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畢(bi)業(ye)于(yu)北京大學(xue)技術(shu)物理系應用(yong)化學(xue)專(zhuan)業(ye);
199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li)研究(jiu)所(suo)碩士學位;
2003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da)學(xue)醫(yi)學(xue)院博(bo)士學(xue)位(wei),之后(hou)進入加利福(fu)尼亞(ya)大(da)學(xue)圣迭(die)戈分(fen)校醫(yi)學(xue)院進行(xing)博(bo)士后(hou)研究工作;
2004年,進入哈佛(fo)大(da)學(xue)醫學(xue)院進行博士后研究;
2005年,回國后(hou)進入北京生命(ming)科(ke)學(xue)研究(jiu)(jiu)所工作,先(xian)后(hou)擔任研究(jiu)(jiu)員、高級(ji)研究(jiu)(jiu)員、資深(shen)研究(jiu)(jiu)員,現任北京生命(ming)科(ke)學(xue)研究(jiu)(jiu)所學(xue)術副所長。
2007年,獲得鄒承魯基金(jin)杰出(chu)研究論文獎;
2008年(nian),獲得周光召(zhao)基(ji)金會杰出青年(nian)基(ji)礎科學獎(jiang);
2011年,獲得第五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jiu)獎;
2012年(nian),獲得美(mei)國霍華德·休斯醫(yi)學(xue)研究所國際青(qing)年(nian)科學(xue)家獎;
2012年,獲得德國微生物學會(hui)DGHM Award;
2012年(nian),獲得國(guo)家杰出青年(nian)科學基金資助;
2013年,作為首位大陸本(ben)土科學家獲得(de)國際蛋白質學會頒(ban)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jiang);
2013年,獲得國(guo)家(jia)有突(tu)出貢獻中青年專家(jia)榮(rong)譽稱(cheng)號;
2014年,獲得中國(guo)生(sheng)物(wu)化學與分子生(sheng)物(wu)學會首屆Promega生(sheng)物(wu)化學獎;
2014年,獲得第15屆吳階平(ping)-保羅楊森基礎醫學獎;
2014年,入選國家(jia)創新人(ren)才(cai)推進計劃(hua) ;
2015年,成為(wei)歐洲分(fen)子(zi)生物(wu)學組織(EMBO)外(wai)籍(ji)成員(yuan)(第(di)六(liu)位(wei)中國科學家);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xue)院生命科學(xue)和醫學(xue)學(xue)部(bu)院士;
2016年,入選第二(er)批國(guo)家“萬人計(ji)劃”領(ling)軍人才;
2016年,獲得(de)何梁何利(li)基金科學與技(ji)術進步獎;
2017年,獲得(de)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hui)杰出成就獎(jiang);
2019年(nian),獲得未來科學(xue)大獎“生命科學(xue)獎”;
2019年,獲得求是杰(jie)出科學家獎;
2019年(nian),獲得(de)談家楨生命科(ke)學成就獎;
2020年,獲得第二屆全(quan)國創新爭先獎狀;
2021年,獲得突出貢(gong)獻中關村獎(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