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高中文學常識知識匯總 高考必備文學常識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溫暖·生活家 上傳提供 2022-03-11 評論 發布 反饋 0
摘要:高中的語文不再拘泥于簡單的書面知識,更看重的是從小培養的理解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以及日積月累的文學常識。多了解一些文學常識對與我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還能從中得到很多的靈感和啟發。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文學常識知識,高考必備,趕緊收藏吧!

高考必備文學常識

(一)作者作品:

1、唐(tang)宋八大家:韓愈(yu)、柳宗元、歐陽修、蘇(su)洵、蘇(su)軾、蘇(su)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han)柳”的是韓(han)愈(yu)和柳宗(zong)元(yuan),他們是唐朝古文(wen)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fu)子三(san)詞客:蘇(su)(su)洵(老蘇(su)(su))、蘇(su)(su)軾(大蘇(su)(su))、蘇(su)(su)轍(小蘇(su)(su))。

4、豪放派詞(ci)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婉約派詞(ci)人:李清照(女詞(ci)人)

5、李杜(du):李白、杜(du)甫。小李杜(du):李商(shang)隱、杜(du)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de)偉大詩(shi)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yi)新詩(shi)體,開創了我國詩(shi)歌浪漫(man)主(zhu)義風格。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溫暖·生活家"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7、孔(kong)子名丘(qiu),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ru)家(jia)學(xue)派的創(chuang)始人,被(bei)稱為(wei)“孔(kong)圣人”,孟(meng)子被(bei)稱為(wei)“亞圣”,兩人并(bing)稱為(wei)“孔(kong)孟(meng)”。

8、蘇軾稱贊(zan)王維“詩(shi)中(zhong)有畫(hua),畫(hua)中(zhong)有詩(shi)。”

9、杜甫是(shi)唐代偉大的現(xian)實(shi)主(zhu)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hui)現(xian)實(shi),被稱為“詩史(shi)”,杜甫也因此(ci)被尊為“詩圣”,有著(zhu)名(ming)的“三吏(li)(li)”:《潼關(guan)吏(li)(li)》、《石壕(hao)吏(li)(li)》、《新安(an)吏(li)(li)》。“三別(bie)”:《新婚別(bie)》、《垂(chui)老別(bie)》、《無家(jia)別(bie)》。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shi)《史記》(又稱(cheng)《太史公書(shu)》),作者是(shi)漢朝的司馬遷(qian),魯迅(xun)稱(cheng)《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sao)》”,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shu),共130篇。

11、“四史(shi)(shi)”:《史(shi)(shi)記》、《漢書(shu)》、《后(hou)漢書(shu)》、《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shi)我國第一(yi)部優秀文言(yan)短篇小說(shuo)集,作者是(shi)清代(dai)著名小說(shuo)家蒲松(song)齡(ling)。“聊齋”是(shi)他(ta)的(de)書屋(wu)名,“志”是(shi)記(ji)敘,“異”是(shi)奇(qi)怪的(de)事(shi)情。

14、書法四(si)大家(jia):顏真卿(qing)、柳公權、歐(ou)陽詢(xun)、趙孟(meng)(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yao)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dao)家:莊子(zi)、列子(zi)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mao)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can)、王(wang)昌(chang)齡

18、唐宗(zong):唐太宗(zong)李(li)世民宋(song)祖(zu):宋(song)太祖(zu)趙匡(kuang)胤(yin)秦(qin)皇:秦(qin)始皇嬴(ying)政漢(han)武:漢(han)武帝(di)劉徹

19、我國第(di)一(yi)位田(tian)園詩(shi)人是東晉的陶(tao)(tao)淵明(ming)(陶(tao)(tao)潛),他“不為五斗(dou)米折腰”。

20、世界文學(xue)作品(pin)中(zhong)四大吝嗇(se)鬼:葛朗(lang)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a)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de)典型(xing):嚴監(jian)生。

(二)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shi)屈原。

最早的(de)田園詩人是東晉的(de)陶淵明。

最(zui)早的(de)(de)也(ye)是(shi)最(zui)杰出的(de)(de)邊塞詩人是(shi)盛唐的(de)(de)高適和岑(cen)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hao)放派詞人是(shi)北宋的蘇軾。

古代(dai)最(zui)杰出的(de)女詞人是南宋的(de)李清(qing)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nan)宋的辛棄疾(ji)。

古(gu)代最偉大的浪漫主(zhu)義詩(shi)人是唐(tang)代的李白。

古代(dai)最偉大的(de)現實主義詩人是唐(tang)代(dai)的(de)杜甫。

古(gu)代寫詩(shi)最多的(de)愛(ai)國詩(shi)人是南宋的(de)陸游。

古代(dai)最著名(ming)的長篇神(shen)話小說(shuo)是明代(dai)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zui)著名的(de)長篇歷史(shi)小說是明初羅貫(guan)中(zhong)的(de)《三國演義》。

古(gu)代最早(zao)寫農民起義(yi)的(de)長篇小說(shuo)是元(yuan)末明(ming)初(chu)施耐(nai)庵的(de)《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zhu)義長篇小(xiao)說(shuo)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meng)》。

古代(dai)最(zui)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dai)吳敬梓的《儒林(lin)外史》。

古(gu)代最杰出(chu)的文言短篇小說(shuo)集是清(qing)代蒲松齡的《聊齋(zhai)志異》。

古(gu)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shi)《論(lun)語》。

古(gu)代(dai)最早(zao)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ming)文是唐(tang)代劉禹(yu)錫的《陋(lou)室銘(ming)》。

現代最偉大(da)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杰出的長(chang)篇小說是茅(mao)盾的《子夜(ye)》。

現(xian)代(dai)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lu)迅(xun)的《吶喊》。

(三)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wang)勃、楊炯、盧照(zhao)鄰、駱(luo)賓王(wang)。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gu)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you)記》。

4、“四大民間傳(chuan)說”:《牛郎織女(nv)》、《梁山伯與祝英臺》、《孟(meng)姜女(nv)》、《白(bai)蛇(she)傳(chuan)》。

5、世界(jie)四大短篇小說巨(ju)匠:契訶夫、莫泊桑(sang)、馬克·吐溫、歐(ou)·亨利(li)。

6、蘇軾的散文(wen)代表北(bei)宋散文(wen)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bing)稱“蘇黃”。

7、馬(ma)致遠的(de)散曲代表作《天凈(jing)沙·秋(qiu)思(si)》,被譽為(wei)“秋(qiu)思(si)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shan)五次”創(chua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zhong)最偉大的(de)現實(shi)主義(yi)作品(pin)《紅(hong)樓夢》(又稱《石頭記(ji)》),它問(wen)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shou)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men)研究該(gai)書的(de)一門(men)學(xue)問(wen)——“紅(hong)學(xue)”,“紅(hong)學(xue)”現已成為世界文學(xue)研究中(zhong)的(de)重要課(ke)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ren),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ren)”。

臧(zang)克家因詩(shi)作多(duo)為農(nong)村題(ti)材,有(you)“泥土詩(shi)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yi)多譽為“時(shi)代的鼓手”(擂(lei)鼓詩人)。

10、歲寒(han)三友:松、竹、梅。

11、花(hua)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zhi):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tang)詩、宋詞、元曲(qu)、明(ming)清小說。

17、桂冠(guan)、鰲頭、榜首、問鼎(ding)、奪魁:第一。

18、三綱(gang)五(wu)常:“三綱(gang)”:父(fu)為子(zi)綱(gang)、君(jun)為臣綱(gang)、夫為妻(qi)綱(gang)。“五(wu)常”:仁、義、禮(li)、智、信。

19、“四(si)書(shu)”“五經(jing)”是儒家的主要(yao)經(jing)典:“四(si)書(shu)”即《論語》《孟子》《中(zhong)庸》《大學》。“五經(jing)”指(zhi)《詩》《書(shu)》《禮》《易》《春(chun)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五帝(di):黃帝(di)、顓頊、帝(di)嚳(ku)、唐堯(yao)、虞(yu)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wu)味(wei):酸(suan)、甜、苦、辣、咸。

23、五(wu)行:金(jin)、木、水、火、土。

24、“永字(zi)八法”是(shi)說“永”字(zi)具有:點、橫(heng)、豎、撇(pie)、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de)學校有庠、序(xu)、太學等名稱(cheng),明清(qing)時最(zui)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jiao)九流:“三教(jiao)”:儒(ru)教(jiao)、佛教(jiao)、道教(jiao)。“九流”:儒(ru)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zong)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dai)科舉(ju)考試(從隋代(dai)至明清):

(1)童(tong)(tong)生試(shi),也叫“童(tong)(tong)試(shi)”,應試(shi)者不分年齡大小(xiao)都(dou)稱(cheng)童(tong)(tong)生,合格(ge)后取得生員(秀(xiu)才、相公)資格(ge),這樣才能參加科(ke)舉考試(shi)。

(2)鄉試,明(ming)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xing)的一次(ci)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di)一名叫解(jiè)員。

(3)會(hui)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zai)京城舉行的一(yi)次考(kao)(kao)試,各省(sheng)的舉人(ren)及國子(zi)監監生皆可應考(kao)(kao),錄取三百名(ming)為(wei)貢士,第一(yi)名(ming)叫會(hui)元。

(4)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ji)別的考(kao)試,皇帝(di)在殿廷上,對會(hui)試錄(lu)取的貢士親自策問(wen),以(yi)定(ding)甲(jia)第(di)(di)。錄(lu)取分三(san)(san)甲(jia):一甲(jia)三(san)(san)名(ming)(ming)(ming),賜(si)“進(jin)士及(ji)第(di)(di)”的稱(cheng)(cheng)號(hao),第(di)(di)一名(ming)(ming)(ming)稱(cheng)(cheng)狀元(鼎元),第(di)(di)二名(ming)(ming)(ming)稱(cheng)(cheng)榜眼,第(di)(di)三(san)(san)名(ming)(ming)(ming)稱(cheng)(cheng)探花,合稱(cheng)(cheng)“三(san)(san)甲(jia)鼎”。二甲(jia)若(ruo)干名(ming)(ming)(ming),賜(si)“進(jin)士出身”的稱(cheng)(cheng)號(hao)。三(san)(san)甲(jia)若(ruo)干名(ming)(ming)(ming),賜(si)“同進(jin)士出身”的稱(cheng)(cheng)號(hao)。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yi)次(ci),地點府(fu)(州)縣(xian),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鄉試,時間三年(nian)一(yi)次(ci)(秋),地點省城,應(ying)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di)一(yi)名為解元

會試,時間三(san)年一次(ci)(春(chun)),地(di)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ju)人,獲取功名(貢士)第(di)一名為(wei)會元

殿(dian)試(shi),時間會試(shi)后同(tong)年4月(yue),地點宮殿(dian),應(ying)試(shi)者貢(gong)士(shi),獲取功(gong)名(ming)(進士(shi))前三名(ming)為狀(zhuang)元、榜(bang)眼、探花(hua)

正式的科(ke)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jia)(三元及(ji)第):解元——會元——狀(zhuang)元古代科舉考試。

(四)詩句與人:

1、三顧頻頻天(tian)下計(ji),兩朝開(kai)濟老臣(chen)心。——諸葛(ge)亮

2、出師(shi)未捷身先死,長使(shi)英(ying)雄淚滿(man)襟。——諸(zhu)葛亮

3、出(chu)師一表真名(ming)世,千載誰(shui)堪(kan)伯(bo)仲(zhong)間。——諸葛亮

4、已知天(tian)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chu)師。——諸(zhu)葛亮(liang)

5、剛(gang)正(zheng)不(bu)阿,留得(de)正(zheng)氣沖霄漢(han)。幽愁(chou)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si)馬(ma)遷

6、酌酒花間磨針石(shi)上(shang),倚劍(jian)天外掛弓扶桑(sang)。——李白

7、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jian)安骨(gu)。一(yi)身傲骨(gu),青蓮居(ju)士謫仙人。——李(li)白

8、翁(weng)去八百年(nian),醉鄉(xiang)猶在。山(shan)行六七(qi)里,亭影不(bu)孤(gu)。——歐陽修

9、鐵板銅琶(pa)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qu),美芹悲黍(shu)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0、世上蒼痍,詩(shi)中圣哲(zhe)。人(ren)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fu)

11、猶留正氣(qi)參天地,永剩(sheng)丹心(xin)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ju)潔白(bai)清忠(zhong),汩羅江上萬古(gu)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gui)眼底,萬家(jia)憂樂在心頭(tou)。——范仲(zhong)淹

14、大河百(bai)代,眾浪齊(qi)奔(ben)淘盡萬古(gu)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fang)競秀盛開一(yi)枝女兒花。——李清(qing)照

15、譯著尚未(wei)成書(shu),驚聞隕星(xing),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sheng)已經(jing)作(zuo)古,痛(tong)憶舊雨,文壇從此(ci)感彷徨。——魯迅

16、毛澤(ze)東稱朱(zhu)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de)人(ren)。”

17、列寧贊高爾基:“無(wu)產階(jie)級藝(yi)術(shu)的最杰出的代(dai)表(biao)。”

20、芭蕾舞的化身:烏(wu)蘭諾娃。

21、關漢卿被(bei)稱為:“東方的莎(sha)士比亞”。

(五)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wen)不甚(shen)深,言不甚(shen)俗。

②《紅樓(lou)夢》:字(zi)字(zi)看來皆是血,十(shi)年(nian)辛(xin)苦不尋常。(曹雪芹語(yu))

③《夢溪筆(bi)談(tan)》:中國(guo)科(ke)技史上(shang)的坐標。(英·李(li)約瑟)

④龍爭虎(hu)斗:《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zi):《資治通鑒》

⑥雋(jun)永的說(shuo)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yi)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六)人的稱謂:

1、稱字(zi):幼時(shi)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cheng)年(男20,女15)取字(zi)沈(shen)德鴻字(zi)雁冰,魯迅字(zi)豫才。

2、稱號(hao)(hao):一般(ban)只用(yong)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shu)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hao)(hao)青蓮居(ju)士(shi)(shi),白居(ju)易(yi)(yi)號(hao)(hao)香山居(ju)士(shi)(shi),李清照號(hao)(hao)易(yi)(yi)安居(ju)士(shi)(shi)。

3、稱(cheng)謚(shi)號(hao):古代王(wang)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si)后被追加(jia)的稱(cheng)號(hao),如(ru)范仲淹稱(cheng)文正,歐陽修稱(cheng)文忠。

4、稱籍貫:以人的出(chu)身(shen)地命名,如孟浩然(ran)稱孟襄(xiang)陽,柳宗元(yuan)又稱柳河東。

5、稱官(guan)名(ming)(ming):以(yi)人的官(guan)名(ming)(ming)來(lai)命(ming)名(ming)(ming),如(ru)杜甫(fu)稱杜工(gong)部。

6、稱官地(di):以(yi)人做官的(de)地(di)方來命名。如(ru)岑(cen)參:岑(cen)嘉州柳(liu)宗元稱柳(liu)柳(liu)州

7、古代帝(di)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si)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wu)等(deng))

(七)謙稱:

1、自稱:愚、敝(bi)、卑、臣、仆

2、帝王自(zi)稱(cheng):孤、寡、朕

3、古代官吏(li)自稱:下官、末官、小吏(li)

4、讀書人自稱(cheng):小生、晚生、晚學、不(bu)(bu)才、不(bu)(bu)肖

5、古人稱自(zi)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jia)(jia)或舍(she)(she):如家(jia)(jia)父(fu)、家(jia)(jia)母、家(jia)(jia)兄、舍(she)(she)弟、舍(she)(she)妹(mei)、舍(she)(she)侄

6、其他(ta)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lao)人自稱(cheng):老(lao)朽、老(lao)夫(fu)

女子自謙:妾

(八)敬稱:

1、對帝王:萬歲(sui)、圣(sheng)上、天子、圣(sheng)駕、陛下、大(da)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于對方或(huo)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ling):令(ling)尊(對(dui)方父(fu)親(qin))令(ling)堂(對(dui)方母親(qin))令(ling)兄(對(dui)方哥哥)令(ling)郎(對(dui)方兒(er)子(zi))令(ling)愛(對(dui)方女兒(er))

尊:用來稱(cheng)與對方有關的人(ren)和物。

尊上(shang)(對(dui)方父母(mu))尊公、尊君、尊府(對(dui)方父親)

尊堂(對方(fang)母親(qin))尊親(qin)(對方(fang)的親(qin)戚)尊命(對方(fang)的吩咐)尊意(對方(fang)的意思)

賢(xian):稱平輩或晚輩。

賢(xian)家(指對(dui)方(fang))賢(xian)郎(對(dui)方(fang)兒子)賢(xian)弟(di)(對(dui)方(fang)弟(di)弟(di))

仁:稱同(tong)輩友人中(zhong)長于(yu)自己的(de)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de)人為仁公。

4、稱(cheng)(cheng)(cheng)年老的人(ren)為丈,丈人(ren)。唐以后稱(cheng)(cheng)(cheng)岳(yue)父為丈人(ren),又稱(cheng)(cheng)(cheng)泰(tai)山(shan)。妻母為丈母,又稱(cheng)(cheng)(cheng)泰(tai)水。

5、稱(cheng)(cheng)謂前加“先”表(biao)已死(si),用于敬稱(cheng)(cheng)地位高的(de)人(ren)或年(nian)長(chang)的(de)人(ren)。

稱死去的父(fu)親:先(xian)考、先(xian)父(fu)。

稱死去的母(mu)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si)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qing)、愛卿(qing)。

7、對品格高尚、智慧(hui)超群的人(ren)用“圣”表敬稱(cheng),“孔子”為“圣人(ren)”,“孟子”為“亞圣”“杜甫(fu)”為“詩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wang),如“圣上”、“圣駕”。

(九)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mang)。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zhong)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jian)的稱謂(wei):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lan)之交(jiao):情誼契合,親(qin)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tong)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ma)之交(jiao):從(cong)小(xiao)一(yi)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yi)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peng)友(you)。

患(huan)難之交:在遇到(dao)磨難時結成(cheng)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sui)——八(ba)九歲(sui)。

總角:八九(jiu)歲——十三四歲。

豆(dou)蔻:十(shi)三四(si)歲——十(shi)五六歲(比(bi)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dou)蔻年華(hua)”。)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ming):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mao)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qian):調職、調動(dong)(dong),一般指升(sheng)官。左(zuo)遷(qian)則為(wei)降職調動(dong)(dong)。

2、謫:降職并遠調。

3、拜:授給官(guan)職。

4、授(shou):授(shou)予官(guan)職(zhi)。

5、擢:選拔,提(ti)拔。

6、除:免去(qu)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zhi)。

8、免:免除官職(zhi)。

9、黜:廢黜,貶退(tui),也(ye)用于(yu)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quan)。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供”的文(wen)章(zhang)/文(wen)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bu)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guan)點(dian),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xu)假信息、錯誤(wu)信息或任(ren)何(he)問(wen)題,請(qing)及時(shi)聯系(xi)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di)一時(shi)間(jian)(jian)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相關信(xin)息(xi)(xi)的(de)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suo)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shang)標(biao)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de)商(shang)業信(xin)息(xi)(xi)等),非經許(xu)可不(bu)得(de)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060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6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79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603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