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上海南翔古(gu)鎮景區
0
票數:0 #古鎮#
南翔古鎮,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解放街206號,是一個集美食小吃、土特產、購物、休閑娛樂、民俗體驗等一體的千年古鎮,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古鎮面積33.27平方公里,鎮內粉墻黛瓦、商鋪林立;小橋、流水、長廊、遺址各具風韻;主要有國內鮮見的五代磚塔、至今仍為南翔名勝的古猗園,還有云翔寺、檀園等古跡。
  • 門票參考: 大門門票免費(fei),游玩景點另收費(fei)
  • 所在地/隸屬: 上海市嘉(jia)定區南翔(xiang)鎮解(jie)放街206號
  • 開放時間: 08:30~17:00
  • 適宜季節: 全(quan)年
  • 建議游玩時間: 2~4小(xiao)時
  • 旅游景區級別: 4A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歲月靜好"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上海南翔古鎮景區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介紹(shao)攻(gong)略(lve)

基本介紹

南翔古名槎溪,梁武帝建國的時候,南翔還只是一個荒涼的鄉村。一天,當地農民在耕地時挖到一塊一丈多長的大石塊,石塊一露地面,就有一對丹頂鶴在石塊上空盤旋,落到石塊上歇腳。一個叫德齊的和尚認為這里是一塊佛地,決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說來也怪,每天白鶴飛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有人來獻款,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不久就籌集到一大筆錢,破土動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監四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便取名南翔。南翔(xiang)是一個千年古鎮,早在梁天(tian)監四年(公元505年)建(jian)成白(bai)鶴南翔(xiang)寺,因(yin)寺得(de)名(ming)。后又建(jian)成五代(dai)磚(zhuan)塔――雙塔、南宋抗(kang)金名(ming)將韓世忠留下的(de)烽火墩――鶴槎(cha)山、明代(dai)建(jian)造的(de)園林――古猗園。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de)歷史,是上海市(shi)四大歷史文化名(ming)鎮之(zhi)一,包括作家(jia)滴吶也居南翔(xiang)。

景點景觀

南翔雙塔

是(shi)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xing),也是(shi)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song)初年,原建在白鶴南(nan)翔寺山門內兩側。

云翔寺

云翔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年),初名為“白鶴南翔寺(si)(si)”。唐時達到(dao)鼎盛(sheng),寺(si)(si)基(ji)擴(kuo)大(da)到(dao)180畝。宋紹定年(nian)間,因理宗趙昀(yun)賜(si)“南翔寺(si)(si)”匾額(e),寺(si)(si)名更為南翔寺(si)(si)。清(qing)康熙(xi)三十九(jiu)年(nian)(1700年(nian)),康熙(xi)皇(huang)帝(di)賜(si)額(e)“云翔寺(si)(si)”,故又易名為云翔寺(si)(si)。后因天災人禍(huo),寺(si)(si)廟(miao)毀損殆盡。該寺(si)(si)廟(miao)僅有雙塔(ta)一對,及散落(luo)在古猗園內的唐石(shi)經(jing)幢和宋普同(tong)塔(ta)。

古猗園

古猗園是上海五大(da)古典園(yuan)林(lin)之(zhi)(zhi)一。古猗(yi)園(yuan)初名(ming)猗(yi)園(yuan),建于明(ming)代嘉靖(jing)年(nian)間(1522~1566年(nian)),為(wei)時任(ren)河南通(tong)判閔士籍(ji)所(suo)建。取《詩衛風淇奧(ao)》“綠竹(zhu)猗(yi)猗(yi)”為(wei)美盛貌,融嵇康(kang)《琴賦》“微(wei)風余音,靡(mi)靡(mi)猗(yi)猗(yi),余音裊裊”為(wei)一爐而得“猗(yi)園(yuan)”名(ming)。由明(ming)代嘉定竹(zhu)刻名(ming)家(jia)朱三松精心設計,有(you)“十畝之(zhi)(zhi)園(yuan),五畝之(zhi)(zhi)宅”的規模,后(hou)轉讓貢(gong)生李(li)宜之(zhi)(zhi),又先后(hou)為(wei)陸、李(li)兩姓所(suo)有(you)。清乾隆年(nian)間,更(geng)名(ming)為(wei)“古猗(yi)園(yuan)”。新中國(guo)成立后,古(gu)猗園歷經多(duo)次改擴(kuo)建,面積達(da)到150余畝。全園按不(bu)同(tong)景(jing)觀劃分為猗園、花(hua)香(xiang)仙苑、曲(qu)溪鶴影、幽篁(huang)煙月4個景(jing)區。園內保(bao)存了唐代經幢、宋(song)代普同(tong)塔、南(nan)廳、微(wei)音閣(ge)等珍貴(gui)的文物和古(gu)跡。

檀園

檀園是明代文學家、書畫藝術家李流芳的私家園林,為文人墨客經常(chang)聚首吟詩暢飲之所。園內亭臺樓閣、樹木湖石(shi),都由李(li)流芳(fang)親(qin)自布置。南翔老街三期改造中的檀(tan)園修復(fu)(fu)工程(cheng)是根據(ju)李(li)流芳(fang)所畫的園圖和(he)詳細的記錄予以(yi)修復(fu)(fu)的。修復(fu)(fu)后的檀(tan)園,總面積約10畝,以(yi)水景為中心,高高的白墻隔(ge)開了(le)城(cheng)市的喧(xuan)鬧與市井的繁雜,將(jiang)山水、建筑(zhu)、植(zhi)物(wu)等自然(ran)景觀進(jin)行(xing)合理(li)的空(kong)(kong)間(jian)分布,在(zai)有限(xian)的空(kong)(kong)間(jian)內充分發揮了(le)“小中見大(da)”的藝術原理(li),創造了(le)“咫(zhi)尺山林(lin),多方(fang)勝景”的園林(lin)格(ge)局。

槎山烽火

在(zai)今南翔北里許,即今滬宜公路(lu)1268號處有(you)一座土(tu)阜(fu),高約10米,南北略長,占地(di)面積(ji)約1200平方米。看(kan)似其貌(mao)不揚(yang)的(de)土(tu)丘(qiu),卻有(you)著(zhu)近千年(nian)的(de)歷史,它建(jian)于南宋(song)建(jian)炎三年(nian)底,原高約30米,以泥沙夯實,再砌石建(jian)屋于上很是(shi)堅固。它是(shi)南宋(song)初年(nian)抗金(jin)名(ming)將韓(han)世(shi)忠的(de)遺存,也是(shi)上海地(di)區現存極少幾處古代烽(feng)墩之(zhi)(zhi)一。因為它位于“白鶴(he)翔云(yun)”、“槎溪迤流(liu)”之(zhi)(zhi)地(di),故后(hou)人取名(ming)“鶴(he)槎山”。

基督教堂

天主教露德圣(sheng)母堂位于嘉定區(qu)南翔鎮真南路5215號。始(shi)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wei)嘉定傳(chuan)教區(qu)的總堂。1996年8月(yue),移(yi)地五畝四分,重建南翔天主教露德圣(sheng)母堂。2000年12月(yue),恢復宗教活動。

鶴槎山

是南(nan)宋建炎四年(1130)韓世忠由平江移軍(jun)(jun)海(hai)上(shang)抗(kang)擊金兵,在南(nan)翔(xiang)駐軍(jun)(jun)筑(zhu)此烽(feng)火墩,作為信號聯絡之(zhi)用。

交通指南

公交

可乘坐公交517、562、822、上海旅游6號A線到(dao)達(da)古鎮。

地鐵

軌道交通11號線,和軌道交通17號線可達(da)。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翔鎮(zhen)是上海(hai)的(de)西(xi)北(bei)門戶,中心位置處于(yu)東經(jing)121°32′,北(bei)緯31°29′,位于(yu)嘉定城區的(de)東南方,北(bei)鄰(lin)馬陸鎮(zhen),南接江(jiang)橋(qiao)鎮(zhen),西(xi)面是安亭(ting)鎮(zhen)。該鎮(zhen)緊靠上海(hai)的(de)外環線(xian),距虹(hong)橋(qiao)國際(ji)機場12分鐘車(che)程,距上海(hai)人(ren)民廣(guang)場18公里。

地形地勢

南翔鎮(zhen)地(di)處長江三(san)角洲沖積平原,境內地(di)勢平坦。

氣候條件

南翔鎮為(wei)亞熱(re)帶(dai)季風氣候(hou)(hou),地處北亞熱(re)帶(dai)北緣(yuan),為(wei)東南季風盛行地區,而熱(re)同(tong)季,降水豐沛,氣候(hou)(hou)暖濕(shi),光溫(wen)適中,日照充足(zu)。年(nian)均(jun)氣溫(wen)15.4℃;年(nian)均(jun)降雨(yu)量1077.6毫米,雨(yu)日130.2天;年(nian)均(jun)日照2114.8小時,年(nian)均(jun)太(tai)陽輻(fu)射(she)總量114.5千卡/平方厘米;年(nian)均(jun)無霜日數223天。

古鎮名人

南(nan)翔鎮(zhen)在宋、明、清代出過貢生34人(ren)(ren),舉人(ren)(ren)35人(ren)(ren),進士29人(ren)(ren),位列(lie)嘉定(ding)縣城廂(xiang)之(zhi)(zhi)外各(ge)鎮(zhen)榜首。除(chu)此(ci)之(zhi)(zhi)外,明代嘉定(ding)四(si)先生之(zhi)(zhi)一的李流(liu)芳、清代竹刻名家吳之(zhi)(zhi)璠、當代國畫大師陸儼少等(deng)風流(liu)才俊(jun)均(jun)來自南(nan)翔鎮(zhen)。

李流芳

(1575~1629年),字(zi)長蘅,一字(zi)茂宰,號(hao)檀園、香(xiang)海、古(gu)懷堂、滄庵,晚(wan)號(hao)慎娛居(ju)士、六浮道(dao)人,南直隸徽(hui)州歙(she)縣(xian)(今安徽(hui)歙(she)縣(xian))人,僑(qiao)居(ju)嘉(jia)定(今上海嘉(jia)定),明代詩人、書(shu)畫(hua)家(jia)。三十二(er)歲(sui)中舉人,后絕意仕(shi)途。詩文多寫景酬贈之(zhi)作,風格清新(xin)自然(ran)。與唐時升、婁(lou)堅、程嘉(jia)燧合稱(cheng)“嘉(jia)定四(si)先生”。擅畫(hua)山水,學吳鎮(zhen)、黃公望,峻(jun)爽流(liu)暢,為“畫(hua)中九友”之(zhi)一,亦工書(shu)法。

吳之璠

(1662年(nian)~1722年(nian)),字魯珍,號東海(hai)道人。精于竹(zhu)刻木雕,是清初嘉(jia)定的(de)竹(zhu)刻權(quan)威。早年(nian)師法(fa)“嘉(jia)定三朱(zhu)”,多(duo)用(yong)深浮雕或(huo)透(tou)雕刻竹(zhu)。晚年(nian)仿(fang)洛陽龍門淺浮雕,首創薄地陽文(wen)刻竹(zhu),層次(ci)多(duo)變,秀(xiu)娟纖勁。此法(fa)一經問(wen)世,受(shou)到(dao)同行(xing)贊譽,并為其(qi)他工(gong)藝所吸收,對雕刻藝術產生廣泛的(de)影響。乾隆皇(huang)帝曾多(duo)次(ci)對其(qi)作品賦詩予以贊美。竹(zhu)刻家(jia)朱(zhu)文(wen)友、王(wang)之羽等得(de)其(qi)指授(shou),亦(yi)名振一時。后受(shou)馬(ma)令延聘(pin),遷居天津(jin)。

陸儼少

(1909~1993年(nian)),原名岡(gang)祖,字(zi)宛若(ruo),生于江蘇(su)省嘉定縣(xian)南翔鎮(現上海市),中國現代國畫大師,曾任浙江畫院(yuan)(yuan)院(yuan)(yuan)長。民國十六年(nian)(1927年(nian))考入無(wu)錫(xi)美專學(xue)習(xi)(xi),同年(nian)從(cong)(cong)王同愈(yu)學(xue)習(xi)(xi)詩文、書法;次年(nian)師從(cong)(cong)馮(feng)超然學(xue)畫,并(bing)結(jie)識(shi)吳湖(hu)帆,遍游南北勝地。擅(shan)畫山(shan)水,兼作人物、花卉。尤(you)善于發揮用筆(bi)效(xiao)能,以筆(bi)尖、筆(bi)肚(du)、筆(bi)根等的(de)不同運(yun)用來表現自然山(shan)川(chuan)的(de)不同變化。代表作品有《朱(zhu)砂沖哨口》、《層巒暖翠》等。

地圖(tu)坐標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用戶(hu)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biao)本站觀點,更不表(biao)示本站支持(chi)購買和交(jiao)易,本站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fa)性(xing)、準(zhun)確(que)性(xing)、真(zhen)實性(xing)、適用性(xing)、安全性(xing)等(deng)概不負責(z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cuo)誤信息或(huo)任何問(wen)題(ti),請及時聯系我們(men)(men),我們(men)(men)將在第(di)一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8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18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03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