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nian)09月(yue)(yue)-1987年(nian)07月(yue)(yue),就讀于(yu)中國科學(xue)技(ji)術(shu)大學(xue)地(di)球與空間科學(xue)系空間物理專業,并(bing)獲得(de)學(xue)士學(xue)位。
1987年09月-1988年07月,就讀于中國(guo)科學(xue)技術大學(xue),并獲得碩士(shi)學(xue)位。
1988年09月(yue)-1989年06月(yue),就讀于(yu)上(shang)海外國語學院,進行法(fa)語培訓。
1989年(nian)07月(yue)-1990年(nian)08月(yue),就讀于法(fa)國巴黎第(di)七大學,并獲(huo)得碩(shuo)士學位(wei)。
1990年09月(yue)-1993年06月(yue),就讀于法國巴黎第七大學(xue)遙感物理專業,并獲得(de)博士學(xue)位。
1993年07月-1995年02月,在法國(guo)國(guo)家科研中心從(cong)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nian)03月-2000年(nian)01月,擔任中國(guo)科(ke)學技(ji)術大學副教授。
1997年(nian)05月-2001年(nian)02月,擔任中國科學技(ji)術大學地球和空間(jian)科學系副主任。
1998年09月(yue)-1999年02月(yue),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zhong)心(xin)訪(fang)問(wen)教授。
2000年01月-2016年12月,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shou)。
2001年02月-2002年01月,擔(dan)任中國(guo)科學(xue)(xue)技術大學(xue)(xue)地球和空(kong)間科學(xue)(xue)系副主任、兼(jian)黨總支副書記。
2002年01月-2003年11月,擔(dan)任中國科學(xue)技術(shu)大學(xue)地球(qiu)和空間科學(xue)學(xue)院常(chang)務副院長(chang)、兼(jian)黨(dang)總支(zhi)書記。
2003年11月-2004年06月,擔任中國科學(xue)技術大(da)學(xue)校長助理,兼(jian)中國科學(xue)技術大(da)學(xue)地球和空間科學(xue)學(xue)院(yuan)常務(wu)副院(yuan)長、黨總支書記(ji)。
2004年06月-2005年09月,擔任中(zhong)國科(ke)學(xue)(xue)技術大學(xue)(xue)校長助理,兼(jian)中(zhong)國科(ke)學(xue)(xue)技術大學(xue)(xue)地球和空間(jian)科(ke)學(xue)(xue)學(xue)(xue)院執(zhi)行院長。
2005年09月-2015年05月,擔任中國科學(xue)技術大學(xue)副(fu)校長、黨委常(chang)委。
201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jian)環境重點實驗(yan)室主(zhu)任。
2015年(nian)(nian)05月(yue)-2016年(nian)(nian)12月(yue),擔任(ren)中國科學(xue)技(ji)術(shu)大學(xue)黨委常務副書(shu)記(正局級)、副校長。
2016年12月(yue),擔任(ren)武漢(han)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wei)常委(wei),同年入選(xuan)“萬人計劃”科(ke)技創新領軍人才(cai)。
2017年(nian)04月(yue),擔任武漢(han)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同年(nian)11月(yue),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年(nian),獲得(de)中國科學(xue)技術大學(xue)郭沫若獎學(xue)金(中國科學(xue)技術大學(xue)學(xue)士最高榮譽(yu)獎項(xiang))。
2010年(nian),獲得(de)國家杰出青年(nian)科學基金資助。
2014年,獲得(de)軍隊(dui)科(ke)技進步一等獎(排(pai)名(ming)第(di)一)。
2016年,獲(huo)得安徽省自(zi)然(ran)科學獎(jiang)一(yi)等獎(jiang)(排名第(di)一(yi))。
2017年,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同年當選(xuan)為(wei)中國科學院(yuan)院(yua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