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張道藩
0 票數:0 #歷史人物#
張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衛之,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人(城關鎮),民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著名文藝理論家。張道藩出生于書香門第,其祖上數人高中進士,其代表作品有《近代歐洲繪畫》、《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三民主義文藝論》等。晚年,張道藩在臺北寫過一本回憶錄《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題畫詩有“紅云出岫非有意,落葉歸根實有情”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故鄉的難舍之情。
  • 中文名: 張道藩(fan)
  • 別號名稱: 衛之
  • 出生日期: 1897年(nian)
  • 性別: 男(nan)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 貴(gui)州(zhou)省六盤水市(shi)盤州(zhou)市(shi)
  • 畢業院校: 倫敦大學學院
  • 去世日期: 1968年
  • 職業職位: 臺(tai)灣立法部門院(yuan)長
  • 代表作品: 《近代歐洲繪(hui)畫》,《我(wo)們所(suo)需(xu)要的文藝政策(ce)》
  • 主要成就: 成立中國(guo)文藝社(she)
詳細(xi)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張(zhang)道藩(fan)(1897年(nian)7月12日-1968年(nian)6月12日)字衛之(zhi),本(ben)籍貴州盤縣(xian)人(城關鎮),畢(bi)業于倫敦大學(xue)學(xue)院(yuan)(yuan),美(mei)術教育者。曾于1952年(nian)3月11日-1961年(nian)2月24日擔任臺(tai)灣當(dang)局(ju)立(li)法機構院(yuan)(yuan)長。張(zhang)道藩(fan)出生于書(shu)香門(men)第,其祖(zu)上(shang)數人高(gao)中進(jin)士。他自幼發奮讀書(shu),十分刻苦(ku)努力,小學(xue)畢(bi)業后到(dao)天津一個族(zu)叔(shu)家里(li)。

主要經歷

1916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19年底(di)西渡英國(guo)(guo),憑著一身才氣,于(yu)1921年入倫敦(dun)大學學院美(mei)術(shu)部就讀(du)。成為該(gai)院有史以來(lai)(lai)第一位中國(guo)(guo)留學生。1922年冬在倫敦(dun)加入中國(guo)(guo)國(guo)(guo)民黨。次年為國(guo)(guo)民黨倫敦(dun)支部負責人(ren)。此(ci)次來(lai)(lai)德(de)國(guo)(guo)旅(lv)行(xing),聽(ting)說徐悲鴻也(ye)在柏(bo)林,便急匆匆地前來(lai)(lai)拜(bai)訪這位藝術(shu)上的同道。后進英國(guo)(guo)維多利亞公園學校、克乃佛穆學院、倫敦(dun)大學學院斯萊德(de)美(mei)術(shu)學院、巴黎最高美(mei)術(shu)學院深造。

留學期間(jian),張(zhang)道(dao)藩(fan)結識(shi)了(le)陳立夫等人,在認識(shi)陳立夫不久,張(zhang)道(dao)藩(fan)即加入國(guo)民黨(dang),并終身(shen)與(yu)陳保持(chi)著密切聯(lian)系。1926年2月,張(zhang)道(dao)藩(fan)與(yu)一(yi)位名叫蘇珊的法國(guo)姑娘結婚,收養一(yi)女。

張道藩加入(ru)國民黨(dang)后,逐漸(jian)成為CC系(xi)骨干(gan)人物。歷任廣東省政府秘書,貴(gui)州(zhou)省黨(dang)務(wu)指(zhi)導員(yuan),國民黨(dang)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組織(zhi)部(bu)(bu)(bu)秘書,南(nan)京市政府秘書長,國立(li)青島大學教務(wu)長(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wei)員(yuan)兼教育廳長,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組織(zhi)部(bu)(bu)(bu)副部(bu)(bu)(bu)長,交通部(bu)(bu)(bu)常務(wu)次長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執行委(wei)員(yuan),內政部(bu)(bu)(bu)常務(wu)次長,“國民大會”選舉事(shi)務(wu)副總干(gan)事(shi),教育部(bu)(bu)(bu)常務(wu)次長,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社會部(bu)(bu)(bu)副部(bu)(bu)(bu)長,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政治學校校務(wu)主任,教育長,中(zhong)(zhong)(zhong)央(yang)(yang)宣傳部(bu)(bu)(bu)長,海外部(bu)(bu)(bu)長,第(di)一屆“立(li)法委(wei)員(yuan)”。長期從事(shi)官(guan)辦文(wen)化教育事(shi)業,參與控制(zhi)國民黨(dang)文(wen)宣與黨(dang)務(wu)系(xi)統。

1932年與(yu)葉(xie)楚傖(cang)等(deng)成(cheng)立中國文藝社。1934年組織公余聯歡社話劇團。翌年創辦國立戲(xi)劇學校,兼任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wei)員會(hui)副(fu)主(zhu)委(wei)。

1938年于武(wu)漢(han)發(fa)起成立“中華全國文(wen)藝界抗敵協會(hui)(hui)”,后又(you)兼任教(jiao)育部教(jiao)科書編輯委(wei)員(yuan)會(hui)(hui)主(zhu)任委(wei)員(yuan),中央(yang)文(wen)化(hua)運動委(wei)員(yuan)會(hui)(hui)主(zhu)任委(wei)員(yuan),中央(yang)電影企業公司董事長,南(nan)京市文(wen)化(hua)信用合(he)作社(she)理事主(zhu)席(xi),中央(yang)訓練(lian)團民間藝術訓練(lian)班指導委(wei)員(yuan)會(hui)(hui)主(zhu)任委(wei)員(yuan)。1947年組織成立“國際文(wen)化(hua)合(he)作協會(hui)(hui)”。

1946年(nian),張道藩母親逝世,他(ta)回鄉料理(li)喪(sang)事(shi),他(ta)將夫人(ren)蘇(su)珊安(an)排在云南曲靖(距盤縣120多公(gong)里(li))住下,只身一(yi)人(ren)回家。在治喪(sang)期間(jian),遍訪親朋好友、地方名宿,聲明(ming)不收喪(sang)禮,對推(tui)辭不掉(diao)的(de)親朋喪(sang)禮金,在離開時親自造冊,全部捐獻給了學校作教育(yu)之資(zi)。他(ta)母親出殯(bin)那(nei)天,所過之處路人(ren)皆(jie)饋贈一(yi)人(ren)兩個月餅(bing)。

赴臺后,于1950年奉派國(guo)民(min)黨中(zhong)央改造委員,參與策劃推(tui)動國(guo)民(min)黨改造工作,繼任CC系(xi)首(shou)領。創設“中(zhong)華文(wen)藝獎金委員會”,兼任中(zhong)國(guo)廣播公(gong)司(si)董(dong)事(shi)長(chang),《中(zhong)華日(ri)報》董(dong)事(shi)長(chang)。

1952年(nian)10月當(dang)選“臺(tai)灣(wan)(wan)立法部門”院(yuan)(yuan)長,主持(chi)院(yuan)(yuan)務近10年(nian)。不時支持(chi)CC“臺(tai)灣(wan)(wan)地(di)區民意代(dai)表”問政,制衡陳誠“內(nei)閣”,多次遭院(yuan)(yuan)內(nei)團派“臺(tai)灣(wan)(wan)地(di)區民意代(dai)表”攻訐。

1956年4月19日(ri),奉蔣(jiang)介石之命,以“臺(tai)灣立法部門”院長(chang)身(shen)份訪問(wen)日(ri)本,并參拜靖國(guo)神社。

1961年(nian)因電力加價案而辭職。1965年(nian)任“中(zhong)山學術(shu)文化基金會”董事(shi)會副董事(shi)長暨文藝創作獎審議委員會召(zhao)集(ji)人。

1968年6月病逝。號稱(cheng)“三民(min)主(zhu)義(yi)文藝理論家”。

主要作品

張道藩不但(dan)是(shi)民國時期的一個(ge)著名政(zheng)治人物,而且也是(shi)民國時期著名文(wen)(wen)藝(yi)理(li)論(lun)家,著有《近代歐(ou)洲繪畫》、《我們所需要(yao)的文(wen)(wen)藝(yi)政(zheng)策》、《三(san)民主義(yi)文(wen)(wen)藝(yi)論(lun)》等。

晚年,張道藩在臺北寫過一本回憶錄《酸(suan)甜苦(ku)辣的(de)回味(wei)》,其中一首題畫詩有“紅云出岫非有意(yi),落葉歸根實有情”的(de)詩句,表現了他對故(gu)鄉的(de)難舍之情。

本百(bai)科詞條由網站注冊(ce)用戶(hu)【 巧笑倩(qian)兮 】編(bian)輯上傳提供,詞條(tiao)屬(shu)于(yu)開放詞條(tiao),當前頁(ye)面(mian)所(suo)展示的(de)詞條(tiao)介紹涉及宣傳內(nei)容(rong)屬(shu)于(yu)注冊(ce)用戶(hu)個(ge)人編(bian)輯行(xing)為,與【張道藩(fan)】的(de)所(suo)屬(shu)企(qi)業(ye)/所(suo)有(you)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nei)容(rong)信息的(de)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ben)站立場,各項數(shu)據信息存在更(geng)新不及時的(de)情(qing)況(kuang)(kuang),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bu)為準。如果(guo)頁(ye)面(mian)內(nei)容(rong)與實際情(qing)況(kuang)(kuang)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xiu)改(gai),網站將(jiang)核(he)實后進行(xing)更(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yong)(yong)戶提(ti)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的(de)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冊(ce)用(yong)(yong)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di)一(yi)時(shi)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shang)相關信(xin)息(xi)的(de)(de)知(zhi)識產(chan)權歸(gui)網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biao)、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hu)提供的(de)(de)商業(ye)信(xin)息(xi)等(deng)),非(fei)經許可不得抄(chao)襲或(huo)使用。
提交說(shuo)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874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9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754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376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