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安徽天(tian)氣(qi)怎么樣 安徽氣(qi)候特(te)征 安徽自然資(zi)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于中國中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jiang)、淮河中下(xia)游,長江(jiang)三(san)角洲腹(fu)地,居中靠東、沿江(jiang)通海,東連(lian)江(jiang)蘇、浙江(jiang),西(xi)接湖北、河南,南鄰江(jiang)西(xi),北靠山(shan)東,東西(xi)寬約450公里(li),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mian)積1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jiang)、淮河、新(xin)安江(jiang)三大流域,長江(jiang)流經(jing)安徽境內約400公里,淮河流經省內約430公(gong)里,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公里。將(jiang)全省分為(wei)淮北平(ping)原、江淮丘陵、皖南(nan)山(shan)區(qu)三大(da)自(zi)然區(qu)域(yu)。境內(nei)巢湖(hu)是全國五大(da)淡水湖(hu)之一,面積8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yuan)、臺地(di)(崗(gang)地(di))、丘陵(ling)、山地(di)等類型齊全,可(ke)將(jiang)全省分成五個地(di)貌區。
淮河平原區,包括沿淮及淮北廣大地區,約占全省總面積26.6%,地勢(shi)坦蕩(dang),由(you)(you)西(xi)北微(wei)微(wei)向東南傾斜,由(you)(you)淮河及其支流沖(chong)積而成,又經黃(huang)河數度南徙(xi)奪淮,加積了(le)黃(huang)泛堆積物,海拔(ba)15~20米,僅東(dong)北部分布海拔100~300米的低山、丘陵。
江淮臺地丘陵區,位于淮河平原與沿江平原之間,約占全省總面積25%,由臺(tai)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組成,臺(tai)地分布(bu)該(gai)區中部(bu)(bu)和西部(bu)(bu),海拔50~80米(mi),大部為剝蝕(shi)堆積臺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該區東(dong)部,海拔100~300米,呈北(bei)東向(xiang)斷續展布,由片巖、千枚巖、玄(xuan)武巖、石灰巖等組成(cheng)(cheng)。江(jiang)淮臺地丘陵的核部,自東而西(xi)(xi)拱曲上(shang)升,地勢(shi)略高(gao),地面分(fen)別向(xiang)南北(bei)傾斜,與(yu)皖(wan)西(xi)(xi)山(shan)地共(gong)同構(gou)成(cheng)(cheng)長江(jiang)與(yu)淮河分(fen)水嶺(ling)。
皖西丘陵山地區,位于安徽省西部,與鄂、豫兩省接壤,約占全省總面積10%,為大別山脈的主體(ti),平均(jun)海拔500~1000米,1500米以上的(de)高峰多座(zuo),最高峰白馬峰1774米(mi),山體多為北(bei)西(xi)走向,為河谷深切,山間(jian)分布斷陷盆地(di),多呈橢圓狀(zhuang)。
沿江平原區,位于安徽省長江沿岸,約占全省總面積18.4%,屬(shu)長江中下(xia)游平(ping)原的(de)一(yi)部分(fen),平(ping)原地勢低平(ping),河網密布(bu),湖(hu)泊眾多,海拔10~60米,由西向東漸(jian)次(ci)降低。平原上分布成片(pian)的低山、丘陵,海拔(ba)300米左右,北東走向為(wei)主。長江安徽段河谷寬、狹相間,寬段有江心洲發(fa)育。
皖南丘陵山地位于安徽省南部,與浙、贛兩省毗連,約占全省總面積20%。由天目—白際山(shan)脈(mo)(mo)、黃山(shan)山(shan)脈(mo)(mo)和九華山(shan)脈(mo)(mo)組成,三大山(shan)脈(mo)(mo)之(zhi)間(jian)為(wei)(wei)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di)(di)(di),地(di)(di)(di)勢由山(shan)地(di)(di)(di)核(he)心向谷地(di)(di)(di)漸次下降,分別由中(zhong)山(shan)、低山(shan)、丘(qiu)陵、臺地(di)(di)(di)和平原組成層(ceng)狀(zhuang)地(di)(di)(di)貌格局。山(shan)地(di)(di)(di)多呈北東(dong)(dong)向和近(jin)東(dong)(dong)西向展布(bu),其中(zhong)最(zui)高峰為(wei)(wei)黃山(shan)山(shan)脈(mo)(mo)蓮花峰海(hai)拔1873米。山間(jian)大小(xiao)盆(pen)地鑲(xiang)嵌其間(jian),其中以休歙(徽州(zhou))盆(pen)地為最大。
氣候
安徽省(sheng)在(zai)氣(qi)候(hou)(hou)上(shang)屬暖溫(wen)帶(dai)與(yu)亞熱帶(dai)的過渡地區。在(zai)淮河以北屬暖溫(wen)帶(dai)半濕(shi)潤(run)季(ji)(ji)(ji)風氣(qi)候(hou)(hou),淮河以南屬亞熱濕(shi)潤(run)季(ji)(ji)(ji)風氣(qi)候(hou)(hou)。其主(zhu)要特(te)點是(shi):季(ji)(ji)(ji)風明顯(xian),四季(ji)(ji)(ji)分明,春暖多(duo)變,夏雨集中,秋高氣(qi)爽,冬季(ji)(ji)(ji)寒冷。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dai),隨季(ji)(ji)(ji)風的遞轉(zhuan),降水發生明顯(xian)季(ji)(ji)(ji)節變化,是(shi)季(ji)(ji)(ji)風氣(qi)候(hou)(hou)明顯(xian)的區域(yu)之一(yi)。
春秋兩季為由冬轉夏,和由夏轉冬的過渡時期。全年無霜期200~250天(tian),10℃活動積(ji)溫(wen)在4600~5300℃左(zuo)右(you)。年平均氣溫為(wei)14~17℃,1月(yue)平均氣溫(wen)零下1~4℃,7月平均氣(qi)溫(wen)28~29℃。全年(nian)平均(jun)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nan)多北少(shao),山區多、平原丘陵少(shao)的特點(dian),夏季(ji)降水豐(feng)沛(pei),占年降水量的40~60%。
水文
安徽水文既帶有強烈的季風氣候特征,又受地貌形態的嚴格制約。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8月(yue)或6~9月的徑流量(liang)占全(quan)年徑流量(liang)55~70%以上,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liang)的比值(zhi)差達14~22倍。徑(jing)流(liu)量(liang)的地區差異(yi)(yi)與(yu)降水量(liang)地區差異(yi)(yi)相一致,在皖(wan)西和皖(wan)南丘陵山區平均(jun)年徑(jing)流(liu)深600~1000毫米,淮北僅(jin)200毫米左右(you)。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屬長江、淮河流域。長江自江西省湖口進入安徽省境內至和縣烏江后流入江蘇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徽南部,在省境內416公(gong)里,屬長(chang)江下游,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個(ge),總面積為1750平(ping)方(fang)公里,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ge),湖(hu)(hu)泊主要(yao)分布于長江、淮河沿岸,湖(hu)(hu)泊面積為1250平(ping)方公(gong)里,占(zhan)全(quan)省湖泊總面積(ji)的72.1%。主(zhu)要有龍(long)感湖、黃湖、泊湖、陳瑤湖、菜子湖、白(bai)蕩湖、破罡湖、石(shi)塘(tang)湖、武昌湖、升金湖、巢(chao)湖、南(nan)漪(yi)湖和石(shi)臼湖等(deng)。其中巢(chao)湖面積390平(ping)方公里,為全(quan)省最大的湖(hu)泊,全(quan)國第(di)五大淡水湖(hu)。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為豐沛,占全省地下水總儲量的78%,尤(you)其淮河平(ping)原面積僅占全(quan)省總面積26.6%,而(er)地下水儲(chu)量(liang)(liang)占全省總(zong)儲(chu)量(liang)(liang)的55%,即73.89億(yi)噸/年。而皖西、皖南兩個丘陵(ling)山(shan)區和江淮之間(jian)臺地(di)丘陵(ling)區,面積(ji)約占全省總面積(ji)的55%,但(dan)地下水(shui)儲量僅(jin)占22%。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至2012年(nian),全省維管束植物3200多種,分屬205科,1006屬,約占(zhan)全國維管束植物科的60.3%、屬的31.7%、種的11.7%。其中蕨(jue)類植物34科、71屬、240種,種子植物171科、938屬。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ke)、17屬、21種,被子(zi)植物164科、921屬、2900余種,約占全國種子(zi)植物科的51.4%、屬(shu)的(de)31.8%、種的12.2%。特別在(zai)皖南丘(qiu)陵山區中保存了豐富(fu)的古老科、屬、種(zhong)孑遺植物。
動物資源
至2012年,全省野(ye)生動(dong)植物(wu)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高等(deng)植物(wu)4245種,占全國種數的(de)14.2%,其中國家一(yi)級(ji)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hu)植(zhi)物25種。脊(ji)椎動(dong)物44目121科742種,占全國種數(shu)的14.1% ,其(qi)中國家一級保護(hu)野生動物21種(zhong)、二級保護的70種,世界特有的(de)野生(sheng)動物揚子鱷和白鰭豚就產在安徽中(zhong)部的(de)長江流域。
礦產資源
安徽省礦產種類較全,截至2011年,全(quan)省已發(fa)現的礦(kuang)種為158種(含亞礦(kuang)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kuang)種126種(zhong)(zhong)(含普通建(jian)筑石(shi)料礦種(zhong)(zhong)),其中能源礦種(zhong)(zhong)6種(zhong),金屬(shu)礦種(zhong)22種(zhong),非(fei)金屬礦種(zhong)96種(zhong),水氣礦產2種。
土地資源
安徽全省耕地422萬公頃(qing),林地329萬公(gong)頃,水(shui)面105萬公頃。長江、淮河分別流(liu)經安徽416公里和430公(gong)里(li),平原、丘陵、山地(di)各占三(san)分之一。
水資源
安徽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fang)米。主要河流(liu)分屬長江、淮(huai)河、錢(qian)塘江三大水系,其(qi)中淮(huai)河水系6.69萬平方公里(包括(kuo)廢(fei)黃河470平方公里、復(fu)興河163平方(fang)公(gong)里),長(chang)江水系6.6萬(wan)平方公里,錢塘(tang)江水系(xi)65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