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廣州古城古鎮名單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愛游蛙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廣州市梯面紅山(shan)村景區
紅山村位于梯面鎮西部,距離鎮中心城區4公里,是廣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該村是鄉村游的特色村,建有觀光木長廊、木涼亭、灰塑、鼓樓等景點,每年以桃花、油菜花節接待各方來賓,促進了該村的鄉村游,帶活了村民經濟,提高了村民收入,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春天綻放的油菜花,夏季清澈透明而又涼爽的溪水,秋天的稻田,以及風景優美的荷塘,水車,鼓樓,桃花島,映襯著遠方郁郁蔥蔥的山巒,顯得格外動人,每個周末都有無數廣州市民前來欣賞紅山村的美景。
02
廣州市(shi)花(hua)都炭步鎮(zhen)塱頭古村景區(qu)
塱頭村現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書室、書院共有近30座,炮樓、門樓共3座。村內還有20多條古巷,以及歷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橋。它以古建筑品種多、保存建筑規模大以及文化內涵豐富而著稱,是迄今為止,廣東保存規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頭古村成為廣東省首批認定的27個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評為廣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塱頭村現保存了很多明清時代具有嶺南建筑風格的古屋,尤以鑊耳屋為代表,雅致且大方。古樹環村,塘水相擁,不僅環境優美,古屋保存完整,氣勢宏偉。
03
廣州龍潭村
位于廣州海珠區的東面,村里河涌交錯,是典型的珠三角水鄉,龍潭村的端午風俗已延續了上百年。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的嶺南古水鄉,也是一個擁有神秘傳說和豐富物產的村落。
04
廣州影村
位于從化良口鎮附近,南昆山腳下。影村三面環山,有自然的山野風光。一進村口就能領略古風古貌的強烈氣場感染。至今村里仍保留300余米長的古驛道,驛道兩旁部分保存完整的鋪面、馬店、客房等老房院清晰可見。
05
廣州洛(luo)場村
洛場村位于花山鎮的東部,機場高速花山出口,毗鄰廣州新國際機場,由花都大道、花山鎮華輝路、舊省道118線貫穿整條村,交通四通八達,環境優越。這里一共有47座民國碉樓,每一座都是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06
廣州(zhou)錢崗(gang)古村
錢崗是一條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村,比從化建縣的時間還早200年,故有“未有從化,先有錢崗”一說,其歷史悠久可見一斑。古村由于始建于宋代,別具韻味,又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布局較為隨意,四面朝向。古巷以鵝卵石鋪砌,現存的房屋絕大多數為明代所建。古村現已少人居住,巷子又多又深,迂回曲折,并且錯落復雜,但并不凌亂也不拼湊,相反是錯落有致的舊民居中夾雜著一兩座祠堂,零星的石井,給人一種追溯感。
07
廣州港頭村古村落
港頭村——位于花都區花東鎮東面,擁有600多年歷史,交通便利,風光優美,人杰地靈。港頭村原名“港洲村”,祖先根據地形地貌而得此名,古代時期曾建立貨運碼頭,興旺發達,名聲遠播,素有“東隅港頭”“西隅朗頭”之美稱。該村于2008年被花都區文物局定為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定為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擁有古建筑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包括文孫曾公祠”、“云門曾公祠”、“序五曾公祠”、“云門別墅”、“書室”、“八家祖屋拱日樓”、“福如樓”、“村前碼頭”等。港頭村曾有特色八景分別是“三水朝北、冬谷朝歌、睡獅聽鼓、犀牛望月、社壇獨釣、松滿歸綠鶴、雙坑隔社、南塘古寺“”等,但由于歷史原因,現已多數地方蕩然無存。
08
廣州東西境古村(cun)落
在小樓鎮,有一處被譽為“嶺南周莊”的美麗村落——東境村與西境村。不僅因為這里風景秀麗,堪比周莊,而且這里村民確實以周姓為主。兩條村以前實為一條村,供奉同一個祖先,后來因為宗族房親之間紛爭械斗,竟致村子一分為二,中間筑墻隔絕,老死不相往來。
09
增城(cheng)坑背(bei)古村
坑背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鎮坑背村(廣汕公路旁),建于明未清初,通面寬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積8225.12米。整體建筑分類 10 列 5 排,面向東北方向。房屋為硬山頂,碌灰筒瓦,鍋耳封火墻,施彩繪,面闊均三間,排、列之間縱橫青云巷。最右列為書房、花園前后各半的布局,中間列正中,建有“式谷毛氏祠”,作為整個建筑群核心大祠堂。左后角建有碉堡樓。碉堡樓長、寬均為 16 米,原五層 20 米高(現只剩 2 層),著層設有內隔墻、水井和糧倉,而二層多置較大槍眼,該碉堡樓防衛非常堅固,如遇敵情,全村人可同時登樓避險。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是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現還有些居民住在其中,高高的耳鍋屋頂,也正說明這個村里曾有過高官。
10
廣州大江埔(pu)古村
大江埔古村中建筑悉數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磚、木、石結構,懸山頂式。村中有幾處人文景觀,如清后期狀元林召棠手書“大江埔”村名,刻在入村門樓的匾額上及中西特色結合的庭園式建筑“春花秋月山房”,有《宣城家譜》傳世。村前五間祠敞臨著月牙開的大池塘,其后連接民居,祠堂、民居、書舍構成的村落成一棋盤式布局。五間祠堂皆砌成鑊耳山墻,三進三間,分別為能緣公祠、武馀公祠、懷山公祠、樂秋公祠和居賢公祠。能緣公祠在村的上首,號敦愛堂;武馀公祠在村下首,別號敦本堂,兩間祠堂的歷史最為悠久,祭祀創建大江埔村的兩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ce)用戶提供(gong)信息(xi)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shang)傳提供(gong)”的(de)文(wen)章(zhang)/文(wen)字(zi)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qin)權(quan)、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題,請(qing)及(ji)時聯(lian)系我(wo)們(men)(men),我(wo)們(men)(men)將(jiang)在第一時間刪除(chu)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xi)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包(bao)括但(dan)不限(xian)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息(xi)等),非(fei)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70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730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644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9513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