞(ci)條(tiao),當前(qian)頁面所(suo)(suo)展示的(de)詞(ci)條(tiao)介紹涉及宣傳(chuan)內容(rong)屬(shu)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ji)行為,與【韓天衡】的(de)所(suo)(suo)屬(shu)企(qi)業(ye)/所(suo)(suo)有(you)人/主體無關,網站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信息的(de)準(zhun)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不(bu)代(dai)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cun)在更(geng)新不(bu)及時的(de)情況(kuang),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zhun)。如(ru)果(guo)頁面內容(rong)與實際情況(kuang)不(bu)符,可點擊(ji)“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gai),網站將(jiang)核實后進行更(geng)正。 反(fan)饋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xin)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用(yong)戶(hu)提(ti)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fa)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ji)時(shi)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信息的知(zhi)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bao)括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biao)、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的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得(de)抄襲或使(shi)用。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8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5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69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