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中國(從先秦到1840):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xing)健,君子(zi)以(yi)自(zi)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jiang)至。———《論語》
3:三(san)軍可奪帥(shuai)也(ye),匹夫不可奪志也(ye)。———《論(lun)語》
4:修(xiu)身、齊家(jia)、治(zhi)國(guo)、平天(tian)下。———《大學(xue)》
5:富貴(gui)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wei)武不能屈。———《孟子(zi)》
6:生(sheng)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man)漫(man)其修(xiu)遠(yuan)兮(xi),吾將上(shang)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wei)悔。———屈原《離騷》
10:不鳴(ming)則已,一鳴(ming)驚人。——《史記(ji)。滑稽(ji)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yan)雀(que)安知鴻鵠(hu)之志?———《史記。陳涉世(shi)家》
12:一(yi)屋不掃何以掃天下(xia)?———《后(hou)漢書。陳蕃傳》
13:有志者,事(shi)竟(jing)成。———《后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shi)為開。———《后(hou)漢書。廣陵思王(wang)荊(jing)傳(chuan)》
15:少壯(zhuang)不努力,老大徒(tu)傷悲。———《漢樂(le)府。長(chang)歌(ge)行(xing)》
三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zai)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shi)死忽如歸。———曹植《白(bai)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er)后已。———諸(zhu)葛亮《后出(chu)師表》
19:寧為玉碎,不(bu)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chuan)》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bu)(bu)足(zu)畏(wei),祖宗不(bu)(bu)足(zu)法,人言不(bu)(bu)足(zu)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杰(jie),死亦為鬼(gui)雄。———李(li)清(qing)照(zhao)《夏日絕(jue)句(ju)》
23:位卑未敢(gan)忘憂國。———陸游《病起(qi)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shui)無(wu)死(si),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yang)》
25:風聲(sheng)雨聲(sheng)讀書聲(sheng)聲(sheng)聲(sheng)入耳,家事(shi)國事(shi)天下事(shi)事(shi)事(shi)關心。———顧(gu)憲成(cheng)
26:明(ming)日(ri)復明(ming)日(ri),明(ming)日(ri)何其多(duo)?我生(sheng)待明(ming)日(ri),萬事成(cheng)蹉跎。———《明(ming)日(ri)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yan)武
28:千(qian)磨萬擊還堅勁,任爾(er)東(dong)西南北(bei)風。———鄭(zheng)板橋《竹石(shi)》
29:海(hai)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li)千仞,無(wu)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近現代中國(1840-1949)
30:師夷長(chang)技以制(zhi)夷
鴉片戰爭失(shi)敗后,以魏(wei)源為代(dai)表的(de)先進知識分子強調(diao)學(xue)習西方科學(xue)技(ji)術,反擊外來侵略(lve),這句話(hua)成為近(jin)代(dai)中國探索(suo)國家出路的(de)先聲。
31:習兵戰不如習商(shang)戰
19世(shi)紀60年代起,早期(qi)維新派鄭觀應等人提(ti)出,在硝煙彌漫的(de)戰場外,還有另外一種戰爭(zheng),即“商(shang)戰”,中國的(de)工商(shang)業者(zhe)自此以“富國”理想的(de)擔當者(zhe)步入歷(li)史。
32:變法自強
甲午戰爭(zheng)后,亡國(guo)(guo)滅種危機空(kong)前加劇。洋(yang)務派和維新(xin)派中很多(duo)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東漸中國(guo)(guo)的趨勢,于(yu)是提出(chu)該口號(hao)。
3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zhong)學(xue)(xue)為(wei)體,即堅持形而上的(de)中(zhong)國(guo)孔孟(meng)之(zhi)道;西(xi)學(xue)(xue)為(wei)用,就是采納(na)形而下的(de)西(xi)方科技(ji)之(zhi)器。這句(ju)口號為(wei)晚清社會(hui)傳播西(xi)方近(jin)代文明,推(tui)進(jin)洋務改革做出很(hen)大貢獻。
34:振興(xing)中華
孫中(zhong)山先生1894年在美國檀香山(shan)建立(li)“興中(zhong)會”時(shi)提出(chu)。
35:扶清滅洋
1898年(nian)10月,趙三多(duo)等人領導山東冠縣人民(min)(min)舉行反(fan)教會(hui)斗爭之時,其所用旗幟即(ji)標(biao)“扶清滅洋”,這反(fan)映出當時中國人民(min)(min)反(fan)對(dui)帝國主(zhu)義(yi)、挽救(jiu)民(min)(min)族危亡的強烈愿望。
36:驅除(chu)韃虜,恢復中華(hua),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1905年(nian)7月,中(zhong)國(guo)同盟(meng)會(hui)通過以孫中(zhong)山(shan)提(ti)出的(de)“驅除韃(da)虜,恢復中(zhong)華,建立民國(guo),平(ping)均地權”為政治(zhi)綱領。1906年(nian)孫中山(shan)首次(ci)將(jiang)其概括(kuo)為:民(min)族(zu)、民(min)權、民(min)生(sheng)三大主義。
37:打倒帝國主義
1922年(nian)五一(yi)節,中(zhong)(zhong)國(guo)勞動組合書記部(bu)召開第一(yi)次勞動大(da)會,大(da)會接受(shou)了(le)共(gong)產黨提出的“打倒(dao)帝國(guo)主義”的口(kou)號(hao),此口(kou)號(hao)成為中(zhong)(zhong)國(guo)近代史上(shang)最具影響力的口(kou)號(hao)之一(yi)。
38:勿忘國恥
1915年5月,袁 袁世凱承認(ren)了賣國的(de)“二(er)十一條”。全國各地(di)商(shang)民、學生及海外華僑紛紛集會(hui),宣(xuan)傳反日救(jiu)亡,號召“抵制日貨,勿忘國恥(chi)”。
39:擁護共(gong)和萬歲
來自1915年護(hu)(hu)國(guo)運動(dong)期間,昆明人(ren)民張貼(tie)的一(yi)條(tiao)旨(zhi)在反對復辟,擁(yong)護(hu)(hu)共和(he)的標語。
40:實業救國
產生于洋(yang)務運(yun)動時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he)五(wu)四(si)運(yun)動前后,是(shi)中(zhong)國近代史上主張(zhang)以興辦實業拯救中(zhong)國的社(she)會政治思想。
41:要擁護德?生(sheng)和賽先生(sheng)
1919年(nian)(nian),陳(chen)獨秀在(zai)《新青年(nian)(nian)》雜志上撰(zhuan)文(wen)提出(chu),“要(yao)擁護德先生(sheng)(sheng)又要(yao)擁護賽先生(sheng)(sheng),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wen)學”。而被稱為(wei)德先生(sheng)(sheng)和賽先生(sheng)(sheng)的即(ji)是(shi)近代中(zhong)國“民(min)主(zhu)”與“科學”兩大時代主(zhu)題。
42:提倡新文學,打倒舊文學
新(xin)文(wen)化運動開始后,《新(xin)青年》雜志提出提倡白話文(wen),打倒(dao)文(wen)言文(wen);提倡新(xin)文(wen)學,打倒(dao)舊(jiu)文(wen)學的口(kou)號。陳獨秀發表《文(wen)學革命論》一文(wen),號召將“封建文(wen)學”徹底打倒,提倡“寫實文(wen)學”等。
43:打倒孔家店(dian)
五四運(yun)動前(qian)夕(xi),吳(wu)虞在《新青年(nian)》雜志上(shang)連續發表《吃(chi)人與禮(li)教》等(deng)文章(zhang),喊出(chu)“打倒孔家店(dian)”的口(kou)號(hao),猛烈抨(peng)擊了(le)封建禮教和舊文化。
44:勞工神圣
1918年(nian)11月16日,蔡元(yuan)培作了《勞(lao)工神(shen)(shen)圣(sheng)》的(de)演說,鮮明提出要“認識(shi)勞(lao)工的(de)價值”,并喊出了“勞(lao)工神(shen)(shen)圣(sheng)”的(de)口號。
45:內除國(guo)賊,外(wai)抗強權
1919年5月4日,北(bei)京青年學生在天安(an)門集合舉行(xing)示威(wei)page~ant,高(gao)呼(hu)“外爭國(guo)權,內懲國(guo)賊(zei)”、“廢除(chu)二十一條(tiao)”、“拒(ju)絕在和(he)約上簽(qian)字”等口號。
46:與勞(lao)工階級(ji)打成一片
1919年(nian)初(chu),李大釗發出(chu)了“知識階級與勞(lao)工階級打成一片”的號召(zhao),五四以后,他進一步號召(zhao)青年(nian)知識分子投身到(dao)勞(lao)動人民中去(qu),通過“共(gong)同(tong)勞(lao)動”來改造中國和(he)改造自(zi)己。
47:為自由(you)而(er)戰,為爭人權而(er)戰
京漢鐵路總工會在1923年(nian)2月4日(ri)實行全路大罷工(gong),提出了此(ci)口號(hao)。
48:革(ge)命尚未成功(gong),同志仍需(xu)努(nu)力
1925年(nian)3月12日(ri),孫中山先(xian)生與(yu)世(shi)長辭。他(ta)在遺囑中說:“現在革命尚未成(cheng)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zhao)余所著《建(jian)國方略(lve)》、《建(jian)國大(da)綱(gang)》、《三民主義》及《第(di)一次全國代表(biao)大(da)會宣言》,繼(ji)續努力(li),以求貫徹。”
49:槍桿子中出政權
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ji)會議(yi),毛澤東在會上做了重要發言,指出黨今后“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de)的”,這是黨對(dui)革命認識的重大進步。
50:沒(mei)有調查,就沒(mei)有發言權
1928年春,毛(mao)澤(ze)東提出(chu)這句響(xiang)亮(liang)的口(kou)號,從思想上、工作方法(fa)上清除“左(zuo)傾”機會主義的影響(xiang)。
51:星星之火,可以燎(liao)原
1930年(nian)1月5日,毛澤東寫(xie)信批評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guan)思想。他引用(yong)一句老(lao)話:“星(xing)星(xing)之火(huo),可(ke)以燎(liao)原”。由此,這句話就成(cheng)了中國(guo)革命力量由弱到強,最終取得(de)徹底勝利的代(dai)表性表述(shu)。
52:停止內戰,一致對(dui)外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xuan)言》,號召各(ge)黨派、各(ge)界同胞(bao)、各(ge)軍隊“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li)去為抗日救國的神(shen)圣(sheng)事(shi)業而奮斗”。
53:有錢的出(chu)錢,有力的出(chu)力
中央在《八(ba)一宣(xuan)言(yan)》中號召全民族團結抗戰(zhan)“有錢的出錢,有力(li)的出力(li)”。
54:知識分(fen)子(zi)必須(xu)與工農(nong)群眾相結合
1939年(nian),毛(mao)澤(ze)東發表了“五(wu)四運(yun)動”二十(shi)周(zhou)年(nian)紀(ji)念文章,指出:“知識(shi)分(fen)子如果不和工(gong)農民眾相結(jie)合(he),則將一事無成。”后(hou)被(bei)概括為(wei)“知識(shi)分(fen)子必須與(yu)工(gong)農群(qun)眾相結(jie)合(he)”的(de)行動口號。
55:獨立自主,自力(li)更生
在抗日戰爭時期建(jian)立的(de)國共(gong)合作抗日統一(yi)戰線中,我黨多(duo)次(ci)強調自力更(geng)生(sheng)的(de)原則,后來這(zhe)句(ju)口(kou)號成為中國革命和(he)建(jian)設的(de)基本(ben)立足點(dian)。
56: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1939年2月2日,。中(zhong)央召(zhao)開(kai)生產(chan)動員大(da)會,毛(mao)澤東發出了(le)“自(zi)己動手,豐衣足(zu)食,自(zi)力更生,艱苦(ku)奮斗,克服困難”的(de)號召(zhao)。
57:為人民服務(wu)
1939年(nian)9月8日,毛(mao)澤(ze)東在為(wei)(wei)追悼張(zhang)思德(de)同志而(er)召(zhao)集的(de)會議上作了《為(wei)(wei)人民(min)服(fu)務(wu)(wu)》的(de)演講,號召(zhao)以張(zhang)思德(de)為(wei)(wei)榜樣,堅持人民(min)的(de)利益高于(yu)一切(qie),堅持為(wei)(wei)人民(min)服(fu)務(wu)(wu)。
58:堅持抗戰(zhan)到底———反對中途妥協
1940年,在抗戰(zhan)兩周年紀念對(dui)(dui)時局的宣(xuan)言中(zhong)(zhong),。中(zhong)(zhong)央提出“堅持(chi)抗戰(zhan)到(dao)底———反對(dui)(dui)中(zhong)(zhong)途妥協”等(deng)三大口號。
59:沒有(you)中(zhong)(zhong)國(guo)共(gong)產(chan)黨,就(jiu)沒有(you)新中(zhong)(zhong)國(guo)
1943年8月25日(ri),《解放日(ri)報(bao)》發表(biao)題為《沒有共產(chan)黨,就沒有中國》的社(she)論,后來這個(ge)口號(hao)被視(shi)作對(dui)新(xin)民(min)主主義(yi)革命真理性認識的高度概(gai)括,被用做(zuo)歌曲的名稱,唱(chang)遍全國,一(yi)直至今。
60:下定決(jue)心,不怕犧(xi)牲,排除(chu)萬難,去爭(zheng)取勝利
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在“七大”所做的閉幕詞中提出此口(kou)號。
61: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mie)敵人(ren)
1946年,全(quan)面(mian)內戰(zhan)開始(shi),國民(min)黨氣焰囂張,人(ren)民(min)解放(fang)軍軍事力量(liang)對比處于弱勢(shi)。毛澤(ze)東同志就戰(zhan)爭打法作了重要指(zhi)示:集中(zhong)優勢(shi)兵力,各個殲滅敵人(ren)。
62:一切(qie)反動(dong)派都是紙老虎
1946年(nian)8月,毛澤東(dong)在會見美國記(ji)者安(an)娜。路易斯。斯特朗時說(shuo):“一切反動派都是(shi)紙老(lao)虎。看(kan)起(qi)來(lai),反動派的樣子是(shi)可怕的,但是(shi)實際上(shang)并(bing)沒(mei)有什(shen)么了(le)不(bu)起(qi)的力量。”
63:打倒蔣介石,解放全(quan)中(zhong)國
1947年,人民解放軍實現了由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gong)的偉大(da)轉折,10月10日,發表(biao)了(le)《中(zhong)國人民解(jie)放軍宣言》,響(xiang)亮地提出了(le)“打倒蔣介石,解(jie)放全(quan)中(zhong)國”的(de)戰略(lve)口(kou)號。
64:將革命(ming)進(jin)行到底
1949年(nian)三大(da)戰役結(jie)束(shu)后,毛澤東在為(wei)新華社所寫(xie)的新年(nian)獻詞中發(fa)出了(le)“將(jiang)革命進行(xing)到底”的偉大(da)號召。
新中國(1949-2004)
65:中國(guo)人民站起(qi)來了
1949年(nian)9月21日,在政(zheng)治(zhi)協(xie)商會(hui)議(yi)第一屆全體會(hui)議(yi)上(shang),毛澤(ze)東發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lai)了》的開幕(mu)詞,從此,這句話成為表達中華民族(zu)獲得新(xin)生的自豪自信的話語。
66:中國人民(min)大團結萬歲
這是毛澤東1949年9月30日(ri)為(wei)中國(guo)人民政(zheng)治(zhi)協商(shang)會(hui)議起草(cao)的宣言標題。此口號在解放(fang)初期成為(wei)流行的口號之一。后來演變成“全國(guo)各民族人民大(da)團結萬歲(sui)!”
67:抗美援朝、保(bao)家衛(wei)國(guo)
1950年朝鮮(xian)(xian)戰(zhan)爭(zheng)爆發,黨中央提出了(le)這條(tiao)口(kou)號,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xian)(xian)戰(zhan)場,與朝鮮(xian)(xian)人民軍并肩(jian)作戰(zhan)。
68:發展體(ti)育運動、增強人民體(ti)質
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zhi)寫下這句題詞,為新中國(guo)體(ti)育事業(ye)指明(ming)了方向。
69:總路(lu)線(xian)是照耀我(wo)們各項工作的(de)燈塔
1953年12月,毛澤東(dong)在(zai)審(shen)定(ding)和(he)修改(gai)中宣部關于學(xue)習、宣傳過(guo)渡時(shi)期總路(lu)線的提綱時(shi)寫道,“這條總路(lu)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從此這句話風行一時(shi)。
70:向科(ke)學進軍
1956年(nian)1月(yue),在全國知(zhi)識分子問題會(hui)議上。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提出(chu)了此口號,提出(chu)了分步驟、分階段縮小與(yu)世(shi)界發達(da)國家先進科學技術(shu)水平(ping)的差距的思路。
71:百(bai)花齊(qi)放、百(bai)家(jia)爭鳴
1957年2月,由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會議上正式提(ti)出。
72:向(xiang)雷(lei)鋒(feng)同志學習
1962年8月(yue)15日雷鋒因公殉職。1963年初,他(ta)的優秀事(shi)跡被公開報道(dao)。3月5日,《人(ren)民日報(bao)》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ci)“向雷鋒同(tong)志學習(xi)”,從(cong)此影響(xiang)幾代(dai)人(ren)。
73:工業學大(da)慶
1963年底大慶(qing)油田(tian)開發(fa)成功(gong)。1964年2月5日,。中(zhong)央發(fa)出了“工業學大慶”的號(hao)召(zhao)。
74:有條件(jian)要(yao)上,沒(mei)有條件(jian)創造條件(jian)也要(yao)上
1963年,“鐵(tie)人”王進喜跳(tiao)下泥漿(jiang)池攪拌水泥的(de)形(xing)象成為那個時(shi)代的(de)光(guang)輝經典,他的(de)這句口號(hao)也傳遍全國。
75:農(nong)業(ye)學大寨
1964年(nian)2月10日,《人民日報》刊(kan)登(deng)了報道,介紹大(da)寨(zhai)發展農(nong)業的先進事跡(ji),后在毛澤東(dong)主席“農(nong)業學(xue)大(da)寨(zhai)”的號召(zhao)下,全國形成了“農(nong)業學(xue)大(da)寨(zhai)”的高潮。
76:不管白(bai)貓黑貓,會捉老(lao)鼠就(jiu)是好貓
1962年7月(yue)2日,在。中央書記處(chu)召(zhao)開的農業問題工作(zuo)會議上,鄧小(xiao)平引述這(zhe)句(ju)話來說明(ming),選取恢復農業的方法,需(xu)要實(shi)事(shi)求是,不要千篇一(yi)律。此后(hou)廣為流傳(chuan)。
77:尊重知識,尊重人才(cai)
1977年,鄧(deng)小平指出:一(yi)定要在黨(dang)內造成一(yi)種空氣:尊重知識(shi),尊重人才(cai)。從此這句話成為對新時期黨(dang)的(de)知識(shi)分子(zi)政策表(biao)(biao)述的(de)代表(biao)(biao)性(xing)口號。
78:實踐是檢驗(yan)真(zhen)理(li)的唯一標準
1978年5月11日《光(guang)明日報》發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wei)一(yi)(yi)標(biao)準》,理論(lun)上根本否(fou)定了“兩(liang)個凡(fan)是”。在(zai)全黨全國引起(qi)了強烈反(fan)響(xiang),一(yi)(yi)場關于真理標(biao)準問題的大討論(lun)迅(xun)速展開。
79:解(jie)放思想,實事求(qiu)是,團結一致向前看(kan)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zhong)央工(gong)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了以(yi)此句話(hua)為標(biao)題的講話(hua),把廣大干部、群(qun)眾從個(ge)人崇拜(bai)和教條主(zhu)義中(zhong)解脫出來,推動了改革(ge)開放和現代化建(jian)設。
80:時間就是金錢、效(xiao)率就是生命(ming)
1980年(nian),在改革開放口號(hao)(hao)的(de)號(hao)(hao)召(zhao)下,深(shen)圳蛇口工業區在建設過程中明確提出這句口號(hao)(hao),并沿(yan)用(yong)至今。
81:改革開(kai)放(fang)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de)(de)改革》的(de)(de)講話。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wu)院設立四個經濟特區。經過(guo)多年的 實踐“改革(ge)開放(fang)是強國之路”成為人們(men)的共識(shi)。
82:保(bao)證(zheng)國家(jia)的、留足集體(ti)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在(zai)農(nong)(nong)業(ye)改革中提出(chu)此(ci)口號(hao),使農(nong)(nong)民獲得生產和分配的(de)自主(zhu)權,把(ba)農(nong)(nong)民的(de)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受到農(nong)(nong)民的(de)普(pu)遍歡迎(ying)。
83:面(mian)(mian)向現(xian)代化,面(mian)(mian)向世界,面(mian)(mian)向未來
這句話(hua)是1983年10月1日,鄧小(xiao)平(ping)為(wei)北(bei)京(jing)景山學校(xiao)的(de)題詞,它(ta)為(wei)新時期中國教育體(ti)制的(de)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de)方向。
84:時間就(jiu)是金錢、效率(lv)就(jiu)是生命
1980年(nian),深圳(zhen)蛇口(kou)工業區在建設過程中(zhong)提出這句口(kou)號(hao)。
85:只生一個(ge)好
1980年(nian),中國正式開始(shi)倡導計劃生(sheng)(sheng)育(yu)國策,“只(zhi)生(sheng)(sheng)一(yi)個(ge)好”成為(wei)指導性口號。
86:五講(jiang)四美三(san)熱(re)愛
1981年(nian)2月25日,全國總工會等9個單位在《關于(yu)開(kai)(kai)展文明禮(li)(li)貌活動的(de)倡議》中提(ti)出開(kai)(kai)展“五講四美(mei)(mei)”活動。即講文明、講禮(li)(li)貌、講衛(wei)生、講秩序(xu)、講道德;心(xin)靈(ling)美(mei)(mei)、語言美(mei)(mei)、行為(wei)美(mei)(mei)、環境美(mei)(mei)。后加(jia)入熱愛祖國(guo)、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guo)共產黨。
87:學習張海迪(di),做有(you)(you)理想(xiang)、有(you)(you)道德(de)、有(you)(you)文化、有(you)(you)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號(hao)召青年(nian)學習(xi)(xi)張(zhang)海(hai)迪身殘志不殘,艱苦奮斗的(de)精(jing)神。鄧小平揮毫題詞:“學習(xi)(xi)張(zhang)海(hai)迪,做有(you)理(li)想、有(you)道德、有(you)文化、守紀律的(de)社會主義新人!”
88:讓(rang)一(yi)部(bu)分人先(xian)富(fu)來
鄧小平1986年8月(yue)在天津視察過程中提出:“我的一貫主張(zhang)是,讓一部分(fen)人、一部分(fen)地(di)區(qu)先富(fu)起(qi)來(lai),大(da)原則是共同富(fu)裕(yu)。”
89:貧窮不是社(she)會主(zhu)義
1987年4月26日,鄧(deng)小平在接(jie)見(jian)外賓時(shi)指出:“貧窮不(bu)是社(she)(she)會(hui)主(zhu)(zhu)義(yi)。我們堅持社(she)(she)會(hui)主(zhu)(zhu)義(yi),要建設對資(zi)本主(zhu)(zhu)義(yi)具有優越性的社(she)(she)會(hui)主(zhu)(zhu)義(yi),首先必須擺脫(tuo)貧窮。”
90:兩(liang)(liang)手抓,兩(liang)(liang)手都要硬
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敏銳地(di)發現(xian)改革開(kai)放過程中出現(xian)的(de)偏差,他在不同場合反復強(qiang)調:要(yao)一(yi)手(shou)抓物質文明,一(yi)手(shou)抓精神文明,做到兩手(shou)抓、兩手(shou)都要(yao)硬。
91:堅(jian)持四(si)項(xiang)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八十(shi)年代(dai)中期,自由(you)化趨勢有所抬頭。1986年12月30日,鄧小平指(zhi)出(chu),要旗幟鮮明地堅持(chi)四項基(ji)本(ben)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92:穩定壓倒一切(qie)
1989年2月(yue)26日,鄧小(xiao)平同志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明確指出:“沒(mei)有穩(wen)定的環境,什(shen)么都搞不成(cheng),已經取得的成(cheng)果也會失掉。”1990年12月(yue)24日,他強(qiang)調:“我(wo)不止一次講過,穩定壓倒一切。”
93:發(fa)展才(cai)是硬(ying)道理
1992年1月29日,南行途中的鄧(deng)小平(ping)視察時(shi)指(zhi)出:“我們的國(guo)家一定(ding)要(yao)發(fa)展,不發(fa)展就會受人欺負,發(fa)展才(cai)是(shi)硬道理。”
94:科學技術(shu)是第一(yi)生產力
1992年春,鄧小平在視察南(nan)方的(de)談話中說:“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ji)和教(jiao)育(yu)。我說科學技(ji)術是第一生產(chan)力。”
95:與國(guo)際接軌(gui)
上世紀90年(nian)代后期(qi),中(zhong)國人的(de)資訊、觀念,以(yi)及生(sheng)活方(fang)式都與(yu)國際(ji)(ji)潮流形成迅(xun)速互(hu)動,“與(yu)國際(ji)(ji)接軌(gui)”成為最流行的(de)口號。
96:人民幣不貶值(zhi)
1997年7月,亞洲(zhou)金(jin)融危機開(kai)始爆發,中(zhong)國遭(zao)遇(yu)出(chu)口(kou)下降和貨幣貶值的(de)巨大壓力。中(zhong)國政府提出(chu)這項莊嚴(yan)承(cheng)諾,為全球金(jin)融市場的(de)穩定做出(chu)巨大貢獻。
97:誓與(yu)大(da)堤共存(cun)亡
1998年,中國發生(sheng)特大(da)洪澇災害,這句話成為全國人(ren)民(min)萬眾一心,確保大(da)江(jiang)大(da)河大(da)湖干堤和(he)(he)重要城市(shi)及交通干線(xian)安全的響(xiang)亮口號和(he)(he)自覺(jue)行(xing)動(dong)。
98:三個代表
“只要(yao)我(wo)們黨始終(zhong)成為中(zhong)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de)發展要(yao)求、中(zhong)國先進文化的(de)前進方向、中(zhong)國最(zui)廣大人民的(de)根本利益的(de)忠實代表(biao),我(wo)們黨就能永(yong)遠立于不敗(bai)之(zhi)地(di)。”它是中(zhong)國共產黨的(de)立黨之(zhi)本、執(zhi)政之(zhi)基、力量之(zhi)源。
99:新北京、新奧運
2000年2月1日,北京(jing)奧(ao)申(shen)(shen)委正(zheng)式(shi)確定申(shen)(shen)辦口號(hao)“新北京(jing),新奧(ao)運”。2001年7月13日,北京贏得(de)第(di)29屆(jie)奧運會主辦權。
100:萬眾一心(xin)、眾志成城、科學防(fang)治、戰勝(sheng)非(fei)典。
2003年在全國上下抗擊“非典”的(de)(de)斗(dou)爭中(zhong),胡錦(jin)濤總書記給予醫務工作者的(de)(de)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