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東莞五大古橋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平津(jin)橋
平津橋位于東莞市南城文化廣場,始建年代不詳,在明朝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一次,乾隆三十一年進行過一次整繕,距今起碼有500年的歷史。這座紅石拱橋原址位于南城段頭圩村,當時正在建設的西三環路通過該地,南城區為了保護文物,便將此橋按原貌遷移到南城文化廣場。在遷移時,工匠們先將橋上的每塊石方做好標志,畫好圖紙,再在新址按圖紙原樣修復。
02
接龍(long)橋
接龍橋位于東莞市石龍鎮黃家山村,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改建成單孔紅砂巖拱橋,1982年重修成現狀,2012年公布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該橋總長23.4米,寬3.8米,橋拱跨度5.45米,橋拱由紅紗巖條石建筑,花崗巖條石砌筑橋基,橋墩前后設有分水尖。此橋對了解當時交通狀況、民眾生產生活以及研究當地橋梁建設具有一定價值。
03
孫杜(du)古橋(qiao)
孫杜古橋位于東莞市石龍鎮西湖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4年),以紀念解決澇旱之患支持建橋的廣東巡撫孫公、參藩杜公命名。清宣元年(1909年)重修,2004年被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全橋為花崗巖平梁橋,長約4.2米,寬約13米,橋面北側刻有“孫杜古橋”及重修時間,對東莞水利建設研究有一定價值。
04
東莞(guan)大汾古(gu)橋
大汾古橋,位于萬江區大汾村,有種德、青云、連步三橋,均為明代所建,其中種德橋是明嘉靖年間何應陽所建,青云橋是明萬歷中邑人何景瞻籌建。大汾古橋為紅沙巖石質拱橋,為適應水鄉潮汐水位差落較大的特點,扛橋較高,造形精巧,美觀秀麗,是罕見的明代小橋,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05
廣九鐵路石龍南(nan)橋
廣深鐵路石龍鐵路南橋原為廣深鐵路單線鐵路大橋,位于東莞市石龍鎮,是近現代的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廣深鐵路石龍鐵路南橋始建于1907年,由當時的英國鐵路公司建造,由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任鐵路橋顧問,1911年全部筑成通車,全長274.8米。廣九鐵路石龍南橋是當時大陸與香港聯系的唯一鐵路線,是供港物資的主要運輸通道,直到2007年廣深四線石龍南橋建成通車才退出歷史舞臺。廣深鐵路石龍鐵路南橋位列于國家級第七批文保名單,2011年被評為廣東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發現之一。

東莞(guan)古(gu)(gu)橋排行(xing)(xing)榜(bang),主要(yao)依據地(di)區(qu)的古(gu)(gu)橋進(jin)行(xing)(xing)選擇,通過對比(bi)古(gu)(gu)橋的歷史、知名度(du)、結構、長(chang)度(du)等條件,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xing)(xing)榜(bang)/榜(bang)單進(jin)行(xing)(xing)推薦(jian),希望對您想要(yao)了解廣東有哪些古(gu)(gu)橋能有所(suo)幫助,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huan)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zhi)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ce)用(yong)戶提供(gong)信息存(cun)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bian)輯上傳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jun)是(shi)注(zhu)冊(ce)用(yong)戶自主發(fa)布(bu)上傳,不代(dai)表本站觀點(dian),版(ban)權歸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qin)權、虛(xu)假(jia)信息、錯誤信息或任(ren)何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geng)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相關信息的知識(shi)產權歸(gui)網(wang)站方(fang)所有(you)(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pian)、圖(tu)表、著(zhu)作權、商(shang)標權、為(wei)用戶提供的商(shang)業信息等),非經(jing)許可(ke)不得抄(chao)襲或(huo)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97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0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96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454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