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畢業于浙(zhe)江(jiang)大學數學系并留校(xiao)任助(zhu)教;
1950年(nian)1月,兼任(ren)浙(zhe)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廳(ting)文化局科(ke)普(pu)科(ke)科(ke)長;
1951年6月(yue),當(dang)選為(wei)中國數學會(hui)杭州分(fen)會(hui)理事兼秘書,后(hou)因患肺結核,到北戴河療養,擔任中科院休養所管理員,同(tong)年回浙(zhe)江大學任教;
1956年5月(yue),被推選為(wei)上海市(shi)和(he)全國(guo)先進生產者,同(tong)年晉升(sheng)為(wei)副教授;
1959年(nian)6月,獲莫(mo)斯科大學(xue)物(wu)理-數學(xue)科學(xue)博士(shi)學(xue)位(wei);
1960年,晉升為教授(shou);
1962年(nian)8月,受聘(pin)擔任教育部高(gao)等學(xue)校(xiao)理科數學(xue)、力(li)學(xue)、天文學(xue)教材編審委員會(hui)委員,同年(nian)當選為中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shi);
1980年,當(dang)選中國科學院(yuan)學部委員(院(yuan)士);
1982年1月(yue),任(ren)復旦大學(xue)副校(xiao)長(chang);
1984年8月,任(ren)復(fu)旦大學第二屆學位評定委員會(hui)副主(zhu)任(ren)委員,兼(jian)任(ren)復(fu)旦大學研究生(sheng)院首(shou)任(ren)院長(chang);
1986年6月,辭去(qu)復旦(dan)大學(xue)副(fu)校長職務,受聘為國家(jia)自然科學(xue)基金委員(yuan)數學(xue)學(xue)科評審(shen)組成員(yuan),并任復旦(dan)大學(xue)數學(xue)研究所所長;
1988年2月,任中國(guo)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兼(jian)任中國(guo)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yuan)院(yuan)長;
1991年8月(yue),被(bei)國(guo)家(jia)科(ke)委聘為“非線性(xing)科(ke)學”項目首(shou)席科(ke)學家(jia);
1994年2月,當選莫(mo)斯科(ke)國際高等(deng)教育(yu)科(ke)學院院士,并任復(fu)旦大(da)學非線(xian)性科(ke)學研(yan)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zhu)任;
1999年8月,擔任(ren)溫州(zhou)大學(xue)校長,2006年離(li)開溫大時將140萬元薪資全部(bu)捐給(gei)了溫州(zhou)大學(xue),給(gei)貧寒學(xue)子設立的獎學(xue)金;
2012年6月,在上海因病逝世,享(xiang)年87歲。
1993年(nian),當選(xuan)“全國(guo)教育(yu)系統勞動模范”,并被授予(yu)人(ren)民教師獎章;
1995年,榮(rong)獲第二屆“華羅庚數學獎”;
1995年,榮獲何梁(liang)何利基金科學與技(ji)術進步獎(jiang);
1996年,榮獲第二(er)屆(jie)孺子牛(niu)金球獎(jiang)(杰出獎(jiang));
1999年(nian),當選(xuan)首(shou)屆復旦大學(xue)“研究生(sheng)心目中十大杰出教授”;
2002年(nian),獲2001年(nian)度“上(shang)海(hai)市科技功臣”稱(cheng)號(hao);
2005年,榮獲(huo)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yu)技術(shu)成就(jiu)獎;
2008年,獲第二(er)屆“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
2009年,當(dang)選新(xin)中國成立60周年上海杰出科技(ji)人(ren)物;
2010年,榮獲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0年(nian),榮獲(huo)第(di)五屆(jie)老教授“科教興國貢(gong)獻(xian)獎”;
2011年(nian),獲上海(hai)市優秀共(gong)產黨員稱號;
2012年,榮獲第二屆感(gan)動上海年度十大人(ren)物特(te)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