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草鞋山遺址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唯亭草鞋山遺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唯亭鎮東北2公里處,北距陽澄湖650米,因中心有“草鞋山”土墩而得名。遺址分為五個區,文化堆積層厚11米,可分10層,從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到春秋吳越文化,整個序列幾乎跨越太湖地區、乃至長江下游一帶新石器時代,到先秦歷史的全部編年。堆積厚、內涵多,因此也被中國考古界稱為“江南史前文化標尺”。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隸屬: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u)唯亭鎮(zhen)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di)七批(新石器時代)
詳(xiang)細(xi)介(jie)紹 PROFILE +

遺址簡介

遺址(zhi)(zhi)范圍內原有兩(liang)個(ge)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mi),一名夷(yi)陵山,高15.23米(mi),有小(xiao)河環繞。該遺址(zhi)(zhi)為1956年(nian)江(jiang)蘇省文(wen)物(wu)(wu)管理委員會于(yu)文(wen)物(wu)(wu)普查(cha)中發現。后(hou)當地磚(zhuan)瓦廠取土時發現玉(yu)琮、玉(yu)璧等(deng)文(wen)物(wu)(wu)。南京博物(wu)(wu)院遂于(yu)1972年(nian)9月(yue)(yue)進行了(le)探掘(jue)(jue),初步查(cha)明,地下(xia)古(gu)文(wen)化遺址(zhi)(zhi)面積約4.4萬平方米(mi),相當于(yu)兩(liang)個(ge)土墩面積的(de)三倍。隨后(hou)兩(liang)次(ci)正式(shi)發掘(jue)(jue)。第一次(ci)自1972年(nian)10月(yue)(yue)至次(ci)年(nian)1月(yue)(yue),第二次(ci)自1973年(nian)4月(yue)(yue)至7月(yue)(yue),參加(jia)發掘(jue)(jue)的(de)還有蘇州(zhou)博物(wu)(wu)館和南京大學等(deng)。總共發掘(jue)(jue)面積1050平方米(mi)。

在(zai)1973年的科(ke)考中,發(fa)現了草鞋山(shan)遺址中屬(shu)于(yu)良(liang)渚(zhu)文化時期的墓葬群。而后又發(fa)現一處崧澤(ze)文化晚期的大型墓群,這(zhe)一發(fa)現將馬家浜文化和良(liang)渚(zhu)文化之間完整地聯系(xi)了起來,形成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發(fa)展(zhan)序列(lie)。

歷史意義

文化價值

對于蘇州草鞋山文化遺址在中國考古學上的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徐良高說:“草鞋山文化遺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遺址,在地區考古學中屬于序列較全的文化遺址。對蘇州草鞋山文化遺址的發掘具有很重要的考古意義,這些考證資料對建立東南考古學的分期斷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東南文化考古的課題對中華文明探源工作來說非常有價值,其中,草鞋山文化對江南地區等級社會的起源與文化過渡階段的歷史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擁有6000多年歷(li)史的草鞋山遺址,同樣也(ye)是諸多遠古文(wen)化(hua)的發(fa)源(yuan)地。

作(zuo)為(wei)(wei)太(tai)湖流域古文化新(xin)石(shi)器時代遺(yi)址,草鞋山(shan)遺(yi)址中6000年(nian)前的(de)馬家浜(bang)文化水(shui)稻(dao)田(tian)(tian),是(shi)中國發現早有灌溉系統的(de)古稻(dao)田(tian)(tian)。其出(chu)土的(de)炭(tan)化稻(dao)確定為(wei)(wei)人工(gong)栽(zai)培稻(dao),為(wei)(wei)中國稻(dao)作(zuo)農(nong)業的(de)起(qi)(qi)源、栽(zai)培稻(dao)起(qi)(qi)源的(de)研究提供了實物(wu)依據,是(shi)中國水(shui)田(tian)(tian)考古與(yu)研究取(qu)得的(de)一項重(zhong)要成果。

“當時(shi)(shi)中日合(he)作進(jin)行馬家浜文(wen)化水(shui)稻田(tian)(tian)的(de)考(kao)古,日本考(kao)古隊打開堆積層(ceng),看到(dao)遠(yuan)古的(de)水(shui)稻田(tian)(tian)時(shi)(shi)就震驚(jing)了,稱贊這(zhe)是不亞于西安兵(bing)馬俑的(de)考(kao)古發現。”當時(shi)(shi)陪同科考(kao)的(de)唯亭(ting)鎮原文(wen)化站站長沈(shen)及回(hui)憶道。

在當時(shi)的(de)(de)(de)科考發現中,除了(le)早的(de)(de)(de)古稻田,還發現了(le)早的(de)(de)(de)結構型房(fang)屋,里面甚至還有一張(zhang)由野馬的(de)(de)(de)馬筋(jin)織成的(de)(de)(de)革布。“所有的(de)(de)(de)這些都表(biao)明(ming)了(le)在6000多年前(qian),這塊(kuai)土地(di)上就有遠古文(wen)明(ming)誕生了(le),而整個(ge)江南地(di)區如今的(de)(de)(de)居(ju)住文(wen)化、織造(zao)文(wen)化也(ye)一定受了(le)當時(shi)不少的(de)(de)(de)影響。”沈及感慨(kai)地(di)說。

蘇州的(de)玉(yu)(yu)器(qi)制造工藝出(chu)神入化(hua)(hua),而早的(de)玉(yu)(yu)器(qi)也出(chu)自(zi)這(zhe)方土地。在1973年(nian)科(ke)考時(shi)發(fa)現(xian)的(de)草鞋山遺址良渚文(wen)化(hua)(hua)時(shi)期的(de)M198墓,出(chu)土了大型玉(yu)(yu)琮(cong)、玉(yu)(yu)璧等隨葬玉(yu)(yu)器(qi)。出(chu)土的(de)玉(yu)(yu)琮(cong)外方內圓,刻有象征獸(shou)面(mian)的(de)紋飾,由于(yu)這(zhe)是在中國(guo)史前墓葬中出(chu)土玉(yu)(yu)器(qi),并解決了玉(yu)(yu)琮(cong)的(de)斷代問題。因此這(zhe)件珍貴(gui)的(de)器(qi)物被譽為“中華第一玉(yu)(yu)琮(cong)”。

在此次發掘的(de)(de)崧(song)澤時期墓葬中,出土(tu)的(de)(de)隨葬器(qi)物中,一(yi)(yi)件刃寬23厘(li)米、高15厘(li)米、厚僅0.02厘(li)米的(de)(de)石鉞是(shi)目前(qian)蘇州(zhou)發現的(de)(de)大一(yi)(yi)件崧(song)澤文(wen)化時期石器(qi)。其他則(ze)以陶器(qi)為(wei)主。有(you)一(yi)(yi)件幾何紋扁(bian)壺,是(shi)崧(song)澤文(wen)化時期發現的(de)(de)新器(qi)形,還有(you)一(yi)(yi)些帶腰沿(yan)的(de)(de)碟形器(qi)、瓢(piao)形器(qi)等都是(shi)以前(qian)沒有(you)見到(dao)過(guo)的(de)(de)器(qi)形。

景點簡介

草鞋山遺(yi)址位于蘇州(zhou)市唯(wei)亭鎮陵(ling)南村(cun)陽澄湖南岸,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wu)保(bao)護單位。

草(cao)鞋山遺址為(wei)1956年(nian)江蘇(su)省(sheng)文(wen)(wen)物管理委員會在文(wen)(wen)物普查中所發(fa)現。因(yin)當(dang)地(di)磚(zhuan)瓦廠取土(tu)時(shi)發(fa)現了(le)玉琮(cong)、玉璧(bi)等(deng)文(wen)(wen)物,南京博物院于1972年(nian)9月(yue)進行了(le)探掘。經(jing)鉆探初(chu)步(bu)查明,地(di)下古文(wen)(wen)化(hua)(hua)(hua)遺址東西(xi)長260米,南北寬17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相當(dang)于草(cao)鞋山、夷陵(ling)山兩個土(tu)墩面積的3倍。隨后進行了(le)兩次(ci)正式(shi)發(fa)掘。第一次(ci)自1972年(nian)10月(yue)至(zhi)1972年(nian)1月(yue),第二(er)次(ci)自1973年(nian)4月(yue)至(zhi)7月(yue)。參加發(fa)掘的還有蘇(su)州博物館和南京大學等(deng),總共(gong)發(fa)掘面積1050平方米。發(fa)現了(le)以幾何印紋(wen)陶為(wei)特(te)征的文(wen)(wen)化(hua)(hua)(hua)和各個不同時(shi)期的原始(shi)文(wen)(wen)化(hua)(hua)(hua)依次(ci)疊壓的地(di)層(ceng)關系,清理了(le)新石(shi)器時(shi)代(dai)的居(ju)住遺跡(ji)、11個灰坑(窖穴)和206座墓葬,出土(tu)了(le)陶、石(shi)、骨(gu)、玉等(deng)質料的生產(chan)工(gong)具(ju)、生活用(yong)具(ju)、裝飾品等(deng)共(gong)1100多(duo)件。其(qi)中包括玉琮(cong)、玉璧(bi) 、鏤(lou)孔壺、四足獸形器等(deng)珍貴文(wen)(wen)物。由于文(wen)(wen)化(hua)(hua)(hua)層(ceng)次(ci)多(duo),出土(tu)遺跡(ji)、遺物豐(feng)富,從而為(wei)研究太(tai)湖流域古代(dai)文(wen)(wen)化(hua)(hua)(hua)提供了(le)重要(yao)實物資料。

草鞋山遺(yi)址(zhi)的(de)(de)(de)文化(hua)堆(dui)積厚處(chu)達(da)11米,可(ke)分為(wei)10個地層。從(cong)地層疊壓關系(xi)可(ke)以(yi)看出文化(hua)層的(de)(de)(de)先后次序是(shi):馬家浜文化(hua),崧澤文化(hua)。遺(yi)址(zhi)中(zhong)發現的(de)(de)(de)6000年前的(de)(de)(de)水構建筑遺(yi)跡、炭(tan)化(hua)粳秈稻谷、炭(tan)化(hua)紡織品(pin)殘片以(yi)及各文化(hua)層出土(tu)的(de)(de)(de)制作精美(mei)的(de)(de)(de)玉器、陶器等,說(shuo)明太湖流域的(de)(de)(de)先民,早在6000年前就創造(zao)了當時比較先進的(de)(de)(de)文化(hua),成(cheng)為(wei)我國豐富多彩的(de)(de)(de)遠古文化(hua)的(de)(de)(de)重要(yao)組成(cheng)部分。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hu)【 我心(xin)明(ming)亮 】編(bian)輯上傳提供,詞(ci)條屬(shu)于開放詞(ci)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ci)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shu)于注冊用戶個(ge)人編(bian)輯行為,與【草鞋(xie)山遺址】的所屬(shu)企業/所有人/主(zhu)體無關,網站(zhan)(zhan)不(bu)(bu)完全保證內容信(xin)息的準(zhun)確性(xing)、真實(shi)性(xing),也不(bu)(bu)代表本站(zhan)(zhan)立場(chang),各項數據信(xin)息存在(zai)更新(xin)不(bu)(bu)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qing)以官方(fang)發布(bu)為準(zhun)。如果頁面內容與實(shi)際情況不(bu)(bu)符,可點擊“反(fan)饋”在(zai)線向網站(zhan)(zhan)提出修(xiu)改(gai),網站(zhan)(zhan)將核實(shi)后進行更正(zheng)。 反饋(kui)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zhu)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zhan)觀點,版(ban)權歸原作(zuo)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xi)、錯(cuo)誤(wu)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chu)或(huo)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xi)的(de)(de)知識產(chan)權歸網站方所(suo)有(包括(kuo)但(dan)不限于(yu)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商(shang)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de)(de)商(shang)業信(xin)息(xi)等),非(fei)經許可(ke)不得抄(chao)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566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71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606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886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