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 - 1965年,在長春(chun)地(di)質(zhi)學(xue)院(現吉林大學(xue))地(di)質(zhi)系地(di)球(qiu)化學(xue)專業就讀(du),并(bing)獲得學(xue)士學(xue)位。
1965年 - 1967年,在(zai)長春地質學(xue)院(yuan)(現吉林大學(xue))地質系巖石(shi)學(xue)專業就讀,并獲得碩士學(xue)位。
1967年(nian) - 1968年(nian),從(cong)長(chang)春(chun)地(di)質學院(現吉(ji)林大學)研究生畢業后留校工作,擔任助教。
1968年11月 - 1973年01月,分配到遼寧省營口地(di)質隊,擔任地(di)質技術員(yuan)。
1973年(nian)12月(yue) - 1978年(nian)10月(yue),調到吉林(lin)冶金地質(zhi)研(yan)究所,擔任(ren)室主任(ren)、助理工程(cheng)師(shi)。
1978年(nian) - 1982年(nian),在(zai)中國科學(xue)技術大學(xue)研究生院地質年(nian)代學(xue)專業就讀,并獲得碩(shuo)士(shi)學(xue)位(wei)。
1981年(nian)11月 - 1984年(nian)11月,擔任中國科(ke)學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2年(nian) - 1986年(nian),在中(zhong)國(guo)科(ke)學技(ji)術大學研究生(sheng)院暨中(zhong)國(guo)科(ke)學院地質研究所地層(ceng)古生(sheng)物專業(ye)就讀,并獲得博士學位。
1984年12月 - 1987年08月,擔(dan)任中國科(ke)學院新疆地理研究(jiu)所副研究(jiu)員(yuan)、助理研究(jiu)員(yuan)。
1987年(nian)11月 - 1991年(nian)01月,擔任(ren)中國科學院(yuan)地質研(yan)究(jiu)(jiu)所第(di)四紀研(yan)究(jiu)(jiu)室(shi)副研(yan)究(jiu)(jiu)員、室(shi)主任(ren)。
1991年(nian)(nian)01月 - 1995年(nian)(nian)10月,擔任中(zhong)國科(ke)學院地質研(yan)究(jiu)(jiu)所第四(si)紀(ji)研(yan)究(jiu)(jiu)室研(yan)究(jiu)(jiu)員、室主任。
1995年10月 - 1999年06月,擔任中國(guo)科(ke)學院地質研(yan)究(jiu)(jiu)所研(yan)究(jiu)(jiu)員(yuan)、所長(chang)。
1999年06月,擔任中國科學(xue)院地(di)質與地(di)球(qiu)物理所(suo)研(yan)究員、科學(xue)指(zhi)導委員會(hui)委員。
2003年(nian),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nian),受(shou)聘(pin)擔任(ren)河北地質大學特(te)聘(pin)教(jiao)授。
2022年,入選中國地(di)質學會首批榮譽會士。
1986年,榮(rong)獲(huo)首屆(jie)“侯德封獎”。
2001年,榮獲“全(quan)國優秀科(ke)技工作者”稱(cheng)號。
2003年,當(dang)選為中國(guo)科學院(yuan)院(yuan)士。
2016年(nian),榮獲“中國科普工作先進(jin)工作者”稱號。
1988年,項目《新疆第(di)一(yi)個放(fang)射性同位(wei)素(su)(十(shi)四C)實驗室建成及其應用》榮獲“新疆自治區(qu)科學技術進(jin)步獎四等獎”。
1991年,項(xiang)目《遙感(gan)技術在地質找礦中(zhong)的應用研究》榮獲“中(zhong)國科學院科技進步(bu)一等獎”。
1997年,項(xiang)目《中國南極考察科學(xue)研究》榮獲“國家海洋(yang)局(ju)科技(ji)進步特(te)等獎”。
1998年,項目《我國干(gan)旱半干(gan)旱區(qu)15萬(wan)年來環境演變的(de)動態過程和發展趨勢》榮獲“國家(jia)自然科(ke)學(xue)獎二等獎”、“中國科(ke)學(xue)院自然科(ke)學(xue)一等獎”。
1998年(nian),項目《中國南極考察(cha)科學研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