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uo)環境科(ke)學(xue)》是由中國(guo)科(ke)學(xue)技術(shu)協會主管,中國(guo)環境科(ke)學(xue)學(xue)會主辦的學(xue)報級綜(zong)合(he)性學(xue)術(shu)刊物。
據(ju)2010年12月《中(zhong)國環境(jing)科(ke)(ke)學(xue)》編(bian)(bian)輯部官網(wang)顯示,《中(zhong)國環境(jing)科(ke)(ke)學(xue)》第六屆編(bian)(bian)輯委員會擁(yong)有編(bian)(bian)委54人。
據2021年11月中(zhong)國知網顯(xian)示,《中(zhong)國環境科(ke)學》共出版(ban)文獻10141篇(pian)、總被(bei)下載(zai)(zai)3463191次、總被(bei)引197408次、(2020版(ban))復合影響(xiang)因子(zi)為(wei)2.707、(2020版(ban))綜合影響(xiang)因子(zi)為(wei)1.991。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官網顯(xian)示,《中(zhong)國環境科(ke)學》2015年影響(xiang)因子(zi)為(wei)2.17;載(zai)(zai)文量為(wei)5946篇(pian),被(bei)引量為(wei)94514次,下載(zai)(zai)量為(wei)260784次。
1981年,《中國環境科(ke)學(xue)》創刊,開(kai)本(ben)為16開(kai)。
1981年—1993年未收錄在中國知網。
據中國知(zhi)網收錄信息顯示,2007年01期開始由雙月(yue)刊(kan)改為(wei)月(yue)刊(kan)。
2008年1月,該刊啟(qi)用稿件(jian)遠(yuan)程處理系統(tong),同(tong)時開通網站。
2014年(nian),該刊成(cheng)為原(yuan)國家(jia)新聞出版廣(guang)電總(zong)局第一批(pi)認定學術期刊。
2015年12月,該(gai)刊微信公(gong)眾平(ping)臺開(kai)通。
報道內容
《中國(guo)(guo)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科學》主要報道中國(guo)(guo)重(zhong)大(da)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問題的(de)最新研究成(cheng)(cheng)果,包括(kuo)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物理(li)、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化學、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生態(tai)、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地學、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醫(yi)學、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工程、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法、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管理(li)、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規劃、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評價、監測與分析。兼顧基(ji)礎理(li)論研究與實用性成(cheng)(cheng)果,重(zhong)點報道國(guo)(guo)家自然科學基(ji)金資助項目(mu)(mu)、國(guo)(guo)家重(zhong)大(da)科技攻關項目(mu)(mu)以及(ji)中國(guo)(guo)各省部委的(de)重(zhong)點項目(mu)(mu)的(de)新成(cheng)(cheng)果。
《中(zhong)國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科學》設(she)化境(jing)(jing)與(yu)健康、噪聲污(wu)染(ran)(ran)控(kong)制(zhi)(zhi)、固體廢物(wu)(wu)、國內外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科技(ji)信(xin)息、土壤污(wu)染(ran)(ran)與(yu)控(kong)制(zhi)(zhi)、大氣污(wu)染(ran)(ran)與(yu)控(kong)制(zhi)(zhi)、總目錄、水污(wu)染(ran)(ran)與(yu)控(kong)制(zhi)(zhi)、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與(yu)健康、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影(ying)響評(ping)價與(yu)管理、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微生物(wu)(wu)、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毒(du)理、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毒(du)理與(yu)健康、環(huan)(huan)(huan)境(jing)(jing)生態、目次等欄目。
據2010年12月《中國環境科學(xue)》編(bian)(bian)(bian)輯部官(guan)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xue)》第六屆編(bian)(bian)(bian)輯委(wei)員(yuan)會(hui)擁有編(bian)(bian)(bian)委(wei)54人。
《中國環(huan)境科(ke)學》第六屆編(bian)輯(ji)委(wei)員會編(bian)委(wei)
馬(ma)中 孔海南 王文興(xing) 王曉(xiao)蓉 王樹義(yi) 王金南
仇榮亮 白郁華 寧平 孫鐵珩 湯鴻霄 湯博
任(ren)陣海(hai) 任(ren)文堂(tang) 任(ren)南琪 全燮 江研因 李毓湘
李(li)廣賀 李(li)少萌 劉永(yong)定 劉雙江 朱利中 朱坦
朱(zhu)建平 許(xu)振(zhen)成(cheng) 張懿 張陽 張時禹(yu) 何興舟
何品晶 孟偉 吳啟堂(tang) 吳德生(sheng) 陳家宜(yi) 陳同斌(bin)
陳建民 周宜開 洪(hong)鐘祥 胡洪(hong)營 趙(zhao)進才 趙(zhao)勇(yong)勝
趙建夫 郝吉明 郝芳華(hua) 駱(luo)永明 郭新彪 徐開欽(qin)
高寶玉 蔡道基 潘(pan)綱(gang) 潘(pan)家華 戴樹桂 魏復盛
據2021年11月中(zhong)國知網顯(xian)示,《中(zhong)國環境科學》共出(chu)版文獻10141篇。
據(ju)2018年4月(yue)萬方數據(ju)知識(shi)服務(wu)平(ping)臺官網顯示,《中國環境科學》載文量為(wei)5946篇。
據(ju)(ju)2021年(nian)(nian)11月(yue)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環境(jing)科(ke)學(xue)(xue)》被CA化學(xue)(xue)文摘(zhai)(美)(2020)、JST日本科(ke)學(xue)(xue)技術(shu)振興機構(gou)數據(ju)(ju)庫(日)(2018)、Pж(AJ)文摘(zhai)雜志(俄)(2020)、EI工程索引(美)(2020)、CSCD中國科(ke)學(xue)(xue)引文數據(ju)(ju)庫來源期(qi)刊(2021-2022年(nian)(nian)度)、北京(jing)大學(xue)(xue)《中文核(he)心(xin)期(qi)刊要目總覽》來源期(qi)刊(2020年(nian)(nian)版)等收(shou)錄。
2014年(nian)12月,根據(ju)中國科學技(ji)術信(xin)息研究所2014年(nian)發布的(de)《2013年(nian)度科技(ji)期刊引證報告(gao)(核心(xin)版(ban))》,《中國環境(jing)科學》核心(xin)影響因子1.458。
2015年10月,根(gen)據(ju)中國(guo)(guo)科學(xue)技(ji)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2015年版中國(guo)(guo)科技(ji)期刊引(yin)證報告(gao)(核(he)心版)》,《中國(guo)(guo)環境科學(xue)》2014年核(he)心影響因子1.595,在統計的2383種中國(guo)(guo)核(he)心科技(ji)期刊中排(pai)名60位。
2016年10月,根據中國科學(xue)技術信息研究(jiu)所發布(bu)的《2016年版(ban)(ban)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he)心版(ban)(ban))》,《中國環境科學(xue)》2015年核(he)心影響因(yin)子1.812,在統計的1985種中國核(he)心科技期刊中排名38位(wei)。
據2021年11月中國(guo)知(zhi)網顯示,《中國(guo)環(huan)境科學》共出版文獻10141篇、總被(bei)(bei)下(xia)載3463191次(ci)、總被(bei)(bei)引197408次(ci)、(2020版)復合影響(xiang)因子為2.707、(2020版)綜合影響(xiang)因子為1.991。
據(ju)2018年4月萬方(fang)數據(ju)知識服務平(ping)臺官網顯示(shi),《中(zhong)國環境科學》載(zai)文量(liang)為5946篇,被引量(liang)為94514次,下載(zai)量(liang)為260784次。2015年影響(xiang)因(yin)子為2.17,2015年影響(xiang)因(yin)子排名(ming)為全(quan)部(bu)統(tong)計源期刊(kan)(6735種(zhong))第(di)143名(ming);環境科學與安(an)全(quan)科學(77種(zhong))第(di)3名(ming)。
2004年(nian)(nian)第(di)2期刊登的(de)“青藏公路取土場高寒草(cao)原植被的(de)恢復進程”榮獲2005年(nian)(nian)第(di)三屆(jie)中(zhong)國科協優秀學術論(lun)文獎。
2006年(nian)第5期(qi)發表的(de)孫(sun)麗等(deng)人的(de)文章“沼(zhao)澤濕地N2O通量特征及N2O與CO2排放間的(de)關系”榮(rong)獲2007年(nian)中國科協頒發的(de)“第五屆中國科協期(qi)刊優秀學術論文獎”
2007年第(di)5期發(fa)表(biao)(biao)的(de)程書波等(deng)人(ren)的(de)文章“上海市地表(biao)(biao)灰塵中PAHs的(de)來源(yuan)辨析”榮(rong)獲2008年中國科協頒發(fa)的(de)“第(di)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二等(deng)獎”。
2007年第1期(qi)發(fa)(fa)表的(de)邵立明(ming)等人的(de)文章“生物反應器(qi)填埋場(chang)初期(qi)的(de)重金屬(shu)釋放行為”及(ji)2007年第2期(qi)發(fa)(fa)表的(de)羅(luo)專溪等人的(de)文章“三峽(xia)水(shui)庫支流(liu)回水(shui)河段氮磷負荷(he)與干(gan)流(liu)的(de)逆向影響”榮獲“第六(liu)屆(jie)中國科協期(qi)刊優(you)秀學術論(lun)文三等獎”。
2002年,獲得(de)國(guo)家(jia)期刊(kan)獎(jiang)提名(ming)獎(jiang)、中國(guo)科協優秀科技期刊(kan)一等(deng)獎(jiang)。
2004年,獲得國家期(qi)刊(kan)獎百種重點期(qi)刊(kan)。
2003年(nian)第(di)4期刊(kan)登(deng)的文(wen)章(zhang)“拉(la)薩市城區大氣和拉(la)魯濕地土壤中(zhong)的多環(huan)芳烴”榮獲(huo)2004年(nian)第(di)二屆中(zhong)國科協優秀學術論文(wen)獎(jiang)。
2007—2009年,2013—2014年連續獲(huo)得(de)中(zhong)國(guo)科協精品(pin)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
2015—2016年,入(ru)選中(zhong)國科(ke)協精品科(ke)技期刊(kan)工程項目TOP50。
2011、2013、2014年(nian),被(bei)中國科(ke)學技術信息研究所(suo)評為“精品科(ke)技期刊(kan)”.
2012年,被(bei)中國科學(xue)(xue)技術信息研(yan)究所評為“百(bai)種中國杰出學(xue)(xue)術期刊”。
《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環(huan)境(jing)科(ke)學(xue)》被評為“2012中(zhong)(zhong)(zhong)國(guo)最(zui)具國(guo)際影(ying)響力學(xue)術(shu)期(qi)刊(kan)”、“2013中(zhong)(zhong)(zhong)國(guo)最(zui)具國(guo)際影(ying)響力學(xue)術(shu)期(qi)刊(kan)、“2014中(zhong)(zhong)(zhong)國(guo)最(zui)具國(guo)際影(ying)響力學(xue)術(shu)期(qi)刊(kan)”;在(zai)武漢大(da)學(xue)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科(ke)學(xue)評價研究(jiu)中(zhong)(zhong)(zhong)心2015年發布的第四屆中(zhong)(zhong)(zhong)國(guo)學(xue)術(shu)期(qi)刊(kan)評價中(zhong)(zhong)(zhong)再次(ci)獲得“RCCSE中(zhong)(zhong)(zhong)國(guo)權威學(xue)術(shu)期(qi)刊(kan)(A+)”稱號。
緊(jin)密圍繞中國(guo)重(zhong)大的環境問題開展學術研究與討論(lun),包括環境自然科(ke)學基(ji)礎理(li)(li)論(lun)、環境戰略思想、環境管理(li)(li)的理(li)(li)論(lun)與方法、區域性(xing)環境污染(ran)綜合整治(zhi)等。
《中(zhong)國環境科學》第六屆(jie)編輯委員會領(ling)導
主編:王文興
副主編:魏復(fu)盛、郝吉明、孫鐵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