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hai)關(guan)大悲院是(shi)(shi)山海(hai)關(guan)總兵府綜合(he)文(wen)化旅游項目之(zhi)一,它(ta)坐落在總兵府衙(ya)署(shu)西面(mian),之(zhi)間(jian)相隔孔(kong)廟(miao)和關(guan)帝廟(miao)。占地(di)18畝,始建于明朝永樂初年間(jian),擁有近600年歷史。據介紹,歷史上香(xiang)火甚旺,一度是(shi)(shi)京東至東北地(di)區最富盛名(ming)的(de)佛(fo)教廟(miao)宇(yu)。
由于戰爭及其他原因,這一帶古建筑群在解放后已破損而失去原樣,當時在此地建起了學校。2006年學校外遷,大悲院完成復建。2012年4月正式落成啟動,寶剎莊嚴、弘范三界、佛像金身、靈光耀眼,四眾弟子以戒為師,廣宣佛法。
大悲院建筑布局呈南北縱軸線,四進,長160米,寬60米,占地面積9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大(da)悲院(yuan)面南背(bei)北(bei),中軸線由南向北(bei)依次(ci)為牌坊、山(shan)門、天王殿(dian)、大(da)雄寶殿(dian)、大(da)悲閣、放(fang)生臺,東(dong)西配殿(dian)依次(ci)為觀音殿(dian)、地藏殿(dian)、文殊殿(dian)、普(pu)賢殿(dian)。
進入山門,山門左右(you)兩側是(shi)手持(chi)金(jin)剛杵(chu)的塑像,就是(shi)金(jin)剛力(li)士像(即(ji)哼哈二(er)將)。
山門(men)正對的(de)是天王(wang)殿,主供大(da)肚彌(mi)(mi)勒佛,彌(mi)(mi)勒的(de)四大(da)天王(wang),他(ta)(ta)們手中的(de)器物分(fen)別象(xiang)征著(zhu)風調雨(yu)順。彌(mi)(mi)勒的(de)背后是韋(wei)馱,他(ta)(ta)背靠彌(mi)(mi)勒,面對著(zhu)大(da)雄寶(bao)殿的(de)釋迦(jia)牟(mou)尼像(xiang)。
大雄(xiong)寶殿是(shi)供奉佛(fo)祖的(de)大殿,供奉一佛(fo)二菩薩,即為釋(shi)迦牟尼與文殊、普(pu)賢二脅侍,他們的(de)周圍是(shi)十八(ba)羅(luo)漢。
大悲閣主(zhu)要供奉千(qian)手(shou)千(qian)眼觀音菩薩,除兩手(shou)外,上(shang)身左右再各出二十只手(shou)。
東上配殿(dian)(dian)為文殊(shu)殿(dian)(dian),供奉的是文殊(shu)菩(pu)薩,他是釋迦牟尼的左(zuo)脅侍(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