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址位置
湘(xiang)贛革(ge)命紀念館,坐落(luo)于江西永新縣禾川鎮民(min)主街盛家坪14號。
紀念(nian)(nian)館(guan)(guan)成立于(yu)1959年(nian)(nian)10月(yue)1日(ri),1961年(nian)(nian)10月(yue)1日(ri)對外展出第一個基本陳列。館(guan)(guan)址初設湘鄂大道的湘鄂紀念(nian)(nian)堂內。1964年(nian)(nian)遷至盛家坪(ping)路的肖家祠,"文革(ge)"期間,曾先后(hou)與"宣(xuan)(xuan)傳(chuan)(chuan)毛澤東在永(yong)新(xin)革(ge)命活動(dong)辦(ban)(ban)公(gong)(gong)室","永(yong)新(xin)縣(xian)外事(shi)(shi)辦(ban)(ban)公(gong)(gong)室"合(he)署辦(ban)(ban)公(gong)(gong)。紀念(nian)(nian)館(guan)(guan)先后(hou)由"宣(xuan)(xuan)辦(ban)(ban)室"和"外辦(ban)(ban)"統籌。1979年(nian)(nian),經江西省委宣(xuan)(xuan)傳(chuan)(chuan)部批復(fu),恢復(fu)湘鄂革(ge)命紀念(nian)(nian)館(guan)(guan)名稱及(ji)職能(neng),并(bing)于(yu)1982年(nian)(nian)正式與外事(shi)(shi)辦(ban)(ban)公(gong)(gong)室分開(kai)辦(ban)(ban)公(gong)(gong),1987年(nian)(nian)又與永(yong)新(xin)縣(xian)文物(wu)辦(ban)(ban)公(gong)(gong)室合(he)署辦(ban)(ban)公(gong)(gong),兼(jian)收藏永(yong)新(xin)縣(xian)的歷史(shi)文物(wu)。隸屬(shu)永(yong)新(xin)縣(xian)文化(hua)教育(yu)局。
館舍介紹
湘贛革命紀念館還兼管縣城,三灣改編、龍源口(kou)戰斗以及塘邊四個舊址群(qun),計五個全(quan)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he)五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宣傳接待工作。
湘贛革命(ming)紀念(nian)館館舍占(zhan)地(di)面積8700平方(fang)(fang)米,其中建筑面積2100平方(fang)(fang)米,館區(qu)中央(yang)有主體建筑-肖(xiao)家祠(ci)。這(zhe)是一(yi)棟具有民(min)族特色和地(di)方(fang)(fang)風格的三進古祠(ci),為1931年至1932年中共湘贛省委機關所在(zai)地(di),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wei)。
館藏作品
湘(xiang)贛革命紀念館(guan)(guan)館(guan)(guan)藏比較豐富,而且品(pin)位較高,除有數千件(jian)井岡山、湘(xiang)鄂贛時(shi)間文(wen)物史料(liao)外,還有數百件(jian)歷史文(wen)物。其中,革命文(wen)物有工農(nong)銀行造幣廠的(de)成套(tao)文(wen)物如造幣銅模、對花石、蘇(su)區(qu)貨幣等,老(lao)一輩(bei)革命家使用過的(de)物品(pin),湘(xiang)鄂蘇(su)區(qu)的(de)郵(you)票,湘(xiang)鄂蘇(su)維埃政(zheng)府(fu)的(de)機關報"紅色湘(xiang)鄂",列寧學校的(de)課本、風(feng)琴等,歷史文(wen)物有太平天國制造、使用的(de)銅炮,江(jiang)畔(pan)古墓出土的(de)青(qing)銅棺(guan)及玻(bo)璃器,元(yuan)大德獸面(mian)五足(zu)鐵爐等。
紀念館從上 世紀七十(shi)年代開始,全面系統地(di)調查征(zheng)集和研究湘鄂(e)贛革命(ming)根據地(di)文物史料(liao),取得了一定(ding)的(de)成果(guo)。
該館曾(ceng)出版《湘鄂(e)紀念館簡介(jie)》、《永新革命舊(jiu)址舊(jiu)居(ju)簡介(jie)》、《湘鄂(e)革命紀念館資(zi)(zi)料(liao)匯編(bian)》(之一)、《湘鄂(e)革命根(gen)據地(di)的建設和發展》,并配合(he)黨(dang)史(shi)部門(men)出版了大型《黨(dang)史(shi)資(zi)(zi)料(liao)叢書》、《湘贛革命根(gen)據地(di)》、《井岡山(shan)革命根(gen)據地(di)》及《湘贛革命根(gen)據地(di)史(shi)研究》等。
《湘贛革命根據地史跡(ji)陳列(lie)》
采用玻璃大通(tong)柜九宮(gong)格形式,將圖片、實物及(ji)(ji)繪(hui)畫(hua)相結合進行布(bu)展。內(nei)容分為“湘贛(gan)(gan)革命(ming)根(gen)據(ju)地的(de)形成”、“湘贛(gan)(gan)革命(ming)根(gen)據(ju)地的(de)建設(she)”、“反圍剿斗爭(zheng)以及(ji)(ji)艱苦卓絕的(de)三年游擊戰爭(zheng)”三部分。
珍貴藏品
《紅色湘贛》
湘贛省蘇維埃(ai)政(zheng)府(fu)機關報(bao)(bao)。質地為毛邊紙,長(chang)方(fang)形(xing),長(chang)70厘(li)米、寬40厘(li)米。1933年6月湘贛省蘇維埃(ai)政(zheng)府(fu)創辦的《紅色湘贛》報(bao)(bao),成為當時宣(xuan)傳黨的方(fang)針政(zheng)策的一個重要(yao)陣地。
湘贛蘇區發行的(de)貨幣和公(gong)債券(quan)
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feng)鎖(suo),湘贛(gan)革命根據地在1932年就已成立了湘贛(gan)省工(gong)農(nong)銀行和(he)湘贛(gan)省造幣廠,分別制造和(he)發(fa)行了銀元及面額為壹(yi)元、貳(er)(er)元、伍角(jiao)、貳(er)(er)角(jiao)、十(shi)枚等的貨幣和(he)面額為壹(yi)元、伍角(jiao)等的公債券。
銀元對花銅模
1932年,湘贛省為打破敵人的(de)經濟封鎖(suo)而開辦的(de)造幣廠(chang)生(sheng)產“大腦殼(ke)”銀(yin)元(yuan)對花(hua)用的(de)。銅模分上、下二層,共重(zhong)3千克(ke)。
列寧小學用(yong)過的風琴(qin)
是湘(xiang)贛蘇區時(shi)期永新縣象形(xing)區石搪(tang)村列寧(ning)小學使用過的(de)。風(feng)琴縱32厘米(mi)、橫(heng)67厘米(mi)、高(gao)80厘米(mi),褐(he)色。共23個鍵。上有(you)“嘉禾牌風(feng)琴 中華書局制”字(zi)樣(yang)。
開放時間
每(mei)周二至日開(kai)館 每(mei)天上午 8:30 - 下午17:00 開(kai)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