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在用姓(xing)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xing)”,占全國戶(hu)籍人口總量的近85%。
1 | 王 | 2 | 李 | 3 | 張 | 4 | 劉 | 5 | 陳 | 6 | 楊 | 7 | 黃 | 8 | 趙 | 9 | 吳 | 10 | 周 |
11 | 徐 | 12 | 孫 | 13 | 馬 | 14 | 朱 | 15 | 胡 | 16 | 郭 | 17 | 何 | 18 | 林 | 19 | 高 | 20 | 羅 |
21 | 鄭 | 22 | 梁 | 23 | 謝 | 24 | 宋 | 25 | 唐 | 26 | 許 | 27 | 鄧 | 28 | 韓 | 29 | 馮 | 30 | 曹 |
31 | 彭 | 32 | 曾 | 33 | 肖 | 34 | 田 | 35 | 董 | 36 | 潘 | 37 | 袁 | 38 | 蔡 | 39 | 蔣 | 40 | 余 |
41 | 于 | 42 | 杜 | 43 | 葉 | 44 | 程 | 45 | 魏 | 46 | 蘇 | 47 | 呂 | 48 | 丁 | 49 | 任 | 50 | 盧 |
51 | 姚 | 52 | 沈 | 53 | 鐘 | 54 | 姜 | 55 | 崔 | 56 | 譚 | 57 | 陸 | 58 | 汪 | 59 | 范 | 60 | 廖 |
61 | 石 | 62 | 金 | 63 | 韋 | 64 | 賈 | 65 | 夏 | 66 | 付 | 67 | 方 | 68 | 鄒 | 69 | 熊 | 70 | 白 |
71 | 孟 | 72 | 秦 | 73 | 邱 | 74 | 侯 | 75 | 江 | 76 | 尹 | 77 | 薛 | 78 | 閆 | 79 | 雷 | 80 | 龍 |
81 | 黎 | 82 | 史 | 83 | 陶 | 84 | 賀 | 85 | 毛 | 86 | 段 | 87 | 郝 | 88 | 顧 | 89 | 龔 | 90 | 邵 |
91 | 覃 | 92 | 武 | 93 | 錢 | 94 | 喬 | 95 | 嚴 | 96 | 莫 | 97 | 孔 | 98 | 向 | 99 | 常 | 100 | 湯 |
王姓(xing)(xing)、李姓(xing)(xing)戶籍人(ren)口(kou)數量(liang)均超過1億。王、李、張、劉、陳(chen)5個姓(xing)(xing)氏戶籍人(ren)口(kou)數量(liang)占據頭五(wu)把“交椅”。“王”姓(xing)(xing)戶籍人(ren)口(kou)數量(liang)僅比“李”姓(xing)(xing)多61萬人(ren),“王”姓(xing)(xing)和(he)“李”姓(xing)(xing)第一(yi)大姓(xing)(xing)之(zhi)爭仍延續。排名(ming)第101位的“賴”姓(xing)(xing)與(yu)排名(ming)第100位的“湯(tang)”姓(xing)(xing)僅差(cha)4.3萬人(ren),未來躋身(shen)“百家姓(xing)(xing)”大有希望。
排名 | 姓氏 | 人數(億人〉 |
1 | 王 | 1.015 |
2 | 李 | 1.009 |
3 | 張 | 0.954 |
4 | 劉 | 0.721 |
5 | 陳 | 0.633 |
6 | 楊 | 0.462 |
7 | 黃 | 0.337 |
8 | 趙 | 0.286 |
9 | 吳 | 0.278 |
10 | 周 | 0.268 |
11 | 徐 | 0.202 |
12 | 孫 | 0.194 |
13 | 馬 | 0.191 |
14 | 朱 | 0.181 |
15 | 胡 | 0.165 |
16 | 郭 | 0.158 |
17 | 何 | 0.148 |
18 | 林 | 0.142 |
19 | 高 | 0.141 |
20 | 羅 | 0.14 |
21 | 鄭 | 0.128 |
22 | 梁 | o.110 |
23 | 謝 | 0.105 |
最近30年,在姓(xing)(xing)名中同時(shi)(shi)使用父姓(xing)(xing)和(he)母姓(xing)(xing)的(de)人(ren)數(shu)(shu)快速增長(chang)。1990年底,這一數(shu)(shu)據(ju)為11.8萬。2018年底,這一數(shu)(shu)據(ju)為110萬。同時(shi)(shi)使用父姓(xing)(xing)和(he)母姓(xing)(xing)時(shi)(shi),姓(xing)(xing)氏組合主要集中為常見的(de)“張、王、李、楊(yang)、劉、陳、周(zhou)”姓(xing)(xing)等(deng),人(ren)數(shu)(shu)排名前20的(de)主要有“張楊(yang)”“李楊(yang)”“劉楊(yang)”“王楊(yang)”“張李”等(deng)。
排名 | 包含的雙姓 | 人數(人) |
1 | 張楊 | 7160 |
2 | 李楊 | 5315 |
3 | 劉楊 | 4430 |
4 | 王楊 | 4025 |
5 | 張李 | 3057 |
6 | 王李 | 2984 |
7 | 劉李 | 2711 |
8 | 陳楊 | 2441 |
9 | 張陳 | 2416 |
10 | 王陳 | 2394 |
11 | 李陳 | 2290 |
12 | 陳李 | 2244 |
13 | 周楊 | 2199 |
14 | 張王 | 2119 |
15 | 李王 | 2058 |
16 | 楊李 | 1873 |
17 | 劉陳 | 1816 |
18 | 王張 | 1763 |
19 | 李張 | 1630 |
20 | 楊陳 | 1628 |
姓(xing)名用字,往往承載著父母對子女的美(mei)好期望,也具有鮮明(ming)的時(shi)代特色。2018年(nian),公(gong)安機關(guan)登記的新(xin)生兒(er)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gao)的50個字為“梓”“宇”“子”“涵”“澤”“雨”“佳”“浩(hao)”“欣(xin)”“軒”等(deng)。
推名 | 姓名用字 | 排名 | 姓名用字 |
1 | 梓 | 26 | 熙 |
2 | 宇 | 27 | 奕 |
3 | 子 | 28 | 然 |
4 | 涵 | 29 | 諾 |
5 | 澤 | 30 | 彤 |
6 | 雨 | 31 | 萱 |
7 | 佳 | 32 | 皓 |
8 | 浩 | 33 | 琪 |
9 | 欣 | 34 | 依 |
10 | 軒 | 35 | 悅 |
11 | 嘉 | 36 | 沐 |
12 | 思 | 37 | 藝 |
13 | 睿 | 38 | 馨 |
14 | 晨 | 39 | 雅 |
15 | 文 | 40 | 航 |
16 | 博 | 41 | 鑫 |
17 | 一 | 42 | 豪 |
18 | 俊 | 43 | 鈺 |
19 | 宸 | 44 | 夢 |
20 | 妍 | 45 | 陽 |
21 | 怡 | 46 | 家 |
22 | 銘 | 47 | 瑞 |
23 | 詩 | 48 | 桐 |
24 | 辰 | 49 | 樂 |
25 | 語 | 50 | 若 |
2018年進行戶籍登(deng)記的新生(sheng)兒姓名(ming),使用頻率(lv)最高的20個名(ming)字由高到低依(yi)次(ci)為:“梓(zi)涵(han)”“一諾(nuo)”“浩宇(yu)”“欣怡”“浩然(ran)”“詩涵(han)”“宇(yu)軒”“依(yi)諾(nuo)”“子(zi)涵(han)”“欣妍”“雨桐(tong)”“宇(yu)航(hang)”“梓(zi)萱”“宇(yu)澤”“可馨”“佳怡”“子(zi)萱”“梓(zi)豪(hao)”“子(zi)墨(mo)”“子(zi)軒”。
排名 | 名字 |
1 | 梓涵 |
2 | 一諾 |
3 | 浩宇 |
4 | 欣怡 |
5 | 浩然 |
6 | 詩涵 |
7 | 宇軒 |
8 | 依諾 |
9 | 子涵 |
10 | 欣妍 |
11 | 雨桐 |
12 | 宇航 |
13 | 梓萱 |
14 | 宇澤 |
15 | 可馨 |
16 | 佳怡 |
17 | 子萱 |
18 | 梓豪 |
19 | 子墨 |
20 | 子軒 |
2018年進行(xing)戶籍登記的男(nan)性新(xin)生兒姓名(ming),使用頻(pin)率最高的10個名(ming)字由高到低依次(ci)為:“浩宇(yu)”“浩然”“宇(yu)軒(xuan)”“宇(yu)航”“宇(yu)澤”“梓豪”“子(zi)軒(xuan)”“浩軒(xuan)”“宇(yu)辰”“子(zi)豪”。
排名 | 名字 |
1 | 浩宇 |
2 | 浩然 |
3 | 宇軒 |
4 | 宇航 |
5 | 宇澤 |
6 | 梓豪 |
7 | 子軒 |
8 | 浩軒 |
9 | 宇辰 |
10 | 子豪 |
2018年進行戶籍登記(ji)的女性(xing)新生兒(er)姓名,使用頻率(lv)最高的10個名字由高到低(di)依次為:“梓涵(han)”“一(yi)諾”“欣(xin)怡”“詩涵(han)”“依諾”“欣(xin)妍”“雨(yu)桐”“梓萱”“可馨(xin)”“佳怡”。
排名 | 名字 |
1 | 梓涵 |
2 | 一諾 |
3 | 欣怡 |
4 | 詩涵 |
5 | 依諾 |
6 | 欣妍 |
7 | 雨桐 |
8 | 梓萱 |
9 | 可馨 |
10 | 佳怡 |
人們遇見(jian)同(tong)(tong)姓(xing)的(de)人總愛(ai)說“五百年前是一(yi)家(jia)”,遇見(jian)同(tong)(tong)姓(xing)的(de)人我們總會油然而生(sheng)一(yi)種認同(tong)(tong)感(gan)和歸屬感(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