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澤辣椒,河北(bei)省(sheng)邯鄲(dan)市雞澤縣特產,全(quan)國(guo)農產品地理標志。
雞澤(ze)辣(la)椒又名“羊角椒”,《雞澤(ze)縣志(zhi)》記載(zai),隋朝(581年-619年)時雞澤(ze)縣就有種植辣(la)椒。雞澤(ze)辣(la)椒色澤(ze)紫(zi)紅光滑,細長,尖(jian)上帶鉤(gou),形(xing)若羊角,味香,辣(la)度適中(zhong)。富含辣(la)椒素和維生(sheng)素C。
2019年9月4日,中華(hua)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dui)“雞澤辣椒”實施國家(jia)農產(chan)品(pin)地理標志(zhi)登記保(bao)護。
雞澤(ze)辣椒(jiao)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wei)為(wei)河北省邯鄲市雞澤(ze)縣所轄雞澤(ze)鎮、吳官營鄉(xiang)、浮圖店(dian)鄉(xiang)、曹(cao)莊(zhuang)鄉(xiang)、雙塔(ta)鎮、小(xiao)寨鎮、風(feng)正鄉(xiang)共計7個鄉(xiang)(鎮)169個行政村。
地(di)理坐(zuo)標(biao)為東經(jing)114°42′20″-114°58′00″,北緯36°44′40″-36°57′45″。
外在感官特征
雞澤辣(la)椒又(you)名(ming)“羊角椒”,以色澤紫紅光滑,細(xi)長,尖上帶鉤(gou),形若羊角而得(de)名(ming)。其特點(dian)是:皮薄、肉厚、色鮮、味(wei)香(xiang)、辣(la)度適中,可(ke)(ke)青食(shi)、紅食(shi)、熟食(shi),亦可(ke)(ke)鮮食(shi)、干食(shi)、炒食(shi)、炸食(shi)、腌食(shi),易加工、易貯藏(zang)。
內在品質指標
雞(ji)澤(ze)辣椒富含辣椒素和維生素C,含水分較(jiao)少,含油分較(jiao)多。據河北省微生物研究(jiu)所檢測,雞(ji)澤(ze)辣椒每(mei)100克(ke)椒干含維生素C61.52毫(hao)克(ke)(是外(wai)地辣椒的5-10倍),含鈣12毫(hao)克(ke)、磷10毫(hao)克(ke)、鐵(tie)0.8毫(hao)克(ke)、胡蘿卜素0.7毫(hao)克(ke),還含有豐(feng)富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雞(ji)澤(ze)辣椒葉營養豐(feng)富,每(mei)1千克(ke)辣椒葉含鐵(tie)976.02毫(hao)克(ke)、氨(an)基酸134.4克(ke)、粗(cu)蛋白170.4克(ke)。
雞澤縣為沖洪積(ji)平原地(di)貌形(xing)態,地(di)勢寬廣平坦,起(qi)伏很小,由于歷史(shi)上(shang)受洺河、漳河和滏陽河的(de)沖積(ji)、洪積(ji)影響,地(di)勢由西南向東北緩慢(man)傾斜(xie)。
海拔高(gao)程在(zai)35-40米之間。境(jing)內由西向東分(fen)布有洺河(he)、留壘河(he)、滏陽(yang)河(he)三條河(he)流,均(jun)屬子牙河(he)水系。
雞澤縣地屬(shu)暖(nuan)溫(wen)帶半濕潤半干(gan)旱(han)大陸性季風氣候(hou)區,春季干(gan)旱(han)多風,夏(xia)季炎熱多雨,秋季溫(wen)和涼爽,冬季寒冷少雪,具(ju)有四季分明,氣候(hou)適中(zhong)之(zhi)特(te)點。
年平均降水量(liang)為(wei)495.8毫米,降水總量(liang)為(wei)1.6708億立方米。適(shi)宜雞澤(ze)辣椒(jiao)種植。
1、播前準(zhun)備(bei),整地做畦,選擇陽光充(chong)足、土(tu)質肥沃、水源(yuan)條件好,不重茬的(de)壤土(tu)地做育苗(miao)畦,每畦長7-10米(mi)(mi),寬(kuan)1米(mi)(mi),畦埂(geng)寬(kuan)33厘米(mi)(mi),高10-15厘米(mi)(mi),實秧(yang)田(tian)面(mian)積為大田(tian)面(mian)積的(de)1%。
2、播(bo)(bo)種時(shi)間:5厘(li)米地(di)溫穩定通過12℃,農歷清(qing)明節前后播(bo)(bo)。
3、播量
安全系數(shu)是(shi)定植時經挑苗(miao)、揀苗(miao)不符合要求的(de)數(shu),一般為20%。
4、種子處理:先用(yong)冷(leng)水(shui)(shui)浸泡(pao)2小時后,用(yong)55℃溫(wen)水(shui)(shui)浸10分種,再(zai)投入冷(leng)水(shui)(shui)中漫(man)4-6小時,用(yong)1%硫酸銅溶液沒種5-10分鐘。
5、播種:將種子均勻撒于畦內(每哇(wa)75克左右),上(shang)蓋1.2厘(li)米厚的溫(wen)(wen)細土(tu),或(huo)溫(wen)(wen)細沙1.2厘(li)米,鐵吧找平(ping),而后(hou)在畦面(mian)上(shang)蓋塑料(liao)膜,四周壓嚴不(bu)透風,出(chu)苗后(hou)天氣溫(wen)(wen)度達(da)到20℃時(shi)應(ying)及時(shi)放風,待2個子葉(xie)展開后(hou)即可去掉塑料(liao)膜。
6、育苗(miao):選通風處作苗(miao)床,苗(miao)床寬(kuan)1.2米,埂寬(kuan)40厘米,里高外低,嚴防雨(yu)水(shui)流入(ru),每立方(fang)米營養(yang)土均勻(yun)拌上(shang)多菌靈250克。以便種子(zi)上(shang)覆土。
1、移(yi)栽時間:5月底至6月初,最晚不超過6月15日。
2、密植:麥收后及時滅(mie)麥茬,苗(miao)期中耕二至(zhi)三遍,深度5-7厘米,營花(hua)期逐漸(jian)加深,而后培土(tu)起壟,花(hua)果期后應淺鋤以(yi)防傷根,以(yi)防倒伏,便于(yu)排水。
視(shi)土壤干濕情況適時澆(jiao)(jiao)水(shui)(shui),保(bao)持土壤濕度在70-80%,澆(jiao)(jiao)后通風(feng)降溫,切忌大水(shui)(shui)漫灌,進入結果(guo)期,天氣漸變暖,可選天氣好(hao)的(de)大澆(jiao)(jiao)水(shui)(shui)一次,隨(sui)水(shui)(shui)每(mei)公傾施磷酸二銨375千(qian)克(ke),硫酸鉀150千(qian)克(ke)或(huo)充分腐(fu)熟的(de)濕雞糞7500-15000千(qian)克(ke),以后每(mei)株收(shou)一次,都要根據長(chang)勢進行相應的(de)追肥澆(jiao)(jiao)水(shui)(shui),以延(yan)長(chang)結果(guo)時間。
1、防(fang)治炭疽病:降濕防(fang)高溫(wen);葉(xie)面噴灑1:1:200的波(bo)爾馬液或(huo)65%的代森錳鋅粉劑(ji)400倍(bei)液。
2、防(fang)治灰(hui)霉(mei)病:及時摘除病技、花、葉、果集(ji)中深埋;噴灑50%的(de)速克(ke)靈1500倍液(ye)或50%的(de)樸海因150倍液(ye)。
3、防(fang)治(zhi)病(bing)毒病(bing):高溫干旱;用小拱棚遮雨育苗;防(fang)治(zhi)傷口傳染病(bing)毒;噴灑:病(bing)靈500倍液預防(fang)7天一次(ci),連續3-4次(ci);及時拔除病(bing)株,帶出田外深(shen)埋。
4、收獲:辣椒在8月(yue)(yue)中(zhong)、下旬(xun)開始紅熟,一直延續到(dao)10月(yue)(yue)中(zhong)旬(xun),10月(yue)(yue)中(zhong)旬(xun)后(hou)拔(ba)棵采摘分級出售(shou)。
2010年,雞澤縣雞澤辣椒(jiao)(jiao)種植5333公頃,單(dan)產(chan)達為1500千(qian)克(ke)/畝,產(chan)鮮(xian)紅辣椒(jiao)(jiao)12萬噸,辣椒(jiao)(jiao)加工轉化率達95%以(yi)上。
2018年(nian),雞澤(ze)縣(xian)雞澤(ze)辣(la)椒(jiao)種(zhong)植(zhi)面(mian)積8萬余(yu)畝,擁有辣(la)椒(jiao)加工(gong)企業(ye)100余(yu)家,辣(la)椒(jiao)產業(ye)產值(zhi)達24.5億(yi)元。
1983年,雞澤(ze)辣椒(jiao)榮(rong)(rong)獲(huo)國家外貿部頒(ban)發的“優質(zhi)產品榮(rong)(rong)譽證書(shu)”。
1985年,雞澤辣椒被商業部評為“全國(guo)優質產品”。
2002年,雞澤辣椒被河(he)北省(sheng)確(que)定為“名優(you)農產品”。
2017年12月,雞澤辣椒入(ru)選國家農業部等九(jiu)部委第(di)一批“中(zhong)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2019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guo)農業農村部批準對“雞澤(ze)辣椒”實施國(guo)家(jia)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bao)護。
雞(ji)澤辣(la)椒(jiao)(jiao)種(zhong)植歷史(shi)悠久(jiu),原名(ming)“秦椒(jiao)(jiao)”。《雞(ji)澤縣志(zhi)》記載(zai),隋朝(581年-619年)時雞(ji)澤縣就有種(zhong)植辣(la)椒(jiao)(jiao),當時作為農民自種(zhong)自食的調味品展。雞(ji)澤辣(la)椒(jiao)(jiao)是(shi)經過世代的培植改良,形(xing)成現(xian)在特色的“羊角(jiao)椒(jiao)(jiao)”。
新中國成立后(hou),雞澤辣椒種植大體上經歷三個發展階段(duan):
緩慢增長階段
20世紀50-60年代,雞澤(ze)辣椒種植逐步形成規模(mo),面積擴(kuo)大了(le)667公頃(qing)左右。主要在自(zi)(zi)留地種植,供自(zi)(zi)家食(shi)用或(huo)送給(gei)親(qin)戚朋友(you)。
20世紀70年(nian)代后期,雞澤辣(la)椒(jiao)種植(zhi)面積達到1333-2000公(gong)頃,發展成(cheng)為商品種植(zhi),產品主要是(shi)辣(la)椒(jiao)干制品,外貿(mao)出口。
高峰階段
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促進了雞(ji)澤辣椒(jiao)的(de)發展,種植面積在1983年、1984年的(de)高(gao)峰時達到8667公頃。雞(ji)澤縣辣椒(jiao)加工企業迅(xun)速增加到近百(bai)家,成為中國辣椒(jiao)生產(chan)基地。
平穩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雞(ji)澤辣椒種植波(bo)動不大,種植面積保(bao)持(chi)在4000公頃左右(you)。
1989年(nian)-1992年(nian)間,雞澤(ze)(ze)辣椒種植發展(zhan)成為雞澤(ze)(ze)縣的(de)支柱產(chan)業。
20世紀(ji)90年代初(chu)期到2001年,雞澤辣椒種植(zhi)面積波動大,雞澤縣制(zhi)定激勵措施,推動辣椒種植(zhi)發展(zhan),縣內(nei)有(you)辣椒加工企業128家,主要產品有(you)辣椒粉、鹽漬椒、精制(zhi)辣醬、辣椒紅色(se)素等(deng)五(wu)大系(xi)列200多個品種,市場覆蓋中國國內(nei)20多個省市,并出(chu)口(kou)日(ri)本(ben)、韓國等(deng)10多個國家。
為促進(jin)雞(ji)(ji)澤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快速發展,雞(ji)(ji)澤縣成(cheng)立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化辦公室,具體負責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的(de)規劃(hua)、協(xie)調、服務(wu)和指導工作;根據(ju)雞(ji)(ji)澤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實際,制定了《關于扶(fu)持發展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努力(li)增加農民(min)收入的(de)意見》、《關于多(duo)措并舉(ju)發展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的(de)意見》等(deng)一系列促進(jin)辣椒(jiao)產(chan)(chan)業(ye)發展的(de)政策(ce)措施(shi);籌建辣椒(jiao)工貿城;注(zhu)冊辣椒(jiao)商標(biao),對辣椒(jiao)品種(zhong)(zhong)進(jin)行提純復壯(zhuang),推(tui)行標(biao)準(zhun)化種(zhong)(zhong)植,引進(jin)示范國內外名優品種(zhong)(zhong)等(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