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刊》創刊于(yu)1986年,是由(you)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主(zhu)管主(zhu)辦的以戰略與決(jue)策研究為主(zhu)的智(zhi)庫(ku)類(lei)期刊。
據2018年9月《中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刊(kan)》編(bian)輯(ji)部(bu)官網顯示,《中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刊(kan)》編(bian)輯(ji)委員會編(bian)委有45人(ren)。
據(ju)2018年9月(yue)16日中(zhong)(zhong)國知網顯示,《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刊》共出版文獻4403篇、總被下(xia)載(zai)1095529次(ci)(ci)、總被引27664次(ci)(ci)、(2017版)復(fu)合影響因(yin)子(zi)為1.560、(2017版)綜合影響因(yin)子(zi)為1.026。據(ju)2018年9月(yue)16日萬方數據(ju)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刊》載(zai)文量為1842篇,被引量為13783次(ci)(ci),下(xia)載(zai)量為62563次(ci)(ci);據(ju)2015年中(zhong)(zhong)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ju)顯示,《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刊》影響因(yin)子(zi)為1.62。
1986年,《中國科學院院刊》創(chuang)刊,為(wei)季(ji)刊。
1986-2005年,《中(zhong)國(guo)科學院(yuan)院(yuan)刊》溝通中(zhong)科院(yuan)內(nei)外聯(lian)系。
1996年(nian),該刊(kan)由(you)季刊(kan)改(gai)為(wei)雙(shuang)月(yue)刊(kan)。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chu)版廣電總局(ju)第一批認定(ding)學(xue)術(shu)期刊。
2016年,該刊(kan)由雙月刊(kan)改為月刊(kan)。
報道內容
《中(zhong)國科(ke)(ke)學院(yuan)(yuan)院(yuan)(yuan)刊》重點刊登中(zhong)科(ke)(ke)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和科(ke)(ke)學家(jia)就中(zhong)國科(ke)(ke)技及經濟社會(hui)發展的(de)重大戰略問題提出的(de)研究報告,對(dui)重要前沿(yan)及交叉學科(ke)(ke)的(de)發展現狀(zhuang)與趨勢進行評述,探討(tao)科(ke)(ke)技與社會(hui)的(de)相互作用(yong),介紹中(zhong)科(ke)(ke)院(yuan)(yuan)知(zhi)識創新工(gong)程(cheng)進展,介紹中(zhong)國科(ke)(ke)學院(yuan)(yuan)科(ke)(ke)研進展和重大成(cheng)果。
主要欄目
《中(zhong)國(guo)科學院(yuan)院(yuan)刊》針對“國(guo)家科學思想庫(ku)核心媒體(ti)”定位,該刊各欄目(mu)文(wen)章力求(qiu)“戰略高度、國(guo)家層面、國(guo)際視野(ye)、歷(li)史擔當(dang)”。
常設欄目有(you):社(she)評、特(te)稿、重大專題、建設世(shi)界科(ke)技(ji)(ji)強國、科(ke)技(ji)(ji)支撐“一帶(dai)一路”、戰略與(yu)(yu)決策研究、政策與(yu)(yu)管理研究、院士與(yu)(yu)學部(bu)、學科(ke)發展、科(ke)技(ji)(ji)與(yu)(yu)社(she)會(hui)、智庫觀點、新青(qing)年新思想、科(ke)技(ji)(ji)成果與(yu)(yu)產業化、論壇、科(ke)學家(jia)訪談(tan)、合作與(yu)(yu)交(jiao)流(liu)等。
《中國科(ke)學院院刊(kan)》讀者對象(xiang)是科(ke)技決策層、管理層、科(ke)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sheng)。
紙刊:以重大專題策(ce)劃為牽引(yin),結(jie)合常(chang)設欄(lan)目,服務(wu)于科技自身發(fa)展、支撐國家(jia)經濟社會(hui)發(fa)展。
論(lun)壇:以(yi)承辦的中科院“戰(zhan)略與決(jue)策(ce)高層論(lun)壇”為核(he)心,舉辦多種形式和(he)規(gui)模的公開或(huo)閉門論(lun)壇。
新(xin)媒(mei)體(ti):以微信(xin)(xin)為(wei)看(kan)點(dian),以網絡為(wei)紐(niu)帶,融合多媒(mei)體(ti)傳播渠(qu)道。微信(xin)(xin)高端用(yong)戶(hu)年(nian)閱讀量超50萬,電(dian)子(zi)期刊每(mei)期閱讀量超30萬。
內部(bu)報(bao)告:通過多(duo)種渠道將科學家的戰略(lve)思(si)考(kao)報(bao)送相關(guan)決策層。
調研咨詢:受委托組織戰略(lve)科學家及相(xiang)關領(ling)域專家,針對企(qi)業、地(di)方及相(xiang)關單(dan)位開展(zhan)調研及咨詢活(huo)動。
據(ju)2018年(nian)9月《中國科學院院刊》編(bian)輯(ji)部官網顯(xian)示,《中國科學院院刊》編(bian)輯(ji)委(wei)員(yuan)會編(bian)委(wei)有45人。
編委
包信(xin)和 曹(cao)京華(hua)(hua) 陳凱先 段培君 樊 杰 傅小蘭 高(gao)鴻鈞 葛全勝 胡鞍鋼 蔣華(hua)(hua)良
金紅光 李(li)(li)(li) 林 李(li)(li)(li)樹(shu)深 李(li)(li)(li) 婷 劉鳴華 劉彥隨 馬延和 穆榮平 潘教峰(feng) 喬均錄
宋大(da)偉 宋健蘭 孫松(song) 孫曉(xiao)明 汪壽陽 王東曉(xiao) 王小凡 王 毅(yi) 王貽芳 吳 季
吳樂斌 武(wu)向(xiang)平(ping) 謝鵬云 嚴 慶 閻錫蘊 姚檀棟 于英杰(jie) 張柏(bo)春 張德清(qing) 張鎖江
張先恩 鄭曉年 周 琪 周德進 諸大建
《中(zhong)國(guo)(guo)科學(xue)(xue)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刊》以中(zhong)國(guo)(guo)科學(xue)(xue)院(yuan)(yuan)(yuan)為依托,截(jie)至2018年6月,該院(yuan)(yuan)(yuan)共(gong)擁(yong)有12個分(fen)院(yuan)(yuan)(yuan)、100多家科研(yan)院(yuan)(yuan)(yuan)所(suo)、3所(suo)大學(xue)(xue)(與上海市(shi)共(gong)建上海科技大學(xue)(xue))、130多個國(guo)(guo)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zhong)心、270多個野外(wai)觀測臺站,承擔20余(yu)項國(guo)(guo)家重大科技基(ji)礎設施(shi)的(de)建設與運行。
據2018年9月16日中(zhong)國知網顯(xian)示,《中(zhong)國科學院院刊》共出版(ban)文獻4403篇。
據2018年9月(yue)16日萬方數據知識(shi)服務平臺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載文量為1842篇。
近年(nian)來,該刊推出(chu)的“思想產品”得到(dao)中科(ke)院領(ling)(ling)導的認(ren)可和科(ke)技界(jie)的好評,受到(dao)多位國家領(ling)(ling)導和相關(guan)決策層的批示和關(guan)注,同時有越(yue)來越(yue)多的中國國內外知名(ming)戰(zhan)略科(ke)學家進入作者群。
每年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zhai)》等重要報(bao)刊轉載,與相關期刊共同承擔的“中國(guo)科學十大進展”成(cheng)果(guo)推薦工作得到科技界(jie)認可。
《中(zhong)國科(ke)(ke)學(xue)(xue)院(yuan)院(yuan)刊》中(zhong)國科(ke)(ke)學(xue)(xue)引(yin)文(wen)(wen)數(shu)(shu)據庫(ku)(CSCD)、中(zhong)國科(ke)(ke)技(ji)論文(wen)(wen)統計源期刊核心(xin)庫(ku)(CSTPCD)、人文(wen)(wen)社會科(ke)(ke)學(xue)(xue)引(yin)文(wen)(wen)數(shu)(shu)據庫(ku)(CHSSCD)、北京(jing)大學(xue)(xue)《中(zhong)文(wen)(wen)核心(xin)期刊要目(mu)總覽(lan)》、JST日本科(ke)(ke)學(xue)(xue)技(ji)術振興機構數(shu)(shu)據庫(ku)等收(shou)錄。
據2018年9月16日(ri)中國(guo)知網顯示,《中國(guo)科學院院刊》總(zong)被下載(zai)1095529次(ci)、總(zong)被引(yin)27664次(ci)、(2017版)復合影響(xiang)因子為1.560、(2017版)綜(zong)合影響(xiang)因子為1.026。
據2018年(nian)9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zhong)國科(ke)學(xue)院院刊(kan)》被引量(liang)為(wei)13783次,下(xia)載量(liang)為(wei)62563次;據2015年(nian)中(zhong)國期刊(kan)引證報告(擴刊(kan)版)數據顯示,《中(zhong)國科(ke)學(xue)院院刊(kan)》影響因子為(wei)1.62,在(zai)全部(bu)統計源(yuan)期刊(kan)(6194種)中(zhong)排第507名,在(zai)自然科(ke)學(xue)總論(73種)中(zhong)排第3名。
據2017年中國知網統計,近年來其(qi)期刊綜合(he)類影響因子在(zai)全國共430種綜合(he)類科技(ji)期刊中為(wei)前(qian)3名(ming),其(qi)“智庫(ku)”型傳媒的(de)權(quan)威性已得(de)到科技(ji)界和(he)社會的(de)認同(tong)。
2017年,獲(huo)得第三(san)屆(jie)“全(quan)國百強報刊”。
2018年,入選中宣部指導的(de)“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zhang)”。
圖(tu)中左側(ce)為中國科學院標(biao)識,期刊文字由書法字體組成,英文是(shi)該刊的英文名。
該刊重點刊登中國科(ke)(ke)學(xue)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shi)和科(ke)(ke)學(xue)家(jia)就中國科(ke)(ke)技及經濟社(she)會發展(zhan)的(de)(de)重大戰(zhan)略(lve)問題提出(chu)的(de)(de)研(yan)究報告,對重要前沿及交(jiao)叉(cha)學(xue)科(ke)(ke)的(de)(de)發展(zhan)現狀與(yu)趨勢進行評述。以科(ke)(ke)學(xue)家(jia)深厚的(de)(de)科(ke)(ke)學(xue)積累及高(gao)度的(de)(de)社(she)會責(ze)任(ren)感(gan),為國家(jia)宏觀戰(zhan)略(lve)決(jue)策提供科(ke)(ke)學(xue)支(zhi)撐(cheng),并更廣(guang)泛、更有效地向社(she)會和公眾傳播科(ke)(ke)學(xue)思(si)想和科(ke)(ke)學(xue)精神。
職稱 姓名
主編 白春禮
常務副主編 張濤(tao)
副(fu)主編(bian) 蒲慕明、李國杰、傅伯杰、郭華東、譚鐵牛、汪克強、楊柳春(chun)(執行)
注:表中(zhong)(zhong)為(wei)2018年9月《中(zhong)(zhong)國科學院(yuan)院(yuan)刊》編輯部官網顯(xian)示的信息
《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刊》是(shi)中(zhong)(zhong)科(ke)院(yuan)主管、主辦的(de)以戰略與決策研究為(wei)主的(de)智(zhi)庫類(lei)期刊,向(xiang)國內外公開發行,其定位(wei)為(wei)“國家科(ke)學(xue)思想庫核心媒體”,是(shi)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國家高(gao)端(duan)智(zhi)庫建設的(de)重點(dian)媒體平(ping)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