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蕃(1143年(nian)~1229年(nian)),字昌父(fu),號章泉,原籍鄭州(zhou),僑居信州(zhou),是(shi)北宋朝(chao)散大(da)夫趙旸(yang)曾孫,南宋中期著(zhu)名詩人、學者(zhe)、理學家。
趙蕃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年)。
其(qi)先鄭州(zhou)(zhou)人。宋高宗建炎初(chu)年,曾祖趙(zhao)旸(yang),以(yi)秘書少監的身(shen)份離(li)京提點坑冶,后提舉江(jiang)州(zhou)(zhou)(今(jin)九江(jiang))太(tai)平觀(guan),寓(yu)居信州(zhou)(zhou)(今(jin)屬江(jiang)西)玉山(shan)。祖父趙(zhao)澤曾任海州(zhou)(zhou)朐山(shan)縣主(zhu)簿,父親趙(zhao)渙曾任奉議(yi)郎、通判沅州(zhou)(zhou)。
曾祖趙旸(yang)以直龍(long)圖閣致仕后,趙蕃得(de)到庇蔭,補任(ren)州(zhou)文學。升任(ren)浮梁縣尉、連江縣主簿(bu),在(zai)連江期間受(shou)知于楊萬里。后調辰州(zhou)司理參軍,為辨冤獄與郡守力爭,罷官。
宋孝(xiao)宗時期,理學家劉(liu)(liu)(liu)清(qing)(qing)之(zhi)知衡州。因為早年曾(ceng)跟隨劉(liu)(liu)(liu)清(qing)(qing)之(zhi)求學,趙蕃到衡州安仁縣任酒庫(ku)監,恰逢(feng)劉(liu)(liu)(liu)清(qing)(qing)之(zhi)被罷官,他立即(ji)辭(ci)職陪劉(liu)(liu)(liu)清(qing)(qing)之(zhi)返(fan)回故(gu)里(li)。
五十歲時還向朱熹問學。后(hou)絕(jue)意仕(shi)途,歸隱玉山。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為太(tai)社令,不拜;特改奉議郎,直(zhi)秘(mi)閣,皆辭。朝廷下詔(zhao)予祠,依直(zhi)秘(mi)閣致(zhi)仕。
宋(song)理宗(zong)紹定二(er)年(1229年),以八十七歲(sui)高齡(ling)辭(ci)世(shi)。
信(xin)州(zhou)守吳旂乞錄(lu)其后,詔其子趙(zhao)遂(sui)補上州(zhou)文學(xue),趙(zhao)遂(sui)亦力辭(ci)。又詔,以承務郎致仕,讓給(gei)兒(er)子。景定三年,秘閣修撰鄭協(xie)等請謚(shi),朝(chao)廷追謚(shi)“文節”。
趙蕃詩,以影印文淵(yuan)閣《四庫全(quan)書(shu)》本(ben)為底本(ben),參校清武英殿聚珍版(ban)(簡(jian)稱殿本(ben))、《水永大(da)典(dian)》殘本(ben)等(deng)。新輯集(ji)外詩編為第二十七卷,交(jiao)朋友修(xiu)水人黃子耕(geng)(黃庭堅的族孫(sun)),現(xian)存7首。
《寄黃子耕》
誰能(neng)一枉林間(jian)寺,君獨屢過(guo)湖上村。
先世文(wen)章出遺逸,當家句(ju)法有淵源。
平生所識蓋無(wu)幾,盛意若何(he)如見存。
元(yuan)佑(you)蘭臺妙(miao)人物,我(wo)今寂寞愧(kui)諸(zhu)孫。
《簡黃子耕》
不見吾叔(shu)度,侵(qin)尋將六年。
林間迂子步(bu),江上望余船。
會合信(xin)不易(yi),往來成屢愆。
孤山梅未(wei)老,曷(he)日訪三賢(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