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ren)航(hang)(hang)天(tian)工程可行性論(lun)證報告被(bei)正(zheng)式批復,中國載人(ren)航(hang)(hang)天(tian)事業起步。
1995年12月,在經過充(chong)分論證的(de)基(ji)礎上,決定在北京指(zhi)揮所的(de)基(ji)礎上,組建(jian)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其主(zhu)要任務是完成運載(zai)火(huo)箭和(he)飛船(chuan)的(de)測(ce)控、遙測(ce)參(can)數(shu)接收(shou)、飛船(chuan)電(dian)視圖像接收(shou)和(he)航天員通話,并對軌道艙留軌運行進行測(ce)控管理。
1998年5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zhi)(zhi)中(zhong)心飛行控制(zhi)(zhi)大樓(lou)竣工。
1998年(nian)12月開始(shi),北(bei)京(jing)航天飛(fei)行(xing)控制中心(xin)應用飛(fei)船(chuan)模擬仿真系統(tong)進行(xing)訓練,檢驗從發射(she)到航天員安全返(fan)回的全過程。
神舟一號飛船(chuan)由軌道艙(cang)、返(fan)回(hui)艙(cang)和(he)推進艙(cang)組成。軌道艙(cang)是航天員(yuan)生活和(he)工作的地方(fang)。返(fan)回(hui)艙(cang)是飛船(chuan)的指揮控制(zhi)中心,航天員(yuan)乘坐其上天和(he)返(fan)回(hui)地面。推進艙(cang)也稱動力艙(cang),為飛船(chuan)在軌飛行和(he)返(fan)回(hui)時提(ti)供能(neng)源和(he)動力。
飛船三艙總長8米(mi)(mi),圓柱段直徑(jing)2.5米(mi)(mi),錐段最大直徑(jing)2.8米(mi)(mi),總質量為7755千(qian)克(ke),返(fan)回艙采用普通圓傘和著陸緩(huan)沖發(fa)動(dong)機陸地軟(ruan)著陸,主傘面積(ji)1200平方米(mi)(mi),著陸速度(du)不大于3.5米(mi)(mi)/秒。
神舟(zhou)一號發射(she)任務由長征(zheng)二號F捆綁式火箭承擔。
“長征二號F”的主要構型為芯(xin)級捆綁(bang)四個助(zhu)推(tui)器,芯(xin)一級、二級直(zhi)徑3.35米(mi),整流罩(zhao)最大(da)直(zhi)徑3.8米(mi),逃逸塔最大(da)直(zhi)徑為2米(mi),全箭(jian)(jian)總(zong)長58.343米(mi)。采用常規推(tui)進劑(ji)(ji),燃燒(shao)劑(ji)(ji)為偏二甲(jia)肼(jing),氧化劑(ji)(ji)為四氧化二氮。火箭(jian)(jian)加注后質(zhi)量約480噸。起飛(fei)推(tui)力600噸。
發射場系統
神舟一號發射(she)(she)場在(zai)酒泉衛星發射(she)(she)中心(xin),主要由技術區(qu)、發射(she)(she)區(qu)、試(shi)驗指(zhi)揮區(qu)等組成(cheng)。
測控系統
神舟一號(hao)(hao)測(ce)控系統是以S波(bo)段為主的陸海基測(ce)控網,可國際聯網,系統由3個(ge)中心、11個(ge)地面站和4艘遠望號(hao)(hao)測(ce)量船組成。
著陸場系統
神舟一(yi)號(hao)主著陸場(chang)位于中(zhong)國內蒙中(zhong)部(bu)二連浩特以南阿木古朗草原(yuan),負責(ze)在(zai)飛船返回(hui)(hui)時的跟蹤(zong)、搜(sou)(sou)索和回(hui)(hui)收。參加搜(sou)(sou)索回(hui)(hui)收的設備有直升機和特種(zhong)車輛。
航天員和飛船應(ying)用系統
在神舟一號發射任務中,航(hang)天員系(xi)統(tong)和(he)(he)飛船(chuan)應(ying)用(yong)系(xi)統(tong)部分裝(zhuang)船(chuan)產品參(can)加開機工(gong)作(zuo),另一部分裝(zhuang)船(chuan)產品不開機工(gong)作(zuo),只是經受真實的空間環(huan)境和(he)(he)力(li)學環(huan)境的考(kao)驗。
1999年11月(yue)20日凌晨6時(shi)30分3.5秒,長征(zheng)二號F運載(zai)火箭載(zai)著神舟一(yi)號飛船在我國酒(jiu)泉衛星發(fa)射中心發(fa)射。
火箭(jian)起飛(fei)后飛(fei)行111秒(miao)(miao)逃(tao)逸塔分離(li)(li),123秒(miao)(miao)四個助推器(qi)分離(li)(li),155秒(miao)(miao)一二(er)級分離(li)(li),197秒(miao)(miao)整流罩分離(li)(li),454秒(miao)(miao)二(er)級關(guan)(guan)機(ji),569秒(miao)(miao)二(er)級游機(ji)關(guan)(guan)機(ji),572.5秒(miao)(miao)船箭(jian)分離(li)(li)后,飛(fei)船在青(qing)島西南(nan)部海(hai)洋(yang)上空準(zhun)確進入(ru)預定軌道。
飛(fei)(fei)船繞地球飛(fei)(fei)行第(di)3圈時(shi),北京(jing)中心計算并通過喀什站向飛(fei)(fei)船注入了(le)試(shi)噴控制參數(shu)。
飛船(chuan)繞地(di)球飛行第5圈經(jing)過太(tai)平洋遠二測量(liang)船(chuan)上(shang)空時,飛船(chuan)發動機試(shi)噴成功(gong)。北京中(zhong)心(xin)根據(ju)試(shi)噴后(hou)的外測數(shu)據(ju)進行了控(kong)后(hou)軌(gui)道改進及返回參數(shu)和控(kong)制(zhi)量(liang)計(ji)算(suan)。
飛(fei)船繞地球飛(fei)行第11圈(quan)時,飛(fei)船控制分系統(tong)根據發射(she)段、試(shi)噴過程及前10圈(quan)對陀(tuo)螺(luo)工(gong)(gong)程遙測參數的監視,確認陀(tuo)螺(luo)工(gong)(gong)作正(zheng)常,決定(ding)第15圈(quan)采用升力式返回。
飛船(chuan)(chuan)繞地球飛行第13圈在經過渭南(nan)、青島上空時,兩地面站進行返回控制數據注(zhu)(zhu)入沒有成功。北京控制中心根(gen)據實際情況,馬上通知在大西洋(yang)的遠三測量(liang)船(chuan)(chuan),準備14圈飛船(chuan)(chuan)進入其測控區時進行數據注(zhu)(zhu)入。
1999年11月21日凌晨2點(dian)(dian)53分,飛(fei)(fei)船繞地球飛(fei)(fei)行(xing)第14圈飛(fei)(fei)臨南大西洋遠三測(ce)量船上(shang)空準(zhun)時進行(xing)第一次調姿,軌道艙與返(fan)(fan)回艙-推(tui)進艙聯合體分離(li);然后(hou)進行(xing)第二次調姿并點(dian)(dian)火制動成功,準(zhun)確進入返(fan)(fan)回軌道,在巴基斯坦南部卡拉奇站上(shang)空140千米高(gao)度返(fan)(fan)回艙與推(tui)進艙分離(li),再入大氣層(ceng)。
1999年(nian)11月21日凌晨(chen)3時,地面指揮中心向飛(fei)船發出返回指令。
1999年11月21日凌(ling)晨(chen)3點20分(fen)左右,直升機目(mu)視發(fa)現目(mu)標,地面電掃雷達于3點24分(fen)發(fa)現目(mu)標。
飛船(chuan)返回艙降至10~8千(qian)米(mi)高度時(shi),降落傘打(da)開,離(li)地(di)約1.2米(mi)時(shi)緩沖火箭點(dian)火。
1999年11月21日凌晨3點(dian)41分,神舟一號飛(fei)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zhong)部地(di)區的(de)著陸(lu)場。地(di)面搜(sou)索車(che)輛在4點(dian)20分找到返(fan)回艙。實(shi)際(ji)落點(dian)距(ju)理論落點(dian)偏差(cha)12千(qian)米。
神舟一號飛船搭載的物品包括:旗類、各種(zhong)郵票及紀念封、農作(zuo)(zuo)物種(zhong)子和中藥(yao)材(cai)。其中,農作(zuo)(zuo)物種(zhong)子包括各10克左右(you)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dou)、蘿(luo)卜等(deng)品種(zhong);中藥(yao)材(cai)包括甘草、板藍等(deng)。此外(wai),飛船還(huan)搭載了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藥(yao)物開(kai)發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jun)株(zhu)。
神舟一號飛船座艙內放置有一個高1.70米左右、身著(zhu)航天服的男性模擬(ni)人。這(zhe)個模擬(ni)人是一個感應器(qi),用于收(shou)集返(fan)回(hui)艙在太空(kong)中的溫度、濕(shi)度、氧氣等各(ge)種試驗數據。
神舟一號(hao)飛船還搭載了五星紅旗(qi)和香港特(te)別行(xing)政區(qu)區(qu)旗(qi)。后者在(zai)(zai)當年12月(yue)31日夜的(de)香港迎千禧盛典上(shang)交予(yu)香港特(te)別行(xing)政區(qu)。搭載的(de)五星紅旗(qi),則于(yu)2000年1月(yue)1日在(zai)(zai)天(tian)安門(men)廣場(chang)升起。
飛船制(zhi)(zhi)導控(kong)制(zhi)(zhi)系統(tong)
中國空(kong)間技術研究院陳祖貴帶領科研隊伍成功(gong)研制(zhi)出神舟一號載人飛船的制(zhi)導、導航與控制(zhi)系統(GNC系統),實現了神舟一號返回艙的精確控制(zhi),落點精度為(wei)11.2千米,比(bi)俄羅斯聯盟(meng)T飛船30千米更準。
遠距離測試發射
神舟一號首次采用(yong)了(le)在(zai)技術(shu)廠房對(dui)飛(fei)船、火箭聯合體垂(chui)(chui)直總裝與測(ce)試(shi),整體垂(chui)(chui)直運輸至(zhi)發(fa)射場,進行(xing)遠距離測(ce)試(shi)發(fa)射控(kong)制的新模式。
陸海基(ji)航(hang)天測控網
在(zai)神舟一號發射試驗(yan)中,中國在(zai)原有的航天測(ce)控網(wang)基礎上新建的符合(he)國際標準體制(zhi)的陸海基航天測(ce)控網(wang)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zai)軌(gui)運行期間,地面測(ce)控系統和分布于(yu)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ce)量(liang)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ce)控,進行了一系列科(ke)學試驗(yan)。
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制(zhi)導控制(zhi)系統(GNC系統)獲(huo)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等獎。
2000年11月,神舟一(yi)號試驗(yan)飛船及其相關技術(shu)榮(rong)獲中華(hua)人(ren)民共和國國防(fang)科技工業委(wei)員會頒(ban)發的兩(liang)項(xiang)“國防(fang)科技進步一(yi)等獎” 。
神(shen)舟一(yi)(yi)號試(shi)驗(yan)飛船(chuan)的成功發射與(yu)回收后,中共中央、國務(wu)院(yuan)、中央軍委專門發來賀電,指(zhi)出:載人航(hang)(hang)天工程(cheng)從1992年開始實施。神(shen)舟一(yi)(yi)號飛行試(shi)驗(yan)獲得(de)圓滿成功,中國發展(zhan)載人航(hang)(hang)天事業邁出了重要一(yi)(yi)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評)
神(shen)舟一號飛行試驗成功(gong),驗證了飛船關鍵技(ji)(ji)術(shu)和(he)系統(tong)設(she)計的(de)(de)正確性(xing)(xing), 考核了飛船系統(tong)的(de)(de)艙段分離技(ji)(ji)術(shu)、調姿制動技(ji)(ji)術(shu)、升力控制技(ji)(ji)術(shu)、防(fang)熱(re)技(ji)(ji)術(shu)和(he)回收著陸技(ji)(ji)術(shu)等(deng)五(wu)大關鍵技(ji)(ji)術(shu)的(de)(de)可靠性(xing)(xing),是中國航天史上又(you)一次“零(ling)”的(de)(de)突破。
神舟一號(hao)是中(zhong)國(guo)載(zai)人(ren)航(hang)天工程(cheng)(cheng)的(de)首次飛行,標志著中(zhong)國(guo)在載(zai)人(ren)航(hang)天飛行技(ji)術(shu)(shu)上有了重(zhong)大突(tu)破,是中(zhong)國(guo)航(hang)天史(shi)上的(de)重(zhong)要里程(cheng)(cheng)碑。(中(zhong)國(guo)科學院 中(zhong)國(guo)空(kong)間(jian)技(ji)術(shu)(shu)研究院 評(ping))