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nian),考入杭州大學(1998年(nian)并入浙江大學)化學系。
1986年,從杭州大學本科畢業(ye)后(hou)考入中國(guo)科學院上海有(you)機(ji)化(hua)學研究所就讀研究生,師從有(you)機(ji)化(hua)學家(jia)陸熙(xi)炎院士。
1988年,獲(huo)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yan)究所碩士學位。
199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yan)究(jiu)所博士學位。
1990年(nian)12月(yue) - 1992年(nian)06月(yue),擔任中國(guo)科(ke)學(xue)院(yuan)上海(hai)有機化學(xue)研究所助(zhu)理研究員。
1992年(nian)09月 - 1993年(nian)10月,在早(zao)瑞士蘇黎世聯(lian)邦理工大學從事博(bo)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10月 - 1997年03月,在美國普渡大(da)學跟隨根岸榮一(yi)教授從事博士(shi)后研究工作。
1995年,獲得(de)國家杰出青(qing)年科學(xue)基金資助。
1997年03月(yue),從美國(guo)回國(guo)后繼續(xu)在(zai)中國(guo)科學(xue)院上海有機化學(xue)研(yan)究所工作。
1997年03月 - 1997年09月,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yan)(yan)究所副研(yan)(yan)究員。
1997年起,中國科(ke)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yan)究所研(yan)究員。
1997年09月 - 2009年11月,擔(dan)任金屬有機化(hua)學(xue)國家(jia)重點實驗室(shi)主任。
2000年 - 2005年,擔任國(guo)家(jia)重點基礎研究(jiu)發展(zhan)計劃(hua)(973計劃(hua))“創造(zao)新物質的分子工程學”首席科(ke)學家(jia)。
2001年,獲(huo)得國家自(zi)然(ran)科學(xue)基金委員會(hui)創(chuang)新研究(jiu)群(qun)體科學(xue)基金資助。
2003年(nian)02月,入(ru)選教(jiao)(jiao)育部第(di)五批長江學(xue)者計(ji)劃特聘教(jiao)(jiao)授、上海有機所(suo)與浙(zhe)江大學(xue)共聘教(jiao)(jiao)授。
2005年,當選為(wei)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nian)10月(yue) - 2014年(nian)08月(yue),擔任華東師范(fan)大學(xue)化學(xue)系教(jiao)授(shou)、上海有機所特聘(pin)研究員及浙江大學(xue)求是特聘(pin)教(jiao)授(shou)。
2008年09月,擔任(ren)973計劃“惰性化學鍵的(de)選擇性激活、重(zhong)組及其(qi)控制”首席科學家(jia)。
2008年11月,當選(xuan)為第三世界(jie)科學院院士。
2009年11月(yue),擔任金屬有機化學(xue)國家(jia)重(zhong)點實驗室學(xue)術委員會主任。
2014年01月,出任(ren)浙(zhe)江大學理學部主任(ren)。
2014年09月(yue),擔任(ren)復旦大(da)學教授。
1999年,榮(rong)獲“國家自然科學二(er)等(deng)獎”。
2004年,項目《金屬參(can)與(yu)的聯(lian)烯化學中的選擇性(xing)調控》榮獲“上海市(shi)科技(ji)進步(bu)一等獎(jiang)”。
2006年(nian),項(xiang)目《金屬參與的聯烯化學中的選擇性調控》榮(rong)獲“國家自然科學獎(jiang)二等獎(jiang)”。
2010年,項目《基于炔烴和(he)聯烯的一些反應化學研究》榮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jiang)一等獎(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