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式建筑風格的特點
1、羅馬柱(zhu),多力克(ke)柱(zhu)式、愛奧尼克(ke)柱(zhu)式、科(ke)林斯柱(zhu)式是希臘建筑的(de)基本柱(zhu)子樣式,也是歐式建筑及室內設計最顯著(zhu)的(de)特色。
2、陰角線,墻面和天(tian)花的交界線。
3、掛鏡線,固定在室內四周墻壁上部的水(shui)平木(mu)條,用來(lai)懸掛鏡框或畫幅等。
4、腰線(xian),建筑墻面上中部的水平橫線(xian),主要起裝(zhuang)飾作用(yong)。
5、壁爐,在室內靠墻砌(qi)的生火取暖的設備(bei)。由于歐洲地處(chu)北半球偏北,氣溫較為(wei)寒冷。這是歐式風格較為(wei)顯著的特色。如,中(zhong)國北方的炕,而南方沒有(you)。
6、拱形或尖肋(lei)拱頂,在(zai)歐式(shi)的巴洛(luo)克和哥(ge)特(te)風中較為常(chang)用。
7、梁(liang)托,梁(liang)與柱或墻(qiang)的(de)交(jiao)接(jie)出常用的(de)構(gou)件。
8、拱(gong)及拱(gong)券,門、門洞及窗經常會采用的形式。
9、頂部(bu)燈盤或者壁畫(hua),中(zhong)國也有頂部(bu)繪畫(hua)的習慣(guan),但(dan)是(shi)(shi)不同(tong)的是(shi)(shi),歐(ou)式風格中(zhong)的繪畫(hua)多以基(ji)督教內(nei)容(rong)。而中(zhong)國更多的是(shi)(shi)祥云(yun)及吉祥圖(tu)案,宗教色彩(cai)相對較低。
10、豐富的墻(qiang)面裝(zhuang)飾線條或(huo)護墻(qiang)板。
歐洲5大建筑風格
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xing)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一)羅馬式
這個得(de)感(gan)謝羅馬人對建(jian)筑(zhu)工程做出的巨大貢獻——發明了一種可以支撐大跨度建筑的混凝土,因此歐洲建筑從全是頂梁柱支撐的古希臘建筑進階到了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的羅馬式建筑。羅馬式建筑說白了就是在希臘建筑上加上個拱~
羅馬式建筑特點
1、都擁有(you)一(yi)個雄偉的拱形穹頂(ding)
2、墻厚、窗小、采光(guang)差
為了支撐穹頂(ding),因此(ci)建筑墻壁(bi)厚度(du)很大(da),窗(chuang)口較小(xiao),可想而知(zhi)室內空(kong)間(jian)采(cai)光會(hui)很差(cha),氛圍顯得更加神秘了。
代表建筑
羅馬-圣彼得(de)大教堂
羅(luo)馬(ma)-比薩大(da)教(jiao)堂
歐式風格建筑圖片——圣彼得大教堂
(二)哥特式
哥特式(shi)建(jian)筑起源于(yu)法國(guo),是由(you)羅馬式(shi)建(jian)筑發展而來的。“哥特”代表(biao)了“頹廢、血腥”,因此這倆字(zi)在當時(shi)社會(hui)是帶(dai)有(you)辱罵意味的。
然而,隨著哥(ge)特(te)式建筑以其(qi)高超(chao)的技術被后(hou)世所肯(ken)定,“哥特式”成了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藝術派別名詞。比如時裝周上夸張、冷酷的“哥特風設計”,鬼才導演Tim burton為首的暗(an)黑(hei)系“哥特風電影(ying)”,與現實背離、表達極端黑(hei)暗(an)的“哥特風搖滾”……
哥特式建筑特點
1、高(gao)高(gao)的(de)立柱以及尖尖的(de)塔(ta)頂
據說當時人們認(ren)為教(jiao)堂建(jian)得越(yue)高越(yue)能接近上帝,因此哥(ge)特式直接擯棄了羅馬、拜(bai)占庭式的大(da)圓頂,直接改用(yong)尖塔(ta)頂,讓建(jian)筑(zhu)沒(mei)有最高只有更高。
2、大(da)窗戶及繪有圣經故(gu)事的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的(de)(de)窗(chuang)戶幾乎承(cheng)擔了墻體的(de)(de)功能,并運用彩色(se)玻(bo)璃的(de)(de)工藝拼成一幅(fu)幅(fu)五顏六色(se)的(de)(de)宗教故(gu)事,幫助窮人和文盲通過圖像進行學(xue)習(xi)。
3、華麗的浮雕
哥特式華麗麗的精細雕塑(su)可以讓你(ni)站著欣(xin)賞(shang)好久,所以一建就(jiu)是好多年,比如(ru)耗時600多年的科隆大教堂,其他就(jiu)不一一舉例了。
4、輕盈(ying)
哥特式教(jiao)堂幾乎沒有墻體,主要依靠(kao)肋拱、飛扶壁和窗子承重。
代表建筑
科隆-科隆大教堂
巴塞(sai)羅那-圣家族大教堂
巴黎-巴黎圣母院
歐式風格建筑圖片——巴黎圣母院
(三)文藝復興式
文(wen)藝復興其實就是復興希臘(la)(la)、羅馬(ma)的古典文(wen)化,因此在建筑風(feng)格上也(ye)開始模仿希臘(la)(la)、羅馬(ma)的建筑風(feng)格,不(bu)用創新的感覺真好。
文藝復興式建筑特點
1、外表低調,內心(xin)奢(she)華(hua)
這(zhe)個時代的(de)建筑(zhu)師們開始拒(ju)絕哥特式的(de)尖細風格,尖拱(gong)、飛扶壁(bi)又回歸到了羅馬(ma)式的(de)圓拱(gong)、厚墻。但與羅馬(ma)式黑黝黝神秘的(de)內(nei)部空(kong)間不(bu)同(tong),文藝復(fu)興式在空(kong)間裝(zhuang)飾(shi)上講究色(se)彩強烈(lie)、富麗堂皇。
2、建筑講究左右(you)對稱
代表建筑
慕(mu)尼黑-圣彌(mi)額爾教堂
佛羅倫薩(sa)-圣母百花(hua)大教堂(tang)
歐式風格建筑圖片——圣母百花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
文藝復興(xing)為意大利宮廷帶(dai)來了財富與權(quan)勢,由此發(fa)展(zhan)而來的巴洛克式(shi)開(kai)始華麗、夸張、金光(guang)閃閃,總之看著就有錢(qian) !
巴洛克式建筑特點
1、大量使用(yong)裝飾(shi)品(pin)
鍍(du)金啊大理石啊石膏啊,怎么(me)扎眼怎么(me)來。
2、舍棄(qi)死板,追(zhui)求動態,常用曲面(mian)
巴洛克式(shi)建筑從里到(dao)(dao)外你很難看到(dao)(dao)規規矩(ju)(ju)矩(ju)(ju)的直角,線條多為曲線,平(ping)面多為復雜的幾何圖形。
3、巨(ju)大幅的天花板壁(bi)畫(hua)
不為別(bie)的,就(jiu)是為了顯得更加(jia)富麗堂皇!
代表建筑
羅(luo)馬-圣卡羅教堂
圣彼得堡-斯(si)莫爾尼修(xiu)道(dao)院(yuan)
西班牙圣地亞哥大教堂
歐式風格建筑圖片——圣地亞哥大教堂
(五)洛可可式
洛可可風格起(qi)源于法國,可以說是巴(ba)洛克式(shi)的(de)2.0版本,雖然(ran)同樣(yang)浮夸、有(you)錢(qian),但是洛可可式常采用明亮色彩、精致擺(bai)飾,呈現(xian)出(chu)一股小(xiao)女(nv)人的甜膩(ni)味(wei)道。
洛可可式建筑特點
1、自然形象(xiang)的裝飾元素
由法語Ro-caille演化而來的洛(luo)可(ke)可(ke)式風格,原(yuan)意是“一種貝(bei)殼狀圖案”,因此(ci)洛(luo)可(ke)可(ke)式常常會有凸起的貝(bei)殼形花(hua)(hua)紋以及一些花(hua)(hua)花(hua)(hua)草草的自然形象。
2、小女人般的配色(se)
洛可可式喜歡用(yong)嬌嫩的色(se)彩(cai),白色(se)、金(jin)色(se)、粉色(se)、嫩綠、淡(dan)黃(huang)色(se)……少女心滿滿。
3、整體風格(ge)優(you)雅、細膩、繁瑣(suo)
室內裝飾常用溫軟有質(zhi)感的(de)(de)木材(cai),取代了巴(ba)洛克式的(de)(de)大理石材(cai)質(zhi),還喜歡張掛綢(chou)緞的(de)(de)幔(man)帳(zhang)和水晶玻璃吊(diao)燈(deng)。
代表建筑
巴(ba)黎“蘇(su)比(bi)茲宅底”(內部的公主(zhu)大廳(ting))。
德國費斯(si)堡(Wurzburg)住宅(zhai)內(nei)的(de)“凱瑟大廳”。
丹麥王宮也是(shi)標(biao)準的洛(luo)可可式建筑。
歐式風格建筑圖片——丹麥王宮阿美琳堡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