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國各(ge)省份政策不同,各(ge)省份的科學技(ji)術(shu)獎的獎項(xiang)設置(zhi)、申(shen)請(qing)條件、申(shen)請(qing)程序、獎勵辦法存在一定差異(yi),故此(ci)章節(jie)對(dui)科學技(ji)術(shu)獎的介紹以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ji)術(shu)獎為例(li)。
科學技術獎設5個(ge)獎種,分別(bie)為突出貢獻獎、自然(ran)科學獎、技術發明(ming)獎、科技進步(bu)獎、科技合(he)作獎。
科學技(ji)(ji)術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實行(xing)定標定額的評審(shen)制度。突出貢(gong)獻(xian)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授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人(ren)數(shu)不(bu)超(chao)過(guo)(guo)2名;自(zi)然科學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技(ji)(ji)術發明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科技(ji)(ji)進(jin)步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特(te)(te)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授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數(shu)量(liang)(liang)總數(shu)不(bu)超(chao)過(guo)(guo)3項(xiang)(xiang),一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授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數(shu)量(liang)(liang)不(bu)超(chao)過(guo)(guo)50項(xiang)(xiang),二(er)(er)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授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數(shu)量(liang)(liang)不(bu)超(chao)過(guo)(guo)125項(xiang)(xiang);科技(ji)(ji)合作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授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數(shu)量(liang)(liang)不(bu)超(chao)過(guo)(guo)5項(xiang)(xiang)。特(te)(te)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一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二(er)(er)等(deng)(deng)(deng)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的項(xiang)(xiang)目(mu)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勵人(ren)數(shu)依次(ci)不(bu)超(chao)過(guo)(guo)30人(ren)、15人(ren)、10人(ren),單位數(shu)依次(ci)不(bu)超(chao)過(guo)(guo)15個(ge)、10個(ge)、8個(ge),自(zi)然科學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技(ji)(ji)術發明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不(bu)獎(jiang)(jiang)(jiang)(jiang)(jiang)勵完成單位。
1.申報省(sheng)科(ke)學(xue)技術獎的(de)項目必須是在廣(guang)東(dong)省(sheng)轄區(qu)內研(yan)究開發、應用推廣(guang)的(de)科(ke)學(xue)技術成果;廣(guang)東(dong)省(sheng)為第(di)一完(wan)成單位(第(di)一完(wan)成人 ) 與國內外合作研(yan)究開發的(de)科(ke)學(xue)技術成果。
2.申報省(sheng)科學技術(shu)獎的科學技術(shu)成果應該擁有自主知(zhi)識(shi)產(chan)權,并采取(qu)了知(zhi)識(shi)產(chan)權保(bao)護措(cuo)施。
自然科學一等獎 |
序號 | 獎勵編號 | 項目名稱 | 獲獎單位 | 獲獎人 |
1 | 2021ZR-1-002 | 機構演變與變胞機理發現及其幾何形態變構理論與分岔調控機制 | 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東北大學 | 戴建生、康榮杰、王洪光、李樹軍、楊鋮浩 |
2 | 2021ZR-1-003 | 量子非定域性的研究 | 南開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 陳景靈、鄧東靈、任昌亮、許振朋 |
3 | 2021ZR-1-004 | 面向化工分離的納米限域結構構筑與性能 |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 仲崇立、黃宏亮、喬志華、王志、陽慶元、劉大歡 |
4 | 2021ZR-1-005 | 水系鋅電池材料與器件 | 南開大學 | 牛志強、陳軍、萬放、張燕、黃朔、趙慶、鐵志偉、戴熹、馬華 |
自然科學獎 |
項目名稱 | 候選人 | 候選單位 | 提名單位 |
新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 | 1.吳克琛; 2.杜少武; 3.馬祖駒; 4.馮亞南; 5.李巧紅 | 1.閩江學院; 2.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3.安徽工業大學 | 福州市科學技術局 |
譜系數排序遷移核學習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 1.謝瑩; 2.許榮斌; 3.楊耘 | 1.莆田學院 | 莆田市科學技術局 |
可積系統的三角曲線理論及解析解 | 1.吳麗華; 2.李紅敏; 3.李年華 | 1.華僑大學 |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 |
廣義度量空間與映射理論研究及在拓撲代數和傳感器最優布局的應用 | 1.林福財; 2.林壽; 3.惲自求 | 1.閩南師范大學; 2.寧德師范學院; 3.蘇州大學 | 漳州市科學技術局 |
特殊浸潤性功能膜層材料界面設計、調控機理及應用 | 1.賴躍坤; 2.遲力峰; 3.林昌健; 4.黃劍瑩; 5.張克勤 | 1.福州大學; 2.蘇州大學; 3.廈門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基于粒計算的復雜數據知識獲取方法 | 1.李進金; 2.馬周明; 3.陳錦坤; 4.林國平; 5.譚安輝 | 1.閩南師范大學; 2.浙江海洋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稀疏典型相關分析的快速算法及其應用 | 1.陳曉云; 2.彭拯; 3.鄧康康; 4.簡彩仁 | 1.福州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有機光電器件載流子輸運特性調控、機理及應用 | 1.蘇子生; 2.楊惠山; 3.初蓓; 4.吳志軍; 5.李文連 | 1.泉州師范學院; 2.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3.華僑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控制論中的矩陣方程高效求解理論與方法 | 1.柯藝芬; 2.馬昌鳳; 3.謝亞君 | 1.福建師范大學; 2.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熱力學亞穩態納米晶的形成機制與可控合成 | 1.謝兆雄; 2.匡勤; 3.林海昕; 4.蔣亞琪; 5.鄭蘭蓀 | 1.廈門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高熵合金“高塑基體+可控強化相”復合組織與性能研究 | 1.戴品強; 2.唐群華; 3.程虎; 4.常發; 5.王衛國 | 1.福建工程學院; 2.福州大學; 3.莆田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亞波長聚焦光場的多維度調控技術 | 1.蒲繼雄; 2.陳子陽; 3.林惠川; 4.田博; 5.黃惠玲 | 1.華僑大學; 2.閩南師范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軟物質體系自組裝現象的相關技術與理論發展 | 1.林友輝; 2.曹學正; 3.林昶旭 | 1.廈門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基于圖像的三維場景感知研究 | 1.許華榮; 2.董秋雷; 3.王曉棟; 4.方遒; 5.胡占義 | 1.廈門理工學院; 2.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福建省教育廳 |
自然科學一等獎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有完成人 | 所有完成單位 |
1 | 低成本二次電池關鍵電極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質研究 | 1杜菲,2高宇,3魏芷宣,4陳崗 | 1吉林大學 |
2 | 東北塊體基底屬性及晚古生代演化:成藏意義 | 1許文良,2裴福萍,3唐杰,4王楓,5張彥龍,6孟恩 | 1吉林大學 |
3 | 新型熒光碳點的合成與發光機理 | 1楊柏,2朱守俊,3張俊虎,4王海宇,5張愷 | 1吉林大學 |
4 | 領域驅動的網絡大數據分析理論與方法 | 1楊博,2黃晶,3陳賀昌,4裴紅斌,5劉大有 | 1吉林大學 |
5 | 高分子基因/藥物載體的構建及抗腫瘤治療研究 | 1田華雨,2陳學思,3陳杰,4徐彩娜,5郭兆培,6林琳 | 1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6 | 脅迫鍛煉與作物低溫抗性誘導 | 1李向楠,2王永軍,3姜東,4劉勝群,5朱先燦,6孫露瑩 | 1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吉林省農業科學院,3南京農業大學 |
(點擊地圖查看對應(ying)省市(shi)科(ke)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國家最(zui)高科(ke)(ke)學(xue)技(ji)(ji)術獎,于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wu)個國家科(ke)(ke)學(xue)技(ji)(ji)術獎中最(zui)高等級的獎項.本...
2021輕工業聯(lian)合會科(ke)技獎(jiang)(jiang)獲獎(jiang)(jiang)名單已經公布,獎(jiang)(jiang)項分為技術發明獎(jiang)(jiang)和科(ke)技進步獎(jiang)(jiang)兩大(da)類(lei)。涵蓋樂器(qi)...
為表彰在建筑裝飾行業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活動(dong)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
中國機(ji)(ji)械工(gong)業聯合會發布了“2021年度中國機(ji)(ji)械工(gong)業科(ke)學技術(shu)獎名單”。該名單旨在促進機(ji)(ji)械工(gong)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