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庸,當(dang)代(dai)著名(ming)作(zuo)家(jia)(jia)、新(xin)聞學(xue)家(jia)(jia)、企業家(jia)(jia)、政(zheng)治評(ping)論家(jia)(jia)、社(she)會活動家(jia)(jia),《中華(hua)人(ren)(ren)民共和(he)(he)國香港特(te)別行政(zheng)區基本(ben)法(fa)》主(zhu)要起(qi)草(cao)人(ren)(ren)之(zhi)一、香港“大紫荊(jing)勛章(zhang)” 獲得者、華(hua)人(ren)(ren)作(zuo)家(jia)(jia)首富。金庸是(shi)新(xin)派武俠小(xiao)說(shuo)最杰(jie)出的(de)代(dai)表作(zuo)家(jia)(jia),被普(pu)遍譽為武俠小(xiao)說(shuo)史上(shang)前無古人(ren)(ren)后(hou)無來者的(de)“絕(jue)代(dai)宗師”和(he)(he)“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men)尊(zun)稱(cheng)其為“金大俠”或(huo)“查大俠”。與(yu)黃沾、蔡瀾、倪匡并(bing)稱(cheng)“香港四大才子”。
祖(zu)籍(ji)為(wei)(wei)江(jiang)西(xi)省婺源縣,1924年(nian)出(chu)生在浙江(jiang)海(hai)寧。查(cha)(cha)(cha)家為(wei)(wei)當(dang)地(di)名門(men)(men)望族,有“唐(tang)宋以來巨族,江(jiang)南有數人(ren)家”之譽。歷史(shi)上查(cha)(cha)(cha)家最(zui)鼎盛期為(wei)(wei)清康(kang)熙年(nian)間(jian),以查(cha)(cha)(cha)慎行為(wei)(wei)首叔(shu)侄七(qi)人(ren)同任翰林,有“一門(men)(men)七(qi)進士,叔(shu)侄兩翰林”之說。現代(dai)查(cha)(cha)(cha)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ren)物,南開大學教(jiao)授查(cha)(cha)(cha)良錚(穆旦)(四十(shi)年(nian)代(dai)九葉(xie)派代(dai)表(biao)詩人(ren),翻譯家),臺灣學術界風云人(ren)物、司法部長查(cha)(cha)(cha)良釗。徐志(zhi)摩是金(jin)庸(yong)的表(biao)兄。金(jin)庸(yong)祖(zu)父查(cha)(cha)(cha)滄珊是“丹陽教(jiao)案”的當(dang)事(shi)人(ren)。 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人物履歷
1937年,金庸考(kao)入衢州(zhou)一中,離開家鄉海(hai)寧。
1939年,15歲的金庸和(he)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chu)中的參考(kao)書(shu)《給投考(kao)初(chu)中者》,暢銷內地(di)。這(zhe)是(shi)此類書(shu)籍在(zai)中國第一次出版(ban),也是(shi)金庸出版(ban)的第一本書(shu)。
1941年(nian),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he)高中(zhong),那時(shi)他17歲,臨(lin)畢業時(shi)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游記》被(bei)開除。(另一說(shuo)是寫情書)
1944年,考入(ru)重慶(qing)國(guo)(guo)立(li)政治大(da)學(xue)外文(wen)系,因對國(guo)(guo)民黨職業學(xue)生不滿投(tou)訴被勒令退學(xue),一度進入(ru)中(zhong)央(yang)圖書館工作,后轉入(ru)蘇州(zhou)東(dong)(dong)吳大(da)學(xue)(今蘇州(zhou)大(da)學(xue))學(xue)習國(guo)(guo)際法。抗戰勝(sheng)利(li)后回(hui)杭(hang)州(zhou)進《東(dong)(dong)南(nan)日(ri)報(bao)》做記者。
1948年,在數千人參(can)加的考試中脫(tuo)穎而出,進入《大公報(bao)》,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guo)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bu)久《大公報(bao)》香港版(ban)復(fu)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da)公報》所(suo)屬《新晚(wan)報》創刊,金(jin)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xia)午(wu)茶(cha)座》欄目(mu),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sheng)(原名陳文(wen)統)一個(ge)辦公桌,寫過(guo)不少(shao)文(wen)藝小品(pin)和(he)影評(ping)(筆名姚馥(fu)蘭和(he)林歡)。姚馥(fu)蘭的(de)意思是英文(wen)的(de)Your friend.(你(ni)的(de)朋友)。
1955年(nian),開(kai)寫《書(shu)劍恩(en)仇錄》,在《大(da)公(gong)報》與梁羽(yu)生(sheng)、陳凡(百劍堂主)開(kai)設(she)《三劍樓(lou)隨(sui)筆》,成為(wei)專欄作家。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ying)公司,專(zhuan)職為編劇,寫過《絕(jue)代佳人》、《蘭花(hua)花(hua)》、《不(bu)要離開我》、《三戀》、《小鴿(ge)子姑(gu)娘》、《午夜(ye)琴(qin)聲》等劇本,合導(dao)過《有(you)女懷春》、《王老(lao)虎搶親》(所用筆名(ming)為林歡)。
建國(guo)不久,金庸為了(le)實現外(wai)交(jiao)家的(de)理想來(lai)到(dao)北(bei)京,但由(you)于(yu)種種原因而失望地(di)回到(dao)香港,從而開始(shi)了(le)武俠小說的(de)創作。
1959年(nian)離開長(chang)城電影公司(si),與(yu)中(zhong)學(xue)同學(xue)沈寶新合資創(chuang)辦《明(ming)(ming)報(bao)(bao)》,任(ren)(ren)主編(bian)兼社長(chang)歷35年(nian),期(qi)(qi)間(jian)又(you)創(chuang)辦《明(ming)(ming)報(bao)(bao)月刊》、《明(ming)(ming)報(bao)(bao)周刊》、新加坡《新明(ming)(ming)日報(bao)(bao)》及(ji)馬來西亞《新明(ming)(ming)日報(bao)(bao)》等。金庸任(ren)(ren)董事長(chang)期(qi)(qi)間(jian),《明(ming)(ming)報(bao)(bao)》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bao)(bao)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bao)(bao)》。其(qi)對(dui)中(zhong)國時(shi)局的預測和(he)分析,是其(qi)它報(bao)(bao)紙不能(neng)比擬的。《明(ming)(ming)報(bao)(bao)月刊》則(ze)是華(hua)人世(shi)界(jie)最文人化(hua)的刊物,其(qi)對(dui)大(da)中(zhong)華(hua)關(guan)懷,深受全(quan)世(shi)界(jie)華(hua)人好評。
從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xie)武(wu)俠小說15部(bu),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shi)修(xiu)訂工作。
1985年(nian),任香港(gang)基本(ben)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6年,被任命為基(ji)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zhi)體制”小(xiao)組(zu)港(gang)方負責(ze)人(ren)。
1989年,辭(ci)去基本法委員職(zhi)務,卸(xie)任《明報》社(she)長(chang)職(zhi)務。
1992年(nian),到英國牛津大(da)學當訪問學者(zhe)。
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ye)董事局主(zhu)席(xi)職務。
1999年至2005年,任(ren)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2009年6月(yue),金(jin)庸加入中(zhong)國(guo)作協(xie)。
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jin)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2011年,國立清(qing)華(hua)大學授予金庸名(ming)譽博士(shi)學位院士(shi)。
2014年3月10日是(shi)金(jin)庸的九十大壽(shou),于是(shi)各個(ge)領域紛紛為金(jin)庸先生慶(qing)生,有武俠迷手抄840萬字賀壽(shou)。
2015年,金庸(yong)授(shou)權北京市西(xi)城(cheng)區非遺(yi)保護中心,將(jiang)《鹿鼎記》改編為評書,由“連派(pai)評書”唯(wei)一(yi)繼承人(ren)連麗如及(ji)其(qi)弟子播講。
2016年3月,金庸(yong)過92歲(sui)壽辰,馬云(yun)帶領眾籌祝壽。 12月,當選中(zhong)國(guo)文學(xue)藝術界聯合會第十(shi)屆(jie)榮譽(yu)委員。
榮譽成就
英國政府(fu)O.B.E 勛銜(1981年(nian),褒揚(yang)其對(dui)新聞(wen)事(shi)業及(ji)小說寫作的貢獻)。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gang)(gang)大(da)學(xue)、香港(gang)(gang)理工大(da)學(xue)、香港(gang)(gang)公開大(da)學(xue)、加拿大(da)英屬哥倫比亞大(da)學(xue)名譽博士;東北(bei)師范(fan)大(da)(da)學(xue)(xue)(xue)、吉林大(da)(da)學(xue)(xue)(xue)、北(bei)京大(da)(da)學(xue)(xue)(xue)、日本(ben)創(chuang)價大(da)(da)學(xue)(xue)(xue)、香港(gang)大(da)(da)學(xue)(xue)(xue)、南開大(da)(da)學(xue)(xue)(xue)、浙江(jiang)大(da)(da)學(xue)(xue)(xue)、廣州(zhou)中山大(da)(da)學(xue)(xue)(xue)、四川(chuan)大(da)(da)學(xue)(xue)(xue)、華(hua)(hua)東師范(fan)大(da)(da)學(xue)(xue)(xue)、杭州(zhou)大(da)(da)學(xue)(xue)(xue)、蘇州(zhou)大(da)(da)學(xue)(xue)(xue)、國立清華(hua)(hua)大(da)(da)學(xue)(xue)(xue)等(deng)校名(ming)譽(yu)教授;浙(zhe)江(jiang)大學人文學院(yuan)名譽院(yuan)長。
1986年,香(xiang)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
1988年香港大學(xue)文(wen)(wen)學(xue)院中文(wen)(wen)系名譽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ya)大學Doctor of Letters。
1996年劍橋大學榮譽院(yuan)士(shi)等。
1998年,獲(huo)香(xiang)港(gang)市(shi)政局(ju)頒(ban)授“文(wen)學創作終身成就獎(jiang)”;獲(huo)香(xiang)港(gang)(及海外)文(wen)學藝(yi)術(shu)協會頒(ban)授“當代文(wen)豪金(jin)龍獎(jiang)”,同(tong)獲(huo)此獎(jiang)的還有(you)巴(ba)金(jin)和(he)冰(bing)心(xin)。
2000年,獲香港(gang)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nian),國(guo)際天(tian)文(wen)學會將一顆(ke)由北京天(tian)文(wen)臺發(fa)現的(de)編(bian)號10930的(de)小(xiao)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yue),位于澳(ao)門新馬路的文化(hua)會(hui)館(guan)開(kai)設金庸(yong)圖(tu)書館(guan),金庸(yong)親臨開(kai)幕并任榮譽顧問,館(guan)藏(zang)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yong)小說。
2005年,劍(jian)橋(qiao)大(da)學(xue)授予金(jin)庸榮譽文學(xue)博士(shi)名(ming)銜(xian),金(jin)庸隨即以81歲(sui)高(gao)齡赴(fu)劍(jian)橋(qiao)大(da)學(xue)攻(gong)讀歷(li)史學(xue)碩士(shi)、博士(shi)。
2006年,于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chu)唐皇(huang)位(wei)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8年9月,應劉中樹教授邀(yao)請,受聘成(cheng)為吉林大(da)學名譽教授。
2009年3月,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09年6月25日,中(zhong)國作協公布了2009年發展(zhan)會員408人名(ming)(ming)單。其中(zhong),著名(ming)(ming)武(wu)俠小說作家(jia)金庸等名(ming)(ming)列其中(zhong)。
人物生平
婚姻生(sheng)活
金庸一生結過(guo)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1947年,二人(ren)在杭州相識(shi)。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gang)(gang)前夕,正式(shi)求婚。后(hou)來(lai)杜治芬也(ye)去了香港(gang)(gang)。金庸(yong)的第二任(ren)妻(qi)子叫朱玫,是新聞(wen)記者,他(ta)們于1956年5月(yue)1日(ri)結(jie)婚。金庸(yong)草(cao)創(chuang)《明(ming)報》,獲得妻(qi)子支持,金庸(yong)與(yu)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 。金庸的(de)第三(san)任(ren)妻(qi)子叫林樂怡。1976年,金庸與(yu)朱玫感情破(po)裂,主(zhu)動提出離(li)婚,并娶年輕二十九年的(de)林樂怡為妻(qi)。
子女情況
金庸共有四個子(zi)女,兩(liang)男兩(liang)女。
長子 查傳俠(xia) 19歲(sui)為情自縊
次(ci)子 查傳倜 最(zui)像金(jin)庸
大女(nv)兒 查傳(chuan)詩(shi) 小龍(long)女原型
小女兒 查傳訥 從樹仁書院畢業
親屬(shu)名人(ren)
表兄:徐志摩
同宗(zong):穆旦(查良錚)
姑父:蔣百(bai)里
表姐:蔣英(錢(qian)學森的夫人(ren))
表外甥女(nv):瓊(qiong)瑤
逝世
2018年10月30日,明(ming)報(bao)創辦人、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cha)良(liang)鏞(筆名金庸)在香港去(qu)世,享年94歲。
主要作品
《書劍恩仇(chou)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雕英雄傳》 1957年(nian)—1959年(nian)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雕俠(xia)侶》 1959年(nian)—1961年(nian)
《飛狐外傳》 1960年(nian)—1961年(nian)
《白馬嘯西風》 1961年(nian),附在《雪山飛狐(hu)》之(zhi)后(hou)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dao)》 1961年,附在《雪山飛(fei)狐》之后的(de)中(zhong)篇小說
《連(lian)城訣》 1963年(nian),又(you)名(ming)《素(su)心(xin)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ding)記》 1969年(nian)—1972年(nian)
《越女劍》 1970年,附在(zai)《俠客行》之后的(de)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