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香(xiang)港(gang)(gang)著名的國際性黑社會(hui)組織(zhi),上(shang)世紀六十(shi)年代和七十(shi)年代時(shi)香(xiang)港(gang)(gang)規模最龐大的三(san)合會(hui)組織(zhi)。由葛(ge)肇煌于(yu)1949年在香(xiang)港(gang)(gang)創立,其前身是(shi)成(cheng)(cheng)立于(yu)1947年的洪發山忠義(yi)堂。上(shang)世紀五六十(shi)年代,香(xiang)港(gang)(gang)14K勢力已擴展至澳(ao)(ao)門。除香(xiang)港(gang)(gang)、澳(ao)(ao)門以外(wai),14K還(huan)活躍于(yu)西歐、美國、加拿大、澳(ao)(ao)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等(deng)地,與(yu)臺灣竹聯幫(bang)、四海幫(bang),美國華青幫(bang),東南亞私會(hui)黨等(deng)幫(bang)會(hui)組織(zhi)關(guan)系(xi)密切。上(shang)世紀七八十(shi)年代,14K成(cheng)(cheng)員(yuan)達十(shi)幾(ji)萬人。與(yu)新義(yi)安、和勝和等(deng)三(san)合會(hui)組織(zhi)在香(xiang)港(gang)(gang)鼎足而立。
關(guan)于“14K”的(de)(de)“K”的(de)(de)來(lai)源,一種說法是指(zhi)(zhi)國民黨(dang)(KuoMinTang)的(de)(de)首字母;另(ling)一說指(zhi)(zhi)“K”是指(zhi)(zhi)九龍(Kowloon);亦有指(zhi)(zhi)“K”是代表“K金”(Karat),K金比一般的(de)(de)黃金更為堅硬(ying),喻意(yi)組織的(de)(de)強大(da)。而“14”,一說是指(zhi)(zhi)14K的(de)(de)發源地(di),即(ji)廣州市西(xi)關(guan)寶華(hua)路14號,是由葛肇(zhao)煌在廣州創立的(de)(de)根據地(di),這亦成為14K之間的(de)(de)暗號;另(ling)一說則指(zhi)(zhi)14位(wei)原來(lai)國民黨(dang)的(de)(de)成員。
香(xiang)港的(de)“新義安(an)”和“14K”都(dou)源于兩(liang)(liang)廣的(de)洪(hong)門(men)(men)(men)組(zu)(zu)織,兩(liang)(liang)廣洪(hong)門(men)(men)(men)也(ye)叫(jiao)“三合會”(意指珠江(jiang)三個支(zhi)流合流,洪(hong)門(men)(men)(men)組(zu)(zu)織在清末一(yi)度有(you)很多革命黨加(jia)入,最為(wei)有(you)名的(de)是美洲的(de)洪(hong)門(men)(men)(men)組(zu)(zu)織“致公堂”,孫中山也(ye)曾入會,后改(gai)組(zu)(zu)為(wei)“致公黨”)。
1947年(nian),“新義安”和“14K”分別被國民(min)黨軍統(tong)系統(tong)里的(de)少將向前和中將葛(ge)肇煌改組創(chuang)建,這(zhe)對(dui)同根同源的(de)社(she)團,一開始其實都是國民(min)黨部署在香港意圖“反攻大陸”的(de)棋子,不過(guo)后(hou)來(lai)成為棄子,“革命理想”蕩然無(wu)存,也逐漸走(zou)進“地(di)下”,成為地(di)下秩(zhi)序的(de)維護者。
1947年,14K的前身、廣(guang)東洪(hong)門(men)幫派領袖葛肇煌,在廣(guang)州市成(cheng)立原名為“洪(hong)發山忠(zhong)(zhong)義堂(tang)”亦稱“洪(hong)門(men)忠(zhong)(zhong)義會”的洪(hong)門(men)幫會。
至(zhi)1949年,葛肇(zhao)煌到達香港后(hou),為掩人耳(er)目,改稱(cheng)“14K”,成(cheng)員各自解散到香港、臺灣、泰國(guo)、東南(nan)亞等地,以至(zhi)歐、美、澳、加(jia)等地,而葛肇(zhao)煌則(ze)在香港重組了部(bu)分成(cheng)員,形成(cheng)今天14K的(de)雛形。
1956年10月8日,在香港(gang)九龍有(you)一(yi)批親(qin)國民(min)黨(dang)的(de)居民(min)在香港(gang)某社(she)區組織慶祝“雙(shuang)十節”,把一(yi)批“青天白日滿地紅”紙旗和漿糊強行(xing)(xing)攤派(pai)到各居民(min)手中,要求(qiu)在”雙(shuang)十節“當(dang)天張掛(gua)起來(lai)。因這種行(xing)(xing)動被港(gang)英政(zheng)府所(suo)禁止,所(suo)以,10月10日上(shang)午,當(dang)政(zheng)府工(gong)作人員在清除紙旗垃圾時,與14K成員發生了糾(jiu)紛。
幾十(shi)名14K成員開(kai)始與政府工作人員發生沖突,致(zhi)使(shi)圍觀鬧事者(zhe)越聚越多,14K以及香(xiang)港(gang)另(ling)外一些三合(he)會如和安(an)樂、和勝(sheng)和、和勝(sheng)義(yi)等混水摸(mo)魚(yu),乘(cheng)機制造騷亂,到處隨(sui)手打人,砸東西,洗(xi)劫焚燒車輛、商店、工廠、學(xue)校、工會等。
國民黨的(de)(de)特情(qing)系統抓住這一時(shi)機,立即派人到(dao)港(gang)九(jiu)現場(chang)鼓動,指揮掛起(qi)注目(mu)臂章(zhang),公開制(zhi)造動亂,致使全(quan)港(gang)到(dao)處出(chu)現一幫幫紅了眼的(de)(de)三合會分子,四(si)處襲擊政府機構,左派工商機構等,燒殺擄掠,奸搶毆斗,連瑞士領事夫人也未幸免。
暴亂第二天,港英警方(fang)向倫敦求救(jiu),英政府頒布(bu)了(le)緊(jin)急(ji)戒嚴令,并派出陸軍進港鎮壓,才平(ping)息了(le)暴亂。盡(jin)管“雙十(shi)節(jie)”暴動“導致死(si)傷400多(duo)人(ren),300多(duo)家工廠(chang)、商(shang)店、學校被(bei)搗毀,直接經濟損(sun)失3000多(duo)萬(wan)美元,且港英政府緊(jin)急(ji)成立了(le)“反(fan)黑(hei)調查科”,但14K卻由此一舉揚(yang)名天下。
1997年,在澳門有(you)一(yi)些幫(bang)派相(xiang)關的襲擊,造(zao)成14人死(si)亡,被指與(yu)14K有(you)關。尹國駒帶領的澳門14K與(yu)規模較(jiao)小(xiao)的社團(tuan)和安樂(水(shui)房)出現劇烈(lie)斗爭。
1998年,澳(ao)門一(yi)個露天(tian)咖啡座發生一(yi)起一(yi)死一(yi)傷的(de)事件,死者(zhe)是一(yi)名葡萄(tao)牙人,案件被指與14K有關(guan)連的(de)槍(qiang)手(shou)有關(guan)。
1998年5月,當時的澳葡政府警(jing)察(cha)司(si)司(si)長(chang)白德安之(zhi)座駕被(bei)炸,尹國(guo)駒被(bei)指(zhi)涉(she)案,于第二(er)天高調以涉(she)嫌(xian)多宗幫派毆斗、血案、槍擊案、恐(kong)嚇而(er)被(bei)捕。
1999年,被澳門法院裁定以參與(yu)黑(hei)(hei)社會、放高利貸、洗黑(hei)(hei)錢、擁有軍火、非法賭博等罪名(ming)成立(li)(li)入獄(yu),并(bing)被判囚(qiu)15年,后經上訴減(jian)刑(xing)至(zhi)13年10個月,期間囚(qiu)禁于澳門監(jian)獄(yu)(前稱路環監(jian)獄(yu))內(nei)一所高度設(she)防之獨立(li)(li)倉(cang)。同案10人中的(de)另外8人也被判罪名(ming)成立(li)(li),分別(bie)需(xu)監(jian)禁5年半至(zhi)10年刑(xing)期不等。
由于澳(ao)門政府打(da)擊黑(hei)幫的力度強硬,14K在北美轉移在多個城市活躍,如美國的洛杉(shan)磯、舊(jiu)金(jin)山和(he)芝加哥(ge)和(he)加拿大的溫哥(ge)華、卡(ka)爾加里(li)和(he)多倫(lun)多,還有澳(ao)洲(zhou)的悉尼以及英國倫(lun)敦等(deng)地。
14K一共有36個(ge)字堆,正(zheng)統“孝”字堆,由葛(ge)肇煌領導,葛(ge)肇煌逝世后(hou)由葛(ge)志雄領導。
2010年,葛志雄(xiong)逝世。一般(ban)認為,如今14K沒有實際龍(long)頭,幫內各字堆、各派(pai)系(xi)大多各自為政。
字(zi)堆:忠、孝、仁、愛、信、義(yi)、和、倫、德、勇、毅、同(tong)、梅(mei)、勝、儉、劍(jian)、俊(jun)、健(jian)、實、踐、禮、智、誠、廉、潔、平、勝。
“四眼細”李枝葉:元朗(lang)之(zhi)虎,“德”字堆話事(shi)人,元朗(lang)頭(tou)目(mu)“雄雞”之(zhi)親信,其親弟為(wei)前(qian)(qian)臨時區域市政局(ju)及前(qian)(qian)元朗(lang)區議員,曾與(yu)“元朗(lang)教父”戴權(quan)長期合作。其勢力范圍為(wei)元朗(lang)市中心、流(liu)浮(fu)山、天水圍及錦田一帶,還包括出(chu)身地(di)西邊圍村及青衣
“四眼(yan)民”鄧(deng)瑞(rui)民:“四眼(yan)細(xi)”之左(zuo)右(you)手(shou),橫(heng)臺山河(he)瀝背村村代表。
“田(tian)雞(ji)東(dong)”鄧勵東(dong):“四眼細”門生,現為元朗廈村鄉鄉事(shi)委員會(hui)主(zhu)席,廈村錫降圍居民代表,報稱(cheng)為商人(ren)。
“田(tian)心鵬”:田(tian)心派系話事人。
“骰仔(zi)”:元朗其中(zhong)話事(shi)(shi)人大話事(shi)(shi)人。
“Gary”:小(xiao)頭目,躍(yue)于天水圍,曾與“四眼奇”起訌。
“豬炳”:活(huo)躍于(yu)元(yuan)朗廈村田心村。
“鐵人東”
“康B”
“廁所(suo)華”活躍(yue)西(xi)菁街(jie)一(yi)帶-過百門生傳聞骰仔接(jie)班人。
“車房強(qiang)”門生(sheng)過百,統領錦田一帶。
“車房彪”
“華豬”:田雞東門生(sheng),得力門生(sheng)有(you)葉(xie)仔、牛仔。
“標豬”:
“阿黎(li)”田雞(ji)東門生,水邊(bian)圍fever酒(jiu)吧老(lao)板。
“跛志”:元老已(yi)故。
“Peter”:田雞東門生。
“游恩杰(jie)”:陳惠敏門生,人(ren)稱臺灣仔,報(bao)稱商人(ren),門生過百。
“胡(hu)須(xu)勇”潘志勇:“毅”字堆話事人(ren)(ren),報(bao)稱商人(ren)(ren),經營色(se)情場所(suo)、賭檔(dang)及毒品(pin)交(jiao)易等(deng)不法事業主要,控制油尖(jian)旺大(da)部分(fen)夜場生意(yi)。他曾自稱來自“14K洪發山”被臥底警員指控,入獄一年。及彼,又被證實(shi)曾進行12次化(hua)療治療第(di)3期結腸(chang)癌。曾高調接受(shou)《爽報(bao)》及《南(nan)方(fang)人(ren)(ren)物周刊》專(zhuan)訪,提及香港有3個同叫“胡(hu)須(xu)勇”的(de)黑社會(hui)人(ren)(ren)物。另外又勸年輕人(ren)(ren)不要參加(jia)黑社會(hui),以“100個加(jia)入黑社會(hui),99個沒有好(hao)生活”作為(wei)其黑社會(hui)歲月的(de)總結。
“小寶(bao)”陳建國:小頭目,警(jing)(jing)員(yuan)。1981年加入香港(gang)警(jing)(jing)察(cha)行列,曾(ceng)為深(shen)水埗重案組探員(yuan)。曾(ceng)自(zi)稱來自(zi)“14K洪發山(shan)”,被臥底警(jing)(jing)員(yuan)指控(kong)。
“長毛(mao)”:“胡(hu)須勇”門(men)生(sheng)。
“光頭仔(zi)”:小(xiao)頭目,活(huo)躍于旺角。
“豬嘴洪”:元老(lao),傳(chuan)聞已退(tui)隱江湖。
“馬(ma)交馮”:元老,傳聞(wen)已退(tui)隱江湖。
“細環”:活躍于(yu)北角。
“大陸華”:活躍于荃(quan)灣。
“笠張”:“孝”字堆話事人(ren)。
“劉安”:幫內大財主。門生眾多,遍布元朗、港九(jiu)。
“葵(kui)佬”:幫內大財主。門(men)生眾多,遍布元朗、港九。
“油(you)脂安”:慈(ci)云山站頭、話事(shi)人(ren)。門(men)生眾多(duo),活(huo)躍旺角。
陳惠敏(min):為前(qian)14K第一金(jin)牌打手,電影明星(xing),80年代(dai)尖沙咀話事(shi)人,門(men)生(sheng)眾多。與“立章”交情非淺。
“德強(qiang)”:香港(gang)發行業大亨,與肥佬黎關系密(mi)切。
“崩牙駒”尹國駒:澳(ao)門(men)14K龍頭,被指涉及(ji)澳(ao)門(men)多起暴(bao)力案(an)件。
“街市偉”吳文新:活躍于澳(ao)門。
“洗米華”周焯華:前崩牙駒門生,現另起爐灶澳門獨(du)大(da)。
郭雄(xiong):澳門(men)社團內第一猛人,“崩牙駒(ju)”之(zhi)門(me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