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87年9月4日批(pi)準建館。
1989年12月(yue)館址建成交付使用,隸屬黑河(he)行署文化局。
1991年5月(yue)改屬黑河地區文物管(guan)理委員(yuan)會。
建筑布局
博(bo)物館建(jian)筑風格簡潔明快,外部造型呈高低方塊式疊起狀,正面貼黃白二色(se)瓷磚,前有庭(ting)院(yuan)、花壇和鐘亭。建(jian)筑采用(yong)磚混結構(gou),大跨度鋼架過梁。
館內共設(she)四個展(zhan)廳,面積1000平(ping)方米,二樓(lou)設(she)有迥馬(ma)廊,可(ke)鳥瞰一樓(lou)展(zhan)廳。
博(bo)物館門廳(ting)約50平方米(mi),左側設有貴賓(bin)休息室,正面是(shi)黑(hei)(hei)(hei)河市(shi)城市(shi)建設全景沙盤。右側是(shi)黑(hei)(hei)(hei)河地區(qu)(qu)地圖,表明黑(hei)(hei)(hei)河地區(qu)(qu)三市(shi)(黑(hei)(hei)(hei)河、北安、五大(da)連池)、四縣(嫩江、德都、遜克、孫吳)的(de)自然地理與行政區(qu)(qu)劃概(gai)況。
館藏文物
館藏(zang)其中新生鄂倫春族神像(xiang)(xiang)是(shi)(shi)1980年一戶鄂倫春族人家拆舊房(fang)時發現的(de)(de)(de),神偶(ou)和神像(xiang)(xiang)分別用四個長條形(xing)鴨嘴式樺皮盒盛裝。這(zhe)些神偶(ou)包(bao)括用木片雕(diao)刻成的(de)(de)(de)太陽(yang)、月亮、星星、小鳥、蛇、魚、烏(wu)龜等自(zi)然偶(ou)像(xiang)(xiang)37件;用一尺見方的(de)(de)(de)布,上(shang)面(mian)縫2排(pai)或(huo)3排(pai)木、鉛(qian)制的(de)(de)(de)上(shang)方飾以皮毛的(de)(de)(de)組合偶(ou)像(xiang)(xiang)3幅。另外,還有用布裱(biao)紙的(de)(de)(de)水粉畫(hua)像(xiang)(xiang)17幅。這(zhe)項鄂倫春神像(xiang)(xiang)集(ji)品,無(wu)論是(shi)(shi)從(cong)種類還是(shi)(shi)從(cong)數量上(shang)看,在全國是(shi)(shi)僅(jin)有的(de)(d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