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li)濟深故(gu)居是(shi)莊園式(shi)磚木(mu)結構建筑,占地3400平方米(mi)。是(shi)青(qing)磚瓦房四(si)(si)合(he)院式(shi)廂房和樓房,四(si)(si)周筑圍墻和四(si)(si)角(jiao)炮樓,院后有蒼翠古鐵(tie)力(li)木(mu)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胡耀邦(bang)親筆(bi)題寫(xie)的“李(li)濟深故(gu)居”5 個大字(zi)。
順著扶梯登上二(er)樓(lou)(lou),四周回廊上西式(shi)欄(lan)桿(gan)別(bie)致(zhi),門窗上雕的(de)花草圖案,增(zeng)添了古色古香的(de)色彩。二(er)樓(lou)(lou)是李濟深的(de)臥室和會客室、電報室,大體仍(reng)保持著當(dang)年(nian)的(de)擺設(she)。
1929年,李濟深被蔣介石囚(qiu)禁湯山獲釋后(hou)回住于此,1936年在(zai)這里召(zhao)開過民族革命同盟會。
抗日時(shi)期(qi)聯絡國(guo)共兩黨(dang)及文化界人士陳(chen)銘樞、蔣光(guang)鼐(nai)、蔡廷鍇、朱蘊山、梅龔彬、陳(chen)希周、宣(xuan)俠父等(deng)商(shang)討敵后抗日事宜。1944年(nian)接受周恩來建議(yi)回舊居組織(zhi)民(min)眾武裝,并(bing)與董必武派遣的一批愛國(guo)文化人士在這(zhe)里組織(zhi)"南區抗日委員會",開展敵后抗日并(bing)與延安(an)保持電訊(xun)聯系。
故居瓦面建有墩子(zi)式的(de)人(ren)行道,與(yu)四角上的(de)炮(pao)樓相通,是一座(zuo)進可攻、退(tui)可守(shou)的(de)建筑物。
解放后,李濟深故居曾(ceng)多次進行維修,1997年(nian)被列(lie)為(wei)國家一(yi)級(ji)重(zhong)點文物(wu)保護(hu)單位和(he)自治區級(ji)的愛國主義教育基(ji)地。游(you)人(ren)為(wei)中西(xi)建筑藝術以及居室與炮樓完美結合嘆為(wei)觀止(zhi)。
李(li)濟深(1885-1959),字任潮,廣西蒼梧人。北京陸(lu)軍(jun)大(da)學畢業,曾任粵軍(jun)第(di)(di)一師參謀長(chang)、代師長(chang),國民革命軍(jun)第(di)(di)四軍(jun)軍(jun)長(chang),黃(huang)埔軍(jun)校副校長(chang),廣東省政府主席。
1933年在(zai)福建組織抗日反蔣的(de)"中華共和國(guo)人民(min)革(ge)命政(zheng)府",任(ren)主席;1948年發(fa)起成立中國(guo)國(guo)民(min)黨(dang)革(ge)命委(wei)員會,任(ren)主席。
建(jian)國后,歷(li)任中央人(ren)(ren)民政府副主(zhu)(zhu)席,全國人(ren)(ren)大常(chang)委會第一(yi)、二屆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一(yi)至(zhi)三屆副主(zhu)(zhu)席,1959年在北京逝(shi)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