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yue)23日,出生于浙(zhe)江省余(yu)姚縣橋頭鎮,在家鄉(xiang)讀(du)完(wan)小學。
1957年(nian)——1963年(nian),先(xian)后就(jiu)讀于上(shang)海(hai)新(xin)會中(zhong)學(xue)、晉元中(zhong)學(xue)、培進中(zhong)學(xue)至高(gao)中(zhong)畢(bi)業(ye)。
1963年,考入上海戲劇(ju)學院戲劇(ju)文學系,入學后(hou)以下鄉參加農業勞動為主。
1977年——1985年,投入(ru)重建(jian)當代文(wen)化的學(xue)(xue)術大潮,陸續出版了《世(shi)界戲(xi)劇學(xue)(xue)》、《中國(guo)戲(xi)劇史(shi)》、《觀(guan)眾(zhong)心理學(xue)(xue)》、《藝術創造學(xue)(xue)》、《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Theatre》等一(yi)系(xi)列學(xue)(xue)術著作(zuo),先后獲(huo)全(quan)國(guo)優秀教材一(yi)等獎、上海哲學(xue)(xue)社會科學(xue)(xue)著作(zuo)獎、全(quan)國(guo)戲(xi)劇理論著作(zuo)獎。
1985年2月(yue),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文(wen)科正教授。
1986年(nian)3月,被(bei)任(ren)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chang)、院長(chang)。與此同時,又(you)出任(ren)上海市咨詢策(ce)劃(hua)顧問、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chang)、上海市中文專(zhuan)業教(jiao)授(shou)評(ping)審組組長(chang)兼藝術專(zhuan)業教(jiao)授(shou)評(ping)審組組長(chang)。被(bei)授(shou)予“國家級突出貢獻(xian)專(zhuan)家”、“上海十大高教(jiao)精(jing)英”榮譽稱號。
1991年7月(yue),辭(ci)職后,孤(gu)身一人從西北高(gao)原(yuan)開始(shi),系(xi)統考察中國文(wen)(wen)化(hua)(hua)的(de)(de)(de)全(quan)部重要遺址。在考察沿途所寫的(de)(de)(de)“文(wen)(wen)化(hua)(hua)大(da)散文(wen)(wen)”《文(wen)(wen)化(hua)(hua)苦旅》、《山居(ju)筆(bi)記》等快(kuai)速風靡全(quan)球華(hua)文(wen)(wen)讀書界,被稱為“印刷量最大(da)的(de)(de)(de)現代華(hua)文(wen)(wen)文(wen)(wen)學書籍”。
1998年6月,在新加(jia)坡召(zhao)集(ji)規模盛大的(de)“跨世(shi)紀文化對話”而震動華文世(shi)界。余秋雨(yu)的(de)演講題目是《第四座橋》。
1999年(nian)開始,主持香(xiang)港(gang)鳳凰衛視(shi)對人(ren)類(lei)各大(da)文明(ming)遺址的歷史性考察,由此被日(ri)本《朝(chao)日(ri)新(xin)聞》選為(wei)“跨世紀(ji)十大(da)國際人(ren)物”。
2004年3月,參加聯(lian)合國開發計劃署(shu)《人類發展報告》的設(she)計、研討和審核。
2004年(nian)年(nian)底,被聯合國教科文(wen)組織、北京大(da)學(xue)、中華英才雜(za)志(zhi)等單位選為“中國十大(da)文(wen)化(hua)精英”、“中國文(wen)化(hua)傳播坐標(biao)人物”。
2005年4月(yue),應邀赴美國巡回演講。
2005年7月20日,在聯(lian)合國“世(shi)界文明大會”上發表主題演(yan)講《利(li)瑪竇的結論》。
2005年(nian)——2008年(nian),被(bei)香港浸(jin)會大學聘(pin)請為“健(jian)全人格教育奠(dian)基教授”,每年(nian)在香港工作時(shi)間不低(di)于半年(nian)。
2008年5月12日(ri),中國發生“汶川大地震”,第一(yi)時間趕到災區參加救(jiu)援,并(bing)不(bu)斷在現(xian)場對災區民(min)眾(zhong)、救(jiu)援人員發表演(yan)講。
2008年9月,上海市(shi)教育委(wei)員(yuan)會頒(ban)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gong)作(zuo)室(shi)”。上海市(shi)靜(jing)安區政府決定為“余秋雨大師工(gong)作(zuo)室(shi)”贈建辦(ban)公小樓。
2010年3月27日,獲澳門科技大學所頒(ban)“榮譽文學博士”稱號。
2010年(nian)4月30日,接受澳(ao)門科(ke)技大學(xue)(xue)(xue)任(ren)命,出任(ren)澳(ao)門科(ke)技大學(xue)(xue)(xue)人文藝術(shu)學(xue)(xue)(xue)院院長。宣布(bu)在任(ren)期間將每年(nian)五十萬元港元年(nian)薪全數捐獻,作為設計(ji)藝術(shu)學(xue)(xue)(xue)專業(ye)和(he)傳播學(xue)(xue)(xue)專業(ye)研究生的獎學(xue)(xue)(xue)金。
2012年10月12日(ri),中國藝術研究(jiu)院(yuan)在(zai)北京成立“秋雨書院(yuan)”,任院(yuan)長。
2013年10月18日下(xia)午,赴美國(guo)紐(niu)約聯合(he)國(guo)總(zong)部大廈演講《中華(hua)文(wen)化為何(he)長壽》。
2013年10月20日,在(zai)紐約大學演講《中國文脈簡述(shu)》。
2014年(nian)4月,《余秋雨學術六卷》出版發行(xing)。
2014年10月,《秋(qiu)雨合(he)集(ji)》二十(shi)二卷出版發行。
2015年3月,再(zai)度應邀在(zai)臺灣各大城(cheng)市進(jin)行“環島巡回演講”,自(zi)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到高(gao)雄市。
2016年9月9日,辭去人(ren)文藝(yi)術(shu)學(xue)院院長職務。被(bei)榮聘(pin)為(wei)澳門科技大學(xue)榮譽(yu)院長和特聘(pin)教授。
2017年8月(yue),《門孔(kong)》由湖南(nan)文藝出(chu)版社(she)出(chu)版。
2019年4月,《雨夜(ye)短文》由天(tian)地社(she)出版(ban)社(she)出版(ban)。
文學創作
《中國文脈》 《山河之書》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何謂文化》 《君子之道(dao)》 《吾家(jia)小史(shi)》 《冰河》?《泥步修行》 《空島》 ? ?《門孔(kong)》 《雨夜(ye)短文》
散文精選
《文化苦旅》 《山居筆記》 《霜(shuang)冷長河(he)》 ?《余秋雨散文》
學術著作
《北大授課》 ??《極端之美》 《世(shi)界戲劇學》 《中國戲劇史》 ??《藝(yi)術創造學》 《觀眾(zhong)心理(li)學(xue)》
經典譯寫
《重大碑書》 ??《遺跡題額》 《莊子譯寫》 《屈(qu)原譯寫》 ? ?《蘇軾譯(yi)寫》 ??《<心經>譯寫》 《捧墨贈友》
2014 ? ?全國美術(shu)書(shu)籍金牛(niu)杯(bei)金獎(書(shu)法集) ? ?(獲(huo)獎) ? ?
2010 ? ?臺灣桂冠文學家(jia)獎(jiang)(設立(li)至今幾十年只評(ping)出(chu)過五位(wei)) ? ?(獲獎(jiang)) ? ?
2006 ? ?全(quan)球數據測評(ping)系統推薦影響百(bai)年百(bai)位(wei)華人獎 ? ?(獲獎) ? ?
2002 ? ?馬來(lai)西亞(ya)最受歡迎華語(yu)作家獎 ? ?(獲獎) ? ?
2002 ? ?臺灣白金作(zuo)家獎(jiang) ? ?(獲獎(jiang)) ? ?
2001 ? ?香港電臺最受聽(ting)眾推薦獎 ? ?(獲獎) ? ?
1998 ? ?北京(jing)《中關村(cun)》“最受尊敬的知識分子”獎 ? ?(獲獎) ? ?
1997 ? ?臺灣讀書(shu)人最佳(jia)書(shu)獎(jiang) ? ?(獲獎(jiang)) ? ?
1995 ? ?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shu)獎 ? ?(獲獎) ? ?
1993 ? ?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jiang) ? ?(獲(huo)獎(jiang)) ? ?
1992 ? ?中國(guo)出版獎(jiang) ? ?(獲獎(jiang)) ? ?
1991 ? ?上海優秀文學藝術獎(jiang) ? ?(獲獎(jiang)) ? ?
1986 ? ?上(shang)海哲(zhe)學(xue)社會(hui)科學(xue)著作(zuo)獎 ? ?(獲獎) ? ?
1984 ? ?全國戲劇理論著(zhu)作獎(jiang) ? ?(獲獎(ji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