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09月至1988年07月,就(jiu)讀于華西醫科大學(xue)(現四川大學(xue))藥學(xue)院,并獲(huo)得藥物化學(xue)碩士學(xue)位。
1988年07月至1992年12月,擔任武漢(han)化工(gong)學(xue)院(yuan)(現武漢(han)工(gong)程大學(xue))制藥(yao)系講師。
1993年01月至1995年12月,擔任武漢化工學院制藥系副教(jiao)授。
1995年08月至1996年01月,在美國華盛頓大(da)學(xue)(xue)化學(xue)(xue)系做訪問學(xue)(xue)者(zhe)。
1996年09月至1999年07月,就讀(du)于四川大學(xue)有機化(hua)學(xue)專業(ye),并獲得(de)化(hua)學(xue)博士學(xue)位。
1996年03月至1996年10月,在(zai)倫敦(dun)大學(xue)King's College London生物藥(yao)學(xue)系(xi)做訪問(wen)學(xue)者(zhe)。
1996年01月至1998年03月,擔任武(wu)漢化工學院制藥系教授。
1998年(nian),擔(dan)任復旦大學(xue)化學(xue)系教(jiao)授(shou)。
2015年(nian),當選為中國(guo)工程(cheng)院(yuan)院(yuan)士,隸屬于化(hua)工、冶金(jin)與材料工程(cheng)學部。
2017年(nian),擔任復(fu)旦大(da)學(xue)手性分子催化(hua)與合(he)成工程中心主任。
2020年,受聘為(wei)鄭州大學藥(yao)學院、藥(yao)物研究院院長。
1992年,獲化工(gong)(gong)部“全(quan)國化工(gong)(gong)先進工(gong)(gong)作者(zhe)”稱號。
1993年,獲湖北省有突出貢(gong)獻中青(qing)年專家(jia)稱號。
1994年(nian),獲“全(quan)國醫藥優秀教(jiao)師(shi)”稱號。
1995年,獲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2003年(nian),獲上(shang)海市科(ke)技進(jin)步一等獎和中(zhong)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qiao)獎。
2003年,獲得教(jiao)育部科技(ji)進步一等獎(jiang)。
2004年,獲中國藥(yao)學發(fa)展獎;杰出青年學者獎。
2004年(nian),獲上(shang)海市發明(ming)創(chuang)造專利一等獎。
2005年,獲上海市化(hua)學化(hua)工學會培育人才獎勵基金吳蘊初獎。
2006年,獲何梁何利(li)基金(jin)科學(xue)(xue)與技術進步(bu)獎(醫學(xue)(xue)藥學(xue)(xue)獎)。
2006年,獲上(shang)海市科(ke)技創新英才獎。
2006年,獲上(shang)海發明協會上(shang)海市發明家(jia)獎(jiang)。
2006年(nian),被評為(wei)上海市十大(da)職工(gong)創新(xin)英才。
2006年(nian),獲上海市發明家獎。
2006年,獲(huo)中國發明創業(ye)獎。
2009年,被(bei)評為(wei)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ying)”。
2010年,被評為(wei)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nian),獲中國化(hua)學會有(you)機(ji)化(hua)學委(wei)員會“有(you)機(ji)合成(cheng)創造獎”。
2015年,當選為中(zhong)國(guo)工程院(yuan)院(yua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